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_第1页
1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_第2页
1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_第3页
1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_第4页
1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放号(hào)怒涌关怀备至蜂涌而至

B.号叫(hào)晴景青山绿水晴天霹雳

C.号令(hào)洪涛宏福齐天宽宏大度

D.号角(hào)律吕谈笑风生相辅相成

2.根据《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内容,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努涌

B.好副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C.无垠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D.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新诗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外国诗歌较大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五四运动以来,新诗一直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主体。

①许多诗人在吸取中国古典诗歌、民歌和外国诗歌有益营养的基础上,对新诗的表现方法和艺术形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②众多诗人的探索和一些杰出诗人的创造,使新诗逐渐走向成熟和多样化

③出现了自由体、新格律体、十四行诗、阶梯式诗、散文诗等多种形式

④这对新诗艺术方法的形成起了积极的作用

⑤产生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多种艺术潮流

A.⑤②④③①B.④①⑤③②C.⑤③②④①D.①⑤③②④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会计专业的学生无论是中专生、大专生、本科生,毕业后如要从事会计类职业,必须通过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

B.林小云在学校有“心算第一人"的美誉,有人说这是训练的结果,也有人说她的速算能力其实可以从家庭遗传的角度得以解释。

C.如果想刻画一种语言具有什么特征,拿另一种语言来跟它进行比较是最好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很好地发现并感受语言的差异。

D.建立制度很重要,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把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还需要有制约和监督机制,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5.下列各句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B.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C.我是月底光,我是日底光,我是一切星球底光。

D.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

6.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奇异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五四”时代狂飙突进的精神,喷发出“五四"时期文学独具的澎湃激情和破旧迎新的主题。

B.本诗给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宏伟、强力、壮丽、炽热。诗中雄奇的形象和澎湃的激情使人惊赞、仰慕,唤起人们对自身力量的自觉意识和对生活的巨大热情。

C.郭沫若的这首诗,呼唤“大破坏、大创造”,是“五四"精神的表现。“大破坏”是指把一切象征皇权的亭台楼阁全部砸掉,“大创造"是指要建设民主与科学的新中国。

D.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遍及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呼唤的巨人,通过对自然的抒写,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的高大形象,而抒情形象所显示的这种独特感情、心理,正反映了被“五四”时代怒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共同特征。

二、填空题

7.填空。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1921年结集出版《》,开创了一代诗风,也因此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奠基人之一。

三、语言表达

8.阅读下面这段材料,概括主要信息。(不超过50个字)

诗歌是什么它是散文的语言无法转述的部分。那么,试图解释它,肯定是一种主动寻求困境的行为!何况我们要鉴赏的这些“探索诗"又大都是不易读懂的具有现代倾向的诗呢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鉴赏”是专业评论家和富有智慧的一般读者一道完成的。大家的意见相同相近或相悖,都具有同样的意义。“每一个读者就是另首诗"(帕斯语),每一种全新的进入都是一种有价值的探索。这种永无止境的多元姿势,这种对诗歌审美空间的不断“发现”,本身就是“探索诗"所最为需要的阅读态度。

四、问答题

9.《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在句式运用上有何特点?

10.请简析《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诗中诗人的形象。

11.结合写作背景,谈谈《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五、诗歌鉴赏

阅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完成文后题目。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势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路,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1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从仰视的角度写出了空中的壮阔景象,写出了诗人极目远望的开阔眼界。

B.诗人紧扣“立在地球边上"这一着眼点,借助丰富的想象,把地球北极的北冰洋和居于地球腹地的太平洋联结起来。

C.“无数”“无限"这些词语,写出了具有异乎寻常的规模、威力的自然形象,显示出它们的宏伟、壮观和伟力。

D.这首诗的主体形象是横跨两大洋的巨人,也是诗人的自我形象。表达了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

13.结合写作背景,谈谈《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炉中煤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祥!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14.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殷勤"是殷切之意,写祖国对诗人的关爱。“我不辜负你的殷勤”是说诗人热爱祖国,愿报国济民。“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是说,游子思念家国,更希望家国也体会到他的爱,两者心心相印。

B.诗的第二节从煤的外形与内心的比较,进一步诉说自己的衷情,表白自己虽然卤莽直率,但胸怀中却有“火一样的心肠”。

C.诗的第三节交代煤的来历出身,隐喻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

D.诗的第四节进一步说出自己的心愿。“自从重见天光"隐喻革命将起的中国;“燃到了这般模样”,表达了诗人渴望为祖国献身的精神。

15.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采用拟人的手法,用“炉中煤"的口吻向“心爱的人儿”——祖国倾诉衷肠,抒发了对祖国强烈的热爱之情,表达了甘愿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B.诗人把祖国比喻成“年青的女郎",把自己比喻成为年青女郎燃烧的“炉中煤”。通过“炉中煤"对年青女郎倾诉衷情,表达出诗人对祖国的眷恋深情。

C.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独特想象,以煤自况,表明诗人虽然地位和人格卑贱,但愿意积极进取、以身许国,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自我觉醒。

D.“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等诗句,生动形象地塑造了炉中煤”的忠贞形象,贴切地表达了诗人真挚、热烈的思想感情。

16.“啊,我年青的女郎!"这句话反复出现,造成了什么效果?首尾两节的呼应又有何作用?

17.怎样理解“炉中煤”的前身、过去和今朝?“炉中煤"今朝的心理如何?

六、写作

18.请以“写给的自己”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现代诗歌。要求:在横线上填写一个恰当的词语;运用两种修辞方法。不超过15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分析】A项,“蜂涌而至"错,应为“蜂拥而至”。B项,“号叫(hào)"错,应为“号(háo)叫”。C项,“宏福齐天"错,应为“洪福齐天”。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能力。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平时要善于积累,同时要结合词义、词性、汉字“六书”等相关知识及技巧进行辨析。

2.【答案】D

【解析】【分析】A项,“努涌"应为“怒涌”;B项,“副"应为“幅”;C项,“无垠"应为“无限”。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字形的能力。课本中重要的篇目,应该要能记住并且会写,本题没有考默写,而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降低了难度,考生只需认真判断即可。

3.【答案】B

【解析】【分析】纵观整段,本段文字是谈外国诗歌对新诗在表现方法、艺术形式方面的影响。④句中的“这"指代的是“新诗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外国诗歌较大的影响”,应紧跟开头文字,排在第一个横线处,①谈的是新诗受外国诗歌的具体影响,⑤③紧承①,谈的是结果,②是总结句。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4.【答案】D

【解析】【分析】A项,关联词语残缺,“无论"后面没有相应的“都”,在“必须"前加“都”。也可以在“大专生"前加“还是”,在“本科生"前加“抑或”,然后在“必须"前加“都”。B项,成分赘余,删掉“得以"。C项,动宾搭配不当,“刻画语言”应改为“描述语言"。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题一般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5.【答案】B

【解析】【分析】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各句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B项,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其他三项都是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解答本类题需要根据不同修辞手法的特点,联系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6.【答案】C

【解析】【分析】C项,对“大破坏"的理解太狭隘,此处指的是“反帝反封建”。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7.【答案】郭沫若;文学家;女神

【解析】【分析】《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作者是郭沫若,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1921年出版《女神》,开创了一代诗风,也因此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奠基人之一。

故答案为:郭沫若、文学家、女神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用心积累,答题时从脑海中搜索正确答案作答。

8.【答案】“探索诗"的鉴赏很困难,需要各方读者共同参与,永无止境地“发现”它多元的审美空间。

【解析】【分析】这段文字共有8句话,根据语意可以分为3层:第1—4句是第一层,写“探索诗"的鉴赏是困难的;第5—7句是第二层,写“鉴赏”是专业评论家和一般读者一道完成的;第8句是第三层,写要不断“发现"“探索诗”多元的审美空间。整合这三层的意思就是这段材料的主要信息。

故答案为:“探索诗"的鉴赏很困难,需要各方读者共同参与,永无止境地“发现”它多元的审美空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语段的能力。概括材料的内容要从题目所给的材料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总结、分析,得出题中要回答的问题的答案。

9.【答案】这首诗很少用陈述句,大多用感叹句。陈述句也是像“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这样笔力千钧的句子。感叹句则多有排比的短语,短促有力。全诗诗行尽管参差不一,各行顿数不等,又不押韵,然而却乱中有法,具有一种内在的节奏和韵律。这表明这首诗在形式上也是与崇高美的特征相适应的。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句式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掌握诗词的最基本的语言表达方式,如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等,然后要通读全诗,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再逐句进行分析。

本诗:“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啊啊!我眼前来了滚滚的洪涛哟!/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可见,大多使用的都是“感叹句”,从诗词结构上来看,参差不一,各行顿数不等;从韵律上看,又不押韵;但是我们会发现它乱中有法,具有一种内在的节奏和韵律;并且多用排比的短语,短促有力;因此也可以说这首诗在形式上也是与崇高美的特征相适应的。除外,此诗中,也运用了陈述句,像“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虽然很少,但它也是笔力千钧的句子,表达情感铿锵有力。

故答案为:这首诗很少用陈述句,大多用感叹句。陈述句也是像“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这样笔力千钧的句子。感叹句则多有排比的短语,短促有力。全诗诗行尽管参差不一,各行顿数不等,又不押韵,然而却乱中有法,具有一种内在的节奏和韵律。这表明这首诗在形式上也是与崇高美的特征相适应的。

【点评】本题考查对郭沫若诗歌《站在地球边上放号》中诗句的特色的探究。观察其诗句的外在特征,分析其在句式上的特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字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

10.【答案】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遍及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的呼唤的巨人,是五四时代被革命浪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代表。

【解析】【分析】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字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写作这首诗的时候,作者正在日本福冈的九州大学医学部留学,那是在中国的“五·四"运动爆发不久的时间。“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的“力波"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动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年青气盛的郭沫若,使他的如橡之笔,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所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诗中诗人的形象是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遍及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的呼唤的巨人,是五四时代被革命浪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代表。

故答案为: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遍及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的呼唤的巨人,是五四时代被革命浪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代表。

【点评】本题考查对作品塑造的主要形象的理解能力。鉴赏诗歌形象,首先要感知形象,要了解诗中写了哪些具体形象,有时还要了解这些具体形象合起来要表现一个什么形象。再者要分析形象的特点。人物形象各有其性格品质特点,呈现出各自的特性,需要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

11.【答案】写作这首诗的时候,“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的“力波"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动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年轻气盛的郭沫若,使他的如椽之笔,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再推开一层说,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决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罗网,同时以伟大的创造力铸建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诗中歌唱那把地球推倒的雄奇之力,更有力地表现了奋发自信的乐观主义情绪,洋溢着“五四”时代蓬勃进取的精神和诗人自己飞扬凌厉的朝气。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主要涉及结合写作背景,体会时代精神。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是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本题:写作背景:《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

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字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这是一幅惊心动魄的力的画图,力的颂歌。

而“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决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罗网,同时以伟大的创造力建树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五·四”运动所展示的中国未来,是光辉灿烂的图景。诗中所描绘的“全部力"的形象,同样可以看作是新兴生产力战胜落后生产力的强起奋进图。因为当时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也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日本,冲向中国,并且势将蔓延到全球各个角落,这是历史前进的不可阻挡之势。

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诗中歌唱那把地球推倒的雄奇之力,更有力地表现了奋发自信的乐观主义情绪,洋溢着“五四”时代蓬勃进取的精神和诗人自己飞扬凌厉的朝气。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故答案为:写作这首诗的时候,“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的“力波”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动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年轻气盛的郭沫若,使他的如椽之笔,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再推开一层说,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决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罗网,同时以伟大的创造力铸建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诗中歌唱那把地球推倒的雄奇之力,更有力地表现了奋发自信的乐观主义情绪,洋溢着“五四"时代蓬勃进取的精神和诗人自己飞扬凌厉的朝气。

【点评】本题考查对郭沫若诗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主旨的探究能力。一定要结合写作的背景以及诗人的经历和诗歌本身对其时代精神进行探究。《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答案】12.A

13.写作这首诗的时候,“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的“力波"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动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年轻气盛的郭沫若,使他的如椽之笔,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再推开一层说,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决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罗网,同时以伟大的创造力铸建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诗中歌唱那把地球推倒的雄奇之力,更有力地表现了奋发自信的乐观主义情绪,洋溢着“五四”时代蓬勃进取的精神和诗人自己飞扬凌厉的朝气。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鉴赏现代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主旨的能力。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弄错对象、情感等。

(2)本题考查对郭沫若诗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主旨的探究能力。一定要结合写作的背景以及诗人的经历和诗歌本身对其时代精神进行探究。

12.A.“仰视"错误,这里写出了诗人的高度,应该是“俯视”。

故答案为:A。

13.《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郭沫若想象大胆又奇特,塑造了一个巨人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朝气蓬勃,敢为人先,自信昂扬,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他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

故答案为:写作这首诗的时候,“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的“力波”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动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年轻气盛的郭沫若,使他的如椽之笔,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再推开一层说,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决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罗网,同时以伟大的创造力铸建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诗中歌唱那把地球推倒的雄奇之力,更有力地表现了奋发自信的乐观主义情绪,洋溢着“五四"时代蓬勃进取的精神和诗人自己飞扬凌厉的朝气。

【答案】14.C

15.C

16.①这句话反复出现,造成了一种反复咏叹的效果,使情感渐趋热烈深沉,同时也显示了因果的脉络。②首尾两节呼应,反复表达“我对祖国的苦恋与奉献。

17.①第三节中,后三行诗分别写了“我的前身”、过去和今朝。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过去“活埋在地底多年”,今朝“才得重见天光"。从字面上讲是煤的形成过程,其深层含意是说自己原本是国家的有用之才,但在过去黑暗现实的压迫下,爱国之情深埋心中,不得抒发,空怀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②今朝,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祖国焕发出新的生机,诗人的爱国情感不可抑制地喷发而出,报效祖国的时机终于来了。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本题是关于第一节的四行诗的理解和分析。(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主旨和结构的概括和归纳能力。解答时,要在阅读全诗的基础上,对各选项涉及的对诗歌的题目、意象、技巧、主题的鉴赏内容做理解。(3)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4)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怎样理解‘炉中煤’的前身、过去和今朝?‘炉中煤’今朝的心理如何?",解答时,要了解诗文大意,抓住关键词,把握内容间的联系,体会感情表达。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B项,“隐喻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无中生有。“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