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高中教育发展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山西省高中教育发展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山西省高中教育发展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山西省高中教育发展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山西省高中教育发展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2022~2023年度高中教育发展联盟高二11月份期中检测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第一至四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幽王为博得爱妃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台,各地诸侯以为犬戎进攻,都带本部兵马急来救驾,诸侯们在得知无事后愤然而归。这就是家喻户晓的“烽火戏诸侯”的典故。该典故从侧面反映出当时()A.原始民主传统仍具有影响力 B.周幽王昏庸腐败C.分封制维系统治的作用尚存 D.女子地位有所提高2.2002年里耶出土的秦简记录了秦始皇时一条令文:“传送委输,必先悉行……急事不可留,乃兴徭……田时也,不欲兴黔首(平民)”。商鞅变法与这一理念吻合的措施是()A.什伍连坐 B.奖励军功 C.严刑峻法 D.奖励耕织3.秦朝以法治国,法网严密,条目繁杂,严刑峻法,量刑苛重,长期以来人们的认知是秦朝的诸多法律就是针对芸芸众生的。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却明显地呈现了另外一种情形:法律集中在皇帝对官吏的控制方面,普通人则居于次要的地位。在这些文书中,被当时《秦律十八种》的编者集中使用最早、最长的部分几乎都是关于官吏行为的法律,记录档案的准则,考核官员的方法,如《仓律》、《杂律》、《法律答问》等。这说明()A.考古有助于完善人们对历史的认知 B.综合多种叙述即可认定历史事实C.人们对历史的认识难有统一性 D.“二重证据”法可以还原历史真实4.秦汉时期,地方长官要每年定期派计吏向中央汇报本地情况,相关文书称为“计簿”(也称集簿)。在江苏连云港尹湾汉墓出土的木牍《集簿》中记录了东海郡的行政建制、吏员设置、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等方面的年度统计数字,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据此可推知,秦汉时期的这一制度()A.杜绝了地方官吏造假的现象 B.具有农耕文明国家治理特点C.一定程度缓解土地兼并问题 D.使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5.《唐律疏议》规定:诸买奴婢、马牛驼骡驴,立券之后,有旧病而买时不知,立券后始知者,三日内听悔。三日外无疾病,故相欺罔而欲悔者,市如法,违者笞四十;若有病欺,不受悔者,亦笞四十。该法律规定()A.注重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B.体现了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强化C.有效保护了私有财产安全 D.反映出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6.唐代法律规定“工商之家,不得预于仕(不准做官)”。宋代科举“取士不问阀阅”,朝廷曾下诏:“工商杂类,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据此可知,宋代()A.传统四民社会趋于解体 B.实行了崇文抑武的方针C.经济发展推动科举改革 D.科举考试程序日益完善7.《中华文明史》在评述某一朝代的官僚制度时写道:“(其)对于效率与制衡的追求,并非体现于运作流程的分割与制约;而基本上是按照所处理政务的范围——民政、军政、财政,以‘依事系任’为原则进行事权分割。”由此可知,这一制度应是()A行省制度 B.二府三司制 C.督抚制度 D.三省六部制8.朱元璋《大诰·民不知报第三十一》中有:“君之养民,五教五刑焉。去五教五刑而民生者,未之有也……五教既兴,无有不安也。民有不循斯教者……五刑以加焉。”材料反映出明朝治国的特点是()A.礼法并用 B.重视民意 C.中央集权 D.保障民生9.有学者认为,在古代,中国是指中原王朝直接控制下的区域,天下则是包括外国没有直接控制的地区。直到清朝康熙年间,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国家与国家关系方才产生。只有当中国面临的对手足够强大,或者说其文明受阻于强敌时,天下观才转为国家观,有边无界的状态才得以消解。该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国家与国家关系”产生的标志性事件是()A.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B.中英签订《南京条约》C.康熙王朝平定三藩 D.中俄订立《尼布楚条约》10.以下是古代中国部分政权采取的一系列民族治理措施,对其理解最准确的是()朝代措施两汉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在西北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唐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安排少数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元朝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驿站制度。清朝雍正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对蒙古等少数民族上层采用封爵、给俸等政策。A.加速了“华夏认同”观念的初步形成 B.民族治理方式侧重于军事管理C.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D.蕴含了民族平等共同进步理念11.1864年,新任普鲁士公使李福斯乘战舰抵达天津,发现大沽口有三艘丹麦商船,当时正值普鲁士与丹麦在欧洲交战,李福斯便下令俘获丹麦商船作为战利品。总理衙门根据有关国际法知识,认为这种将欧洲战争扩大到中国“内水”的行为非法,时任总理大臣的奕䜣拒绝接纳李福斯作为公使进驻北京。这说明清政府()A.受到《非战公约》的影响 B.已初步具有了近代外交意识C.完善了近代的外交制度 D.熟知运用外交捍卫国家主权12.下表是北洋政府时期选拔官员的两种主要方式的相关内容。据此判断正确的是()负责机构政事堂铨叙局①考试类型文官高等考试、文官普通考试、知事试验、留学毕业生甄拔考试①应用范围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②考察内容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查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②A.表①的报考条件是年满21岁的所有国民B.表②的法律依据是1933年《公务员任用法》C.表①的实行提高了北洋政府的行政效率D.表②的执行旨在保持行政的连续与稳定13.1947年,南京《中国评论》专论《看大选,论民主》中写道:“在选举投票的前夕,政党活动选举,不到各地去争取选民的拥护,却在南京斤斤于政党名额的分配……满希望国民党能以圈定或其他方式使他们能作国民大会代表,要是国民党说了声:‘我们不能包办选举’,那般‘民主战士’就撒娇似地噜嘴:‘我们与你脱离’”。这反映出当时()A.国民政府意识到败局已定 B.国民政府政党政治的尝试昙花一现C.国民党欲巩固政权合法性 D.国民党利用“行宪”招牌维护独裁专制14.1956年,评剧电影《刘巧儿》风靡全国,那时候大多数男女老少都会唱上几句著名选段:“我的爹在区上已经把亲退呀,这一回我可要自己找婆家呀!”这一现象()A.折射出当时追求婚姻自由的社会现实 B.表明人们已经普遍接受了《婚姻法》C.体现了新中国影视业的繁荣发展局面 D.反映出当时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15.1956年,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正确地处理少数民族问题,是我们的国家工作中一项重大的任务。我们必须用更大的努力来帮助各少数民族在经济和文化上的进步。”这一报告()A.立足于国民经济恢复的需要 B.推动了我国首个民族自治区建立C.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D.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6.某一时期《人民日报》社论:“打开最近各地报纸,革命的干劲洋溢在字里行间。农村中每天有近一亿人向自然大进军,城市中千百万厂矿企业的职工,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原订的计划指标”。据此可知,当时()A.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 B.新中国成立激发了人们建设热情C.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 D.“左”倾思想影响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7.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党决定废除干部领导职务实际上存在的终身制,改变权力过分集中的状况,要求在坚持革命化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各级领导人员的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党的十二大上,“四化”方针被写入了党章。这些政策()A.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组织保障 B.提升了干部的专业素质C.构建了统一领导的干部制度 D.拉开了干部改革的序幕18.下表为不同时间段《人民日报》对美国的报道语态变化所占比例的对比统计,对表格内容解读最准确的是()时间1960年1~3月1975年1~3月1985年I~3月积极报道0%2%14%消极报道95%87%24%中性报道5%11%62%A.1975年出现了积极报道和1972年中美建交密切相关B.报道语态变化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的变化C.50年代苏联对中国的支持影响1960年中国媒体报道D.报道语态变化表明中美两国意识形态的冲突逐渐消失19.新中国初期,中国对于国际体系的态度是某种“拒绝”或“观察”;新时期改成“加入”与“适应”;十八大以来变成“争取更大发言权、承担更多义务”,由体系外的“反对者”到体系内的“参与人”再到体系中的“较强者”。与上述观点相对应的外交成就是()A.“一边倒”、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B.“另起炉灶”、参与创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共建“一带一路”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求同存异”、推动《巴黎协定》生效D.参加日内瓦会议、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倡议设立亚投行20.古代雅典城市形态的主要特征是城市形状不规则,没有宫殿,卫城和广场是雅典的两大中心,各大公共建筑宏大、华美,依环境而建,私人建筑密集、简陋,贫富混住,无中轴线但有一条主干道,道路狭窄,布局略显凌乱。这反映出雅典()A.城邦公民的贫富分化不甚明显 B.城市设计具有随意性C.城市设计与民主政治形成互动 D.直接民主的弊端暴露21.公元前5世纪中叶,《十二铜表法》很快被转录到小册子上。西塞罗曾说,直到公元前1世纪,学童还要把它们熟记于心。即便这些规则早就没有了任何实际效力,它们仍被重新发布和修订。这表明,古罗马()A.立法活动符合罗马实际 B.注重法治精神传承C.法律形式主义色彩浓厚 D.影响近代西方立法22.亚瑟王传说是公元5世纪时的英格兰国王,他是否真实存在过,至今尚有争议。但他的事迹在12世纪以后被吟游诗人不断地传颂,其中公认的集大成作品为15世纪的《亚瑟王之死》,在这些作品中,他被塑造为统一不列颠群岛的具有骑士精神的完美君主。这一现象()A.适应了民族国家形成的现实需要 B.深受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C.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时代诉求 D.推动了英国封建统治秩序建立23.托马斯·韦伯指出:在欧美多宗教国家,“工商界领导人、资本占有者、企业高级技术工人……绝大多数是新教徒。一个人对天职负有责任乃是资产阶级文化的社会伦理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东西,个人有增加自己资本的责任。”该学者的观点意在说明()A.新教伦理加剧了拜金主义 B.宗教改革改变了人们的信仰C.西方理性思维方式的确立 D.新教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24.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与会者格利声称,国家所蒙受的不幸多来自“过度的民主”。另一与会者汉密尔顿声称,一切社会都分为少数人和多数人。前者是富裕的,出身名门,后者是人民群众,他们很少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这种思想在1787年宪法中的具体表现是()A.建立有限制的君主制度 B.众议员由各州按照人口比例选出C.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 D.宪法规定了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国25.在英国,撒切尔夫人将“政治态度”作为选拔高级文官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自20世纪80年代初到1987年,白金汉宫中的40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大多数是由撒切尔夫人与其大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的。撒切尔夫人的这一行为()A.有利于强化执政党的地位 B.试图打破政务官政治中立原则C.延续了文官传统选拔标准 D.确保了文官忠实执行政府政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官吏既没有独立的权力,也谈不上维护自己的权力并与君权抗衡。中国也缺乏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与王权抗衡的宗教及教会组织。儒学对中国民众精神生活影响最大,但它并非官僚皇帝制的对立物,恰恰相反,儒学与后者是相伴相生的。显然,这与西欧的封建制度相距甚远。——摘编自武寅等主编《世界历史·中古政治制度》材料二解放区的民主政治建设在继续保持“三三制”民主政治体制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又提出了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挑起了全面内战。随着国内形势的急剧变化,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背叛革命并走向反动,成为民主政权的专政对象。基于这种形势,中国共产党决定将以“三三制”为特征的抗日民主政府逐渐转变为人民民主政府……从“三三制”到“民主联合政府”,再到“人民民主专政”,这清晰地表明了毛泽东建设中国民主政治的思路,奠定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民主政治体制的基础。——摘编自张欣、朱光远《论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人民民主政治建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与西欧“相距甚远”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无产阶级探索民主政治的实践历程。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但此后有关科举制是否应该废除的讨论,曾一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前夕撰写的《变法通议》指出:“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而梁启超在《官制与官规》(1910年)中又提及:“夫科举非恶制也。所恶夫畴昔之科举者,徒以其所试之科不足致用耳。昔美国用选举官吏之制,不胜其弊,及一八九三年,始改用此种试验,美人颂为政治上一新纪元。而德国、日本行之大效,抑更章章也。世界万国中行此法最早者莫如我,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此法之造于我国也大矣。人方拾吾之唾余以自夸耀,我乃惩末流之弊,因噎以废食,其不智抑甚矣。吾故悍然曰:复科举,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梁启超关于科举制存废的观点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与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獬豸是公平正义的重要象征。它怒目圆睁,透着威严,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獬豸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令犯法的人不寒而栗。汉代司法官员头上戴的法冠就叫“獬豸冠”,清朝监察御史和按察使所穿的补服前后皆绣有獬豸图样。中世纪以来,在西方法院的大门外,人们常常会看到蒙目女神的雕塑。她神情肃穆,一只手拿着宝剑,另一只手持着天平。她的双眼被布紧紧蒙住,这样就可以靠理性而不是情感和直觉来明辨是非。这位女神的造型实际是混合了希腊、罗马神话中诸位正义女神的形象,成为西方法律文化的象征。——摘编自彭丽《蒙目女神与独角兽——中西方法律文化比较》材料二英国是近代宪政的策源地,其宪法被西方学者誉为“近代宪法之母”,不过英国至今并无一部系统、完整的宪法,是不成文宪法的典型,其宪法的渊源包括三部分:成文的宪法性法律、不成文的宪法性惯例以及涉及宪法制度的判例。英国宪法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无论其成文的宪法性法律,还是不成文的惯例和判决,都是经过相当长时期的积累,逐渐定型、完善的。新的宪法原则和精神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彻底否定旧的宪法渊源,而是对旧的渊源的继承和充实,使其能够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摘编自《外国法制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共同之处。(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宪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用13世纪以来的史实说明英国宪法是“经过相当长时期的积累,逐渐定型、完善的”。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先秦以来,中国的统治者把自己的国家视为唯一文明的国家,自称为“华夏”“中国”“中华”,而把周边邻近地区的其他民族或部族称为“蛮”“夷”“狄”“戎”等所谓的“四夷”。在华夷秩序或者华夷体系之中,中国实际上是个地区主导国家或者领导国家,左右或指导着其周边国家的对外行为。因为在华夷体系内,其周边邻国唯一共同的对外关系就是定期向中国不同王朝的皇帝们称臣纳贡。朝贡制度给中国朝廷带来的是政治威望,中国一般不干预藩属国的内部事务,也不要求获取经济利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朝贡制度也是中国怀柔周边邻国维护自身安全的一种手段。——摘编自张小明《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演变:模式与过程》材料二结束了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作为欧洲中世纪与近代之交的第一个多边条约,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一块重要里程碑,其形成的以国家主权原则为基础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对后世影响深远。《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最突出的内容就是运用法律否定了教皇和皇帝的权威,承认了一系列民族国家的独立及其正统地位。由此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也顺应了工商时代的要求,是近代国际政治体系的开端。——摘编自姚娜《浅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对国际关系发展的重大贡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往。(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山西2022~2023年度高中教育发展联盟高二11月份期中检测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第一至四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题答案】【答案】C【2题答案】【答案】D【3题答案】【答案】A【4题答案】【答案】B【5题答案】【答案】A【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B【8题答案】【答案】A【9题答案】【答案】D【10题答案】【答案】C【11题答案】【答案】B【12题答案】【答案】D【13题答案】【答案】D【14题答案】【答案】A【15题答案】【答案】C【16题答案】【答案】D【17题答案】【答案】A【18题答案】【答案】B【19题答案】【答案】B【20题答案】【答案】C【21题答案】【答案】B【22题答案】【答案】A【23题答案】【答案】D【24题答案】【答案】C【25题答案】【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26题答案】【答案】(1)表现:官僚是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缺乏与王权抗衡的宗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