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就业权益与保障高等职业院校公共课系列精品教材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第七章01大学生就业权益概述大学生就业权益的基本内容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已从传统的精英化模式向现代的大众化模式转变1.信息公开,即所有用人信息向全体毕业生公开。2.信息及时,也就是毕业生获取的就业信息必须是及时、有效的,而不能将过时的无利用价值的信息传递给毕业生。3.信息全面,毕业生有权获得准确、全面的就业信息,全面地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从而做出符合自身需求的选择。就业信息知情权大学生就业权益的基本内容就业指导工作直接影响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求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十九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为毕业生、结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由此可见,毕业生有权从学校接受就业指导。学校应成立专门机构,安排专门人员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及时向毕业生传达有关就业方针、政策、法规,并对毕业生进行择业观念、择业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引导毕业生根据国家、社会需要,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合理择业。接受就业指导权大学生就业权益的基本内容被推荐权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已从传统的精英化模式向现代的大众化模式转变1.如实推荐,学校在对毕业生进行推荐时,应实事求是。2.公正推荐,学校对毕业生的推荐应做到公平、公正。3.择优推荐,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学校还应择优推荐,做到人尽其才,充分调动广大毕业生的就业积极性。大学生就业权益的基本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选择职业的权利因此,作为求职方的毕业生(委培生、定向生除外),在就业市场上享有自主选择职业的绝对权利,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去选择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家长、学校和用人单位,可以为初出校门、缺乏工作经验的毕业生提供择业意向方面的建议、参考、推荐和引导,但不能强迫或限制他们选择职业。只要符合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毕业生有权自主地选择用人单位,任何强令毕业生到指定单位就业的行为都是侵犯毕业生自主择业权的行为。自主择业权大学生就业权益的基本内容平等就业权毕业生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到歧视”。但在实际就业过程中,毕业生平等就业的权利常常受到侵犯,“就业歧视”现象屡见不鲜,例如,“女性不要”“35岁以上不要”“非211、985不要”……这些现象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当前,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这一问题的根本解决,还有待于相关法律条例的制定和完善。就目前来说,更重要的是求职者本身维权意识的加强。毕业生在参加就业求职过程中,应当享有平等就业权。平等就业,应当包括及时、全面、有效地获取就业信息,能被公平、公正对待,参加“双选”时与用人单位自主洽谈协商。平等就业权是毕业生最为迫切需要得到维护的权益。大学生就业权益的基本内容平等就业权在双向选择的过程中,毕业生有全面获悉用人单位信息、了解用人单位的工作环境、福利待遇、发展前景等情况的权利,用人单位有义务向毕业生和学校如实介绍本单位的真实情况,任何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对毕业生隐瞒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做法,都是对毕业生就业权利的漠视和侵犯。违约求偿权毕业生的就业协议一经签订,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任何一方不得擅自毁约,都应严格履行。任何一方提出变更或解除协议,均须得到另外两方的同意,并应承担违约责任。如用人一方违约,毕业生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违约责任,支付违约补偿。大学生就业义务的基本内容执行国家就业方针、政策和规定的义务国家任务招收的各类毕业生,应服从国家需要,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自主择业,为国家社会主义事业和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部关于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和就业原则是:毕业生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毕业生,由教育部负责在全国范围内安排就业;国务院部委所属高校毕业生,原则上在本系统、本行业内安排就业;地方所属高校的毕业生由各地方负责,原则上在本地区内安排就业。教育部规定定向生、委培生按合同就业;国家招生计划内招收的自费生(含电大、函授普通专科班)毕业后自主择业;师范类毕业生原则上在教育系统内就业。大学生就业义务的基本内容向用人单位实事求是介绍个人情况的义务大学毕业生在向用人单位进行自我推荐、自我介绍和接受考查时,有义务全面地实事求是地反映个人情况,以利于用人单位的遴选,不得夸大其词、弄虚作假。严格履行就业协议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大学生就业义务的基本内容遵守学校有关规定的义务毕业生应按时离校,文明离校,办理相关离校手续,如归还公物、清偿债务等。不履行义务的毕业生,应当受到应有的处理。随着毕业生就业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毕业生应该增强依法就业的意识,认真遵守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规定,自觉履行应尽义务,并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应有权利。大学生就业权益产生的背景和特点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已从传统的精英化模式向现代的大众化模式转变大学生是社会发展建设的中坚力量,解决好大学生就业这一社会问题,不仅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还影响着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维权的呼声自然越来越高。面对大学生就业权益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等问题,国家进一步加强就业市场管理,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切实推进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全面落实,健全大学生就业法律保障体系,真正意义上为大学生营造和谐良好的就业环境。我国现阶段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为就业政策的长期实施和有效运行提供了坚强的法律保障。产生的背景大学生就业权益产生的背景和特点特点01020304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维权工作,为毕业生的就业维权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和良好的外部环境。2.就业时间集中性强,维权问题具有周期性特点。每年3月或7月,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一般要求毕业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落实工作单位。3.初次就业,缺乏就业权益的维护意识。高校毕业生大多数没有就业经历,缺乏就业维权意识,因此要更加注意预先指导和教育。4.毕业生就业权益受到侵害的途径和方式出现了很多时代性新特点。网络侵权、合同侵权、违约侵权等新问题时时出现,需要有新的应对措施。大学生就业权益的维护了解国家和地方有关就业政策和法律规定毕业生应了解目前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关于毕业生就业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果在就业过程中用人单位的单方面规定与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相抵触,侵犯了自己的权益,求职者要勇于并善于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高度重视就业协议书的作用毕业生在签订就业协议及其补充条款时要注意查明用人单位的主体资格是否合法,看清协议条款是否明确合法,签订就业协议的程序是否完备,违约责任的界定是否明确等等,切忌盲目填写,有不明确的问题应及时向就业指导中心老师或用人单位询问。大学生就业权益的维护主动预防侵权行为一方面,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应本着“诚实、守信”的原则,以自身实力参与竞争;另一方面,要有风险意识,对于有些用人单位招聘人员时,使用夸大待遇条件等欺骗手段的做法要有提防戒备心理,预防危害自身合法权益行为的发生。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由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尚不成熟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有待于健全,在就业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不公平现象,侵害了毕业生的正当权益。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毕业生有权向用人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诉,也可提交给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进行调解和仲裁,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正当权益。02大学生就业权益的法律保障与大学生就业有关的法律法规0102030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概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主要内容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制作的《就业协议书》是为了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在大学生毕业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经协商签订的协议。因此,也简称为三方协议,由三方共同签署后生效。其内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1)用人单位的情况及意见(2)毕业生的情况及意见(3)学校意见(4)备注(5)规定条款(《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背面)。《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概述《就业协议书》的法律性质和地位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就业协议书的签订主体是平等的,是在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后订立的,并且协议书所涉及的权利义务均属于我国民事法律调整的范围,所以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具有合同的属性。就业协议书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协议书在毕业生到单位报到、用人单位正式接收后自行终止。就业协议书起到保护毕业生、用人单位权益的作用,是学校制订、国家审批毕业生就业计划的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概述《就业协议书》的作用(1)学校凭《就业协议书》来派遣毕业生。学校依据《就业协议书》内容开出《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户口迁移证》,同时转移学生档案。一般学校会要求毕业生在规定的日期内(如每年6月底)上交《就业协议书》,学校再以《就业协议书》为依据进行派遣。如果超过这一期限,学校会把学生的档案派回原籍。(2)公司凭《就业协议书》决定录用。毕业生一旦签署了《就业协议书》,则说明公司决定接收该毕业生档案,准备正式录用,并开始计算工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概述《就业协议书》的签订(1)用人单位在对毕业生综合考查的基础上初步确定用人意向,由用人单位出具加盖公章的接收函,毕业生凭此函到学校就业主管部门领取三方协议。(2)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就协议书中所列事项平等协商,在双方在场的情况下,认真填写各项基本资料并签名盖章,如另有其他约定条款的,需在就业协议书上注明或另附补充协议。(3)学校盖章。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应在双方签字盖章后的十个工作日内持就业协议书到学校就业主管部门登记盖章。学校需对就业协议书中的内容及双方签字盖章的效力进行形式审查,签署意见,然后将毕业生纳入当年的就业派遣方案。(4)学校签署意见后,学校保留一份协议,毕业生自己执一份,并由毕业生将另一份协议及时反馈给用人单位。违约责任签订《就业协议书》后一般不允许违约。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以及各单位在招聘时间上存在的差异,使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违约现象时有发生。
一方面,用人单位单方面违约,在这种情况下,毕业生应该具有维权意识,主动运用法律的武器积极主张权利,追究用人单位的违约责任,也可以向用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申诉,必要时可以向单位所在地劳动仲裁机构投诉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从而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毕业生因为种种原因违约,这时候,毕业生应该跟用人单位在坦诚相商的基础上合理地解决,取得原单位的同意后,再跟新单位签订新的三方就业协议。任何情况下其中一方违约的,都须经另两方同意后才能办理并承担违约责任。劳动争议的解决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已从传统的精英化模式向现代的大众化模式转变1)按劳动者人数划分,劳动争议分为个人劳动争议和集体劳动争议。个人劳动争议是指劳动者个人与其所在用人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集体劳动争议是指3人以上(含3人)有共同申诉理由的劳动者与其所在用人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2)按合同类型划分,劳动争议分为劳动合同争议和集体合同争议。劳动合同争议,是指因确认劳动合同效力和履行劳动合同而发生的争议。集体合同争议,是指因订立、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3)按争议内容划分,劳动争议分为:因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而发生的争议;因执行国家有关工时、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而发生的争议;因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而发生的争议;等等。社会保险的有关知识1.养老保险2.失业保险3.工伤保险4.医疗保险5.生育保险社会保险的种类03大学生就业陷阱的防范就业陷阱的类型虚假广告陷阱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会上为了招到条件较好的毕业生,会夸大或隐瞒自己的某些情况。在发布招聘信息时,往往故意扩大用人单位规模和岗位数量,进行虚假宣传;把招聘职位写得冠冕堂皇,不是“经理”就是“总监”,但实际上却只是“办事员”“业务员”,根本没有广告上写得那么诱人;还有一些用人单位为了做广告,造成轰动效应,虽然不想招人,却还是在媒体上发布招聘消息,甚至大张旗鼓地举办招聘会,把招聘当成了形象宣传。毕业生如果在这种用人单位上浪费了时间,可能会错失良机,错过真正适合自己的单位或岗位。就业陷阱的类型虚假广告陷阱所谓传销,本是指生产企业不通过店铺销售,而由传销员将本企业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经营方式。该经营方式受到国家的严令禁止。现在的传销者首选对象常常是急于挣钱的打工者或者是刚刚毕业的学生,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得到欲骗对象的电话后,便打着同乡、同学、亲戚等幌子,以帮忙找工作为由,以高薪为诱饵,因人而异,投其所好,骗求职者进行非法传销活动。求职者一旦进入陷阱,便失去了人身自由,被迫从事传销,要么交高额入门费,要么被要求诱骗亲友购买高额传销产品。传销组织者还采取扣留身份证、控制通信工具、监视等手段不让受骗者离开,强迫他们联系亲友前来或者寄钱寄物,从中牟利,大学毕业生必须予以高度警惕。就业陷阱的类型协议陷阱01020304(1)用人单位不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2)用人单位不跟应聘者签订劳动合同;(3)用人单位不将承诺写入合同;(4)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签订“霸王合同”。就业陷阱的类型试用期陷阱试用期是劳动关系的试验阶段,但绝非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单方“试用”。我们这里所说的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了相互了解而选择、约定的考察期。在这段时间里,用人单位考察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劳动者也考察用人单位的情况,是双方互相试用的过程。但是,一部分用人单位正是利用试用期大做文章,主要表现为:试用期过长或与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不符;要求毕业生在试用期内承担违约责任;在试用期内无正当理由辞退毕业生;以见习期代替试用期;约定两个试用期;续签劳动合同时重复约定试用期;将试用期从劳动合同期限中剥离;仅仅订立一份试用期合同;试用期工资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试用期内单位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等。就业陷阱的类型收费陷阱当前,在就业市场中,一些用人单位利用毕业生求职心切的心理,设立各种名目向毕业生收取各种不合理费用,如风险抵押金、违约金、培训费等。一些单位可能规模不大,薪水不高,但是开出了一些诱人的条件。例如,在某些大中城市工作,或者能解决这些大中城市的户口问题。希望留在大中城市工作的学生很容易被这样的条件迷惑。双方谈得差不多了,单位又表示,为了增加双方的信任,学生在工作之前必须交押金。等学生交完押金,工作一段时间后,单位的有关人员就表示,聘用之初说定的工作岗位要有些调整,可能把你派到偏远地区或冷僻部门,而这些地方是学生肯定不愿意去的。单位算准了学生不愿意去,便以不服从单位安排、主动毁约放弃岗位等理由扣押学生押金。就业陷阱的类型薪酬陷阱所谓薪酬陷阱,是指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以优厚的待遇吸引前来求职的毕业生,等到其正式上班时,招聘时的承诺则以种种理由不予兑现;或是针对薪酬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养殖库房出售合同范本
- 单位锅炉人员合同范本
- 个体工商合同范本
- 专业白蚁防治服务合同范本
- 养老机构销售合同范本
- 医疗设备议标合同范本
- 化工钢材采购合同范例
- 介绍费协议合同范本
- 劳务派遣合同劳动合同范本
- 办公品合同范本
- 铜及铜合金物理冶金基础-黄铜
- 煤矿信息化管理制度
- 金融科技学-完整全套课件
- 物理学史中国古代物理学
- 导管滑脱应急预案演练住院患者导尿管道滑脱
- (完整)小学语文考试专用作文方格纸
- 软考中级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考点归纳总结全)
-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质量分析
- YS/T 914-2013动力锂电池用铝壳
- GB/T 28193-2011表面活性剂中氯乙酸(盐)残留量的测定
- 油田化学剂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