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四性与升降沉降关系的再认识
这种药物不同于热和冷,称为四性。四性最早在《神农本草经》中称为四气,此之“气”在古代做为哲学概念,非指一般意义上的“香臭之气”,而是对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和特性进行的表述。后来“气”逐渐衍化为气味之义,至宋代寇宗ue28c为了避免与药物的香臭之气相混淆,主张将药物之四气改称为四性。他在《本草衍义》中提出:“凡称气者,即是香臭之气,其寒热温凉则是药之性,故不论称“四气”,还是称“四性”,含义皆同,都是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四性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从本质而言,实际上是寒热二性。四气,反映了药物影响人体寒热病理变化的作用性质,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中药概念。由于各种疾病常因阴阳失调,而在病机和证候上表现出寒、热、温、凉等疾病性质,所以能够调节阴阳、改善或消除这些病证的药物也就相应地具有了寒热温凉的作用性质。要正确、全面地认识中药四气,笔者认为应从其固有性、准确性、特殊性、灵活性等四个方面来理解。1中药有升浮性和热重的关系寒热温凉四气是中药天生就有的,是古人解释中药产生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之一。中药四气的固有性,反映了中药疗效的客观性。它由药物气味厚薄、五味和药物质地所共同决定的,同时也是药物临床运用时具体功效的生动体现。药物气味的厚薄能够决定中药的寒热温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这里以气味定阴阳,以气味之厚薄来表明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气为阳,气出上窍,气薄则发泄,如麻黄;气之厚者,厚则发热,如附子,则以温热见长。味为阴,阴味出下窍,厚则泻,如大黄;薄则通,如木通、泽泻等,则以寒凉见长。味属阴,多寒;气属阳,多热;气味分阴阳以及阴阳的再分,产生了阴阳强弱差异和偏性,决定了中药的寒热温凉。中药有升降浮沉之性,不同药物其升降浮沉之性不同。四气与中药的升降浮沉密切相关。《本草纲目·升降浮沉》也云:“寒无浮,热无沉。”从而反证了四气与升降浮沉的关系。一般地讲,温热之品药性多升浮,如白芷、羌活、干姜、肉桂、麝香;寒凉之品药性多沉降,如大黄、栀子、连翘、鳖甲、五倍子。酸苦甘辛咸五味同样也可以决定中药的寒热温凉。如苦味的药物多寒凉,如黄连、大黄等,辛味的药物多温热,如细辛、干姜等。2寒、热、温、凉一般认为,味有相兼,气无重叠,即一药一气。一药一气是指在特定的来源、特定的炮制方法、特定的给药方法下,药物的气应是单一的和准确的。气的单一性反映了中药临床用药的准确性,也是指导临床用药的法则之一。“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是说寒证与热证的用药法则。如石膏之大寒,可治阳明气分之大热,附子大热,可救亡阳之厥冷。四气的单一性,还反映了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在基本倾向的致直性。余惠ue3e3、肖小河等从生物物理化学的角度利用微量量热法,测定了大肠杆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热谱曲线,阐明中药四性(寒、热、温、凉)的客观真实性,用因子分析方法对105味中药中15种稀土元素进行了研究,揭示了稀土元素与中药四气的关系。虽然张廷模等在药材加工处理、配伍、给药剂量、给药途径上对“一药二气”,“一药多气”作了阐述,但大多数中药仍为一药一气,“一药一气”对规范中药疗效有重要作用。3中药中药统一药思对中药四气的特殊性反映在定量的不准确性上,四气的程度划分一般为热、温、寒、凉四类,无法针对众多的疾病病性。孙大定等对162种花类中药(含花蕾、花粉)为研究对象,对花类中药的一般药性特征作一浅探,发现花类中药在寒、热、温、凉(平四性的属性方面,寒(凉)性68种,多于温(热)性43种,平性51种,寒凉与花的辛散作用不相符。中药药性学说形成与发展也具有其特殊性。中药药性学说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唯物论的哲学思想;二是长期反复的医疗实践。“神农以赭鞭鞭草目,始尝百草,始有医药”的记载,标志着历史已进入到运用医药防治疾病,保障键康的文明时代。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初步形成了药性理论。其基本指导思想是:中医治病的道理不是中药之外一“神”的作用,而是重要本身固有的“药性”。这是在当时医药界中朴素唯物论战胜天命论的具体反映,是中药药性学说成为科学理论的前提,是中药药性学说形成的基础。中医药理论实质是一尚未摆脱自然哲学形态的直观描述性理论假说,药物功效是可靠的,功效机理是推测的。中医中药基础理论研究如无突破,中药现代研究将有可能使中药学游离于中医药理论的体系而演变成天然药物或中药西药化。当今,人们已以不同的形式提出中药分子药性学命题,表现了其发展的趋势。中药分子药性学是中药药理学深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中药分子药性学的建立,应从基因功能,概念内涵等多角度思考。4降逆止追求补火中药四气配伍是依据病证的寒热性质及用药法度,将药性相同或相异的药物合用,增强或制约某种药性,使之更好地适应病情需要,提高疗效。如苦寒之黄连少佐辛热之吴茱萸,能清肝泻火、降逆止呕;又如甘草与大热之附子、干姜相伍,能回阳救逆;而与大寒之生石膏、知母并用,能清热泻火;甘草与凉性药灯心草合用,则能清热利尿;甘草与温性药桂枝同施,则能辛甘化阳。由此可见,药性可随所配伍药物寒热属性不同而改变,从而达到药性治病的整体调节作用。医疗实践是药性学说形成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商合作条款合同
- 购销合同英文版翻译
- 坐月子中心服务合同范本
- 标准居间合同协议格式
- 详尽大理石采购合同指南
- 银行协定存款合同样式
- 药品购销合同的合同证据收集与保全
- 演出期间创意设计合同
- 雨伞连锁销售协议
- 工程安全监督合同
- 2025眼科护理工作计划
- 收购公司法律尽职调查合同(2篇)
- 绿色财政政策
- 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内外科疾病康复学》课程教学大纲
- 公路养护培训知识
- 国家安全教育高教-第六章坚持以经济安全为基础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笔记
- 广东开放大学2024年秋《国家安全概论(S)(本专)》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 期末模拟考试卷01-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二思想政治课《哲学与人生》原题卷+答案卷
- 小儿静脉留置针操作与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