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阿Q正传(节选)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_第1页
1 阿Q正传(节选)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_第2页
1 阿Q正传(节选)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_第3页
1 阿Q正传(节选)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_第4页
1 阿Q正传(节选)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阿Q正传(节选)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5.1阿Q正传(节选)

一、单选题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舂米(chūn)撑船(zhǎnɡ)忌讳(huì)抵触(dǐ)

B.畜生(chù)押牌宝(jiā)___歌吟(yín)散场(chánɡ)

C.虫豸(zhì)热剌剌(cì)___口碑(bēi)穿凿(záo)

D.醉醺醺(xūn)虱子(shī)___奚落(xī)小觑(qù)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________"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A.儿子总是把我打,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

B.我总是被儿子打,现在的世界真不像话……

C.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

D.儿子总算把我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话……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谁知道阿Q采用怒目主义之后,他便愈被未庄的闲人们喜欢玩笑。一见面,他们便假作吃惊的说:“哙,亮起来了。”

B.阿Q的钱便在这样的歌吟之下,渐渐的输入别个汗流满面的人物的腰间。终于只好挤出堆外,站在后面看,替别人着急。

C.虽然阿Q近来比较的受人尊敬,自己也更高傲些,但和那些打惯的闲人们见面还胆怯。

D.他这一战,早忘却了王胡,也忘却了假洋鬼子,似乎对于今天的一切“晦气"都报了仇。

4.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不属于“降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阿Q不独是姓名籍贯有些渺茫,连他先前的“行状"也渺茫。

B.阿Q“先前阔”,见识高,而且“真能做",本来几乎是一个“完人”了,但可惜他体质上还有一些缺点。

C.阿Q虽然有些志忑,却并不很苦闷,因为他那土谷祠里的卧室,也并没有比这间屋子更高明。

D.秀才听了这庭训,非常之以为然,便即刻撤消了驱逐阿Q的提议。而且叮嘱邹七嫂,请伊万不要向人提起这一段话。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鲁迅几百万字的遗著,其中很大一部分必将永远受到读者的喜爱,后世读者将以一种赞叹和欣赏的态度阅读它们。____。

①他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这形象,这精神,必将永世长存。

②比起文章来,更重要的是鲁迅这个人,他的入世的态度,他的爱国心和正义感。

③更有若干篇文章在写作的当时就并不正确,就只能作为一种研究资料保留下去了。

④他对强暴的反抗和对弱者的同情,他为了中国进步不懈的努力。

⑤还有一部分时过境迁,不再使人感兴趣。

⑥他身上那种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传统的骨气,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A.④⑥①②⑤③B.④①⑥⑤③②

C.⑤③①⑥②④D.⑤③②④⑥①

6.下列对小说《阿Q正传(节选)》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对阿Q性格的对比分析,既揭示了一位普通农民的血泪史,又刻画出其既蛮横无理又毫无办法的性格矛盾,收到了极强的讽刺效果。

B.本文抓住事物的特征,用最经济、最简练的笔墨,把描写对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C.本文用悲剧性艺术因素,叙述一个喜剧性的故事,悲剧因素与喜剧因素在小说里相互交织、融合,构成这篇小说最大的艺术特色。

D.本文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精练,饱含幽默感,又好用反语,喜欢夸张,显示了作者卓越的语言艺术。

二、语言表达

7.下面是《阿Q正传》的插图。请分别概括图1、图2对应的事件:并比较两幅插图,简析阿Q前后遭遇发生变化的原因。

三、现代文阅读

8.阅读《阿Q正传》选段,完成小题。

但他立刻转败为胜了。他擎起右手,用力的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热剌剌的有些痛;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虽然还有些热剌剌,——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

他睡着了。

然而阿Q虽然常优胜,却直待蒙赵太爷打他嘴巴之后,这才出了名。

他付过地保二百文酒钱,愤愤的躺下了,后来想:“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于是忽而想到赵太爷的威风,而现在是他的儿子了,便自己也渐渐的得意起来,爬起身,唱着《小孤孀上坟》到酒店去。这时候,他又觉得赵太爷高人一等了。

说也奇怪,从此之后,果然大家也仿佛格外尊敬他。这在阿Q,或者以为因为他是赵太爷的父亲,而其实也不然。未庄通例,倘如阿七打阿八,或者李四打张三,向来本不算一件事,必须与一位名人如赵太爷者相关,这才载上他们的口碑。一上口碑,则打的既有名,被打的也就托庇有了名。至于错在阿Q,那自然是不必说。所以者何?就因为赵太爷是不会错的。但他既然错,为什么大家又仿佛格外尊敬他呢?这可难解,穿凿起来说,或者因为阿Q说是赵太爷的本家,虽然挨了打,大家也还怕有些真,总不如尊敬一些稳当。否则,也如孔庙里的太牢一般,虽然与猪羊一样,同是畜生,但既经圣人下管,先儒们便不敢妄动了。

阿Q此后倒得意了许多年。

(1)选文第3段中的“蒙"字有何含义?

(2)阿Q被赵太爷打了嘴巴后,为什么反觉得“赵太爷高人一等了”?

(3)“阿Q此后倒得意了许多年"中阿Q得意什么?有何深意?

(4)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他睡着了”有何深意?

四、写作

9.微写作。请你从鲁迅的小说《孔乙己》《药》《社戏》《阿Q正传》《狂人日记》《祝福》中任选一人物进行评论。要求:结合作品内容,观点明确,字数100~120。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分析】A项,“舂"应读“chōnɡ”,“撑"应读“chēnɡ”;B项,“押"应读“yā”,“场"应读“chǎnɡ”;C项,“剌"应读“là”。

2.【答案】C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句子复位的能力。

C紧跟前面的“想",主语应是“我”,“像样"是针对世界说的,而“像话”则针对某一事件。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句子复位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复位句子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3.【答案】D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语序不当,“他便愈被未庄的闲人们喜欢玩笑"中语序不当,应为“未庄的闲人们便愈喜欢玩笑他”。

B.成分残缺,“终于只好挤出堆外,站在后面看,替别人着急"前缺少主语,在“终于”前加“他"。

C.语序不当,“虽然……但……”中主语一致,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后,故“虽然"应放在“近来”后面。

D.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

4.【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A.“行状"大词小用、庄词谐用,文中指阿Q的履历。

B.“完人”加了引号,是反语。“完人"指品行优秀而毫无缺点的人,阿Q显然既不是德行完美也不是身体健康的人。

C.“卧室”,大词小用、庄词谐用,阿Q在土谷祠没有什么“卧室"。

D.“撤销”多用于比较正式、庄重的场合,句中其实就是“撵走"的意思。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

5.【答案】D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

⑤③承接前文谈鲁迅的文章,且“时过境迁”“当时就并不正确"存在程度上的递进关系,故⑤③应排在前面,据此可排除A、B。②由鲁迅的文章转入鲁迅的为人和他的精神,起承前启后的作用,故应紧接③句,由此可排除C。④⑥承接②句谈鲁迅的精神,①句对整个文段进行总结。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顺序、逻辑顺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时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

6.【答案】C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文章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

C项,应该是用喜剧性艺术因素,叙述一个悲剧性的故事。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章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一般错误的选项的命题都会有明显的漏洞,或文意、或手法。要仔细阅读文章找到这些问题。

7.【答案】①图1:阿Q说自己姓赵,与赵太爷家攀转折亲,遭到赵太爷的责打;图2:阿Q大叫“造反了”,受到了赵太爷的主动逢迎。

②底层人民地位的低下;封建地主阶级对革命的恐慌和投机。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把握漫画的能力。

图1,根据阿Q抱头等动作,及边上的人物分析,应该是阿Q说自己姓赵,与赵太爷家攀转折亲,遭到赵太爷的责打。原文中有相关的语句,如“阿Q,你这浑小子!你说我是你的本家么?"“你敢胡说!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本家?你姓赵么?”“阿Q不开口,想往后退了;赵太爷跳过去,给了他一个嘴巴"“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等。

图2,明显是阿Q走在门口,有人出来迎接的,应该是阿Q大叫“造反了",受到了赵太爷的主动逢迎。赵太爷,在小说的描述当中,应该算是在阿Q所生活的地方,一个最具有权势的人,是所有未庄的居民都崇拜和憧憬的对象。因为有钱、有权利、有大房子、有文化,所以可以有身份、有尊严、有剥削他人的可能。赵太爷是小说当最能够反衬出阿Q形象卑微的一个人物。在小说当中,赵太爷表现出了对封建统治和封建意识的绝对维护,比如,讨厌假洋鬼子;对假洋鬼子的假辫子表现出了反感;反对革命。但是关于革命,赵太爷在最初的反对过后,又为了赚取自身的利益而反而“投身革命”,这种腐朽的自保观念,也是赵太爷具有强烈封建意识的表现之一。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赵太爷却对革命深恶痛绝,而且内心非常明白,作为封建势力的残余势力,革命以及人民的觉醒,会给他的地位带来实质性的威胁。封建地主阶级对革命的恐慌和投机。

故答案为:①图1:阿Q说自己姓赵,与赵太爷家攀转折亲,遭到赵太爷的责打;图2:阿Q大叫“造反了",受到了赵太爷的主动逢迎。

②底层人民地位的低下;封建地主阶级对革命的恐慌和投机。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漫画的能力。画面内容用说明性文字表达,言简意赅按照一定次序描述。一般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寓意一般是讽刺或者揭露社会现实中某些方面。

8.【答案】(1)挨打像荣幸地蒙受恩惠。一个“蒙”字,形象地刻画了阿Q以及看客们那种以丧失人格为代价换来盲目的趋炎附势的变态心理。

(2)是精神胜利法在做怪,因为阿Q认为挨打是一种荣耀,挨打不但不能怨恨,反倒应该感激。再者赵太爷越高人一等,他自然就越荣耀了。

(3)①他得意因为曾经受过赵太爷的打而换来了人们对他的“仿佛格外尊敬"。②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他们景仰强暴,视人压迫人为当然。作者入木三分地表现了当时人们的这种十分可悲的变态的奴性。

(4)指阿Q已经彻底麻木,没有思想了。作者忧虑国民在“铁屋子里”沉睡不醒,又希望他们惊醒。

【解析】【分析】(1)“蒙"可解释为“蒙受”,再结合具体语境作答。(3)“得意"实际上是一种可悲的奴相,反映了国民的奴性。(4)“睡着了”不仅是写他生理上的睡着了,也暗写他的麻木不仁。

9.【答案】参考示例:鲁四在听说祥林嫂的死时骂了一句话,“不早不迟,偏偏在这个时候——这就是一个谬种",在鲁四看来,对于祥林嫂这样一个不守封建礼教“罪恶深重”的女人,偏在这“祝福"之夜死去,太“不吉利”了。从中可以看出鲁四是一个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

【解析】【分析】选取自己真正掌握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掌握了情节,就可以通过情节来分析人物性格特征了。评价人物要抓住人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来写。如《孔乙己》中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