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魏风伐檀》_第1页
《诗经魏风伐檀》_第2页
《诗经魏风伐檀》_第3页
《诗经魏风伐檀》_第4页
《诗经魏风伐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魏风·伐檀《诗经》《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前十一世纪)到春秋中叶(前六世纪)五百年间所产生的诗歌共三百零五首。汉代以前称为“诗”或“诗三百”。《墨子》: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论语》: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不学诗,无以言),到了汉代,董仲舒提倡“独尊儒术”,“诗”被尊奉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诗经》是“五经”之首。

《诗经》的内容:

《诗经》的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类。

(1)风:又叫“国风”,是周代各地的民歌,共十五国,160首。“风”诗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诗经》中的精华。

(2)雅:“雅”诗是贵族阶级的作品,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首。大雅基本上是周王朝的史诗,小雅多为燕飨之乐。其中有些讽喻性作品,揭露了当时的社会黑暗,对我们了解当时历史,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3)颂:“颂”诗都是贵族阶级在宗庙祭祀活动中所用的乐歌。(类似于现代的宗教中的赞美诗:主啊,伟大的主啊,聪明的主啊,圣洁的主啊,至高无上的主啊,你咋这么有能耐啊,给我点钱花吧,阿门!)“颂”诗由“周颂”“鲁颂”“商颂”三部分组成,共40首,对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的宗教思想和风俗礼仪,有一定认识价值。

魏风·伐檀

①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②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③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一读正字音学习字词1.生字:猗 廛貆漘囷鹑飧2.词语解释:稼穑(jiàsè):狩(shòu)猎:县(xuán)特:素餐:yīchánhuánchúnqūnchúnsūn泛指农业劳动。稼,播种;穑,收获。泛指打猎。狩,又特指冬天打猎;悬挂的小兽。县,同“悬”;特,三岁的兽。白吃,指不劳而食。

谈谈你的诵读体会,这诗歌跟以前知道的诗相比有什么不同?二读谈初读感受(理解大意)1、内容上:不是文人的怀乡思人之作,而是劳动者的歌。这是伐木者之歌。一群伐木者砍檀树造车时,联想到剥削者不种庄稼、不打猎,却占有这些劳动果实,非常愤怒,你一言我一语发出了责问的呼声。2、结构上:三章诗重叠,意思相近。3、语言上:句式安排则长短错落,参差灵活,舒卷自如,十分生动灵活,富于感染力。

1、在课本上找出三章中变更的词语。2、分别对这些词语归类,看它们各表达什么意思?3、这些词语的变换达到怎样的效果?三读细思考伐檀干 涟 廛貆 餐伐辐侧 直 亿特 食

伐轮漘沦 囷鹑 飧重章叠唱,一咏三叹伐檀、伐辐、伐轮的更换反映了伐木者劳动的繁重与艰辛(干不完的活,流不完的汗,吃不完的苦,受不完的罪)三百亿、三百廛、三百囷的更换有力地突出了统治者无偿占有劳动成果的数量之大悬貆、悬特、悬鹑的更换形象地突出了统治者占有劳动成果的品种之多“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君子”是谁?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那些大人老爷们啊,可不白吃饭啊!——反语,斥责奴隶主阶级剥削和压迫劳动群众。强烈的讽刺语气“君子”——指奴隶主四读会诗意(主旨)被剥削阶级意识的觉醒,愤懑的奴隶已经向不劳而获的寄生虫、吸血鬼大胆地提出了正义的指问!五读试背诵伐檀干 涟 廛貆 餐伐辐侧 直 亿特 食

伐轮漘沦 囷鹑 飧六、归纳诗歌形式特点

(章法和语句)句式丰富重章叠唱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秦风·无衣诗歌简介

《秦风·无衣》是一首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气势雄壮、激昂豪迈的出征歌。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奢侈淫逸,朝政腐败黑暗,统治集团内讧,造成国弱兵残。周幽王岳父申侯趁机勾结西戎犬戎攻入国都,幽王死,周域大半沦落,于是平王举室东迁。这是勇武善战的秦地人民,眼看沦陷的国土,遭到敌人的蹂躏,便纷纷响应秦襄王兴师御敌的号召,保家卫国,参军参战,一鼓作气击退了侵扰的贼兵。

《无衣》便是在此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是秦国人民慷慨从军、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歌谣。

无衣(秦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脩我长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脩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脩我甲兵,与子偕行。诗歌朗诵:

注意诗歌中的重复字词。要想象这是一首行军的战歌。听歌曲《无衣》感受氛围

《无衣》是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战歌。全诗共三章,章与章句对应;诗句大同小异,在重章复唱中诗意递进。一边歌唱,一边行军,一往无前。

当时军情紧急,一时难以备全衣物。“无衣”这是实写。也可以理解为夸张的写法,为国征战,不计衣物不全的困难,

“与子同袍”,与战友共用一件战袍。

“王于兴师”,大家就急忙修理好戈矛。为什么大家能够克服困难、团结备战呢?

“与子同仇”,大家认识到,仇敌是共同的必须一起抗击共同的敌人。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脩我长矛,与子同仇。第一章,统一思想诗歌开头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设问。表现了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的英雄气概,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内容赏析第二章,统一行动。第三章,一起上战场。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脩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脩我甲兵,与子偕行。“与子同泽”“修我矛戟”。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与子偕作”,投身到征战中。“与子偕行”,激昂高歌,团结对敌,奔赴战场。

这是一首赋体诗,用“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更进一层地提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全诗三章中有哪些字句不同?它们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战士无衣却为何同仇、偕作、偕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同泽

…………矛戟

……偕作……同裳

…………甲兵

……偕行内容形象主题(思想)(准备)(赴战)克服困难团结友爱积极响应齐心备战同仇敌忾勇赴战场

表现了士兵们同甘共苦,互相关心,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的战斗意志和乐观精神。请谈谈重章反复在诗歌表达上的作用。

加强气势,增强诗的节奏感,层层深入地抒发情怀。

诗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