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云南省绿春县一中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云南省绿春县一中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云南省绿春县一中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云南省绿春县一中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云南省绿春县一中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云南省绿春县一中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天气干燥易引发火灾,火灾对森林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不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火灾后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B.火灾导致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发生了改变C.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可快速恢复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并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火灾后随着次生演替的发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2.高中生物学实验常需测量和计数,下列操作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估测值偏小的是()A.先滴加酵母菌培养液再加盖玻片统计到的酵母菌数量B.在蒲公英生长密集处取样调查其在样地中的种群密度C.被标记鲤鱼投放入池塘后立即在投放点重捕并计算鲤鱼的数量D.从静置的上清液处取样估测培养液中需氧型草履虫种群数量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等长期保持相对稳定B.血红蛋白、递质小泡、生长激素、抗体、葡萄糖、尿素和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C.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D.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系统共同维持的,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4.生物学研究中曲线和图象常用于变量分析,图甲是某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相关图象,图乙是另一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曲线,图丙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某种变量随时间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图细胞的基因型是aaBbdd,产生的原因一定是基因突变B.丙图所示曲线,e点时细胞数目一定是a点时的两倍C.乙图中de段DNA增倍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发生了受精作用D.乙图中秋水仙素作用于cd段,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加倍5.下图为二倍体玉米培育成多倍体植株的过程。在筛选多倍体幼苗时,需观察统计幼苗1、幼苗II根尖细胞中染色体数。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对观察的根尖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制片时轻轻按压使根尖细胞分散成单层C.在显微镜下选择根尖成熟区的细胞进行观察D.统计幼苗I和幼苗Ⅱ根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6.在一个健康人的血浆中都能找到的是()A.氨基酸、CO2、纤维素 B.胰岛素、葡萄糖、Ca2+C.血红蛋白、O2、Na+ D.胃蛋白酶、胆固醇、血浆蛋白7.演替过程中乔木逐渐取代了灌木的优势地位,其主要原因是()A.灌木寿命较短 B.乔木繁殖能力较强C.灌木生长极为缓慢 D.乔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8.(10分)人体甲状腺分泌和调节示意图如下,其中TR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寒冷信号能直接刺激垂体分泌更多的TSHB.下丘脑通过释放TRH直接调控甲状腺分泌T3和T4C.甲状腺分泌的T4直接作用于垂体而抑制TSH的释放D.长期缺碘会影响T4的分泌二、非选择题9.(10分)图1、图2是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图1中Ⅱ3和Ⅱ4为同卵双胞胎,图2中Ⅱ4不含致病基因,且两个家系都相互没有对方的遗传病患病史。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所示的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该夫妇再生育的男孩与Ⅱ3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__。如果Ⅱ3与一女子结婚,该女子正常但有一个患甲病的弟弟(其父母正常),则生育一个男孩患甲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2)图2所示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其中Ⅱ3和Ⅱ4再生育一个患乙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3)如果图1中的Ⅱ4和图2中的Ⅲ8结婚,他们的孩子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不考虑基因突变)。如果你是一个医生,则建议该夫妇生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男孩”或“女孩”)。10.(14分)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经伊蚊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发烧、头痛、汗多、腹泻、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如图为登革热病毒致病机理的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登革热患者发烧是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出汗和腹泻会让机体失去较多的水分和无机盐。使机体作出一些反应以维持水盐平衡,在水盐调节过程中下丘脑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复合物使血管通透性增大时,会导致机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现象。(2)登革热病毒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从传染病的防治措施来讲,杀灭伊蚊属于切断__________________途径。(3)给患者注射__________________(填“抗体Ⅰ”“抗体Ⅱ”或“抗体Ⅰ和抗体Ⅱ”)有利于患者康复。一个浆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同时产生抗体Ⅰ和抗体Ⅱ。11.(14分)如图代表人体内苯丙氨酸部分代谢途径。结合图形,联系已有知识,思考以下问题:(1)某人是苯丙酮尿症患者,但肤色正常。其原因是食物中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防治苯丙酮尿症的有效方法是食疗,即要尽量减少饮食中的____________的量。(3)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苯丙酮尿症又患白化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这个正常儿子的基因型是____。(4)从苯丙酮尿症的患病机理可以看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高等哺乳动物最主要的突触形式根据突触接触的部位可以分为轴突一胞体突触、轴突—树突突触和轴突一轴突突触。图1表示神经元M外的两个轴突的分布,图2和图3表示对特定的轴突进行一定强度的刺激后,通过连接在M细胞膜内外的电极检测到的电位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包括的突触类型有___________,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方向是___________(单向/双向),原因是___________。(2)根据图2分析,单独刺激轴突1,神经元M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理由是___________。根据图3分析,轴突2对轴突1的作用是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神经元M的兴奋,可能的原因是轴突2释放的神经递质使轴突1释放的神经递质的量___________(增加/减少),导致___________内流量减少,膜电位峰值降低。(3)请利用本实验中的材料,设计实验探究刺激轴突1产生的兴奋能否传递到轴突2,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1.估算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群落演替: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详解】A、通常不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火灾后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A正确;B、火灾导致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发生了改变,B正确;C、大量引进外来物种有可能造成外来物种入侵,C错误;D、火灾后随着次生演替的发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D正确。故选C。2、C【解析】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详解】A、先滴加酵母菌培养液再加盖玻片统计到的酵母菌数量,会导致实验结果估测值偏大,A错误;B、在蒲公英生长密集处取样调查其在样地中的种群密度,会导致实验结果估测值偏大,B错误;C、被标记鲤鱼投放入池塘后立即重捕,被标记的个体被重捕的概率上升,因此会导致计算出的鲤鱼的数量偏小,C正确;D、由于草履虫属于需氧型生物(分布与上层),因此从静止的上清液处取样估测培养液中草履虫种群数量会导致实验结果估测值偏大,D错误。故选C。3、C【解析】内环境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人体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详解】A、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人体的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渗透压、温度和pH等长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A错误;B、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递质小泡位于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细胞内,二者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C、血浆pH的相对稳定是由血浆中的缓冲物质调节的结果,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C正确;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故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不一定达到稳态,D错误。故选C。4、D【解析】据图分析可知:甲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属于次级卵母细胞;乙图中a-b段表示一次分裂的分裂期,之后秋水仙素处理,c-d不是完整细胞周期,细胞没有分裂成两个子细胞,这一个细胞继续分裂,成为加倍的细胞。【详解】A、甲图细胞的基因型是aaBbdd,出现B和b基因的原因最可能是基因重组,A错误;B、丙图所示曲线如果表示减数分裂中一条染色体上DNA变化曲线,e点表示时细胞数目可以是a点时的四倍,B错误;C、乙图中de段DNA增倍的原因是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C错误;D、乙图中秋水仙素作用于cd段,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加倍,D正确。故选D。5、C【解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详解】A、对观察的根尖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等操作后再观察,A正确;B、制片时轻轻按压使根尖细胞分散成单层,避免细胞多层重叠,不利于观察,B正确;C、根尖成熟区细胞不再进行有丝分裂,不能观察到染色体数,应该选择分生区的细胞进行观察,C错误;D、统计幼苗Ⅰ和幼苗Ⅱ根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对比观察幼苗Ⅱ是否已经成功诱导染色体加倍,D正确。故选C。6、B【解析】血浆中有水、无机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氨基酸、抗体、激素、细胞代谢废物等。【详解】A、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不存在于血浆中,A错误;B、胰岛素、葡萄糖、Ca2+都可在血浆中找到,B正确;C、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血浆中没有,C错误;D、胃蛋白酶分布在消化道中,不存在于血浆中,D错误。故选B。【点睛】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都不可看作为内环境及内环境成分。7、D【解析】生物群落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是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些物种的种群消失了,另一些物种的种群随之而兴起,最后,这个群落会达到一个稳定阶段。像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群落的演替。【详解】群落演替过程中乔木逐渐取代了灌木植物,其主要原因是乔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成为优势物种,ABC错误,D正确。故选D。8、D【解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这属于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详解】A、由图示可知,寒冷信号能直接刺激下丘脑分泌更多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刺激垂体分泌更多的TSH,A错误;B、下丘脑通过释放TRH作用于垂体,间接调控甲状腺分泌T3和T4,B错误;C、由图示可知,甲状腺分泌的T4经过脱碘作用转化为T3后才能作用于垂体,抑制TSH的释放,C错误;D、T3和T4均含碘,长期缺碘不利于二者的合成,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9、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②.3/4③.1/9④.伴X隐性遗传⑤.1/4⑥.1/8⑦.女孩【解析】分析遗传系谱图,图1中I-1号和I-2号正常,后代女儿患病,因此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图2中Ⅱ-3号和Ⅱ-4号正常,且Ⅱ-4号不携带致病基因,后代Ⅲ-7儿子患病,所以该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据此解答。【详解】(1)图1中Ⅰ1和Ⅰ2正常但生育了一个患病的女儿,据此可判断该遗传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和Ⅰ2生育的男孩不患病的概率是3/4。用基因A和a表示,Ⅱ3的基因型是1/3AA.2/3Aa,与之结婚的女子的基因型也是1/3AA、2/3Aa,所以生育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是2/3×2/3×1/4=1/9。(2)因为图2中Ⅱ4含致病基因,但生有一个患病的儿子,所以图2所示的遗传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用基因B和b表示,则Ⅱ3和Ⅱ4的基因型分别是XBXb、XBY,所以他们再生育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3)由于两个家庭都相互没有对方的遗传病患病史,所以图1中的Ⅱ4和图2中的Ⅲ8结婚不会生育出患甲病的孩子,只考虑乙病即可:图2中Ⅲ8的基因型是1/2XBXB、1/2XBXb,图1中Ⅱ4的基因型是XBY,孩子患病的基因型组合为1/2XBXb×XBY,后代产生XbY的几率为1/2×1/4=1/8,所以不考虑基因突变,他们结婚只能生育出患病的男孩,因此建议他们生育女孩。【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的传递方式的判断,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遗传系谱图,获取信息解决遗传问题的能力,难度适宜。10、①.产热量大于散热量②.作为渗透压感受器;作为水盐调节神经中枢;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③.组织水肿④.抗原⑤.传播⑥.抗体Ⅱ⑦.不能【解析】不同的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不同,其中抗体Ⅰ与病毒结合形成复合物导致通透性增大,进而引起组织水肿;抗体Ⅱ与子代病毒中和后被清除。【详解】(1)正常人的体温恒定是因为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而登革热患者发烧说明产热量多,散热量少,因此其身体温度升高。在水盐调节过程中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会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分泌,进而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以此调节尿量的增减;下丘脑还是水盐调节的神经中枢。复合物使血管通透性增大后,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故发生组织水肿。(2)登革热病毒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登革热病毒经伊蚊传播,所以杀灭伊蚊就是切断了传播途径。(3)据图分析可知,抗体Ⅰ能促进产生更多登革热病毒,会加重病症,而抗体Ⅱ可以中和清除病毒,利于患者康复,所以注射抗体Ⅱ。一个浆细胞不能同时产生抗体Ⅰ和抗体Ⅱ,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特异性的抗体。【点睛】预防传染病需要采取的措施:一是消灭传染源,包括消毒、灭菌等措施;二是切断传播途径,包括对患者进行隔离、佩戴口罩、穿防护服等;三是保护易感人群,包括注射疫苗、增加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等。11、(1).酪氨酸(2).苯丙氨酸(3).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4).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解析】分析题图可知,酶1是由A基因控制合成的,酶3是由B基因控制合成的;人体内苯丙氨酸在酶1的催化下转化成酪氨酸,酪氨酸在酶3的作用下转化成黑色素,苯丙氨酸在酶2的作用下转化成苯丙酮酸,人体内如果缺少酶1,会有大量苯丙酮酸形成,造成苯丙酮尿症;如果缺乏酶2,黑色素不能合成会出现白化病。【详解】(1)某人是苯丙酮尿症患者,说明苯丙氨酸不能转化成酪氨酸,由于人体可以从食物中获得酪氨酸,因此苯丙酮尿症患者的肤色可能正常。(2)由题图可知,人体内的苯丙氨酸在酶2的作用下转化成苯丙酮酸,因此防治苯丙酮尿症的有效方法是减少饮食中的苯丙氨酸的含量。(3)由题图可知,该患苯丙酮尿症又患白化病的女儿的基因型是aabb,因此该正常夫妇的基因型是AaBb,这对夫妇的正常儿子的基因型是A_B_,因此你是AABB、AaBB或AABb。(4)由题图可以看出,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12、(1)①.轴突一胞体突触和轴突—轴突突触②.单向③.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2)①.不能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