![《菜用甘蓝型油菜直播生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f72a1c9c4bfe990ca88febac256e901/ff72a1c9c4bfe990ca88febac256e9011.gif)
![《菜用甘蓝型油菜直播生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f72a1c9c4bfe990ca88febac256e901/ff72a1c9c4bfe990ca88febac256e9012.gif)
![《菜用甘蓝型油菜直播生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f72a1c9c4bfe990ca88febac256e901/ff72a1c9c4bfe990ca88febac256e9013.gif)
![《菜用甘蓝型油菜直播生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f72a1c9c4bfe990ca88febac256e901/ff72a1c9c4bfe990ca88febac256e9014.gif)
![《菜用甘蓝型油菜直播生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f72a1c9c4bfe990ca88febac256e901/ff72a1c9c4bfe990ca88febac256e901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地方标准《菜用甘蓝型油菜直播生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标准制定任务来源于陕市监函【2023】410号《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3年度陕西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中的第121项,由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主持承担《菜用甘蓝型油菜直播生产技术规程》(项目编号SDBXM121-2023)标准制定任务。(二)标准制定和协作单位本标准制定单位: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协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杨凌现代农业产业标准化研究推广服务中心。(三)主要工作过程1.开展标准制定内容试验和技术推广应用在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种子生产与质量控制”(项目编号:CARS-12)项目的支持下,开展油菜多功能利用研究,对甘蓝型油菜的菜用型品种进行选育和栽培,以食用油菜薹为主,作为春季时令蔬菜,丰富百姓菜篮子。菜用甘蓝型油菜的栽培工作是从2017年9月份油菜秋播开始,进行标准制定相关试验的布设研究及推广应用,主要对标准制定的技术参数、可操作性、推广价值等的技术集成研究探索,开展的相关试验包括:菜用型油菜品种的筛选、菜用油菜薹的品鉴、不同栽培方式油菜薹的品质差异、菜用油菜的直播与移栽对品质和上市时间的研究比较、油菜薹营养价值的研究与比较、优质油菜薹的保优栽培技术研究等试验内容,再对不同试验结果进行汇总与分析,开展菜用甘蓝型油菜的生产技术推广。2.成立规程制定小组和规程立项2022年12月6日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达了《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征集2023年陕西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陕市监函〔2022〕1022号)。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按照文件要求开始《菜用甘蓝型油菜直播生产技术规程》的编制工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杨凌现代农业产业标准化研究推广服务中心等协作单位就标准的编制事宜进行了多次会议协商,组建了《菜用甘蓝型油菜直播生产技术规程》起草编写组,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任务分工。2022年12月,编写组召开了多次工作会议,明确了标准起草的工作要求,就标准的基本框架及内容进行了充分讨论,对工作组成员的分工和工作进度等做了具体的安排工作。编写组人员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图书资料、总结近年来相关试验数据,进一步验证试验数据,开始起草标准相关内容。2023年1-3月编写组通过多次讨论修改完成了《菜用甘蓝型油菜直播生产技术规程》标准草案的制定并形成讨论稿,申报2023年陕西省地方标准。2023年4-5月《菜用甘蓝型油菜直播生产技术规程》经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现场答辩和论证后批准立项。2023年6-9月对《菜用甘蓝型油菜直播生产技术规程》讨论稿再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一)标准编制原则本标准的编制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和《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编制。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2020标准的要求进行编写,以油菜薹生产技术研究结果和示范应用为基础,同时参考相关标准要求,使该标准真正起到指导和规范大田生产的作用。同时确保本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力求做到科学规范、指标准确,操作易行,并符合生产实际,提高油菜薹的品质,满足市场和人民健康的需求,确保油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二)标准主要内容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菜用甘蓝型油菜直播生产中所用到的术语和定义及产地环境、播前准备、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菜薹收获等各环节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陕西地区菜用型油菜种植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规范性引用文件包括: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4407.2-2008经济作物种子第2部分:油料类、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要求、NY414酸低硫苷油菜种子、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3.术语和定义本标准规定了2个术语和定义,分别是菜用油菜和油菜直播。4.产地环境产地环境应符合NY/T391的要求。(1)土壤条件: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地区,其土壤耕作层深厚、土壤疏松、光照条件好、排灌方便、远离高速路和铁路、中等或中等以上肥力的地块。(2)水质条件:水源应符合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要求,农田灌溉水应符合GB5084中的规定。5.播前准备(1)前茬:前茬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为宜,不宜与十字花科作物连作。应采取隔年倒茬的方式,避免自生苗和病害的发生。(2)播种期:直播适宜播种期为9月下旬到10月上旬。(3)品种选择:可选用已登记的适宜菜用甘蓝型油菜品种;也可选择生物量大、品质优良、蛋白质含量高、抗寒性好、早发性好、抗病、抗逆、易抽薹的优良油菜品种,种子品质应符合NY414中的规定,种子质量符合GB4407.2-2008中的规定。(4)施肥准备:一般土壤亩施纯氮12kg~14kg、五氧化二磷3kg~5kg、氧化钾4kg~6kg、硼肥0.2kg~0.3kg。施肥标准应符合NY/T394中的规定。(5)整地:整地要达到早、深、细、碎、平、墒、净,土壤上虚下实。(6)播种方式和播量调试准备:可选用油菜免耕联合精良播种机播种,或用麦类播种机播种时,下种孔隔一堵一;行距调为30.0cm;田块较小可采用人拉式手扶播种机。正式播种前进行田间播量校正,单行下种量每米约25粒,每667m2用种量约0.2kg。不具备机械播种条件的地方,可采取人工播种的方式,每667m2用种量约0.3kg,油菜播种时每千克油菜种子用沙土1kg~2kg左右混匀,人工开沟后均匀撒播。播种深度2.0cm-3.0cm为宜。6.田间管理(1)除草:油菜播种后24小时内,选用芽前除草剂参照产品使用说明进行封闭除草。特别严重的地块,苗期可进行化学除草,农药使用应符合NY/T393的规定,具体草害化学用药情况参照附录A。(2)查苗补种:出苗后应及时查苗,如有缺苗断垄及时补苗。(3)间苗、定苗三叶期,间除密苗、弱苗,留壮苗;四叶期至五叶期定苗。每亩留苗2万株~2.5万株。(4)中耕松土直播田播种后如遇大雨,要及时破除板结,确保全苗。定苗后要结合中耕松土适量施苗肥,油菜从小到大中耕要掌握“浅、深、浅”的原则。(5)追肥苗期追肥根据油菜苗势发育情况,酌情追肥。一般情况,每667m2追施尿素5Kg-6Kg。采收菜薹后,1-2周内追施尿素5~10kg/667m2。(6)灌水蓄墒:苗期追肥根据油菜苗势发育情况,酌情追肥。一般情况,每667m2追施尿素5Kg-6Kg。采收菜薹后,1-2周内追施尿素5~10kg/667m2。(7)预防冻害:喷施多效唑,在6~7片真叶时,亩喷150mg/kg的多效唑溶液50kg,可增强抗寒能力,防冻保苗。培土:11月上旬~11月中旬,进行培土壅根,但不要聚起叶片。(8)追施薹肥:油菜抽薹时,根据前期施肥和苗势情况,雨前或晴天露水干后,每667m2,追施尿素5Kg-6Kg,氯化钾3Kg-4Kg。(9)病虫害防治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绿色植保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的方法。在化学防治上,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降解快的农药;严格控制农药的用量,并注意轮换用药、合理混用。农药使用应符合NY/T393中的规定。农业防治:采用种植抗病虫品种、避免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合理密植、有机无机肥配施、深耕晒垡、培育壮苗等综合措施,可提高油菜抗病虫性。物理防治:在田间均匀悬挂大小为30cm×60cm的黄板20片~30片/667m2,黄板上均匀涂抹黄油,诱杀有翅成蚜,黄板悬挂高度以高出植株40cm~50cm为宜。化学防治:播前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种衣剂进行拌种或种子包衣,种衣剂用药量不超过种子量的2%。选择70%噻虫嗪种衣剂可有效减轻病虫害发生。菜青虫防治重点时期在油菜低龄期-苗期,大田中百株虫量达到20~40头时,需进行防治,或花期菜粉蝶为害时可进行化学防治。蕾薹期禁止施药。7.菜薹收获在油菜蕾薹期,薹高30cm左右时宜晴天采收菜薹。油菜薹在收获时要注意保证良好的品相。三、试验验证在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种子生产与质量控制”(项目编号:CARS-12)项目的支持下,针对油菜多功能开发之一“油菜薹”的品质、口感及相关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对优质化生产油菜薹,满足人民对时令蔬菜的需求,丰富百姓菜篮子,开展系列试验和示范。通过多年系列试验、技术支持、现场品鉴和推广应用的效果对比总结,形成了菜用甘蓝型油菜直播生产技术规程。2022年3月28日,在杨凌良科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油蔬两用”油菜田中,采摘成熟的油菜薹,开展油菜品鉴。菜用油菜品种是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选育的“油蔬两用”油菜新品种秦优1619、爱兆沣等,在蕾薹期其主茎或分枝蕾薹可做蔬菜,成熟后仍可收获油菜籽用来榨油,实现了“春吃油菜薹、夏收油菜籽”。油菜薹富含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膳食纤维及钙、钾、锌、硒等营养元素,具有抗氧化等功能,其食用方式多样,可凉拌、清炒、榨汁,也可以包饺子、做火锅配菜以及与肉食搭配。2022年9月在杨凌杏林开展菜用油菜生产种植,2023年4月杨凌油菜花节进行采摘,开展现场品鉴,反响良好。四、知识产权说明 本标准的制定依托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种子生产与质量控制”(项目编号:CARS-12)项目的支持,研究期间获得的主要成果、技术、论文等,属于自主知识产权。五、采标情况本标准的编制引用了部分现行的国家和地方标准,引用了以下规范性文件,均现行有效。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4407.2-2008经济作物种子第2部分:油料类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要求NY414低芥酸低硫苷油菜种子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菜用甘蓝型油菜直播生产技术规程》标准编制组在编写和征求生产应用、科研、行业主管、农技推广等多家单位及专家的意见过程中没有重大分歧。七、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建议将《菜用甘蓝型油菜直播生产技术规程》作为推荐性地方标准发布实施,理由如下:我省常年油菜种植面积维持在350万亩左右,特别是我省油菜农旅结合的发展使油菜花的旅游品牌优势享誉全国。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高效农业生产步伐的加快,各地油菜花节的兴起,油菜农旅结合产业的发展进入到瓶颈阶段,而且呈现出特色单一的劣势,那么我省油菜产业如何破局发展是摆在眼前的一个难题。当前油菜产业多功能开发进入大众视野,油菜多途径利用已经成为现实,多样化的开发产业已摆到人民面前,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油菜多功能开发成为高效化发展油菜、稳定提高油菜种植效益的首选。结合我省油菜产业特色和油菜花节旅游的地域优势,发展“菜-油型”油菜种植产业对油菜多功能开发和提高油菜种植效益非常有必要,而且对我省油菜品牌形象更有提升意义,也是稳定油菜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在研究中发现,选用优质油菜种植出的菜薹,其微量营养元素高于普通型菜薹,品质优良食用营养价值高。油菜菜薹清炒之后,色泽青绿鲜亮,不泛黄、不褪色,质感有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及中国DPO即服务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5物业管理公司劳务合同
- 小额贷款居间合同范文
- 2025展板制作合同
- 连带共同担保合同签订
- 建设围墙施工合同
- 提高团队效能与绩效改进
- 2025建筑工程居间合同
- 聘用人才劳动合同
- 点亮生命-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全套教学课件
- 旅居管家策划方案
- 车间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华为经营管理-华为的研发管理(6版)
- 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流程图
- 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
-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期末家长会PPT模板
- 矿山安全培训课件-地下矿山开采安全技术
- GB/T 6417.1-2005金属熔化焊接头缺欠分类及说明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三版)》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论
- 《腰椎间盘突出》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