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陈情表》课件77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高中语文】《陈情表》课件77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高中语文】《陈情表》课件77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高中语文】《陈情表》课件77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高中语文】《陈情表》课件77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陈情表晋▪

李密前人评价: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苏轼语)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后人续)陈情表陈述、禀报隐情、苦衷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禀告自己苦衷的奏章解题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称“书”,到了汉代,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表的内容多为有叙有议,但是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感情色彩。1.通过朗读,给文章的省字注音;结合注释,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2.借助所学知识,圈点、归纳特殊句式、重点字词等,强化翻译及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结构的缜密、严谨。3.在有感情的诵读中,体验课文陈情于表,情深理切,感情真挚,表达自然、畅达的特点。4.体会文章真挚朴实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和“孝”的含义。

是谁陈情?向谁陈情?陈什么情?

李密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其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解题嵇康:

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为“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齐名。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遭陷害,被司马昭所杀。阮籍:

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为“竹林七贤“之一,与嵇康齐名。与当权的司马氏集团有一定的矛盾,常用醉酒的办法,在当时极为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方孝孺:

浙江宁海人。明惠帝时任翰林侍讲、文学博士。后明成祖称帝时,命其起草即位诏书,他宁死不从,惨遭杀害,被灭十族。朗读提示感情基调第一段:凄苦,悲凉;第二段:感激,恳切;第三段:真挚,诚恳;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写出下列括号前面字的读音险衅()怜悯()床蓐()夙()遭闵()凶洗()马陨()首逋()慢茕茕()孑()立拔擢()矜()悯病笃()鲜()为人知期()年优渥()门衰祚()薄日薄()西山xìnmǐnrùsùmǐnxiǎnyǔnbūqióngjiézhuójīndǔxiǎnjīwòzuòbó第一段: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因为不能走路直到长大成人少名词作状语。在外面。名词作状语。在家里。缠绕,这里指疾病缠身。草褥子医药梳理字词读悟第1段1、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它包含了哪些内容?夙遭闵凶父丧母嫁多病零丁门衰祚薄夙婴疾病故不能“废远”(为下文伏笔)披文入情概述大意:家庭不幸祖孙相依讨论:2、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角度怎样?作用是什么?纵的方面:六月:慈父见背四岁:舅夺母志少:多疾病生孩六月——至于成立

品析:失父失母(父死母嫁)(“躬亲抚养”的原因)孤苦多病(“躬亲抚养”的艰难)。为下文“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张本。横的方面:(外、内)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品析:强调“无”“鲜”“衰”“薄”等写出了人丁不旺、两代孤传、祖孙相依为命的特殊关系。以白描手法见情感的朴素、真挚。以使晋武帝对自己由恼怒化为同情3、哪些语句可见祖孙的相依为命?哪些词语直接写其凄苦?零丁孤苦——靠祖母之悯惜、抚养(照应“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夙婴疾病——靠孙子侍汤药(照应“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零丁孤苦、茕茕孓立、形影相吊等词语生动地表现其孤苦之情状,令人读而生悲。相依为命:凄苦:祖母情深似海小结:陈以往之情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第二段: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逮:到了;奉:敬辞。比喻蒙受了清明的政治教化。荐举,推荐荐举,推荐优秀人才。因为任命不久任命,授职。谦词,鄙贱的意思。卑微鄙贱指杀头报答全部使……闻。使动用法。急切而严厉逃避命令,态度傲慢奔走效劳一天比一天严重。报告申诉取消句子独立性。1、朝廷征召之殷体现在哪里?有何作用?读悟第2段概述大意:多次征召进退两难时间上:逮、前、后、寻官职上:察、举、拜、除、当;孝廉、秀才、郎中、洗马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先孝廉秀才,后郎中洗马。征召级别越来越高,官职越来越大,既可见圣上恩重如山,又体现了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也暗示了形势的紧急。2、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就职(赴命)”?

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3、“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体现在哪里?“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品析:诉说自己辞不就职的矛盾心理。情辞悲切,感人肺腑。“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处境狼狈:“奉圣朝”“沐浴清化”“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小结:陈现今之情

进退狼狈,不能废远忠情:圣上恩重如山孝情:祖母情深似海第三段: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旧时奏疏、书信中下级对上级常用的敬语。故旧老人。怜悯抚育名词作动词,做官。名词作动词,任职自尊,自夸。提拔恩命十分优厚徘徊不进的样子因为太阳接近西山,比喻人临近死亡。气息微弱,奄奄一息生命危弱,朝不夕保使动用法,使……终了互相依靠谦词,私爱远离三段:以“孝治”大理为依据,明确提出“辞不复命”的原因。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提示: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A、列出晋“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纲领,为孝敬祖母找到理论依据。B、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并非怀念旧朝,有力地消除了武帝的疑虑。C、正面陈述刘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惟一原因。读悟第3段概述大意:不矜名节忠孝难全小结:有理有据情真意切第四段: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我怀着像乌鸦反哺一样的私情,希望陛下能准许我完成为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古义:心酸苦楚的处境。今义:劳累。指天神、地神审察,识别怜悯体恤准许或许终我活着的时候愿意牺牲生命,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恐惧名词作动词,上奏表四段:进一步说明自己的一片痴情,祈求皇上恩准“终养”,言明先尽孝后尽忠的赤诚。读悟第4段概述大意:恳求垂怜听臣微志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孝与忠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小结:陈日后之情愿乞终养,死当结草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孝后尽忠。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原因是什么?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不胜犬马怖惧。事之实: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言之切:愿乞、愿、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情感,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

——亚里士多德身世孤苦悲凉

祖母情深似海孝情沐清化蒙国恩

圣朝恩重如山

忠情

孝治天下(理)尽忠日长祖母病笃(情)尽孝日短先尽孝后尽忠

“陈”的方法: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以情动人脉络总结至性之言悲恻动人

----《古文观止》《陈情表》之布局先陈苦情后陈孝情再陈忠情博得同情打动真情消除疑虑精心布局,环环相扣,出于情,归于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析情悟道讨论:李密“辞不就职”的原因?1、要供养祖母;2、是蜀汉旧臣,有怀旧思想;3、做官如履薄冰(晋刚建立,李对晋武帝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祸福。)

1、四字骈句: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朗读课文,把你认为精彩的语句画下来,说说这些语句有什么特点(句式,用词,修辞手法)?好在哪?(表情达意效果)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看到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有人说:《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读《陈情表》你可以你还可以听到少年孤苦的无助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孝子恳切的哀告,帝王严厉的呵斥。2、对偶句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内外对举,都强调一个“无”字,把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前后对举,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臣”与“祖母”对举,突出一个“无”字,强调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现实。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强烈,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于言表。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势紧迫,形象生动。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3、比喻句:

“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李密“陈情”成功的因素1.至真至诚的感情忠国孝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示之以忠2.缜密严谨的思维3.形象生动的语言四字骈句对偶句比喻句赏析语言1、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2、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琅琅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3、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把你认为精彩的语句画下来,说说这些语句有什么特点(句式,用词,修辞手法)?好(表情达意效果)在哪?

孤苦伶仃:茕茕独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孤苦:没有依靠,生活困苦。伶仃:孤独。形容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茕茕:孤独无靠的样子。立:孤单单地呆着。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十分孤单。形:身体。吊:慰问。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衰老临近残废或事物腐朽即将灭亡。薄:迫近。气息微弱,形容快要断气的样子。气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形容寿命已经不长,即将死亡。人命:寿命。危:危险。浅:不久,时间短。早晨不能考虑晚上会怎样,情势危急,随时都可能发生变故。臣以险衅,夙遭闵凶九岁不行,零丁孤苦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密今年四十有四。通假字有,通“又”。闵,通“悯”,忧患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蓐,通“褥”,草席子至于成立。至于成立。九岁不行臣以供养无主

后刺史荣举臣秀才到;另提一事。成人自立;(理论)站得住。不能走路;不可以。优秀人才;科举中最低级者无人来做;没有主意古今异义词:辛酸苦楚;身心劳苦。

臣之辛苦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听臣微志,庶刘侥幸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申诉(苦衷);让别人知道

幸运;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谦言私爱;数量少。古今异义词:非臣殒首所能上报报答皇上;向上级报告1、祖母臣无以终余年2、愿陛下矜悯愚诚3、凡在故老,犹蒙矜育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5、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次之童。7、猥以微贱8、则刘氏病日笃。动词使动用法,使-终了形-名,诚心形-名,老人形-动,远离动-使动,使--闻名-状,在家之外名-状,在家里形作名,卑微低贱的身份名-状,一天一天词类活用而刘夙婴疾病告诉不许急于星火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状语后置。比流星的坠落还要急特殊句式被动句.婴疾病——被疾病缠绕,为疾病所困。

被动句.我申诉苦衷,请求暂缓赴任,而没有被允许。状语后置。这样看来,我给陛下尽职的时间还很长。除

《京都赋》:“登自东除。”“诛乱除害。”“通路除道”。“除臣洗马”。台阶

清除、去掉修整。任命,授职卒

信臣精卒陈利兵“公子季友(人名)卒。”“语卒而单子大怒。”“卒成大业。”“军旅卒发。步兵。又古代军队编制,一百人为卒死亡

完毕,结束终于

cù,通“猝”。突然,仓猝矜犹蒙矜育不矜名节怜惜自夸一词多义以

臣以险衅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猥以微贱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区区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秦以区区之地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则区区与诸君,论此于荒山寂寞之滨。介词,因因,是以==以是==因此。介词,用,凭借与“无”连用,意为“不能”。拳拳少,小诚挚自称的谦词文化延伸:中国孝道文化孝道,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最传统最优良的伦理道德。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十七八岁的年纪始终关注的永远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爱情,最易忽略的却常常是亲情、孝情。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为亲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②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③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④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中国古代统治者注重以孝治国,忠孝两全往往被看作一种传统美德,参读下面的资料,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析情悟道理解①:一个人的身体,或者很细小的一根头发和一点皮肤,都是父母遗留下来的。身体发肤,既然承受之于父母,就应当体念父母爱儿女的心,保全自己的身体,不敢稍有毁伤,这就是孝道的开始。理解②:名誉传诵于当时,而且将要播扬于后世,父母的声名,也因儿女的德望光荣显耀起来,这便是孝道的完成。理解③:孝道,可分成三个阶段,幼年时期,一开始,便是承欢膝下,事奉双亲。到了中年替长官办事,藉以为国家尽忠,立身,这才是孝道的完成。理解④:第一,要在平居无事的时候,当尽其敬谨之心;第二,对父母,要在奉养的时候尽其和乐之心;第三,父母有病时,要尽其忧虑之情;第四,万一父母不幸的病故尽哀戚之情;第五,对于父母去世以后的祭祀要庄严肃敬。“孝”的观念产生较早。“孝”字,古作?,上面为一老人,下面为一小孩。康殷说;“象‘子’用头承老人手行走。用扶持老人行走之形,以表示‘孝’。”

东汉许慎则解释说:“孝,善事父母者。从老从子,子承老也。”清段玉裁注:“《礼记》‘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孝”是儒学伦理道德核心内容之一。孔孟时期,出现了阐发儒家孝道观的经典著作《孝经》。历代儒学之士都大力宣扬“孝道”;封建帝王也利用“孝道”来为自己的统治服务;这二者的合力在民间的影响就是《二十四孝》的产生和流传。这些解释虽然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但是意思完全一样,都认为“孝”是尊敬长辈,侍老奉亲。《礼记•礼运》也说;“何为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因此,“孝”首先是一种社会道德原则,是处理家庭中长辈和儿女间关系的准则。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演变,“孝”被封建帝王利用来为他们的统治服务。这样,“孝”就由道德范畴扩展到了政治范畴。(一)

高冠素袍,黑发长髯。或执一杆毫笔伏于案间,或奉一碗汤药侍于榻前……

——这,便是我初读《陈情》时,心里所幻化出的画面。本着世间诸多忠孝良臣的经典造型,始时我自以为李密也应是这么一副形象。

孝子。是的,孝子。当时的天下,正是风云际会、乱世分合。有多少英雄良将马革裹尸,又有多少黎民百姓家破人亡?“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曹操曾经这样说。莫要批判魏武之自私自利,其实那样的年代,很多人都只是在为自己而活。忠、孝。乱世之中,这样的字眼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简单!然而,从小备受苦难,父死母嫁,甚至九岁都不会走路的李密却做到了!对于那位一直抚育他成长的祖母刘氏,李密之尽孝确实达到了“诚可动天”的境地。《三读陈情,三品李密》赏文“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何等肺腑之言!何等真挚之语!

李密之孝,贵在感恩,感而能报;贵在坚持,持之以恒……

这样的“孝”饱受了种种磨难,却没有因为功名利禄的诱惑而动摇,没有因为郡县州官的催逼而怠慢,甚至连皇帝亲下诏书,责其逋慢时依旧是那句:“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正是因为这样的“至性之言”,语言朴实无华的《陈情表》才会“悲恻动人”,从而万世流芳。

情真,则意切!四十四岁的李密,以孝为笔,融情于句,用他的文字,教会我们学会感恩……

至此,李密在我心中的形象微微地改变了。他依旧是孝子,却比圣贤似的“二十四孝”更为真切。(二)

再读《陈情表》时,已是豆蔻年华。作为《出师表》的课外阅读,我再一次邂逅了《陈情表》。对比着读,竟也读出了另一番滋味。

忠臣。是了,忠臣。少时,只见表之孝,未明表之忠。其实,古语有云:“大凡至孝之人,必然大忠。”出身悲苦的李密,一路走来,可想是艰难无比。然而蜀汉政权,却在这样的境地中,给予了李密莫大的帮助。举孝廉之后,李密入朝为官,勤勤恳恳,一面尽孝,一面尽忠。然而,就在他踌躇满志,意欲报效朝廷之时,刘禅却捧着玉玺出城,降了曹魏,降了司马。于是,一夜之间江山易主、江河换代,李密的人生也由此发生了重大的转折。由一名社稷重臣沦为了亡国贱俘……

然而,他有才亦有品,绝对不愁无官可做。这不,郡守刺史纷纷举荐,接连着,连圣上都下旨诏奉。他何以屡屡推脱?何以以表而辞?透过情真意切、诚惶诚恐的字句,我读到了一个士人内心的呐喊——誓做蜀汉臣,不为晋朝官……这,不是愚忠。这是一个士人的选择。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仕”。刘禅作为一名不合格的帝王也只是庸而已,司马氏却实乃虎狼之辈,这一点,我们后人可纵观晋朝的历史而得到佐证。想当时,李密定然也自有一番比较,《晋书》里,记载着他在祖母去世后不得已出仕间曾对晋朝大臣评价刘禅道:“可次齐桓。”虽然是太过夸张,但也很能体现出李密的真实心情——心系于旧朝。所以,面对名利、面对压力,李密选择了对有恩于他的蜀汉朝做一种坚持。于是,《出师》一表名世数十载后,《陈情表》再次震撼了朝野。冥冥之中,殊途同归。正是:泪观出师表,泣言李密辞。忠诚在方寸,孝情天地思。(三)

经典,需要反复诵读。像《陈情表》这样的菁华更加需要反复体味。又是一个一年多,终于在高二的语文课上,系统地了解了这篇表文。这一次,我更加惊叹于李密的智慧。

智士。是也,智士。表文的辞章艺术和表述技巧却有精妙至极之处。这与李密的才华当然有关,但我认为更重要的则取决于他的智慧。首先,李密思考得很透彻。他不但把当时的局势看了个通透,也将皇帝的心思瞧了个精透。司马氏统治集团内部勾心斗角,矛盾错综复杂,李密不愿介入;作为亡国遗臣,他更不愿“失节”入仕。此刻的他,只想到一个不是托辞的托辞:孝。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孝是真挚的,并没有虚假,只是被李密巧妙地转化为一个推托的理由。并且,还要不着痕迹,让皇帝看不出自己的真实意图。

于是,围绕一个“孝”字,以“尽孝”为主旨,悽恻婉转。悲苦的身世、相依为命的情形无不深深感动了皇帝的心;低贱的自称、诚恳的语调,无不悄悄减低了皇帝的戒备。叙述与抒情并行,动之以情后方才晓之以理,字字句句,感人至深。据说皇帝看完后,深受感动,还派遣了奴婢前往李府照料老夫人。最后,李密不但没有得罪皇帝引来郧首之祸,反而如愿以偿地在家中侍奉了祖母数载。母孙相依,共享天伦。不得不赞叹,这便是文人的智慧。

三读陈情,读的是真情。三品李密,品的是人性。01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

,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02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治”。03啮指痛心

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冯卓的老乡,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04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冯卓的老乡,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

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

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孔子家语·致思》)

05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冯卓的老乡,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

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09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

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

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11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12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13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

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14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15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

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

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16闻雷泣墓

王裒póu,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17乳姑不怠

崔山南,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

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18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

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

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19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20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

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21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22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