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日喀则寺史_第1页
日喀则日喀则寺史_第2页
日喀则日喀则寺史_第3页
日喀则日喀则寺史_第4页
日喀则日喀则寺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日喀则日喀则寺史

1959年8月至9月,对西藏日喀则地区的寺庙和抗英遗迹进行了40天的调查,并参观了20多个单位。1988年8月,重游旧地,因时间仓促,又逢阴雨,仅在年楚河畔之日喀则市和江孜县两地停留4天。现以1959年记录为主,辑出较重要的寺庙9所:那塘寺、夏鲁寺、扎什伦布寺、关帝庙,以上4处俱属日喀则市;萨迦寺属萨迦县;紫金寺、白居寺、乃宁寺俱属江孜县;雪囊寺属康马县。其中那塘寺与白居寺两目拟单独刊布,故未录入本调查记。1959年西藏调查,领队王毅同志曾撰《西藏文物见闻记》,其(二)、(三)、(四)部分系著录日喀则地区的遗迹,已刊于《文物》1960年第8、9合期、第10期和1961年第1期,希予参看,因王文所详,拙文即多简略也。(一)达玛认识及夏鲁空间的修建及其早期建筑遗迹夏鲁寺位日喀则东南约20公里处,年楚河西岸,现属日喀则市甲措区。寺侧有元明时代沙鲁万户府城址。该寺即为沙鲁万户先世所创。达仓宗巴、班觉桑布《汉藏史集》记寺开创经过云:夏鲁万户……的血统是则波(原注:赞普的后裔),是(微松后裔)杰则的后代,杰则以后,过了许多代,到了吐蕃佛法后弘的初期,有乌斯藏十人前去朵思麻地方,跟随喇钦·贡巴饶色出家,使得佛法在吐蕃死灰复燃。这十人中,有一个洛敦·多吉旺秋……他有二十四个大弟子,其中有个名叫果玛玉仲……他的亲传大弟子杰尊·喜饶迥乃请堪布选择地址,修建了夏鲁昂莫寺,建立了僧伽1。《夏鲁寺史》对选地和建寺年代记录尤详:夏鲁寺建于兔年(丁卯、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建寺者为杰尊·喜饶迥乃。地基仿其师洛敦·多吉旺秋的办法,求一箭之地。此大师欲寺院规模弘大,特于箭杆中灌注金汁,使射程较远,故寺址特别宽广。时为后弘之始,此寺迎请印度及尼泊尔大师甚多,弘法及翻译经卷,在后藏成为佛教圣地2。关于夏鲁始建之年,松巴《方格年表》考订为龙年(庚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3。至于现存夏鲁大殿则是13世纪晚期兴建,14世纪中期重修者。《汉藏史集》记兴建此殿事迹云:最初是众生怙主(八思巴同母弟)恰那多吉娶了夏鲁家的女儿玛久坎卓本,生了达尼钦波达玛巴拉合吉塔(第三代帝师,《元史》作“答儿麻八刺乞列”,1279~1287年在位)。……从达玛巴拉开始,萨迦的法主喇嘛兄弟、喇钦贡噶坚赞父子等,直到现在的五代之中与夏鲁家是甥舅关系,十分亲密,夏鲁万户比起其他地方首领来,与萨迦的关系更为深远。上师达玛巴拉合吉塔到朝廷后,朝见蒙古完泽笃皇帝(原注:应是忽必烈薛禅皇帝)时,向皇帝奏请说:在吐蕃乌斯藏,有我的舅舅夏鲁万户家,请下诏褒封。皇帝说:既是上师的舅舅,也就与我的舅舅一般,应当特别照应。赐给夏鲁家世代掌管万户的诏书,并且作为对待皇帝施主与上师舅家的礼遇,赐给了金银制成的三尊佛像,以及修建寺院房舍用的黄金百锭、白银五百锭为主的大量布施。由于有了这些助缘,修建了被称为夏鲁金殿的佛殿以及大小大屋顶殿,许多珍奇的佛像,后来还修建了围墙。在这期间,还迎请了自现观世音菩萨像,修建了神变门楼及各个山间静修洞窟等4。《夏鲁派源流》记重修事迹云:阳铁猴年(庚申、延祐七年、1320),夏鲁寺迎请布顿大师主持寺务,遂开西藏佛教的夏鲁一派。布顿大师生于阳铁虎年(庚寅、至元二十七年、1290),入夏鲁寺坐床时三十一岁,圆寂时已七十五岁,为阳木龙年(甲辰、至正二十四年、1364)。元惠宗妥懽帖木儿闻布顿大师名,曾遣使迎请,但大师未去内地。此后大师重修夏鲁寺5。夏鲁大殿的兴建与重修,皆与内地关系密切,故现存早期殿堂的布局与木构梁架、斗栱和布瓦屋顶等,其形制亦与13~14世纪内地建筑极为近似。大殿东向,殿前周绕围廊。大殿平面作形,凸出部分即《汉藏史集》所记之“神变门楼”;门楼之后为佛殿(图一),为了便于叙述,即依前后次第分门楼、佛殿两部分记录如下。门楼南北24步,东西19步,3层(图二:3)。第1层:前建四柱门廊,其后一横长门厅,左右各立1护法,左右壁亦画护法,.后壁两侧皆画佛弟子众,俱旧绘。门厅后两侧各一狭长小室;正中有长门道,门道内两侧各砌短垣二堵,因分门道为三间横长小室。自外第1室左右各立1护法,系后塑。第2室左右各塑天王2,似旧塑。第3室两侧各立1护法,左者三面,皆旧塑;右侧前壁画着短装、头裹发髻作高桶状冠饰之供养人6;右侧后壁画骑马人,皆旧绘。门厅和门道部分光线昏暗,塑像狰狞,此西藏佛寺护法堂所习见之情况,但夏鲁置之于门楼下,似尚未见他例。第2层:建佛堂,上施绿琉璃屋檐一匝。佛堂门东向,前设平台,壁面新绘七珍八宝。佛堂阔深各三间,堂内四柱。柱顶置普柏枋,上坐栌斗,其上出十字泥道栱,栱上承十字托木,此是托木与内地木构结合的一种新形式。托木曲线简练。托木之上承托上层楼板(图二:2)。堂内四壁前满列佛像,后壁正中为大佛母,左1释迦,右1着新月冠饰、结定印之坐像,左右壁前各列4释迦,前壁入口两侧各1释迦。佛像多木雕,衣纹流畅,靠背满雕卷云,座下或雕蹲狮,或饰莲柱,皆与自萨迦以来的藏式佛像有异。壁画为诸像所掩,似皆旧绘。佛堂外绕礼拜道,礼拜道壁画多佛传,画中有歇山殿堂,所绘鸱吻和山花处之悬鱼惹草(图二:4),应是复原夏鲁各佛堂相同部件之最好参考资料7。第3层:上建重檐歇山绿琉璃瓦顶:上檐下复布敦堂;下檐复围绕布敦堂之礼拜道。布敦堂门东向,阔深俱三间,无内柱,檐柱上施阑额、普柏枋。角柱出头处,普柏枋垂直截去,阑额自中部以下斫作斜面。普柏枋上置铺作。柱头组织为双下昂重栱计心五铺作,昂皆琴面,系假昂作法,内转为华栱。第二跳内转华栱上承平棊方。假昂下皮假华头子曲线皆延至上面交互斗斗底中点之外。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假昂上皮还留出了凤凰台,此较晚出现之装饰手法,说明部分铺作14世纪以后曾有拆换8。上跳假昂之上置耍头,内转为第三跳华栱,上承四椽通栿,再上为平棊所掩(图二:1)。中心间设补间铺作,其组织除耍头内转仍为耍头外,余同柱头。布顿堂内四壁除左右壁两端各绘1塔外,皆画坛城,计大者9,中者8,小者8,其布局略如表一。堂内后壁前正中建一世布顿塔(图二:5),塔右奉一世布顿像,左为二世布顿像。布顿塔十三天细长,与噶当觉顿式塔迥异,此式塔似在后弘早期和萨迦时期亦有兴建,但其流行则在萨迦后期以后,特别为格鲁寺院所沿用,成为15世纪以后藏传佛教习见之塔式。布顿堂外绕之礼拜道的外墙施木构以承下檐,下檐柱上铺作较上檐者简略。柱头铺作用一斗三升出耍头之把头绞项造作法,其上介替木以承檐榑。中心间和尽间置补间一朵,其组织略同柱头。阑额、普柏枋同上檐。角柱有明显的侧脚。礼拜道入口开在西壁南侧。礼拜道内外壁面满绘壁画。左侧外壁自后向前依次画罗汉、度母、祖师像。前面内壁即布敦堂入口外壁两侧各绘1塔,对面新绘七珍八宝供品,右侧外壁自前向后依次画释迦、罗汉、天王,天王系新绘。佛殿紧接门楼之后,殿身南北66步,东西42步,为内院式外廊二层建筑。二层建筑中的主要佛堂皆起歇山绿琉璃瓦顶。第1层:佛殿前方为阔、深皆七间、三十柱之经堂,柱距中心间最宽,次间、再次间、尽间依次递窄。西藏殿堂柱距依次递窄之例,似以夏鲁为最早。柱头托木与萨迦南寺大殿经堂者类似(图三:1),疑经改换。经堂中部建天井,现天井正中二高柱架天棚,皆系后设。经堂四壁俱有画:前壁绘四臂观音,近门道处画护法;右壁画释迦,周绕小幅佛传;后壁南侧同右壁,北侧有千手观音,千手观音之前建二塔。左壁画释迦说法,左隅有六道轮迴。经堂壁画虽间有后补,但原画细密,当是早期笔迹9。原画部分人物有汉装和蒙古服装者(图三:2),亦多内地木构建筑和各种生活用具。经堂后方并列4室,两侧室未进入,正中两室为佛堂。正中两佛堂皆阔、深各三间。左佛堂四壁有画,昏暗不可辨,后壁前塑释迦,左右壁前各立4菩萨,入口两侧各立天王,堂正中建1塔。右佛堂四壁影塑千佛,后壁前正中塑立佛和夹胁菩萨,左侧有四臂观音,右侧略前置3像:中、右皆释迦,左为文殊。右壁前1塔龛,内奉绿身菩萨——加累立。左壁前立3像,中为弥勒,两侧各1释迦,左隅1千手观音。经堂左右两侧各辟一佛堂,皆阔三间、深二间。左侧佛堂前壁及左右壁前端影塑莲瓣,后壁和右壁后部影塑千佛,左壁画护法。后壁前奉三世佛,右端1释迦,其前置塔。左壁前1佛龛,龛前1金刚菩萨。右侧佛堂前、右、后三壁画释迦,为旧画;入口上方画坛城,亦旧作;左壁无画;后壁前亦奉三世佛,右端1文殊,左右两壁各列经厨1列。此左右侧两佛堂壁画中莲座的莲瓣纹饰不对称的样式,应属13世纪藏画莲瓣的习见画法(图三:4)6。经堂和各佛堂外围绕建礼拜道。礼拜道内壁即各佛堂外壁影塑千佛。礼拜道外壁满绘佛传和因缘。外壁各面明窗下皆绘花卉1簇。礼拜道壁画皆旧作,间有新补处。第2层:后、左、右三面各建内地式木构佛堂,堂外与门楼第2层佛堂后面绕建藏式迴廊,廊檐后部高度位于各佛堂入口中部,应属后世改建。迴廊托木形制较第1层者为早(图三:3)。第2层后面并建佛堂3。正中佛堂阔三间、深二间,歇山绿琉璃瓦顶,正脊两端鸱吻(图三:5)和戗脊端的龙首套饰(图三:6),疑俱为原物。檐柱上阑额、普柏枋形制与门楼第3层上檐者同。檐下铺作中心间补间二朵,尽间各一朵,斗栱组织与细部作法亦同门楼第3层上檐,唯柱头铺作耍头后尾仍作耍头,贴置于梁头伸出檐柱之外的四椽通栿之下。堂内二柱系后加。四椽通栿之上施托脚10、平梁,平梁上方正中立柱,柱上栌斗置泥道栱,与前后之翼形栱相交,泥道栱上置散斗接襻间、脊,脊槫两端设较粗大之叉手(图四)11。堂内四壁上方用佛道帐作法,设小木作屋檐一匝,檐下铺作单抄单昂上置耍头,插置壁内(图五:2)。其下满绘大小坛城,布局情况如表二。左壁坛城为佛厨所掩。佛厨3格,上格奉三世佛,中格奉三度母,下格为护法。堂正中置塔、像1列,正中为双手交持杵铃之金刚手,其右有布顿像,金刚手两侧各立1塔。此塔、像之后,即后壁下奉小型像1列,正中为文殊、度母,两侧皆各世布敦。该堂所奉布敦像共26世12。堂内平棊已毁,但入口处上方的透雕毬文菱格花窗尚是原物(图五:4)。正中佛堂右侧的佛堂前后壁影塑山岩置十六应真;右壁前奉释迦并二弟子,左壁有较早之文殊、财宝天壁画,壁前奉骑狮文殊并驭奴2、另1弟子、1老者,老者应是于田国王像;前壁入口上方绘文殊、护法。左侧佛堂已改作库房。第2层左右两面各建1佛堂,佛堂一侧各另辟1小室。佛堂皆阔三间、深二间,歇山绿琉璃瓦顶,堂门和毬文套十字金刚杵文饰之窗棂,木雕俱精细,当是原物。檐下铺作为四铺作出假昂,内转为华栱(图五:3)。左面佛堂斗栱后尾彩画和堂内平棊彩画以及后壁上方栱眼壁所绘小坛城皆原作;又该堂于平棊脱落处,可见四隅平棊方上设有抹角梁。此二佛堂四壁满绘坛城,其布局如表三。左面佛堂之东有法台堂,四壁影塑千佛,堂内正中奉池巴像。第2层后面正中佛堂和左右面二佛堂原俱为坛城殿,后面正中佛堂内所奉诸塔、像当为后设。后面佛堂两侧的佛堂和左面佛堂东侧的法台堂俱为后建。围绕以上诸佛堂设礼拜道,礼拜道内壁绘千佛、度母,外壁绘释迦故事,多似新绘。夏鲁大殿各层琉璃饰件纹饰繁多。鸱吻有的饰以上升之螺状卷云,其端且竖有铁拒鹊者(图五:1);正脊所用琉璃砖正面模印的图像,有十一面观音立像、化生、摩尼宝珠、莲花、走狮、奔虎等;瓦当、滴水纹饰有塔、摩尼、莲座、莲花、四瓣花、走狮、兽面等。从以上纹饰内容形制观察,疑多旧物或据旧物复制者。此种纹饰繁密的琉璃饰件与西藏其他早期寺院易琉璃瓦顶为金顶后,脊、瓦纹样日趋一致者不同。(二)后壁:现状藏石,像已开中国之“中心”扎什伦布寺位日喀则市西尼玛山南坡下,是后藏最重要的格鲁派寺院。该寺为宗喀巴弟子根登珠巴(后被追认为一世达赖)以当时桑主孜宗本班觉桑波为主要施主所创建。土观、罗桑却季尼玛《土观宗派源流》记创建于色拉寺建后29年:汤吉钦巴·根登珠巴·白桑布以(宗喀巴)大师正教在后藏宏传,他依照上师本尊授记于……色拉寺建后二十九年在后藏建扎什伦布寺……师住持扎什伦布寺三十八年,主要是在此讲经说法,以宏扬正教13。色拉寺建后29年即明正统十三年(1447年)14。寺主要大殿是措钦(图六)。措钦大殿南向,门廊后大殿下层为经堂,经堂阔九间、深七间,四十八柱,中心间柱距较其他各间为宽。经堂四壁绘画,左壁有宗喀巴像,后壁左侧画金刚持,右壁画十八罗汉,前壁右侧绘弥勒,皆旧迹。前壁弥勒之右的菩萨像系新补。经堂正中偏前十间为天井,天井后排中间4柱自右依次立尊胜佛母、白度母、白伞盖、大佛母4像,亦系后设,据云为护持经堂之诵经者。经堂之后列3佛堂,正中佛堂前壁画四天王,左、右壁画千佛,后壁前奉释迦并二弟子像,左右壁前各立4菩萨,以上应是原来布局。至于后壁左右端之药师、无量光,后壁释迦像前宗喀巴、贾曹杰、凯朱结3像、再前左右两柱上方所奉根登珠巴、四世班禅罗桑曲结和八大菩萨前方所置之四臂观音、文殊等像,皆是后世陆续增入者。右侧佛堂四壁画弥勒,正中塑弥勒像,像座木雕精致。经堂左壁正中辟门,置门廊,廊左侧塑天王,前方偏左砌高阶11级,疑非原来设计,约建于高阶之左兴建四世班禅罗桑曲结灵塔殿之后。四世班禅灵塔殿——觉干厦兴建于康熙元年(1662年)四世班禅卒后不久。四世、五世达赖皆从四世班禅受比丘戒,明清易代之际,四世班禅协助五世达赖联络固始汗和结好清廷,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是弘大扎什伦布寺规模的主要人物,所以他的灵塔殿为寺内诸塔殿中最大的一座(图七:右)。塔殿建有前廊,廊前壁画云气,后壁画四天王,左右壁书写四世班禅传记。殿内四壁画千佛,正中偏后立四世班禅灵塔,塔门内奉有四世班禅像,塔两侧各1小塔,右者为增寿塔,左为菩提塔,3塔皆细长相轮式。此塔殿毁于文革期间,近时移四世班禅灵骨于却康机五世班禅罗桑意希塔殿内(图七:左),于四世班禅塔殿旧址新建五至九世班禅合葬塔殿——班禅东陵扎什南捷殿。扎什伦布寺原有4扎仓。路孜、吉康两扎仓创建于一世达赖根登珠巴时。路孜已毁。吉康门廊外侧托木曲线与拉萨色拉寺吉扎仓早期托木相似,年代不晚于15世纪,是扎什伦布寺建筑中早期托木形制(图八:3)。门廊内侧托木应是晚期形制(图八:2)。门廊后为阔七间、深五间、二十四柱经堂。经堂中心间柱距较宽,与措钦大殿同。经堂之后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