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育 课件 单元2、3 美的历程、美的维度_第1页
大学美育 课件 单元2、3 美的历程、美的维度_第2页
大学美育 课件 单元2、3 美的历程、美的维度_第3页
大学美育 课件 单元2、3 美的历程、美的维度_第4页
大学美育 课件 单元2、3 美的历程、美的维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二、美的历程专题1、东方之美专题2、西方之美单元二、美的历程专题1、东方之美专题一、东方之美

东方之美是以中国传统美学为主导,是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母体,历经数千年发展而形成。中国传统美学以人为中心,将人与自然有机融合;其“天人合一”观、“中和”思想和意象思维是构成中国古代传统美学思维的内在因素,这些思维方式潜移默化地对中国古代审美精神发生作用和产生影响。

远古至先秦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最基本问题,作为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它强调的是天与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自然和谐关系,倡导把人看做宇宙自然的一部分,在实践中达到主观与客观、情感与理性、权利与义务、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1.远古人类的表达---岩画(Petroglyph)

中国岩画可以说是天人合一思想的自然表达,从现有发现的岩画来看,大多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人与太阳、人与动物、人与生活、图腾崇拜等,在制作手法上可分为刻、绘两种。北方岩画多是磨刻、敲凿、线刻而成,作品具有粗犷、简洁、明快的特点。南方岩画的制作大都以红色图绘,色彩稳定,经久不变,表现手法古拙独特,人物形象多不表现五官,而通过四肢位置体现动作、体态和感情,动物亦重点刻画出角、尾、耳等特征部位。中国岩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看似拙朴,却强烈地写照了原始先民们的真实生活,并以其天真淳朴、形象生动的特征,显示出活跃的艺术生命力。

贺兰山岩画

花山岩画彩陶的美在于它对事物的高度概括以及图形的节奏与韵律之美。我国彩陶文化类型有:甘肃的大地湾彩陶(条带纹);陕西、河南的仰韶文化彩陶(典型的有半坡型和庙底沟型,以人面鱼纹、几何纹为主);甘肃的马家窑文化彩陶(半山遗址、马厂遗址,以水波纹、同心圆、旋纹、蛙纹为主);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彩陶(以三角纹、条线为主);辽宁的红山文化彩陶(条纹、涡纹、三角纹为主);甘肃河西走廊的沙井文化彩陶(以网纹、三角纹、菱形纹为主)。

2.新石器彩陶彩陶舞蹈纹盆

多种彩陶纹饰3.夏商周青铜器

青铜,是指红铜和其他化学元素的合金,在我国商周时代成为最主要的器具材质。青铜器时代从公元前2000年左右形成,经夏、商、西周、春秋时代,在商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铸造达到高峰。青铜器上的纹饰,始于夏代晚期,最早出现在容器上的是实心连珠纹,商周时期是青铜器大发展时期,其纹饰大致分为八大类:兽面纹、龙纹、凤鸟纹、各种动物纹、火纹、兽体变形纹、几何纹和人物画下像纹等。

西周青铜器

青铜麒麟酒樽秦汉至隋唐大美无形

秦汉时期:秦汉时代的美学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首先,是宇宙论美学,就是一个由气、阴阳、五行生克而来的美学法则,构成了秦汉时代的美学。其次,是朝廷礼制美学。第一,宗教性仪式,对天地日月山川的祭祀和对祖先的祭祀;第二,政治性仪式,在各种政治事务之中,君臣之间、臣子之间、中央王朝与四夷国王或使臣之间见面交往时的各种仪式;第三,宫廷中的各种宴乐形式,包括政治性的和娱乐性的,代表了美的最高水平。这三种仪式关系到一整套的美学体系:建筑(宫殿、衙门、府第、居室、陵墓)、服装(仪式中的朝廷冕服、生活中内院便装,娱乐中的表演服装)。礼器(仪式中的器物、装饰)、舞乐(音乐的系列和舞蹈的系列)。还有旌旗、车马、典章、文字等。

魏晋南北朝:以《老子》、《庄子》、《周易》等“三玄”为阐释对象成为这个时代美学与哲学基础。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乱世,在长达三百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三十多个王朝的更替。但就在这段动荡不安的年代中,人们的精神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段历史成为中国美学史上最富创造精神的时代之一,主要人物有“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等,是魏晋风骨、思想自由、个性解放的代表,其时代精神和人格理想为“清、逸、情”,从此“美学真正开始取得了自己的性格、身份和价值”。魏晋南北朝开创了中国古代的自然美理论,音乐、绘画、书法、文学等各个门类的美学理论在这时也得以建立。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国家政治统一稳定,社会经济繁荣兴盛,中外贸易交通发达,人的思想意识的解放,各民族相互融合,文化艺术群芳争艳。这一阶段最为鲜明的特色在于壁画的大量出现,书法美学思想有向强调书法“法度”发展的趋势。唐代是中国美学史走向成熟的构建期,唐代的诗文、绘画、书法都已登峰造极,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国力强盛也促使工艺美术各方面的蓬勃发展,陶瓷、织锦、印染、金银器、漆器和木工等的技艺水平和生产规模都超越了前代。唐代绘画,尤其是人物画比较成熟,周昉所作《簪花仕女图》、张萱所作《虢国夫人游春图》、唐人的《宫乐图》都构图合理,人物形象刻画生动。

五代两宋美承雅韵

近期,电视剧《清平乐》引发了大家关于宋代美学的讨论。宋风雅韵,诗意书香,宋代成为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穿越之地。“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茶酒花香之器在宋代各有专用,器物,便成了另一个流传于世的宋代标签。万贯家财,不及宋纸一张、宋瓷一片。

耀州窑团菊盏

天青荷花罐

元明清近至善至美

在元以前,传统的文学观念注重“温柔敦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每以简古含蓄为美。元代社会的激烈变化,使整个文坛的审美情趣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自然”与显畅,抒情文学与叙事文学情趣的吻合,大异于温柔敦厚。王国维曾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他认为,元剧作为叙事的文学,其审美特征就是“自然”。元代画坛以文人画家为主,他们的写意画力求返朴归真,工笔画则师晋崇唐,这在赵孟頫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鲜明。这是由于元统治者重武轻文,导致更多的文人从事绘画,其中最著名的文人画家有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即后世所说的“元四家”。他们在艺术上提倡“高雅”、“平淡天真”、“天真幽淡”,理论上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写胸中逸气”等。诗、书、画、印始成一体,诗画相联,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情贯注于画意之中相辅相成,这也标志着文人画形式的完善,笔法洒脱,墨法淋漓。

元青花瓷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是继宋代的青瓷、黑瓷、白瓷、青白瓷与彩绘瓷之后,又一朵盛开的奇葩,它的崛起奠定了中国明、清时期在国际制瓷业上的地位。元代青花绘画艺术特点是气势磅礴,笔势飞动,整体讲究大气,而不拘泥于细微末节。即使是云纹、海水、松石、古竹等图案纹饰,也只是大体规整而已。其用笔纯熟,悬肘运腕而写,所绘出图案,挥洒自如,一气呵成,呈现出一种浑厚而又妖娆雅致的神韵。

元青花罐

梅瓶

四方琮明式家具被世人誉为东方艺术的一颗明珠。在世界家具体系中享有盛名。主要指那种以硬木制作、设计精巧、制作精良、风格简约的优质家具。明式家具在工艺制作和造型艺术的成就已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是中国智慧的杰出代表。明式家具的风格特点:造型大方,比例适度,轮廓简练舒展,结构科学合理,榫卯精密,坚实牢固。

专题2、西方之美(一)古典主义之美

在西方美学史与艺术哲学中,形式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无论是在艺术创作中,还是在艺术鉴赏与审美活动中,形式美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美在于形式”的思想及其变化

古希腊的哲学家与美学家认为,美是形式.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看来,艺术产生于数及其和谐,而这和谐就关涉形式的问题.柏拉图将具体的美的事物与“美本身”区分开来,那么,具体的艺术作品作为美的东西,只能是美本身的赋予和对美本身的摹仿,艺术则是摹仿的摹仿。

艺术方面:有古埃及和两河艺术古希腊罗马建筑及雕塑艺术,中世纪教堂建筑,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尼德兰凡艾克兄弟绘画艺术,17世纪的巴洛克艺术,法兰德斯美术,荷兰画派(哈尔斯、伦勃朗《戴金盔的男子》),西班牙美术(委拉斯贵支《宫娥》),18世纪的洛可可艺术,19世纪的法国新古典主义达维特《马拉之死》、安格尔《泉》,浪漫主义席里科《梅杜萨之筏》、德拉克诺瓦《自由引导人民》,现实主义和批评现实主义(库尔贝《石工》、米勒《拾穗》),巴比松画派风景大师柯罗,雕塑家罗丹,印象主义马奈、莫奈、雷诺阿,塞尚、梵高高更,英国透纳,俄罗斯的巡回画派等等。

达芬奇《蒙娜丽莎》

维米尔《戴蓝头巾的少女》(二)西方现当代之美

西方现代美学的历史使命,首先就是破除艺术从属论,确立艺术的独立地位。现代美学以克罗齐和洛特曼对黑格尔的艺术从属论的批驳为主要标志。西方现代美学的流派众多,观点纷呈,但都以艺术独立理论为发展主线。艺术是否具有独立的地位,它与哲学、宗教等的关系如何,这是美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任何美学理论最终都必须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

亚德里安·格尼(AdrianGhenie)《1945年自画像》

艺术方面:所谓现代派美术,泛指20世纪以来发生的,在西方美术史上各种反叛传统,标新立异的艺术现象的总称。让一切变得没有从前的面目,让一切变得神秘难解,也让一切变得不可思议、非他人所能及,这便是现代派艺术家的出发点,也是现代派艺术家的创作宗旨。

西方现代派包括:野兽派、立体派、超现实主义、达达派、表现派、抽象主义、超级写实主义、波普艺术等。

2、立体派

20世纪最有影响的艺术巨匠唯毕加索莫属,这是西方近些年来普遍的观点。不错,作为现代立体主义的创始人,毕加索从本世纪初的第一幅立体主义的宣言之作《亚威侬少女》开始,便将毕生的精力和实践都用来探索艺术的真理。他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否定着自己,开创着自己,思想中似乎有永远喷射不完的火焰。

毕加索《格尔尼卡》

毕加索《红座椅上的裸女》3、超现实主义

受现代派文学影响而出现。超现实主义者认为,在直觉世界之外,有同现实世界对立的

“超现实”世界。他是关于梦幻、错觉、欲望、灵感、想象、下意识及无意识等现象的发现。超现实主义艺术实践有两大倾向:一是注重以点线进行抽象自由表现;另一派用极为写实的手法展示神秘梦境的情景,代表人物有米罗、达利。

米罗作品

达利作品《记忆的永恒》抽象主义

抽象艺术主张艺术应该从现实事物中解放出来,让自然的一切按照艺术家的主观理解与感受来构成一定的形式。代表画家有俄国的德国前卫艺术家康定斯基和荷兰的蒙德里安,英国的雕塑大师亨利摩尔。

康定斯基作品

蒙德里安作品

社会主义美育的主要原则是:

(1)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2)美育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

(3)情绪体验和逻辑思维相结合;

(4)艺术内容和表现方法的统一;

(5)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单元三、美的维度专题1、形式之美专题2、造物之美专题3、文化之美专题4、科技之美专题一、形式之美专题二、造物之美专题三、文化之美专题四、科技之美单元一、美的发生专题1形式之美节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人的心脏跳动,四季与昼夜的交替等,都

是有节奏的表现。节奏原指时间上有秩序的连续重现,如音乐的节奏。在艺术作品

中,它指一些形态要素的有条理、有规律的反复呈现,使人在视觉上感受到动态的

连续性,从而在心理上产生节奏感。1、节奏之美韵律是节奏的变化形式。它变节奏的等距间隔为几何级数的变化间隔,赋予重

复的音节或图形以强弱起伏、抑扬顿挫的规律变化,产生优美的律动感。节奏与韵

律往往互相依存,一般认为节奏带有一定程度的机械美,而韵律又在节奏变化中产生无穷的情趣,如植物枝叶的对生、轮生、互生,各种物象由大到小,由粗到细,

由疏到密,不仅体现了节奏变化的伸展,也是韵律关系在物象变化中的升华。2、韵律之美对称是指整体的各部分依实际的或假想的对称轴或对称点,在两侧形成同等的

体量对应关系,它具有稳定与统一的美感。均衡则是从运动规律中升华出来的又一

美的形式法则,是指轴线或支点两侧形成不等形、但是心理上却呈现出均等的重力

上的稳定的美的感觉。均衡具有变化的活泼感,均衡的法则使作品形式于稳定中富于变化,因而显得生

动活泼。对称、均衡所体现出来的都是一种平衡美,人们强调这种法则,一方面是为

了视觉上的平衡感,另一方面是人的心理总是自觉地追求一种稳定而安全的感觉。3、对称与均衡之美对称均衡任何艺术作品的形式结构都包含着比例。有关比例美的法则,目前公认的是

黄金分割比例,即以约为

1∶1.618

的比例为标准的美。人们将近似这个比例关系

2∶3、3∶5、5∶8

都认为是符合黄金比,是能够在心理上产生比例美感的比例。人体

也具有这种美的比例关系,如雕塑《断臂的维纳斯》的上下身比例。4、比例之美黄金比人体

也具有这种美的比例关系,如雕塑《断臂的维纳斯》的上下身比例。古希腊建筑帕特农神庙的建筑平面与正立面的长、宽之比,都是接近黄金分割比例的。美术大师

达·芬奇在他的著作《芬奇论绘画》中明确说道:“美感应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

圣的比例关系之上。”雕塑《断臂的维纳斯》尺度在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尺度之美具有其合理性,它能使事物看起来美观,

使用起来舒适,在环境营造方面更趋合理。好的尺度必须符合人体工程学,使人变

得优雅从容。5、尺度之美尺度追求变化是人的本能,缺少变化使人感到乏味无趣。有一句话说得好:在这个

世界上,变化才是唯一不变的永恒。变化使得事物充满活力,变化孕育着创新,变

革带来社会进步、科学发展。变化与统一是形式美法则中最重要的因素,事物变化

太多显得杂乱,过于统一显得呆板,只有既变化又统一才更加完美。6、变化之美变化与统一单纯齐一是最基本、最和谐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即在整体形态中没有明显的

差异和对立因素,通过将复杂的结构归纳为人的视觉心理比较容易接受的简洁形态,

通过突出、强调主要部分来引人注目,增强视觉效果。简洁的形态也可以蕴含丰富

的内在信息。重复是表达单纯美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是指某一个单元有规律性地反复或逐次出现,从而形成一种富有秩序性节奏的统一效果,或是通过对同一形式的

反复,达到整齐划一的效果,体现一定的节奏感。7、统一之美变化与统一错觉是人们观察事物时,由于物体受到形、光、色的干扰,加上人们的生理、

心理因素而误认物象,产生与实际不符的判断性的视觉误差。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

殊形式,是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扭曲的知觉,也就是人把实际存在的事物

扭曲地感知为与实际事物完全不相符的事物。8、错觉之美错觉一错觉二统觉是指人因知觉内容和倾向蕴含着已有的经验、知识、兴趣、态度,而不再

限于对事物个别属性的感知的现象。莱布尼兹认为,统觉是一种自发的活动,它主

要依赖于心灵中已有内容的影响。通过统觉,人们将理解、记忆和思考相互联合,

从而使高级的思维活动得以完成。9、统觉之美统觉专题2

造物之美二、造物之美造物研究的对象是材料、工艺、造型和功能四大造物构架。造物研究应以美的

精神去指引实用价值的挖掘。造物之美不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造物之美的文

化内涵没有区域划分,只有精神领域的不同,均为人的文化精神向往,同时折射出

科学主义的光芒。造物的探索精神具有文化感召力,是民族精神的凝聚基因。我们

面对造物所经历的时代视觉符号的冲击时,需要明确什么是坚守,什么是拓展,如

何融入具有民族精神的时代之美。老子《道德经》有云:“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器物和人的关系,

关键在其功用,因此,造物之美贯穿在日常生活的始终。造物之美将材料、造型、

工艺、功能四者有机联系起来,使得美千变万化,耀眼夺目。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构成物品外观质地的决定性因素。材料

是重要的、普遍的,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与使用到的制造物品都是由一种或多种

不同的材料构成的。材料还是多样的,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优异性能的新材料

层出不穷,极大地提升了人类生活的质量。1、材料之美竹制品在工业设计领域,材料给人的质感是通过物品表面特征给人以视觉和触觉的感

受,以及心理联想和象征意义表现出来的。材料影响着设计的最终效果。材料的质

感是物品材料性能质地和情感信息的传递。材料的分类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按生

产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按用途可以分为电子材料、航空材料、

建筑材料、生物材料,等等;按结构与功能可以分为传统材料与新型材料,等等。木制品金属制品由于材料的多种多样,分类方法没有统一的标准。材料以其自身的固有特性和感觉

特性参与设计构思,为设计者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视觉体验和新的心理感觉。材料本身就具有美感,通过其质感和物理属性使人们在视觉、听觉、触觉上对

材料产生原始的感性认识。可以说,人类文明是在不断发现和更替材料中发展的。

不同的材料带来的美的形式不同,原生材料的土、木、石、丝与自然融为一体,散

发着材料的质地纯净之美;复合材料从青铜、钢铁、塑料、纸张无一不彰显着人类

的智慧之美;声光材料的现代化特征,更是体现了文明的不可思议的创造性之美。鎏金宫灯一般情况来说,物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特征,即物品本身的功能,以及物品的

存在形态。功能可以理解为其使用价值,是物品作为有用的物体而存在的意义。只

有将形式与功能有机结合,才能使物品发挥积极的作用。2、功能之美漆砂对杯(姜海明)由美的形式建立在功能之上,造物之美融入功能之美,使物品既有审美意义又有功能价值。比如,有创作者以山水、湖石为元素,设计了适合现代生活的炉室。创作者冲

破工业时代的快节奏,以湖石、雅室、园林空间和记忆为载体,重塑湖石记忆,呈

现在现代炉室里。作品既是对人、生命、自然关系的探讨,也是时空转换后的炉室

现代化制作,功能性极强。现代炉室(熊祖超)工艺起源于人类制作工具的时代。人类制作工具最初目的是将原材料或半成品

加工成符合人们衣食住行需求的东西。在长久的实践过程中,各行各业形成了具有

自身特点的工具制作方法,即工艺,也称技能。工艺之美不仅表现为“形而上”的

道的载体,也是“形而下”的造物的技巧之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工艺

学会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

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简单地讲,就是人在利用自然材料进行

生产时有意无意地形成了运用技艺的美化过程,这是一个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也是

一个熟练的过程,任何种类的工艺都是美的形式建设过程。通俗地说,制作之美即

为工艺之美。3、工艺之美作品《漆砂对杯》将漆艺工艺和宜兴紫砂相结合,提取紫砂的质朴感和大漆的

温润感,解构重组进行再设计。对杯保留了紫砂特有的材质,保留饮茶的功能性。

与此同时,大漆多变的装饰使得对杯的设计更为独特。漆砂对杯(姜海明)木纹拼花工艺,又叫贴皮拼花、拼花镶嵌,是工匠们利用不同种类木材的纹理

或颜色差异,经切割后嵌入家具上,组合成为精美的绘画图案或几何图案的一种神

奇工艺。拼花镶嵌很好地融合了各种木材的装饰性特征,制作精湛,拼接出的图案

极具观赏价值。戗金技法,漆艺髹涂工艺的一种,指的是用针或刻刀在器物上做嵌金的花纹,

在元末明初陶宗仪的《辍耕录》上就有记录,是传统的工艺手法。这种工艺以针代

笔,以金粉代墨,还原中国画线描感。戗金技法被誉为“天下第一剑”的越王勾践剑,因绝妙的青铜铸造工艺,即使在地下沉

睡数千年,依旧散发着独特的光芒。越王勾践剑工艺美是艺术美的形态之一,是工艺美术(包括日用工艺、陈设工艺)的审美

属性。其特点是实用性与装饰性、材料与技巧的统一,表现在有造型美、色彩美、

结构美的工艺形象上。工艺美来源于生活中美的事物或事物美的方面,又融入了创

作者的精神、意志、美学追求,其中创作者的技艺水平起着关键作用。工艺美一方

面带有强烈的情感主义色彩,带有抽象的情绪色调;另一方面,这种情绪色调又服

从于特定的功能结构,以适应人们在不同环境中的实用需求。在工艺品的造物中自

由运用形式美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不同时代、国度、地域、民族,对造物有不同

的具体规范。4、造型之美造型之美泛指物品及艺术作品的形体结构之美。追求造型美是人类社会实践发

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物品的造型美,具有整齐、匀称、对比、宾主、变换、

虚实、节奏等形式美的规律。造型美应是多样的、新颖的、独创的,乃至奇特的,

能使人获得精神的满足。造型即塑造形象,每个行业都有造型需求。通常对物的造

型过程更像是一种无形的意识形态的有形体现,有形必有因,人们在思考中树立形

象,在需求中确立造型。蒋雍君作品《云水间》由著名建筑设计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其设计结合了苏州传统的建

筑风格,粉墙黛瓦,利用黑白色的现代几何造型中的方形、菱形等图案装饰与建造

的馆体错落有致,简约大气,富有节奏、韵律和层次感,是现代与传统的完美结合。

博物馆置于院落之中,使其与周围的园林环境相协调,当人们在馆中参观之时,仿

佛行走在一幅园林山水画当中,给人以美的感受。苏州博物馆新馆专题3

文化之美三、文化之美文化一词出自《易经》贲卦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

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之美,是入世而独立”。文化之美,美在风韵、内涵和气度,不同文化的

交融、不同国度的交汇、不同领域的交织,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兼收并蓄。1、语言之美(一)语言的概念:语言是以声音、符号等形式,由词汇和语法构成并能表达人类思想的指令系统。

指令会以视觉、听觉或者触觉方式来传递。手势、表情是语言在人类肢体、面部上

的体现,文字符号是语言的显像符号,人们可以通过说话与听话来实现观念的传达、

思维的碰撞、意见的交流。(二)音韵美:汉语音韵的最大特点是一字一音节,这样的语音结构决定了汉语音韵和谐优美

的特征。用汉语写成的篇章,不论是用于朗读,还是用于歌唱,都能将音韵的魅力

发挥到极致。(三)词汇美:词汇也称作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词由词素构成。词素分两种,一种叫词根,指的是意义实在、在合成词内位置不固

定的成词词素;一种叫词缀,指的是词义虚化不实在、在合成词内位置固定在前或

在后的不成词词素。例如“桌子”中的“桌”是成词词素,“子”是词缀词素。“桌子”

运用叠字是汉民族语言的一个特点,叠字是指重复使用两个单音节词而形成的

一个双音节词。叠字既是双声又是双韵。有叠字的句子音韵和谐,节奏明快,读起

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叠词构成的成语在我们生活中也很常见,

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AABB

型,

AABC型,ABB型,ABAC型,ABCA型,ABCB

型。如兢兢业业、心心念念,面

面俱到、念念不忘,红艳艳、亮晶晶,一生一世、无忧无虑,日复一日、精益求精,

就事论事、似懂非懂。李清照在《声声慢》的开头连用了

14

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此处叠字之妙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

态。“寻寻觅觅”,侧重写动作,表现心神不定,怅然若失;“冷冷清清”,侧重写感

受,表现孤单寂寞,形影相吊;“凄凄惨惨戚戚”侧重写心境,表现悲惨凄凉,终日

愁苦。三者用“情”贯穿一起。其词在声律上急促跳动,铿锵悦耳,有节奏感。2、文字之美(文字由各种符号或笔画组成,是人们用文字来交流信息、传承文化的工具。本

节中的文字之美,主要讲汉字之美。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

后,后人所以识古。”正是因为文字的记载和流传,中华儿女才能孜孜不倦地吸取

着中华文化在文学、艺术、哲学、科研等领域的精髓,不断地创造出历史奇迹。汉

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一)意美:汉字最主要的美是它的“意”有很强的感染力。例如“意”,这是一个上下结构的汉字,拆字可以将它分为“音”和“心”,所以“意”字一般认为指意向、心里的

想法,又指愿望、意愿。宗白华指出:“中国字在起始的时候是象形的,这种形象化的意境在后来‘孳乳浸多’的‘字体’里仍然潜存着、暗示着。在字的笔画里、结构里、章法里,显示

着形象里面的骨、筋、肉、血,以至于动作的关联。后来从象形到谐声,形声相益,

更丰富了‘字’的形象意境,像江字、河字,令人仿佛目睹水流,耳闻汩汩的水

声。”“意”(二)音美:汉字第二重要的美是音美。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也讲到汉字声调有四声,发音

字正腔圆,抑扬顿挫;词有双声、叠韵,朗朗上口;句有平仄起伏,起承转合。汉语对声音的模拟能力很强,平声舒缓上扬,如击钟鼓;仄声曲折下抑,如击

木石,读起来既富于变化又有强烈的节奏感。很多传诵的佳作在不同汉字的组合下

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旋律优美。汉字的音美还在于它的同音异义。例如“授之以

鱼不如授之以渔”。汉字的发音不仅有音律美,还有趣味美。例如:除夕夜大家都会聚在一起吃团

圆饭,而年夜饭上肯定少不了一条鱼。这也是巧用了汉字中的谐音,“鱼”和年年

有余的“余”同音,预示着生活富足,每年都有多余的财富及食粮。再比如,有趣

的歇后语也是运用了谐音: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猪八戒照镜子——自找难堪(看)。

(三)形美:形美,是汉字的根本之美。汉字的形美,就体现在它的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的

独特结构上。传说仓颉造字,“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

合而为字”。汉字的基本笔画是由“点、横、竖、撇、捺、提、折、钩”组成。几乎每一个

汉字的外沿轮廓都能归结成一个比较规整的几何图形。有的形体趋于方,重心平稳,

如“国”“器”;有的形体趋于长,适当变化,像“目、日、具”;有的形体趋于扁,

笔画匀称,像“血、皿、四”;有的形体对称协调,像“人、大、天”;有的形体呈梯形,像“呈、显”;有的形体呈菱形,像“令、今”。汉字基本笔画汉字的形美还在于讲究间架结构的对称、比例与匀称。例如:上下结构“袭、

思、念、冒、安、歪”;上中下结构“草、慧、意、竟”;左右结构“好、明、蜂、

朋”;左中右结构“粥、树、谢、搬”;全包围结构“国、固、圆、园、围”;半包围

结构“闭、闪、凶、区、句”;品字形结构“品、晶、磊、森、焱、垚”。3、物质之美物质是生活的基础。无论多么美好的生活梦想,最终都必定落实到三餐四季、

衣食住行上来。中国人的物质美学讲究“比风花雪月质朴,比声色犬马清淡,舒适

悠闲”。沈春泽为文震亨的《长物志》作序道:“予观启美是编,室庐有制,贵其爽而

倩、古而洁也;花木、水石、禽鱼有经,贵其秀而远、宜而趣也;书画有目,贵其奇

而逸、隽而永也;几榻有度,器具有式,位置有定,贵其精而便、简而裁、巧而自然

也;衣饰有王谢之风,舟车有武陵蜀道之想,蔬果有仙家瓜枣之味,香茗有荀令、玉

川之癖,贵其幽而闲、淡而可思也。”这体现了中国人在物质方面的审美情趣。(一)器皿之美:器皿是指用以盛装物品的用具,如碗、碟、杯、盘。器皿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制

成,并做成各种形状,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器皿之美源于自然,一般表现在造型美、装饰美和质地美几个方面。依材料分,

器皿有陶器、青铜器、玉石器、瓷器等。

(二)饮食之美:饮食之美,在于舌尖上的极致享受之美,在于五味调和的相互交融。不同的食

材和烹饪方式共同构成了饮食文化。孙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国方略》中指出“烹调

之术本于文明而生,非深孕乎文明之种族则辩味不精,辩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

中国烹调之妙,亦足表明进化之深也”。1.茶文化-茶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是物质文明和

精神文明的有机融合。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

朝,盛于宋,普及于明清。中国茶文化融天、地、人于一体,佛、儒、道诸派思想

为一家,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三才杯中国茶道强调“道法自然”,包含了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层次。在茶事活动

中,要尊重自然,道法自然,返璞归真,动辄行云流水,静如山岳磐石,使自己的

心灵随茶香弥漫,宠辱不惊、悠闲自得。茶的本性符合中华民族的平凡实在、和诚

相处、重情好客、勤俭育德、尊老爱幼的民族精神。2.美食-“民以食为天”,华夏儿女十分注重饮食文化,央视节目《舌尖上的中国》更是

向世人展示了中华饮食文化的丰富多彩。该节目淘洗历史,糅合时光,介绍了北方

劲道的兰州拉面,嚼劲十足的牛肉干,肉质鲜嫩的烤全羊;南方清甜的桂花糕,软糯的糍粑,肥而不腻的盐水鸭。中国人对饮食美感的理解与追求,讲究“色、香、味”俱佳,这充分体现了美食中的文化色彩和美学感受赏心悦目的颜色不仅能给食客带来视觉和心理上美的享受,还能增进食客的食

欲。美食的色,一方面可以体现原料的美质,另一方面可以体现多种原料色泽之间

的搭配和谐之美,使美食呈现出诱人的色彩。香是美食给人的一种嗅觉上的享受。香是食物美的极为重要的标志之一,是审

美环节和检验烹调技艺的重要感官指标。它强调原料的“先天”自然之味和“五味

调和”的复合之味两个方面。味是美食的灵魂与根本。舒适的口感,是由佳肴适宜的滑、脆、热、冷等特征

引起的齿舌触感的惬意效果。在优雅和谐、温馨舒适的环境中,品尝者在进食过程

中通过食物获得惬意的感受,进入一种享乐愉悦的意境。饮食文化始终与物质生活紧密结合,由于各地风俗习惯不同,也逐渐形成了各

地的饮食文化特征和审美思想.食物之美美食与文化3.服饰之美-服饰之美,在于针线飞舞间的锦绣之美。孔子说“君子正其衣冠”,这句话是说穿戴衣饰要整齐以示自身的教养。“着汉家衣裳,兴礼仪之邦”,汉服有几千年的历

史,飘逸华丽,并传至朝鲜和日本等国家。古代女子出嫁时最华丽的装束就是凤冠

霞帔,皇后凤冠上有九龙四凤,四周有花朵装饰,公主、皇妃以及命妇也都按品级

各有不同装饰的凤冠。霞帔也称披帛,因其艳丽如霞故得此名。宋代霞帔在肩部为

左右两条,上面有鸟兽绣纹或龙凤绣纹。旗袍也是中国的传统服饰,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旗袍起源于清代的袍

服。民国时期老照片里的美人身着旗袍,风姿绰约,优雅高贵,极具东方神韵和古

典美。专题4

科技之美四、科技之美文科技美学是把科学文化与审美文化相结合的一门理论,是连接科技世界与审美

精神的纽带。科技美学是以美学的眼光来审视科学技术的产物,给科技理性插上了

诗意和灵性的翅膀。科技美学首先要探索科技成果的宜人化和情感价值,其次要探

索如何将美学运用于科技领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科技之美属于广义的社会文化美,它是审美存在的一种高级形式,是在理性探

索未知的活动和在科研的最终成果中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形式。科学活动的每一次成

功发现和每一项创造发明,都会带给人们精神的满足和情感的愉悦,这就是科技之

美。现代汽车当今社会,人类的日常社交、工作、娱乐生活充满各种数字信息,不禁让人联

想,未来世界是否会像科幻电影里的场景那样,世界不再以实体物质为主,而是由一条条数字信息构成。回顾人类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不难发现我们正迅速迈向一个

数字化的世界。数字信息是由数字编码组成,以互联网或其他电子设备为载体的一种高科技

信息。1、数字信息之美科幻电影数字技术是一项与电子计算机相伴相生的科学技术,它是指借助一定的设备将

图、文、声、像等各种信息,转化为电子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数字“0”和“1”,

然后进行运算、加工、存储、传送、传播、还原的技术。数字信息之美,从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中可见一斑。近几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

展和社会数字化应用程度的提高,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也越来越完善。四维数字化

技术助力博物馆实现虚拟漫游,把博物馆完整地“搬进”网络中,使用户足不出户

亦能饱览博物馆展厅全貌,全方位地欣赏展品,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在终端设备中

开启沉浸式漫游,体验科技与文化融合之美。线上数字博物馆线下博物馆游览也因数字信息技术大受裨益,不仅富有趣味,还能享受虚拟与

现实交融的参观体验,感受科技带来的便捷、创新之美。比如故宫博物院展出的《写生珍禽图》数字绘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写生珍禽图》为五代宫廷绘画大师

黄筌唯一可信的传世作品,其上描绘了二十四只栩栩如生的禽鸟昆虫,其逼真的造

型与精妙的绘画技法令人惊叹。数字高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