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半湖中学高一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合肥市半湖中学高一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合肥市半湖中学高一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合肥市半湖中学高一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合肥市半湖中学高一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合肥市半湖中学高一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用下列两种方法制取氯气:①用含氯化氢73克的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②用43.5克二氧化锰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则所得氯气

A②比①多

B①比②多

C一样多

D无法比较参考答案:A略2.实验室有FeCl2、CuCl2、FeCl3的混合溶液,其中Fe3+、Cu2+和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加入适量铁粉后,最终溶液中的Fe3+、Cu2+和Fe2+物质的量之比变为1∶2∶4,则参加反应的铁粉与原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1∶2

C.1∶3

D.1∶4参考答案:A3.现有CO、CO2、O3(臭氧)三种气体,它们分别都含有1mol氧原子,则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1

B.1∶2∶3

C.3∶2∶1

D.6∶3∶2参考答案:D略4.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处在蒸馏烧瓶的什么位置?A.液面下

B.液面上

C.支管口

D.任何位置参考答案:C略5.有下列两种转化途径,某些反应条件和产物已省略,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途径①

SH2SO4途径②

A.途径①反应中体现了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B.途径②的第二步反应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增大O2浓度来降低成本C.由途径①和②分别制取1molH2SO4,理论上各消耗1molS,各转移6mole-D.途径②与途径①相比更能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是因为途径②比途径①污染相对小且原子利用率高参考答案:A6.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液氯

B.汽油

C.海水

D.煤焦油参考答案:A7.属于电解质的是()A.CO2 B.Al C.NaCO3 D.蔗糖参考答案:C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电解质首先必须是化合物,根据定义分析解答.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B、铝是单质,不是电解质,故B错误;C、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的碳酸钠能导电,所以碳酸钠是电解质,故C正确;D、蔗糖的水溶液或熔融状态都不导电,所以蔗糖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质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不是电解质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8.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H2S的电子式:

B.S2-结构示意图:C.Na2O2的电子式:

D.CCl4的电子式:参考答案:BA.H2S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A错误;B.S2-的质子数是16,核外电子数是18,结构示意图为,B正确;C.Na2O2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C错误;D.CCl4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D错误,答案选B。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中和反应需吸收热量

C.H2—→H+H的变化放出能量

D鼓入大量空气(远远过量)以加快反应速率,放出更多热量参考答案:A略10.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A.H2O2的电子式:B.NH4I的电子式:C.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148CD.CO2的分子的结构式:O=C=O参考答案:D11.向混浊的水中加入明矾KAl(SO4)2?12H2O后,水可得到净化,其中起到净化作用的是A.

k+

B.

Al3+

C.

SO42-

D.明矾溶于水后产生的氢氧化铝胶体参考答案:D略12.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裂化汽油可使溴水褪色B.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C.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甘油酯类D.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蛋白质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参考答案:A分析:A.裂化汽油中含有烯烃;B.棉和麻的成分为纤维素,与淀粉的分子式均用(C6H10O5)n表示;C.花生油是液态的植物油、牛油是固态的脂肪;D.蛋白质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据此分析判断。详解:A.裂化汽油中含有烯烃,烯烃能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所以裂化汽油可使溴水褪色,故A正确;B.棉和麻的成分为纤维素,与淀粉的分子式均用(C6H10O5)n表示,但n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C.花生油是液态的植物油,属于不饱和的甘油酯类,故C错误;D.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故D错误;故选A。

13.下列实验不能获得成功的是

A.用浓溴水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杂质

B.淀粉与稀H2S04充分反应后,加入适量新制Cu(OH)2溶液,加热产生红色沉淀

C.只用一种试剂鉴别Na2S溶液、NaCl溶液、Na2SiO3溶液、Na2C03溶液

D.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杂质参考答案:AB14.下列金属的冶炼不适宜用热还原性来冶炼的是

A.铁

B.铜

C.钠

D.铅参考答案:C略15.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及加热仪器已略).(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固体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则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

;同时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

.2.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Ⅰ、Ⅱ、Ⅲ依次放入

.abcdⅠ干燥的有色布条干燥的有色布条湿润的有色布条湿润的有色布条Ⅱ碱石灰硅胶浓硫酸无水氯化钙Ⅲ湿润的有色布条湿润的有色布条干燥的有色布条干燥的有色布条(3)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当向D中缓缓通入少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

色,说明

.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

.参考答案:1.MnO2+4HCl(浓)MnCl2+Cl2↑+2H2O

除去Cl2中混有的HCl

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2.d3.氯单质的氧化比溴单质强

液体分为两层,上层液体显紫红色考点: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气的化学性质.分析:(1)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杂质,依据氯气和氯化氢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除杂剂,结合装置中气体压强变化分析现象;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要验证干燥氯气无漂白性,湿润的有色布条中,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3)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溴的氧化性强于碘,据此解答.解答:解:(1)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杂质,氯化氢易溶于水,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不大,选择饱和食盐水吸收氯气中的氯化氢,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发生堵塞时B中的,压强增大,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故答案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除去Cl2中混有的HCl;B中长颈漏斗中有水柱上升;

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要验证干燥氯气无漂白性,湿润的有色布条中,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选项中abc的Ⅱ中都是干燥剂,再通入湿润的有色布条不能验证氯气的漂白性,所以C中I、II、III依次放入湿润的有色布条、无水氯化钙、干燥的有色布条,所以选d;故答案为:d;

(3)D中是溴化钠,当向D中缓缓通入少量氯气时,氯气和溴化钠反应生成溴单质,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黄,所以现象为:溶液从无色变化为橙色;溴单质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溴单质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碘单质溶于苯呈紫红色,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故答案为:橙;氯单质的氧化比溴单质强;液体分为两层,上层液体显紫红色.点评:本题考查了氯气的制备和性质的检验,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把握氯气的性质、制法、装置的作用及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工业上,向500℃左右的铁屑中通入Cl2生产无水氯化铁,其制备过程中均要确保无水.现模拟该过程用图示装置进行实验:(1)仪器a的名称为

,装置A的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保持装置C为无水环境,装置B中加入的试剂是

.(2)实验步骤:如图连接装置后,先

(填实验操作),再装药品,然后点燃(填“A”或“C”)处酒精灯,当

(填实验现象)时,再点燃(填“A”或“C”)处酒精灯.(3)装置D的作用是

.(4)甲同学认为进入装置C的气体中混有HCl,应在装置B前增加装有

(填试剂名称)的洗气装置除去;乙同学认为不需要除去HCl,理由为

.参考答案:(1)分液漏斗;MnO2+4HCI(浓)MnCl2+Cl2↑+2H2O;浓硫酸;(2)检查装置气密性;A;C中充满黄绿色气体;C;(3)除去未反应的氯气;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C装置;(4)饱和食盐水;只要氯气足量,最终产物只有氯化铁

【考点】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分析】由题给信息可知,装置A是制备氯气的发生装置,生成的氯气中含氯化氢和水蒸气,通过装置B中浓硫酸干燥氯气,通过装置C反应生成无水氯化铁,剩余气体通过D装置中的碱石灰吸收,并通过D装置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防止对氯化铁制备的干扰,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1)由仪器构造可知a为分液漏斗,A装置制取的是氯气,实验室常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制取,化学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I(浓)MnCl2+Cl2↑+2H2O,B装置盛放浓硫酸干燥氯气;故答案为:分液漏斗;MnO2+4HCI(浓)MnCl2+Cl2↑+2H2O;浓硫酸;(2)实验中有氯气生成,所以要先检验实验装置的气密性,为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应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生成氯气排除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C中充满黄绿色气体后,再点燃C处酒精灯;故答案为:检查装置气密性;A;C中充满黄绿色气体;C;(3)装置D中碱石灰的作用是除去未反应的氯气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C装置;故答案为:除去未反应的氯气;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C装置;(4)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用饱和食盐水,只要氯气足量,最终产物只有氯化铁,不需要除去氯化氢;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只要氯气足量,最终产物只有氯化铁.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我国政府为了消除碘缺乏病,规定在食盐中必须加入适量的碘酸钾.检验食盐中是否加碘,可利用如下反应:KIO3+KI+H2SO4═K2SO4+I2+H2O(1)配平该方程式,并且用双线桥法表示该方程式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2)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如果反应中转移0.5mol电子,则生成I2的物质的量为

.参考答案:(1)1;5;3;3;3;3;(2)1:5;(3)0.3mol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分析】反应物KIO3中I元素化合价为+5价,KI中I元素化合价为﹣1价,反应中I元素化合价分别由+5价、﹣1价变化为0价,KIO3为氧化剂,KI为还原剂,结合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解答该题.【解答】解:(1)反应物KIO3中I元素化合价为+5价,KI中I元素化合价为﹣1价,反应中I元素化合价分别由+5价、﹣1价变化为0价,可知(KIO3):n(KI)=1:5,结合质量生成配平方程式为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化合价升高值=化合价降低值=转移电子数=5e﹣,用双线桥表示该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故答案为:1;5;3;3;3;3;(2)KIO3为氧化剂,KI为还原剂,由方程式可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故答案为:1:5;(3)在上述反应中,转移5mol电子生成碘单质的量是3mol,所以如果反应中转移0.5mol电子,则生成I2的物质的量为0.3moL,故答案为:0.3mol.18.卤块的主要成分是MgCl2,此外还含有Fe3+、Fe2+和Mn2+等离子。若以它为原料按下图所示工艺流程进行生产,可制得轻质氧化镁。要求产品尽量不含杂质,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请根据表中提供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原料价格表

物质

价格/(元·吨-1)漂液(含25.2%NaClO)

450双氧水(30%H2O2)

2400烧碱(含98%NaOH)

2100纯碱(含99.5%Na2CO3)

600

(1)在步骤②中加入的试剂X,最佳的选择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2)在步骤④中加入的试剂Y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步骤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漂液

将亚铁离子氧化成三价铁离子

(2)碳酸钠

(3)H2O+MgCO3Mg(OH)2+CO2↑解析:(1)步骤②是为了将Fe2+氧化成Fe3+,并在控制合适的pH条件时生成Fe(OH)3沉淀而除之.虽然漂液和H2O2都可采用,但对比表2提供的原料价格可以看出,漂液比H2O2的价格低得多,所以选漂液最合理,故答案为:漂液(NaClO),使Fe2+氧化成为Fe3+;(2))步骤④的目的是将Mg2+从溶液中沉淀出来.从MgCl2制得MgO,有两种可行的方法,一种是向溶液中加入烧碱,另一种方法是向溶液中加入纯碱,此处选用后一种方法更合理.一方面,加烧碱生成的中间产物Mg(OH)2是胶状沉淀,会造成过滤困难,更重要的是反应过程中不能进行轻化处理,只能得到重质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