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法与婚姻家庭法_第1页
继承法与婚姻家庭法_第2页
继承法与婚姻家庭法_第3页
继承法与婚姻家庭法_第4页
继承法与婚姻家庭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继承法与婚姻家庭法

〔2005年4月修订〕版权所属兰州商学院使用说明

一、课程性质

?继承法与婚姻家庭法?是属于民商法学中的重要组成局部,它对于保护公民的婚姻家庭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程是法学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主干课,在法学专业本科生四年的学习中,起着完善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作用。与民法、民事诉讼法、刑法等课程密切联系,同时本法具有普遍性、强制性、伦理性,是与每个人都休戚相关的一门学科。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婚姻与继承法领域的一些根本概念,掌握其中的根本原理、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熟悉、掌握、正确理解婚姻与继承法的具体规定,了解目前有关婚姻法修改的有关情况。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备解决一般法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法律素质。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第一局部首先介绍婚姻家庭法的概念和特征、中国婚姻家庭立法的开展、婚姻家庭制度的概念及开展、婚姻家庭法的根本原那么及亲属制度,继而着重介绍并分析结婚的必备条件、禁止条件、结婚的程序、婚姻的效力、家庭关系、离婚的条件与程序、离婚的效力、收养制度的一般原理并就实践中经常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讲授。第二局部首先介绍继承法的概念和中国继承立法的开展、继承法的根本原那么、继承权的概念、遗产的概念和范围,继而着重介绍并分析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遗产处理的一般原理,并就实践中经常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讲授。

每周3学时,共51学时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案例充分结合六、面向专业法学本科

四、教学时数

第一局部婚姻家庭法总论第一章婚姻家庭法概述[教学目的]学习了解婚姻、家庭制度的历史沿革,婚姻家庭法的地位、概念、特点及研究对象,婚姻立法的变革等。[根本要求]让学生根本掌握我国婚姻法的历史变革,从而确立婚姻家庭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内在联系——经济根底对婚姻家庭制度的决定作用、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对婚姻家庭制度的制约和影响。[教学要点]婚姻家庭的历史性、婚姻、家庭的概念、婚姻、家庭的社会功能、婚姻家庭制度的历史类型、婚姻家庭法的历史沿革、中国的婚姻家庭制度改革和法制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家庭立法的回忆和展望。[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婚姻、家庭的概念和特征一、婚姻的概念:分为法律意义上的婚姻概念和法学学科意义上的婚姻概念两大类。〔一〕婚姻在法律意义上的定义:婚姻是指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依法自愿缔结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两性结合关系。〔二〕婚姻的其他含义二、家庭的概念〔一〕家庭在法律意义上的定义:家庭是指因婚姻、血缘和收养〔法律拟制〕所产生的共同生活的、其成员间互相法定权利、互负法定义务的亲属团体。婚姻家庭的一般概念按照比较公认的见解,婚姻家庭的一般概念可以表述如下:婚姻,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互为配偶的结合。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关系和共同经济为纽带而组成的亲属团体。为了正确理解上述概念,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就婚姻而言:第一,婚姻是男女两性的结合,婚姻制度确实定,是出于维护两性关系社会秩序的客观需要。所谓“同性婚〞,是不符合婚姻的本意和宗旨的。第二,婚姻是男女双方具有配偶身份的结合,这种结合是为当时社会所认可的,其他非配偶身份的结合即使男女双方长期共同生活也不成其为婚.第三,婚姻是家庭产生的前提。婚姻双方构成了最初的家庭关系,通过生育又产生出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等其他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就家庭而言:第一,家庭是一个亲属团体,同一家庭的成员是被婚姻和血缘纽带连结在一起的。此外,收养也可以成为家庭关系的发生根据。第二,家庭须有共同经济,如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组织消费等,具体情况因不同的社会经济结构而异。第三,由于家庭既是亲属团体又是经济单位,所以家庭成员一般均为近亲属,而亲属(包括某些近亲属)并非都是家庭成员,他们是分属于不同家庭的。在学术研究的领域内,人们往往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婚姻家庭的概念。一种概念是广义的,婚姻家庭泛指自群婚制出现以来的各种两性和血缘关系的社会形式,其中包括群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婚和与之相适应的各种家庭形态。另一种概念是狭义的,婚姻家庭仅指一夫一妻制形成以来的个体婚和个体家庭。有的学者那么对婚姻作广义的解释,对家庭作狭义的解释。其实,作为两性结合的社会形式,群婚和对偶婚亦不妨称为婚姻,当时已有一系列的婚姻禁例使其与其他的两性关系相区别。但是,从原始群体到氏族公社,作为经济共同体的家庭是根本不存在的。所谓群婚制下的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以及对偶家庭等,只是对家庭一词的借用,而非家庭一词的本义。恩格斯在其名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曾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婚姻、家庭的概念,这可能与其利用摩尔根提供的历史资料有关。但是,从这一著作的名称不难看出,家庭的起源显然是指与一夫一妻制相适应的个体家庭的产生。这种家庭同私有制、国家一样,都是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变革过程中出现的。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家庭,是社会肌体中的细胞组织。本书对婚姻家庭根本上持狭义说,只是在涉及原始社会的两性和血缘关系的社会形式时,为了方便起见,才在广义上使用这一概念。婚姻家庭的法律概念

作为法律调整对象的婚姻家庭关系,婚姻家庭的概念当然是在狭义上使用的。因为,法律和这种婚姻家庭关系都是同一时代的产物。婚姻家庭关系一经法律调整,便成为婚姻家庭法律关系,这种法律关系的主体,即婚姻双方和其他家庭成员,便被一定的权利义务连结起来。我们认为,婚姻家庭的法律概念,实际上就是婚姻家庭法律关系的概念。古往今来,许多学者都曾试图从法律上对婚姻家庭作出自己的解释。例如,古罗马的法学家认为:婚姻是一夫一妻的终生结合,彼此之间发生神事与人事(或译为神法与人法)的共同关系。这种主张为基督教的婚姻观所继受,后又随着时代的变化,通过婚姻契约说加以改造。1893年的教会法指出,婚姻是男女双方为建立一个终生的、旨在依其自然属性繁衍和教育后代的共同体而形成的一种契约。至于家庭,那么被一些法学家视为居住在同一场所共同生活的亲属。凡此种种,从当代的婚姻家庭法律观来看都是不够科学、不够确切的。婚姻家庭的法待概念,我们认为可以大致表述如下:婚姻,是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以夫妻的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合法结合。家庭,是共同生活的,其成员间互享法定权利、互负法定义务的亲属团体。为了正确地理解上述概念,一定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要强调婚姻的长期性、稳定性和合法性。不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的结合,是不符合婚姻关系的宗旨的。在法治社会中,婚姻并不是某种中性的、与法律无关的结合,合法性是婚姻的本质特征。第二,要强调婚姻双方与其他家庭成员间权利义务的一致性,这种权利义务是以个人为本位的。婚姻家庭领域的权利义务首先是身份关系方面的权利义务,财产方面的权利义务是基于特定的身份关系而发生的。婚姻家庭关系主体可以为实现自己的身份利益和财产利益依法向对方行使权利,同时也须为对方身份利益和财产利益的实现承担义务。婚姻家庭的一般概念和法律概念并不矛盾,两者在实质上是一致的。前者是就婚姻家庭这种社会关系而言的。这种概念为哲学、人类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广泛使用。后者是就婚姻家庭这种法律关系而言的,强调指出婚姻双方及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适用于法学领域。〔二〕家庭的其他含义三、婚姻与家庭的关系四、婚姻家庭的性质五、婚姻家庭的社会功能〔一〕婚姻的社会功能〔二〕家庭的社会功能第二节婚姻家庭的形态及变迁一、婚姻的形态及变迁〔一〕蒙昧时期早期〔前婚姻时代〕的婚姻家庭的形态——乱婚〔二〕蒙昧时期晚期婚姻家庭的形态——群婚制1、血缘群婚2、亚血缘群婚〔三〕野蛮时期的婚姻家庭形态——对偶婚制〔四〕文明时代的婚姻家庭形态——一夫一妻制二、家庭的形态及变迁〔一〕中国古代家庭的形态及变迁1、原始社会初期的母系氏族大家庭和后期的父系氏族大家庭2、奴隶社会的宗法制家庭3、半存于家庭的宗族4、封建社会父权家长制家庭〔二〕我国现代家庭的形态1、核心家庭2、联合家庭〔复合家庭〕3、隔代家庭第三节婚姻家庭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一、婚姻家庭法的概念〔一〕婚姻家庭法的名称〔二〕婚姻家庭法的定义〔三〕婚姻家庭法的性质二、婚姻家庭法的调整对象〔一〕从调整对象的范围看〔二〕从婚姻家庭法调整对象的性质看三、婚姻家庭法的特点适用范围的广泛性、强烈的伦理性、鲜明的强制性四、婚姻家庭法的渊源〔一〕宪法,其中有关婚姻家庭的规定〔二〕法律——有关婚姻家庭的法律〔三〕国务院及所属部、委、局发布的有关婚姻家庭的条例、决定、规定等标准性文件〔四〕地方性法规和民族自治地方的有关婚姻家庭的规定〔五〕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婚姻法的司法解释〔六〕我国缔结和参加的国际条约五、婚姻家庭法的适用〔一〕婚姻家庭法的时间效力〔二〕婚姻家庭法的空间效力〔三〕婚姻家庭法对人的效力第四节婚姻家庭法的历史沿革一、婚姻家庭法的立法体例〔一〕古代诸法合体、刑民不分、重刑轻民时代的婚姻家庭法〔二〕近代附属于民法中的婚姻家庭法〔三〕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的婚姻家庭法二、我国现代婚姻家庭法与其它法律的关系〔一〕婚姻家庭法与宪法〔二〕婚姻家庭法与民法通那么〔三〕婚姻家庭法与行政法〔四〕婚姻家庭法与民事诉讼法〔五〕婚姻家庭法与刑法三、我国婚姻家庭立法的历史沿革

〔一〕中国古代婚姻家庭的立法概况〔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婚姻家庭立法〔三〕解放前革命根据地的婚姻家庭立法〔四〕新中国婚姻家庭立法1、1950年婚姻法2、1980年婚姻法3、2001年婚姻法四、对婚姻家庭法的改革设想当今时代,世界各国婚姻家庭法的改革和开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亲属制度中封建或宗教的剩余进一步被去除,婚姻家庭的世俗化、私权化更加彻底;法律保护的重心开始先个人与社会双重本位倾斜,极端的个人本位原那么发生了动摇;男女平等的范围日益扩大,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独立地位和权益得到立法上的重视,夫妻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平等化明显增强;亲子之间人身依附关系日趋淡化,“亲权〞的人身性质有所削弱,子女的自由和权利受到重视,对非婚生子女的歧视根本上从法律中消除,强化了父母和社会对非婚生子女给予与婚生子女同等保护的法律意识;从限制离婚主义走向自由离婚主义,诉讼离婚逐步从过错有责原那么,转变为概括式破裂主义离婚原那么,法律对离婚持更加宽容的态度,是否允许离婚不再作为对婚姻中有过错行为的惩罚手段;针对人工生殖技术从医学实验走向临床所产生的一系列伦理问题和法律问题,在立法上开始作出与婚姻家庭法有关的标准和调整。在我国,正当人们致力于进一步去除亲属制度中封建的剩余制度之时,国内却出现了一种极端的思潮。受资本主义世界中“性解放〞、“性自由〞、“性革命〞等思潮的影响,有些人已经激进到否认婚姻家庭存在的必要性,主张“性自由〞,否认婚姻家庭的形式,两性关系随意,婚外性行为增加;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淡薄,动辄离婚。具体表现为结婚率下降,离婚率上升,单亲家庭数量增加,给社会带来了极不稳定的因素。此外,性行为正在逐步低龄化,由此给青少年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问题越来越多,已经引起社会的不安。面对这种趋势,我们认为,国家除了应当加强立法,运用法律这种强制性的手段去保护婚姻家庭之外,还应当把道德修养和教育以及伦理教化作为加强婚姻关系的主要手段,以增强人们的婚姻家庭观念。对青少年那么应当从家庭、学校、社区进行全方位的的性教育,防思于未然。此外,还应婚姻登记机关、居民社区以及高等院校普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加强心理疏导。使未婚男女在婚前接受相应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学知识教育;也可以为出现问题的婚姻家庭提供帮助,这对提高婚姻家庭的质量和稳定婚姻家庭关系是具有积极作用的。中华民族传统的婚姻、家庭、亲属法文化及其蕴含的伦理道德文化是一笔珍贵文化遗产。亲属法文化作为法文化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有关婚姻、家庭、亲属的法律意识形态以及与该法律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法律标准、法律制度及法律组织机构和法律设施等方面的总和,集中反映了该社会包容历史与现实、静态与动态、主观与客观、传统与继受在内的整个亲属法系统的文化状态。近年来我国许多学者以独特的视角挖掘了中国古代婚姻,家庭及亲属法倡导的亲属之间尊老爱幼、夫妇相敬如宾爱而不淫等优秀文化遗产。研究了关于儒、道、佛三教对中国古代婚姻家庭制度的影响和作用,这些研究,超越了20世纪前半叶婚姻家庭史学著作的研究范围,结论精辟独到。又如:有些学者建议补充某些道的标准,进一步强化婚姻法应有的导向作用。这些合理的建议,有些已经之立法上得到了采纳。例如:关于“感情确已破裂作为准予离婚的法定理由〞的争议。虽然现行婚姻法将感情确已破裂作为准予离婚的法定理由,已经遭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包括学术同仁〕的非议,但是、因为这一法律规定,符合马克思关于婚姻内部本质的论述,也已经被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它非但不说明我国婚姻法的滞后性,而恰好是我国婚姻法领先胜的表现。因此,“感情确已破裂作为准予离婚的法定理由〞在新婚姻法中仍然得以保存。因为,婚姻是家庭的根底,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家庭关系成为法律调整的对象是顺理成章的。同时,婚姻家庭又是以两性和血缘为特证的伦理实体,这就决定了婚姻法与道德标准的密切关系,较之其它法律更为明显,即具有鲜明的伦理性特点。此外婚姻法的立法精神为了表达道德原那么,一些条款还包含具体的道德标准,使婚姻法能起导向作用。在婚姻法的原那么中增加了对配偶的“忠实〞义务;在家庭关系中,增补规定了“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的规定,但无论是“保护〞,还是“禁止〞,毕竟都是针对外来侵害所采取的消极应付措施。夫妻间的“互敬互爱〞,家庭成员间的“尊捞爱幼〞,比其更主动、更积极。将此道德义务上升为法律义务,使法律标准不限于事后的补救,亦有事前的预防,会将一些婚姻家庭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例如:1950年?婚姻法?第8条曾规定“夫妻有互爱互敬、互相帮助、互相扶养、和睦团结、劳动生产、抚育子女,为家庭幸福和新社会建设而共同奋斗的义务。〞在一段时间里,这一规定得到了广泛普及,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01年新?婚姻法?第4条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我们相信,这一规定对建立良好的婚姻家庭关系将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思考题1、怎样理解婚姻家庭的一般概念和法律概念?2、怎样理解经济根底对婚姻家庭制度的决定作用?3、2001年修正的婚姻法增设了那些重要的规定?4、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婚姻家庭制度??个人道德素养做好個人道德素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