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民乐一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70分)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宗法观念。材料“长兄如父冶”“小儿不及长孙冶”体现了血缘与等级关系,反映的是宗法观念,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家庭管理问题,没有涉及家庭和睦问题,故排除A选项;材料强调的是“长”字,而不是等级问题,所以排除B选项;C项反映的只是材料的一个方面,故排除。点睛:材料”长兄为父,老嫂比母”阐明了在子女中当老大的就有承担家庭的责任,就应当关心爱护弟弟妹妹,帮父母拉扯这个家。“为父”隐含了当兄长的不仅要照顾弟妹,还要肩负教育、培育的责任。弟妹与老大感情上不仅是一种兄妹、姐妹亲情,还含一丝类似父母之间的那种养育之情.诸弟对长兄之尊敬仅次于父,故有"长兄为父”之说.2。《左传》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A。人声鼎沸B。鼎鼎有名C。三足鼎立D.问鼎中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中的“鼎”的含义是天下,或统治权力,结合备选项中“鼎”字含义只有问鼎中原符合上述含义,故D项正确;ABC三项含义与“鼎”字中的“天下”一项含义不符。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3.中国古代实行的中央集权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其积极意义在于A.极大限制了皇帝的权力B.有助于削弱相权C.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D。有力地促进了地方自主意识的增强【答案】C【解析】中国古代实行的中央集权制积极意义是很多的,例如,中央集权制能够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中央集权制是极大加强了皇帝的权力,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央集权制和削弱相权无直接的关联,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央集权制不利于地方自主意识的增强,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4.顾炎武认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中,而天下太平矣”。由此可知他主张A.废除君主专制B.改革郡县制C。实行郡国并行制D.恢复分封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中,而天下太平矣”可以看出主张实行郡国并行制度,故本题答案选C项;ABD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郡国并行5.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说明刘邦推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在于确保皇位的稳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不是主要目的,故C项正确,A项错误;刘邦只是借鉴了西周的分封制,不是继承西周的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刘邦在推行分封制的同时还推行了郡县制,实行“郡国并行制”,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6。“我朝罢相……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其中“我朝”是指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不许立丞相”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朱元璋诛杀丞相胡惟庸,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大大加强了皇权,D项正确。秦朝、汉朝、唐朝存在丞相制度,排除ABC。7。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明初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这表明朱元璋A。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B。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C。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D。执法无准、量刑无据【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具体考查明代朱元璋的治国理念.专制集权的理论基础确立是在战国时期,排除A;根据材料“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可以看出朱元璋通过重刑以治理“乱世",B项正确;“尊儒尚法”(或者“外儒内法”)一直都是汉武帝以后封建社会的治国理念,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从体现D项。故本题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代朱元璋的治国理念8.《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开始用军功授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垒帝制和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国家政治制度的框架,对后世影响深远。郡县制源于春秋末期;确立嫡长子继承制的是西周;以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的是商鞅变法。故B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涵9.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材料表明其主张是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B。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的核心信息是,分封制和郡县制都有一定的弊端,所以排除B.“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根据材料可知,顾炎武主张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因此选择D。A不符合题意,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涵10.2015年2月19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中央集权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独断性和随意性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答案】D【解析】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皇权至上,皇帝独尊,因此选D。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点睛:本题考查秦朝皇帝制度之外,还考查学生对选项表述的分析能力。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以皇权至上为核心的制度.皇帝制度自秦始皇创立以来,经过长达两千多年的发展,在内容上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皇权至上,不可僭越;皇帝独尊,王权神化;皇位世袭,不可转移;总之,皇帝制度与封建专制是相辅相成的。封建专制因皇帝制度的确立而得到加强,而皇帝制度又构成了封建专制制度的核心和具体表现,二者“形神”结合,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着深刻的影响。11.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说明东汉察举制选官的标准是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高低,而能达到这些标准的只能是地主阶级,东汉后期演变成门阀士族,这就促使了社会阶层的固化,故B正确;A项是在汉武帝时,故错误;C项指的是科举制,故错误;郡县制的基础是中央集权制度,九品中正制不利于中央集权,故D错误.【考点定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察举制点睛:本题以察举制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古代选官制度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契合高考改革的时代热点,也是海南卷高考的高频考点和主干知识,考生对古代选官制度的概念、特点、选官标准、选拔方式以及各自意义都要重点掌握。12。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答案】C【解析】三省六部原先是三个省之间权力相互牵制,材料中提到中级官吏出任宰相,尚书省地位下降,说明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故C项正确。三省六部制在唐朝一直存在,并没有被废除,故A项错误;材料中看不出行政效率提高,故B项错误;门下省是负责审核的,故D的表述与史实不符。13。“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材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说明宋朝采用密封考试形式,这有利于考试的公平公正,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取士科目数量减少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进士科的重视,不是尊贵,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录取人数的变化,故D项错误.14.《剑桥古代史》中描述:希腊人“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鱼,品尝腓尼基的椰枣和西西里的干酪。”这种饮食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人文主义思潮兴盛B。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C。政治环境民主宽松D。古希腊近海多山少平原【答案】B【解析】材料说明希腊人可以享受来自地中海、黑海及周围地区的特产,主要原因是希腊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故B正确;材料与ACD无关,排除。【名师点睛】材料反映希腊人能够享受到多地特产,和海外贸易发达密切相关.15.雅典和罗马是西方古典文明的杰出代表,对后来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影响深远。二者都有A.皇帝制度B.司法陪审制C。完备法典D.陶片放逐法【答案】B【解析】雅典是民主政治制度,没有皇帝制度,A错误.陪审制度,是指国家审判机关吸收普通公民参与案件审判的一种司法制度。它的雏形最早出现于奴隶制的雅典和罗马时代,古罗马的陪审团制度类似于雅典,B正确.罗马有完备的法典,C错误。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雅典等城邦实施的一项政治制度,D错误。【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希腊与罗马制度的异同·司法陪审制点睛:雅典是希腊文明的摇篮,也曾经是希腊文明的中心。雅典(或希腊)是欧洲古代文明的发源地,罗马是欧洲古代文明的继承者、发扬者。陪审制度,是指国家审判机关吸收普通公民参与案件审判的一种司法制度。它的雏形最早出现于奴隶制的雅典和罗马时代,古罗马的陪审团制度类似于雅典。16.罗马法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反对刑讯逼供。中国刑法规定: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这些规定A。其目的是保护弱势群体B.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重视获取证据的合法性D。表明了法律的宽松与灵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些规定并非是为弱势群体量身定做的,它兼顾的是整个社会群体的利益,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法律平等性的相关阐述,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罗马法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反对刑讯逼供。中国刑法规定: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可知,这里强调的是获取证据的合法性和非强迫性,故C项正确;这些规定是法律最基本精神的体现而非宽松性和灵活性,故D项错误。17。在古罗马的法定诉讼时期(前450年—前150年),上诉人如果要求收回财产权,则必须手持一根象征控制权的小棒并用它触碰该物品,同时还须按照惯例说几句话。如果要求说出的字眼与规定不符,法官必须指明诉讼无效。这说明当时的罗马法A。仅适用于罗马公民B。私法规范相当完善C.注重形式、程序繁琐D。提高了平民的经济地位【答案】C18.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在欧洲大陆上,19世纪后期,德意志帝国在完成统一后,也建立起了君主立宪政体。下列关于英国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英国首相对国王负责,德国宰相对皇帝负责B.两国议会均实行两院制C.两国均实行责任内阁制D.两国都是资产阶级占主导地位的君主立宪制国家【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首相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故A项错误;美国和德国的议会都是实行两院制,故B项正确;英国是责任内阁制,德国没有,故C项错误;德国政治具有鲜明的专制主义色彩,故D项错误。19.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其德意志远亲乔治一世入主英国,他不懂英语,不愿出席内阁会议而让大臣们去料理国事,大臣遇事商议出对策后交国王确认.这表明此时的英国A。国王的行政权已丧失B。为责任内阁制形成提供了契机C.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D.君主立宪制极易导致大臣擅权【答案】B【解析】乔治一世“不愿出席内阁会议而让大臣们去料理国事",导致国王对行政事务干预较少,且内阁需要一个会议主持者,从而为内阁真正掌握行政权以及内阁首相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即为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提供了契机。故答案为B项。根据材料中的“大臣遇事商议出对策后交国王确认",说明国王的行政权并未丧失,排除A项;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是在多数党领袖主持内阁会议作为制度确立以后,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20.18世纪初,英国平静地经历了从斯图亚特王朝到汉诺威王朝的转变,对新国王乔治一世,“在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反对他的连一个耗子也没有”.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新国王的军事实力强大B。斯图亚特王朝不得人心C.英国议会内缺乏反对派D。君主立宪剥夺国王权力【答案】D【解析】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国王权利被剥夺,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再反对国王了,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新国王是没有军事实力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一现象和斯特亚特王朝不得人心无关联,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议会内一直存在反对派,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21。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他所评述的国家依次是A。英、法、美、德B。法、英、美、德C。英、德、美、法D.法、德、美、英【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1895年……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符合半总统制的法国特征,“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指的责任内阁制形成前的英国,“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符合美国三权分立特征,“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可以看出当时的德国君主立宪制下皇帝的权力很大,故B正确。“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符合半总统制的法国特征,不是英国,故A错误.“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指的责任内阁制形成前的英国,不是德国,故C错误.“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指德国君主立宪制,不是英国,故D错误。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法、英、美、德政体·特点22.如何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统治者绞尽脑汁思考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或制度的推行,较好处理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是①元代的行省制②明代的内阁制③美国国会的两院制④美国的联邦制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代的行省制加强了元朝中央对地方的管辖,符合题意,故①正确;明代的内阁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不符合题意,故②错误;美国国会的两院是美国中央机构,不符合题意,故③错误;美国联邦制下,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同时各州在行政上又有一定的独立性,符合题意,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23。近代英国和美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逐步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但两国政治制度各具特色。以下表述属于英国代议制与美国不同的是A.体现司法独立原则B.政府掌握行政权C。首相为国家元首D.内阁对议会负责【答案】D【解析】美国的政府对总统负责,总统对选民负责,英国的首相和内阁对议会负责,故D符合英国,不符合美国,故选D;ABC是相同点,排除.24。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均为两名,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这一规定协调了A.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大州与小州的利益C。南方与北方的关系D.政府与人民的关系【答案】B【解析】据材料“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均为两名,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规定协调了美国大州与小州的利益,故B项正确;材料内容与中央地方的关系无关,故A项错误;参议院、众议院议员名额问题与南方北方的关系也没有直接联系,故C项错误;政府与人民的关系,也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中关于参议院和众议院选举的规定,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认识到这反映了大州与小州的利益的问题,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25。美国1787年宪法很好的使政府通过自身的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同时,又很好的控制了自己。下面最能体现美国政府“控制自己"的措施是A。立法、行政、司法分权制衡B。联邦制下各州拥有一定的独立性C.规定联邦地位高于各州D.五个黑人可折合三人计算人口总数【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强制政府控制自己”指的是1787年宪法规定中央政府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故A项正确;“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指的是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利,故BC项排除;D项说明的是民主权力,与材料无关。26。1815年后,“自由主义”、“激进主义”、“社会主义”、“保守主义”、“个人主义”、“女权主义”、“民族主义”等思潮先后在欧洲涌现。这些学说井喷而出主要是为了解决A。君主专制制度与代议制的矛盾B。工业革命和法国革命引发的社会矛盾C。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日益激烈的矛盾D.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所给出的时间:1815年,这一事件在欧洲政治上主要经历的是法国大革命和德国的王朝战争,在经济上则表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A选项君主专制在当时的时代力量已经很微弱,所以他们之间的矛盾不足以引发如此大的思潮;B选项符合当时的背景,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C选项无法解释“女权主义”;D选项只符合社会主义的内容。27.美国1787年宪法与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中都体现了A.联邦制原则B。议会中心原则C.共和制原则D。公正平等原则【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如征税、募兵、发行钱币、宣布对外和战以及使用武力恢复地方秩序等;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掌握了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则保留了一些自治权,故A项正确。议会中心原则与德意志宪法不符,排除B。共和制原则与德意志宪法不符,排除C.德国的宪法里没有体现公正平等原则,排除D。所以选A点睛:本题考查1787年宪法与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即可。28.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自然经济已经解体C。西方思想文化开始向中国渗透D。洋务运动由此产生【答案】A【解析】1514+325=1839,根据“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判断,这场战争是古代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界线,应该是鸦片战争,故A正确;B表述错误;西方思想文化在明末就已经传入中国,C错误;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D错误。【名师点睛】根据材料的关键信息是“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判断“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29。《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中写道:(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表明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B。林则徐的禁烟运动C。英国力图打开中国市场D.英国在贸易中处于逆差【答案】C【解析】“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就是打开中国的市场,故C正确;A项不是根本原因,是借口;B是直接原因;扭转贸易不是根本原因,故D错误.30.1740年,中国1两银换800文铜钱,而到1828年时,1两银直隶值2500文铜钱,在山东值2600文铜钱。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是A。正常贸易持续入超B.对外贸易长期出超C。鸦片走私无法禁绝D。商品市场普遍萎缩【答案】C【解析】1740年到1828年间,出现了银贵钱贱的现象,其出现的原因是白银的大量外流,导致白银价格升高.结合所学,1828年处在鸦片战争前,由于鸦片走私无法禁绝,中国由“入超”变为“出超”,白银外流,导致了银贵钱贱的现象,故排除AB,选C。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材料没有反映商品市场的信息,排除D。点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740年到1828年间”。当时正处于鸦片战争前夕,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自私鸦片.白银大量外流,所以有了银贵钱贱的现象。31.冯友兰讲:“假如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那么中国的历史将倒退到黑暗时期。"钱穆说:“若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国历史的失败了.”两位史学家这样说的根本原因是A。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B。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经济C。太平天国运动具有空想性D。太平天国运动遭到列强的镇压【答案】A32.从19世纪60年代初开始,汉族督抚数量增加,满族督抚数量减少,汉族官僚在清政府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主要背景是A.鸦片战争后国内民族矛盾缓和B.洋务运动得到朝廷的大力支持C。八旗军无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D.湘军在反侵略战争中表现神勇【答案】C【解析】“从19世纪60年代初开始”“汉族官僚在清政府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清政府八旗军无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于是“湘军"“淮军”等汉族武装发展壮大,导致汉族官僚在清政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故C项正确,D项包含在C项之中;19世纪六十年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状况,故A项排除;洋务运动从19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故B项排除.点睛:“从19世纪60年代初开始”“汉族官僚在清政府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可以分析出当时清朝政府正在阵营太平天国运动,从而得出答案.33.近百年来,贯穿于中国历史之一中心问题,为如何求自强以御外侮。此一自强运动,实始于______,而______,则为此初期三十年自强运动失败之总结也。"与文中横线处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B.鸦片战争戊戌变法C.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自强运动指的是洋务运动,而洋务运动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终于甲午中日战争,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洋务运动和鸦片战争无关联,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洋务运动和鸦片战争、戊戌变法均无关联,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洋务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无关联,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开始,而甲午战争的失败则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34。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中间跨越50年,中国社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真正的变化是从1894年甲午战争之后开始的.得出上述结论的主要依据是,甲午战争后中国A。开始对军队进行西式改革B.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的成效C。实业救国已成为主要思潮D.上层建筑变革提上历史日程【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真正的变化是从1894年甲午战争之后开始的”,说明甲午战争后,中国人的天朝上国美梦彻底破碎,从侧面激起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随后兴起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事件,表明上层建筑的改革逐渐提上日程,故D项正确。AC项包含在D项之中;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故B项错误。35。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这反映出A。晚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B.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C.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分水岭D。西方的“主权”思想已引入中国【答案】B【解析】据材料“甲午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开展,故维护主权、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流,这体现了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分水岭,故C选项正确;当时晚清政府进行戊戌变法,没有再坚持“天朝上国”思想,故A选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意识开始逐渐觉醒,故B选项错误;西方的“主权”思想在中国传播,这也是中国近代化的表现,故D选项错误。故选C。第Ⅱ卷主观题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0分。)36。政治民主化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亦即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马克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离婚法律文件:标准合同范例版B版
- 2024育儿嫂住家服务合同特殊技能培训范本3篇
- 2024研学合同协议
- 2025年度新型环保材料铺设打地坪合同范本3篇
- 2024聘用退休人员劳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专业打印机租赁合同包含打印耗材及维护4篇
- 2025年度智能家居系统安装与维护承包合同8篇
- 2025年度生物科技出借咨询与服务协议4篇
- 2024年高端装备制造与技术转让协议
- 2024版洗车服务单位协议2篇
- 餐饮行业智慧餐厅管理系统方案
- 2025年度生物医药技术研发与许可协议3篇
- 电厂检修安全培训课件
- 殡葬改革课件
- 2024企业答谢晚宴会务合同3篇
- 双方个人协议书模板
- 车站安全管理研究报告
- 玛米亚RB67中文说明书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 沪教牛津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全套单元测试题
- 因式分解法提公因式法公式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