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新教科版五上科学最新教科版五上科学问答题梳理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精编问答题全册精编问答题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问答题第一单元光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1.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答:(1)无法看见物体;(2)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等。2.假设你的桌前放着一个红苹果,你的朋友把门关上,并把所有的灯都关闭,房间里完全黑暗了。房间没有窗,门也没有缝隙,没有光能进入这个房间。想一想,在黑暗中你能看到这个红苹果吗?下面有三个选项供你参考,你也可以有其他的选项。·我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无论我在这个房间待了多长时间。·当我在这个房间待了一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可以看到这个红苹果。·当我在这个房间待了一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可以看到这个红苹果的影子。选出你认为最准确的一项,并说明理由。答:在没有光的情况下,“我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无论我在这个房间待了多长时间”。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当没有光的时候,不会有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也就不会看到这个红苹果。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纸屏上的光斑在卡纸移动前后有什么变化?你怎样解释这个现象?答:卡纸移动前可以看到纸屏上的光斑,卡纸移动后纸屏上的光斑就不见了。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卡纸移动前,三张卡纸上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光线可以穿过小孔射到纸屏上;卡纸移动后,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光线被卡纸挡住,就不能射到纸屏上。2.你能利用光传播的道理,简单解释为什么我们能够听到屏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他本人了吗?与声音的传播相比,光的传播有什么特点?答: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遇到遮挡物后无法穿过,所以不能看到说话的人。声音的传播是四面八方的,可以穿过物体,所以能听到声音。与声音的传播相比,光的传播特点是沿直线传播。第3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1.光能穿过任何物体吗?当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会发生什么情况?答:光不能穿过任何物体。当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该物体就会把沿直线传播的光挡住,在物体背光的一面形成影子。2.当月球运行至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某个部位时,会部分或全部遮挡住太阳光,我们从地球上就能观测到日食;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中时,就会发生月食。你能用光的传播方式道理解释上述现象吗?答: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处于一条直线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就形成了日食;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之间处于一条直线时,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就形成了月食。第4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1.射入水中的光在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怎样解释这个现象?答:射入水中的光在水面发生了折射现象。因为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2.放入水中的铅笔有哪些变化?你怎样解释这个现象?答:垂直放入水中的铅笔,从侧面看上去没有变化;倾斜放入水中的铅笔,从侧面看上去弯折了。因为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比如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出现了光的折射现象。3.你是怎样调整角度,使鱼缸里的鱼看起来是两条的?提示:学生实际操作后回答。第5课认识棱镜1.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三棱镜对光起到了什么作用?答: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三棱镜是由截面呈三角形的透明材料做成的光学仪器,也叫“棱镜”。光密媒质的棱镜放在光疏媒质中(通常在空气中),入射到棱镜侧面的光线经棱镜折射后向棱镜底面偏折,偏折角的大小与棱镜的折射率、棱镜的顶角和入射角有关。白光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同一种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所以,通过三棱镜时,各单色光的偏折角也就不同。因此,白色光通过三棱镜会将各单色光分开,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2.彩色轮快速旋转时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答:彩色轮快速旋转时会慢慢变成白色。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在一起后会变成白色的光。第6课光的反射现象1.你能画出光在镜面上反射的路线吗?2.我们发现的光的反射规律相同吗?答:光在反射过程中,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这个规律是不变的。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第1课地球的表面1.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答: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有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等。(1)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2)高原:地形开阔,周边以陡坡为界。(3)平原:地貌广阔平坦,起伏很小。(4)丘陵: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5)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2.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哪些?答:地球内部运动,如火山和地震;外力作用,如风、水的作用以及人类自身的活动等都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第2课地球的结构1.地球内部结构是怎样的?答: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2.组成地壳的岩石大致分为几个类型?它们分别是什么?答:组成地壳的岩石按形成的原因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3.地球内部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答:地球内部是运动的。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壳运动使岩层受力发生弯曲变形。第3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1.根据我们所掌握的事实,我们能为先前对岩石弯曲原因的猜测找到依据吗?答:组成地球岩石圈的六大板块在不停地运动,它们相互碰撞、彼此分离。在这样的过程中,地壳或岩石圈会发生机械变形、变位,比如升降、漂移、褶皱、断裂等。2.地震是怎样发生的?能给地表带来哪些改变?这个改变是剧烈的还是缓慢的?答:组成地球岩石圈的六大板块在不停地运动,它们相互碰撞、彼此分离。在这样的过程中,地壳或岩石圈会发生机械变形、变位,比如升降、漂移、褶皱、断裂等。板块边缘构成的地球表面的活动带,是地震高发地区。地震会使地面断裂、隆起,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它们几乎是在一瞬间就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地震给地表带来的改变是剧烈的。第4课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1.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会给地表带来哪些改变?答:火山喷发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地壳越到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高温高压的岩浆在遇到地壳的薄弱地带时,就会喷涌而出。火山喷发时,形成裂缝、熔岩喷涌,岩浆会形成火山岛、火山锥、熔岩高原等,火山口积水而形成湖泊,如长白山天池。2.火山喷发会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答: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比如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但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使森林和庄稼生长得更好;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加热后的水能作为热源被人们利用;火山灰和火山岩还是筑路的好材料。第5课风的作用1.在模拟实验中,是什么力量使“岩石”发生了改变?答:风的力量使岩石发生改变。2.根据模拟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推测敦煌地区的地表特点是怎样形成的。答:敦煌地区的地形地貌是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磨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的作用下就容易垮塌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3.地球表面的变化还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和地震、火山喷发相比,引发的改变有什么不同?答:地球表面的变化还受到风的影响。与地震和火山喷发相比,风力对地形地貌的影响是缓慢的,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第6课水的作用1.降雨会对地表产生怎样的影响?根据你的认识解释本课研讨配图中沟壑的形成。答:降雨的过程中会形成细小的水流,它们将带动松散物质沿坡面向下移动。流水汇集到斜坡低洼处形成较强水流,侵蚀作用增强,松散物质会堆积在斜坡下部和坡脚处。降雨会冲走松散的土壤,造成水土流失。沟壑就是经流水长期强烈侵蚀,逐渐形成千沟万壑、地形支离破碎的特殊自然景观。2.黄河第一湾和黄河入海口这两段河流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地形地貌?根据你的认识试着进行解释。答:乾坤湾的两岸一面为凹岸,一面为凸岸。凹岸一侧有悬崖,地形险峻。凸岸一侧是平缓的河滩。形成这样的地形特点主要是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水流从高处流向低处,同时把岩屑和土壤冲刷到河里,河水夹杂着这些颗粒对河岸进行磨削。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是一个个由河道分割的小岛,主要是由于河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河流注入海洋时,河水所携带的泥沙会大量堆积下来,形成向湖或海洋伸展的平地。3.水在改变地表样貌的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与地震、火山喷发、风的作用比较,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答:水是改变地表形态的外部力量,地震、火山喷发是改变地表形态的内部力量,它们都是影响地表变化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是风、水等外部因素对地表的作用是相对缓慢、相对温和的。地震、火山喷发等内部因素能够在瞬间改变地表的形态,并且这种改变是剧烈的。第7课总结我们的认识1.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会给地表带来哪些变化?答:地球内部运动、外力作用以及人类自身的活动都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地球内部运动,如火山喷发和地震,造就高山低地,导致海陆变迁,形成地表基本形态。外力作用,如风、水的作用,风的作用会磨蚀岩石并且搬运岩石破碎物,降雨会冲走松散的土壤,造成水土流失。人类自身的活动,如砍伐森林、不适宜的翻耕土地等对地表进行改造。2.当水流过有植物覆盖的小山丘时,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答:植物的根系可以抓紧土壤,减少土地中松散物质的产生,由此可以减轻侵蚀作用的危害,减少水土流失。第三单元计量时间第1课时间在流逝1.古人曾用过哪些方法计时?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帮助人们计时?答:古人曾用日晷、圭表、水钟和沙漏等来计时。这些物体的运动或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用来计时的。2.蜡烛可以用来计时吗?答:蜡烛是可以用来计时的。因为在一定条件下,蜡烛燃烧变短的速度是均匀的。第2课用水计量时间1.水流的速度是均匀的吗?怎样才能让水以均匀的速度往下流?答:水流的速度是不均匀的。保持水位不变,能让水以均匀的速度往下流。课本问题及参考答案2.古代的水钟用水滴有什么好处?人们是怎样控制水以均匀的速度往下滴的?答:古代的水钟用水滴是可以更容易地控制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滴。人们通过保持水位相同来控制水以均匀的速度往下滴。第3课我们的水钟除了水,还可以用哪些能流动的物体来制作计时工具?答:除了水,还可以用沙子、盐等物体来制作计时工具。第4课机械摆钟1.根据统计结果,说说有什么发现。答:同一个摆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相同。2.我们还观察到摆的运动有什么特点?答:摆的摆动幅度越来越小。第5课摆的快慢1.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我们是怎么知道的?答: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我们是通过实验数据发现的。2.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有什么关系?答:摆绳越长,摆得越慢;摆绳越短,摆得越快。第6课制作摆钟1分钟摆动60次的摆钟,它的摆绳长短有什么特点?答:1分钟摆动60次的摆钟,它的摆绳长度是固定的。第7课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1.计时工具的设计运用了物体运动的什么规律?答:计时工具的设计运用了物体运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2.说说我们知道的现代计时工具。答:现代计时工具有原子钟、手表、秒表、电子表、摆钟等。3.如果计时工具不精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答:手表不准确,早上上学、上班可能会迟到;和别人约好了时间可能会错过;家长接我们可能会晚到;体育课上要测量跑步时间也测不准了,等等。第四单元健康身体第1课我们的身体为了健康生长,我们都还需要做哪些努力呢?答:(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洗手,勤剪指甲。(2)讲究营养,注意饮食卫生,合理安排每天进餐的次数和时间,不挑食,不偏食。(3)加强体育锻炼,参加游泳、跑步、踢球等有益的体育活动。(4)保证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提高学习册效率。第2课身体的运动1.描述骨、关节和肌肉是如何相互配合完成举起哑铃的动作的。答:骨、关节和肌肉相互配合,肌肉收缩带动骨产生运动,完成举起哑铃的动作。2.为了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我们应该做什么?答:为了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健康发育,我们要加强体育锻炼,保持正确的坐、立、行等姿态,全面均衡地摄取营养。第3课心脏和血液1.心脏跳动有什么意义?答:心脏跳动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将血液中所携带的养料、氧气运输到全身各处,同时也将携带的废物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以维持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2.是什么力量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答:心脏由心肌组成,心肌收缩和舒张使得血液流出和流回心脏。3.心脏无时无刻不在工作,它会疲劳吗?如何保护我们的心脏?答:心脏也会疲劳,也需要休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有益于心脏的健康。第4课身体的“总指挥”1.脑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意义?答:大脑控制着人体的大部分生命活动现象,如运动、语言、视觉、记忆、思维、情绪等;小脑具有协调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脑干负责人体许多基本的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血液循环等。2.为保护脑的健康,我们应该怎样做?答:(1)保证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可以缓解脑疲劳。(2)大脑分为不同的区域,分管不同的工作。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当某一个功能区使用过长时问后,就可以换一种学习活动,使得这个功能区的使用强度得到缓解。(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熬夜、不长时间打游戏等。(4)科学饮食,不挑食,补充脑所需的营养成分。(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促进脑健康。第5课身体的“联络员”1.人体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需要经过哪些步骤?答:第一步,人体要通过皮肤、眼、耳等器官接收外界环境刺激的信息:第二步,这些信息由传入神经传递到神经中枢:第三步,神经中枢对信息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指令:第四步、传出神经将指令传递给身体器官,身体相应的器官做出反应。2.游戏中,反复练习接球,成功率提高了吗?答:反复练习接球,成功率提高了。3.日常生活中,为保护神经系统,我们应该怎样做?答:(1)保持正确的坐姿,保护脊髓。(2)乘车系好安全带。(3)保护我们的感觉器官。第6课学会管理和控制自己1.如果有人和你起了冲突,伤害到了你,你会怎么做?答:我会有效控制愤怒情绪,避免不必要的冲突。2.如果你的两个朋友有了冲突,你会怎么做?答:我会劝两个朋友控制不良情绪和行为表现,各退一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不必要的伤害。第7课制订健康生活计划说说你和你的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不健康的行为,这种行为会对身体产生什么样的危害,我们应该如何改变?答:有。如长时间看电视、玩游戏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引发近视眼。我们应该制订合理的健康生活计划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二、观察比较水与洗发液(预设15分钟)1.观察方法的研究如果老师给你们一小瓶水和一小瓶洗发液,你们会怎么观察?学生自由发表,回忆前几节课学过的观察方法,比如用眼睛看、鼻子闻、手摸……(教师及时提醒不能用“尝”的方法,强调任何场合都不能用“尝”的方法)猜猜他们是怎么观察的,让学生先看图说,教师适当补充。(图片分别为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摸,倾斜瓶子观察瓶中水和洗发液的形状变化。这里还要重点介绍扇闻的正确操作方法。)2.学生观察比较水和洗发液提示学生观察水和洗发液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然后拿出活动手册第一面进行填写说明。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回指导。3.组织交流观察发现按活动手册上的顺序进行交流,不仅要说出观察到的特征,还要说说用什么方法观察到。(比如,水的颜色为无色,洗发液乳白色,用眼睛看出来的;水的气味为无气味,洗发液有气味,用鼻子闻出来……)教师板书并总结水和洗发液的相同和不同,并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水:无颜色、无气味、透明、能流动洗发液:乳白色、有香味、不透明、能流动三、观察比较水、洗发液和木块的不同和相同(预设15分钟)1.过渡:通过观察比较,我们发现水和洗发液有相同之处,也有着很多不同。如果把它们和木块比较,又会有什么发现呢?2.教师把洗发液和水分别倒入不同形状的瓶子里让学生与木块对比观察。3.学生交流观察结果。不同点有水与洗发液能流动,木块不能流动,水和洗发液的形状随容器形状发生变化,没有固定形状,木块的形状不随容器的变化发生改变。相同点有它们都有形状。四、总结拓展(预设5分钟)1.小结:水是怎样的物体?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水的特征?2.机动实验:“水、油、洗发液”流动比赛【教材简析】《它们去哪里了》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第六课。学生从生活经验中会知道,把食盐或糖放入水中会慢慢“化”掉,但是把小石子放入水中则不会“化”。这节课通过将水与其他物质混合,来研究水的特征。学生将通过观察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的变化,进一步了解水的特征——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些则不能。基于这些观察结果产生的认识都指向“溶解”这一概念,本节课将为学生以后学习和建立“溶解”概念奠定基础。考虑到“溶解”一词对一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并不为他们建立溶解概念,而只在词汇表中给出科学词汇“溶解”,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解释。学生只需要通过实验现象来初步认识溶解现象即可。教科书共2页(16,17两页),分为3个部分。l.聚焦通过回忆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发学生思考:在水中放入盐、红糖、后可以观察到什么?这是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探查,同时,也可以根据他们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即“这些物体去哪里了”。2.探索这部分内容主要包含1个探究活动,这是一个包含两方面问题的对比观察活动。一个是对同一物体放入水中前后的对比观察,另一个是对不同物体放入水中现象的横向对比观察。教科书在该部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了实验步骤和方法。教师在准备实验时要注意,杯中的水量要能将一勺食盐或者红糖完全溶解。为了减少学生观察溶解现象时的干扰,建议教师在实验中使用较为纯净的红糖和洗干净的石子。教科书的图1呈现了探究使用的材料,需放入水中的三种物体和所用的实验工具。辅助的文字指导学生先观察物体原本的特征,并提示要用放大镜观察。图2指导学生要用小勺子来取等量的三种物体,并放入等量的水中,然后静静地观察这些物体进入水中的情况,与物体之前的状况进行对比。这时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能晃动水杯。图3指导学生在物体进入水中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棒充分搅拌,让物体与水充分混合。图4指导学生在搅拌停止后,再次观察、对比与水混合后三种物体的变化情况,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要按照教科书提供的操作流程一步步地观察和记录。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如果观察到没有变化也要记录下来,这与观察到发送变化一样重要。科学词汇:溶解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液体中的物质分离出来。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不需要记忆和理解溶解的具体概念,只需要对该现象有初步的认识,知道该现象称为“溶解”即可。3.研讨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问题。问题1旨在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盐、红糖在放入水中前都是小颗粒状的,放入水中后,这种小颗粒会慢慢减少,并逐渐消失在水中。在充分混合后,食盐水是透明的,盐的颗粒不能被看见。红糖水也是透明的,有颜色的,红糖颗粒也不能被看见。与盐和红糖相比,小石子放入水中后的情况有明显区别。它不会减少,且几乎看不出有什么变化。搅拌后静置,会发现小石子沉在杯底,而水仍然像原来那样。要注意的是,如果红糖中有杂质,杯底就会有少量沉淀,教师需要向学生说明,这些杂质不是红糖。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将红糖、盐在水中的共同现象与小石子在水中的现象进行对比,向学生指出“红糖和盐都溶解在水中了,而小石子没有溶解在水中。”从而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溶解现象。问题2则鼓励学生对现象进行解释,指向更深层次的思考。这个问题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也正因为如此,才能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发展他们的解释能力。不同学生可能持有不同的观点,教师要鼓励他们说出观点和理由,不必急于纠正他们的想法。比如有的学生会认为食盐和红糖没有消失,红糖水的颜色变成红色,可以尝到甜味,这就说明原来的红糖仍然存在水中,只是变得不能被我们看见。而有些学生并不相信物体仍然存在水中。这是,教师可以鼓励他们继续学习、研究,寻找能够被人信服的证据。【学情分析】经过前五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学会用感官进行观察和描述,对液体和固态物体的许多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从孩子的生活经验知道,把食盐或糖放入水中会慢慢“化”掉,但是把小石子放入水中则不会“化”。一年级的孩子往往把这种现象称为“融化”。本节课学生将运用一种不同于前面几课的实验方法——混合,把一些物质放入水中,观察混合后发生的变化。混合实验将丰富学生对前面研究的物体属性的认识,学生将从实验中观察并认识到,有一些物质较难溶解在水中,有一些物质较易溶解在水中。【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能溶解。知道盐、红糖在水中看不见的现象叫做溶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目四C2考试记忆口诀-驾考实操
- 2023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之安全实务化工安全通关题库(附带答案)
- 2024年版广告学教程:解析广告市场的未来趋势
- 2024年巴西世界杯赛事预测分析报告
- 2024年《神州谣》教学课件: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 2024年财务管理智慧升级:税收筹划实战培训
-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设计:4·2数据库系统(一)《西游记》改编系列之二
- 2024年互动式课件:《逃家小兔》探究之旅
- 2024年DRGs对医疗费用结构的影响分析
- 《水调歌头》说课稿
- 720--消防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干式)讲解
- AQL抽样检验表(标准版本2(1).0)
- 安阳师范学院校级教学团队推荐表
- 收款确认单(新)(共4页)
- 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素质测评(附答案)
- 国民经济动员中心申报材料
- 流式细胞术报告单解读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绩效考核及奖金分配制度
- 外贸_询盘的分析与回复(精)
- 数独骨灰级100题
- 基于HTML5技术的动漫宣传介绍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