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3-2024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六中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1.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下列措施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开窗通风 B.佩戴口罩 C.用84消毒液消毒 D.勤用水洗手2.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量取液体 D.闻气体气味3.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在不断运动的观点解释的是(
)A.香水、汽油需要密封保存 B.糖溶于水是由于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中间
C.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的香味 D.建筑工地上尘土飞扬4.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氦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 B.空气中的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C.空气中的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D.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增PM2.5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为实现空气质量达标,合理的做法是(
)A.煤炭直接燃烧 B.秸秆焚烧还田 C.开发清洁能源 D.提倡多开汽车6.下列各图中“
”“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7.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是进行科学实验设计,科学实验设计的步骤有:①充分查阅
料;②设计合理方案;③明确实验目的;④进行科学实验;⑤准备实验器材。正确顺序为(
)A.③①④⑤② B.⑤③①②④ C.③①②⑤④ D.①③②⑤④8.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盐水 B.洁净的空气 C.液氧 D.水泥砂浆9.“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化工生产中使原料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
B.对废旧电池作深埋处理,消除其污染
C.实验室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D.实验中未说明药品用量时,取用较多量药品进行实验10.小玫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你认为不可取的是(
)A.
B.
C.
D.11.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天然气作燃料 B.氧气用于医疗救治
C.液态氮气作制冷剂可用于冷藏血液 D.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保质期1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操作如下:a给试管加热;b检查装置气密性;c组装仪器;d装药品;e收集氧气;f熄灭酒精灯;g将导管移出水面。正确顺序为(
)A.cbdaefg B.dbcaefg C.cbdaegf D.cbaegf13.硫磺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放出大量的热 B.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硫磺消失14.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C.查找资料了解蜡烛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15.在下列气体中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
①空气②人体呼出的气体③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④氧气.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16.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
)A.在试管中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B.等体积、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C.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
D.利用过量红磷燃烧,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17.用试管加热固体物质时,有时因操作不正确出现试管炸裂现象。某同学寻找出下列原因,其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未擦干 B.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
C.加热完,没有冷却即用冷水冲洗 D.加热时试管夹夹得过紧18.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红磷:大量白烟,放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B.木炭:发白光,放热,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蜡烛:发出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19.如图所示实验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的是(
)A. B.
C. D.水的沸腾20.下列科学家与他的贡献对应不正确的是(
)A.侯德榜─联合制碱法
B.居里夫人─元素周期表
C.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D.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写出下面符号表示的含义:
(1)H______,______。
(2)2Fe______。
(3)4S______。
(4)写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
(5)写出氯离子的离子符号:______。2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1)量取8mL稀硫酸,应选用______(填“10mL”或“20mL”)的量筒。
(2)实验中取用药品未指明用量时,固体一般______。
(3)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可使用的仪器是______。
(4)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填“试管”或“烧杯”)。
(5)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然后用酒精灯的______固定加热。
(6)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
(7)实验中若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______。23.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D所示粒子共表示______种元素。
(2)D所示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电子(选填“得到”或“失去”)。
(3)E中a=10时,该粒子属于______(选填“原子”或“离子”)。
(4)E中a=12时,该粒子是______(填离子符号)。24.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图甲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2)图乙中,BC段压强增大的原因是______,DE段压强增大的原因是______。
(3)实验前集气瓶内空气体积为V,烧杯中水的体积是V1,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_(用V、V1、V2表示)。
(4)小刚用该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发现结果偏小,原因可能是______(只填一点)。
(5)该实验不能将红磷换成铁丝,原因是______25.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应选用______(填字母标号,下同)发生装置,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______装置。
(3)F是一种可用于集气、洗气等的多功能装置。若将F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就可以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则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端进入F中。
(4)小江同学用E装置收集的氧气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字母,可多选)。
A.高锰酸钾不纯
B.收集前,集气瓶中未盛满水
C.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D.未见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就开始收集26.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C都是无色液体,B是一种黑色固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是一种暗紫色固体,图中“→”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根据如图所示的相互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C物质是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3)写出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
(4)写出D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27.学习了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同学从新闻报道中得知有一种黑色粉末废铂碳也能做催化剂,现在市场上正在高价回收,他想:废铂碳真的能起到类似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吗?于是该同学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些废铂碳进行了以下探究。
【猜想】
Ⅰ.废铂碳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Ⅱ.废铂碳参与反应产生氧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Ⅲ.废铂碳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______。
【实验】用天平称量0.2g废铂碳,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1)填写下表:步骤③现象步骤⑥结果步骤⑦现象结论______,带火星的木条复燃______溶液中有气泡放出,______猜想Ⅰ、Ⅱ不成立;猜想Ⅲ成立(2)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
(3)小南同学在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因素时记录了部分数据。用足量等体积过氧化氢溶液制取相同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浓度
时间(min)
催化剂30%过氧化氢溶液15%过氧化氢溶液5%过氧化氢溶液加入wg废铂碳粉末0.20.82.0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28.化学课上,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运动。
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溶液,观察到酚酞溶液不变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观察到酚酞溶液变成红色,由此说明酚酞溶液遇蒸馏水不变色,而遇浓氨水会变红(或变色)。
实验Ⅱ(如图甲所示):烧杯A的现象是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并简要说明理由:______。
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丙。
【实验操作】
a.向B、C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氨分子在不断运动;②______。
【反思评价】
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
【拓展延伸】小刚也对该实验的装置进行了改进,他用如图丁所示装置能和小明的实验得出同样的结论。实验时,他先将少量浓氨水滴在A试管的棉花上,观察到白色棉花变红色,再打开止水夹,几秒后观察到B试管中的棉花也变红,说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要想得出小明的另一点结论,小刚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1.【答案】C
【解析】解:A、开窗通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佩戴口罩只是防止病毒进入,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D、消毒液消毒是利用消毒液与病毒发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勤用水洗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2.【答案】B
【解析】解:A、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图中操作错误,故A错误;
B、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B正确;
C、量取液体时,俯视,引起的后果是: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小,图中操作错误,故C错误;
D、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用鼻子闻。图中操作错误,故D错误。
故选:B。
A、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
B、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
C、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D、闻气体的气味时,不能直接用鼻子闻,一些气体有毒或刺激性。
本题主要了解各操作的注意事项;考查液体的取用、酒精灯及量筒的使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了解闻气体的气味的方法。3.【答案】D
【解析】解:A.香水、汽油需要密封保存是因为其分子不断运动,故说法正确;
B.糖溶于水是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中间,故说法正确;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墙内花的香味分子运动到了鼻子中,故说法正确;
D.建筑工地上尘土飞扬,是宏观物质的运动,不能用分子在不断运动的观点解释,故说法错误;
故选:D。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4.【答案】B
【解析】解:A、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故A说法正确;
B、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作助燃剂,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故B说法错误;
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故C说法正确;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氦气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B、根据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C、根据氮气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D、根据氧气的主要来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5.【答案】C
【解析】解:A、煤炭直接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加剧空气污染,不利于实现空气质量达标,故错误;
B、秸秆焚烧还田会加剧空气污染,不利于实现空气质量达标,故错误;
C、开发清洁能源,可以保护环境,利于实现空气质量达标,故正确;
D、提倡多开汽车会加剧空气的污染,不利于实现空气质量达标,故错误。
故选:C。
A、煤炭直接燃烧会加剧空气污染;
B、秸秆焚烧还田会加剧空气污染;
C、开发清洁能源,可以保护环境;
D、提倡多开汽车会加剧空气的污染.
环境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问题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6.【答案】B
【解析】解:A、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A错;
B、由三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B正确;
C、由一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属于纯净物,故C错;
D、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D错。
故选:B。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不同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区别:是否有一种物质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有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否则属于混合物。7.【答案】C
【解析】解:根据实验设计的基本程序:①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阐明实验原理,分析现有仪器和药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药品;
②根据实验的特点,设计实验装置,画出装置草图,掌握充分的资料;
③根据实验的要求,设计可行的操作步骤和观察重点,分析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如反应过程中是否需要除杂及尾气处理等);
④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进行反思、评价并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故选:C。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答案】C
【解析】解:A、食盐水中含有食盐和水,属于混合物,故A错;
B、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
C、液氧是氧气的液态形式,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
D、水泥砂浆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C。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
洁净的空气是指不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空气,仍然是混合物。9.【答案】A
【解析】解:A、化工生产中应尽量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使原料尽可能的转化为产品,故A正确;
B、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离子会污染土壤和水源,应回收集中处理,故B错误;
C、实验室废液应先处理后再排放,故C错误;
D、实验室未说明药品用量时,取用药品应遵循节约原则,故D错误.
故选A.
由题意知,“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体现在化学上就是使用药品时要节约、实验室废水废渣废液等要处理后再排放,尽可能使原料的利用率提高.
本题属于环境保护类试题,只要抓住题干中所给出的“绿色化学”的要求,即可顺利作答.10.【答案】C
【解析】A、铜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固体,该装置可通过活塞移动的题意观察装置中氧气的含量,则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符合题意;
B、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该装置可通过活塞移动的题意观察装置中氧气的含量,则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符合题意;
C、蜡烛燃烧消耗氧气,但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影响装置中的压强变化,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符合题意;
D、利用太阳光将白磷点燃,消耗装置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则可通过进入的水的体积判断氧气的体积,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则所选药品能在空气中燃烧,且只与氧气反应,生成物最好不要是固体。
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原理,通过原理进行分析即可。11.【答案】C
【解析】解:A、天然气作燃料是利用天然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氧气用于医疗救治是利用氧气的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液态氮气作制冷剂可用于冷藏血液是利用液氮气化吸热,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D、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保质期是利用氮气的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天然气、氧气、氮气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2.【答案】C
【解析】解: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注意用高锰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bdaegf。
故选:C。
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的操作步骤为:查、装、定、点、收、移、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制取氧气的步骤的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3.【答案】C
【解析】解: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硫磺消失、放出大量的热都属于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
故选:C。
根据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它的本质特征是有其他(新的)物质生成,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本题难度不大,是对化学变化本质特征的考查,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14.【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通过对蜡烛燃烧的实验来考查实验探究中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探究习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发现了问题,就应该探究形成原因,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可以反复实验,来探究黑色的物质的成分;也可以查阅资料、与同学讨论、咨询老师,而不能不予理睬,否则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也不符合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解答】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根据现象来探究烧杯被熏黑的原因,就是进行对比实验,故A做法正确;
B、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没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不符合探究的学习精神,故B做法错误;
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也是探究学习的过程,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故C做法正确;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黑色物质的成因,就是通过咨询老师、积极探讨,来解决问题,故D做法正确。
故选B。15.【答案】C
【解析】解: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太少,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②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多,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④氧气不能与石灰水反应,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故选:C。
分析物质中是否含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碳的含量能否达到使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尤其是有二氧化碳参与的反应的现象掌握与应用.16.【答案】B
【解析】解: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减小的质量即为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该选项正确。
B、等体积、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只是利用催化剂时反应速率快一些,该选项不正确。
C、过程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过程中质量始终不变,该选项正确。
D、氮气不参加反应,过程中质量始终不变,该选项正确。
故选:B。
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B、等体积、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
C、过程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过程中质量始终不变。
D、氮气不参加反应,过程中质量始终不变。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7.【答案】D
【解析】【分析】
根据给试管内固体加热的操作、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试管炸裂的原因。
要熟记用试管加热固体物质时的注意事项,防止错误操作导致出现试管炸裂现象。
【解答】
A.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应擦干,防止试管外壁有水滴而受热不均,导致试管炸裂;
B.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应先均匀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否则局部温度过高导致试管炸裂;
C.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否则会由于骤冷造成炸裂;
D.加热时,应当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夹夹得过紧而可能导致破碎,但不属于炸裂。
故选:D。18.【答案】C
【解析】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剧烈反应,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并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19.【答案】B
【解析】解:A、外焰、内焰、焰心的温度不同,将小木条放在火焰的不同部分,变黑的程度不同,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故A正确;
B、将澄清的石灰水滴入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现象,故B错误;
C、将干冷的小烧杯放在蜡烛火焰上方,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液体产生,故C正确;
D、水的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遇冷会冷凝成小液滴,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故D正确。
故选:B。
A、根据外焰、内焰、焰心的温度不同进行分析。
B、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小进行分析。
C、根据烧杯内壁有液体产生进行分析。
D、根据水的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遇冷会冷凝成小液滴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20.【答案】B
【解析】解:A、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对制碱工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不符合题意;
B、门捷列夫(不是居里夫人)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符合题意;
C、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不符合题意;
D、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测定空气的组成以及氧气的体积分数,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由识记的化学发展简史中相关化学成果即可完成对该题的判断。
多了解化学的发展史对培养我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有帮助的,并且考试中也时有涉及,在学习中应注意。21.【答案】氢元素
一个氢原子
2个铁原子
4个硫原子
Cl−【解析】解:(1)元素符号宏观上可以表示一种元素,微观上可以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因此H表示氢元素,还可以表示一个氢原子,故答案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2)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则2Fe表示2个铁原子;故答案为:2个铁原子;
(3)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则4S表示4个硫原子;故答案为:4个硫原子;
(4)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核外有11个电子,分三层排布,依次为2、8、1,即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
(5)离子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数字为1不写,则氯离子符号表示为Cl−;故答案为:Cl−。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22.【答案】10mL
盖满试管底部
胶头滴管
试管
外焰
三分之一
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解析】解:(1)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测量一次,二是应选择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所以量取8mL稀硫酸,应选用10mL的量筒。
(2)实验中取用药品未指明用量时,固体一般能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3)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可使用的仪器是胶头滴管。
(4)给烧杯中的物质加热,要垫上陶土网,而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时可直接加热,所以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试管。
(5)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
(6)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以防加热时,试管中的液体因沸腾而飞溅出来。
(7)实验中若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利用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的原理,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故答案为:(1)10mL;
(2)盖满试管底部;
(3)胶头滴管;
(4)试管;
(5)外焰;
(6)三分之一;
(7)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1)根据量筒的选取进行分析;
(2)根据药品的节约原则进行分析;
(3)根据胶头滴管可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进行分析;
(4)根据试管和烧杯的使用进行分析;
(5)根据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进行分析;
(6)根据加热液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8)根据酒精灯的使用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常见仪器的使用及基本实验操作,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掌握基本实验操作为解答该题的关键。23.【答案】3
得到
原子
Mg【解析】解:(1)A、B、C、D所示粒子的质子数有三种,因此表示有三种元素;
(2)D所示粒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3)若E中a=10时,则该粒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
(4)E中a=12时,该粒子是Mg2+。
故答案为:(1)3;
(2)失去;
(3)原子;
(4)Mg2+。
(1)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进行分析;
(2)根据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
(3)根据粒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进行分析;
24.【答案】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红磷燃烧放热使气体膨胀,气压增大
打开弹簧夹,水倒流进集气瓶
V1−V2【解析】解:(1)图Ⅰ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2)图Ⅱ中,BC段压强增大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使气体膨胀,气压增大,DE段压强增大的原因是打开弹簧夹,水倒流进集气瓶。
(3)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V1mL−V2mLVmL×100%=V1−V2V×100%。
(4)若实验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则可能的原因是装置漏气、红磷不足、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5)该实验不能将红磷换成铁丝,原因是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故答案为:(1)红磷+氧气→点燃25.【答案】酒精灯
集气瓶
B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氧气+水
E
a
BD【解析】解:(1)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酒精灯;②集气瓶。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应选用固液不加热型的装置,发生装置选择装置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氧气+水;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E装置。
(3)若将F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就可以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则气体应从短管a端进入F中,水从长管b端排出。
(4)用E装置收集的氧气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收集前,集气瓶中未盛满水、未见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就开始收集。
故答案为:(1)酒精灯;集气瓶;
(2)B;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氧气+水;E;
(3)a;
(4)BD。
(1)根据仪器名称进行分析。
(2)根据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应选用固液不加热型的装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3)根据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则气体应从短管进入进行分析。
(4)根据收集的氧气纯度明显偏低的原因进行分析。26.【答案】水
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分解反应
供给呼吸【解析】解:由题意可知,A、B、C、D、E、F代表六种不同纯净物,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是氧气;A、C为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液态物质,A会转化成出C生成了氧气,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C是水,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B是二氧化锰。E是一种暗紫色固体,应是高锰酸钾,分解生成了二氧化锰、氧气和锰酸钾,所以F是锰酸钾。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符合题意,所以:
(1)由上述分析可知,C物质是水。
(2)由上述分析可知,反应②是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了二氧化锰、氧气和锰酸钾,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反应①是过氧化氢分解生成了水和氧气,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企业市场竞争力分析与提升服务合同
- 2024年度房地产项目设备采购合同
- 2024年度新建医院医疗设备采购合同2篇
- 2024年度股权转让合同的定价和交割细节
- 2024年度生态环境监测服务合同
- 2024私家车位租赁合同(简易版)
- 2024脚手架工程劳务承包合同
- 2024酒水代理合同范本
- 2024家庭照看老人的保姆雇佣合同
- 车辆抵押借款合同的样本
- 中粮集团竞争力分析
- 钢材类原材料检验标准
- 三维可视化桥梁安全监测解决方案
- 体育赛事活动应急工作预案
- MBR污水处理设备说明书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
- 《提高内墙饰面砖铺贴施工合格率》QC成果汇报
- 沙化治理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中国戏剧概述.(课堂PPT)
- 最全公路资料目录整理
- 盘扣式外脚手架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