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调控论:货币政策第一节货币政策的内涵与作用第二节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第三节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第四节货币政策的决策与程序第五节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第六节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第七节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第八节国际货币体系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协调第一节货币政策的内涵与作用一、货币政策的内涵(一)货币政策的定义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货币政策在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二)货币政策的内容货币政策包括:政策目标、实现目标的政策工具、监测和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政策传递机制和政策效果等基本内容。(三)货币政策的功能货币政策作为国家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之一,主要具有以下5方面的功能:1、促进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保持币值稳定。2、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3、促进充分就业,实现社会稳定。4、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保持汇率相对稳定。5、保持金融稳定,防范金融危机。二、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货币供给是一定时期内由中央银行和存款货币银行提供的各种货币形式的总量。货币需求则是一定时期内社会公众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其资产的需要。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基本适应的状态,它是一种不断从失衡到均衡的动态调整过程。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能提供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量。它主要出一定时期的生产能力和净进口等因素决定。社会总需求则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需要总量。社会总供求均衡是指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适应的状态,它也是一种不断从失衡到均衡的动态调整过程。货币供求
社会总供求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之间联系社会总供给货币供给社会总需求货币需求1、货币供给促使社会总需求的形成。2、社会总需求影响社会总供给。3、社会总供给决定了真实货币需求。4、货币需求决定货币供给。三、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通常认为货币政策对经济远行具有重要影响,但也存在不同的观点。分歧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其一,货币供给是内生的还是外生,即中央银行能否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其二,货币供给量的调整对实际经济(产出和就业)是否有影响,即货币是“中性”还是“非中性”的。(一)货币政策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货币
供给是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究竟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我们可以通过对货币供给决定公式的分析来说明。
Ms=m·B
其中:Ms为货币供给量;m为货币乘数;B为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是由通货C和存款准备金R这两部分构成,即B=C+R;货币供给量是由通货C和全部存款货币D这两部分构成,即:式中:C/D为通货──存款比率;
R/D为准备──存款比率。总体来看,通货──存款比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公众的行为,但也受中央银行政策调整的影响。准备──存款比率的大小特别是超额准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存款货币银行的行为,但中央银行对此有很大的影响力。基础货币主要取决于中央银行的行为,中央银行根据货币供给的意向,运用政策工具直接影响基础货币的数量。★因此,货币供给虽然不完全是外生的,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基本上是可控的。★如果对上面的货币供给决定公式作更细致的划分,其基本结论仍是如此。如果对货币供给决定公式作更细致的划分,其基本结论仍是如此。由于存款准备金是由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构成.所以有:
R=(r+e)D其中,r:法定准备率;
e:超额难备率。由于全部存款(D)是由活期存款(F)、定期存款(T)和储蓄存款(S)构成,所以有:D=F+T+S因此,
这样,现金比率c(c=C/D)、活期存款比率f(f=F/D)、定期存款比率t(t=T/D)、储蓄存款比率s(s=S/D)、法定准备率r、超额准备率e等6个因素,再加上基础货币(B),这7个因素决定了货币供给总量。(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1、货币政策对产出、就业和通货膨胀的影响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可从其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就业的影响、对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通常认为,货币供给的变动会对价格总水平(或通货膨胀)产生重要影响,对此理论界并没有大的分歧。大的分歧在于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等实际经济变量的影响。对此问题的不同看法即形成了货币政策是否有效的不同结论。图9-2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AD1ASQ1Q2Q3Q4AD1AD2AD3AD4ASP4
P3
P2
P1E1
E2E3E42.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货币政策是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具有扩张或紧缩经济的作用,适当的逆风向行事的货币政策有利于抑制经济的剧烈波动。但是,由于货币政策作用的时滞影响和货币政策使用时机、力度等掌握难度的影响,货币政策的不当也可能加剧经济的剧烈波动。
2.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货币政策是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具有扩张或紧缩经济的作用,适当的逆风向行事的货币政策有利于抑制经济的剧烈波动。但是,由于货币政策作用的时滞影响和货币政策使用时机、力度等掌握难度的影响,货币政策的不当也可能加剧经济的剧烈波动。3.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适当的货币政策有利于金融稳定,而不适当的货币政策将导致金融动荡。(三)有关货币政策效应的理论分歧1、古典学派的观点古典学派的总供给曲线2、早期凯恩斯主义者的观点早期凯恩斯主义者的总供给曲线3、早期菲利普斯曲线早期菲利普斯曲线4、弗里德曼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5、卢卡斯的政策无效性命题合理预期学派模型:被预期到的货币政策是无效的6、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有效论新凯恩斯主义模型:被预期到的货币政策仍然是有效的综上所述:从理论演变过程来看,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的认识经历了有效—无效—有效的演变;从宏观调控的实践来看,随着金融创新工具的迅速发展,货币政策有效调控的难度在增加,但总体上仍不失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货币政策作用的有效发挥是与各个国家各个时期的宏观经济环境、经济波动的不同阶段、各种政策工具的合理使用和有效性协调分不开的。四、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为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主要的经济手段有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和收入政策等。★现代市场经济是高度货币化的经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居于主要的地位。★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货币政策的重要性正日益增强。
第二节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一、货币政策目标体系二、货币政策目标三、货币政策目标的统一性与矛盾性四、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
一、货币政策目标体系
★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monetarypolicy),必须围绕着货币政策目标进行。★一般认为,货币政策目标由操作目标(operatingtarget)、中介目标(指标)(intermediatetarget)和最终目标(指标)(ultimategoal)三个渐进式的层次组成。
1.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而最终要达到的宏观经济目标;2.操作指标是与货币政策工具紧密联系的指标;3.中介目标(指标)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目标(指标)之间。货币政策目标体系二、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包括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一)币值稳定(二)经济增长(三)充分就业(四)国际收支平衡(五)金融稳定三、货币政策形成发展的历史(一)1930年以前,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是单一的即“稳定金融”或“稳定币值及汇价”。
其主要的原因和背景在于:1.首先,中央银行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商业银行盲目发行银行劵,产生兑付危机,因此中央银行一经产生也就历史性的肩负起了“统一货币发行、稳定货币与金融”的历史责任。2.1930年以前世界各国普遍地实行金属本位制度(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出与输入)因此,保持币值及汇价的稳定,防止金融恐慌,进而避免经济恐慌就显得特别重要。3.1930年以前,资本主义经济还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传统的古典经济学说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国际干预经济、国家调控经济的认识不管在理论上或是在政策上都未产生和执行。因此,作为中央银行这一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部门还不可能提出其它的货币政策目标。(二)1930年——1950年以前,世界各国货币政策目标由单一转向双重既由单一的稳定金融转向“稳定币值与充分就业”。
其主要原因背景在于:1、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处的世界性经济金融危机以后,失业问题成为了当时整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头号社会、政治、经济问题;2、1936年keynes的《货币、利息与就业通论》的出版极其国家干预理论和政策主张被西方国家政府采纳,这时候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以“充分就业”为目标既有现实要求又有理论指导;3、“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推行“凯恩斯主义”,为实现“充分就业”采取了“廉价的货币政策”与“赤字的财政政策”,导致了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因此稳定币值也无疑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三)1950年——1976年以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由双重目标发展到了多重目标阶段,既增加了“经济发展”和“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
其主要原因与背景在于:1.“二战”以后,世界个主要国家都从战争中解脱出来,医治战争创伤,全力发展本国经济,作为政府主要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当然要为本国经济的发展出力,因此就增加了“发展经济”这一货币政策目标;2.“二战”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极不均衡,国际收支状况差异加大,同时在1976年“牙买加协议”生效以后,美元与黄金脱钩,全面的浮动汇率制取代了以前的固定汇率制,国际收支均衡对国内均衡的影响增大,因此,中央银行要实现宏观经济的均衡就必须考虑国际收支的均衡问题,从而就增加了“国际收支均衡”的货币政策目标。(四)20世纪90年代以业,相继发生了墨西哥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以及美国次贷危机,金融稳定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因此,在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一体化的浪潮下,各国中央银行纷纷将金融稳定作为货币政策新的目标。四、货币政策目标的统一性与矛盾性五大货币政策目标之间既有统一性,又有矛盾性。1、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稳定币值与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的关系。3、稳定币值与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的关系五、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在“稳定”与“增长”之间,明确了先后和顺序。由于货币政策目标之间客观上难以多项兼顾,经济理论界对单目标、双目标和多目标一直存在着较多的争论。1、单目标论2、双目标论3、多目标论货币政策应以稳定币值为首要标,同时,必须兼顾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保持同际收支平衡和汇率稳定,保持金融的稳定。因此,货币政策目标并非唯一的,其相对重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国内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西方各国货币政策比较国别20世纪50-60年代20世纪70-80年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以充分就业为主以货币稳定为主以反通胀为惟一目标英国以充分就业兼顾国际收支为主以货币稳定为主以反通胀为惟一目标加拿大充分就业,经济增长以物价稳定为主以反通胀为惟一目标日本对外收支平衡,物价稳定物价稳定,对外收支平衡物价稳定,对外收支平衡意大利经济增长,充分就业货币稳定兼顾国际收支平衡货币稳定兼顾国际收支平衡德国以稳定以通货兼顾对外收支平衡以稳定以通货兼顾对外收支平衡稳定通货兼顾对外收支平衡第三节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一、选择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的主要标准与客观条件二、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分析三、可供选择的操作指标分析四、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历史考察一、选择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的主要
标准与客观条件
(一)主要标准
1.相关性
2.可测性
3.可控性
4.抗干扰性(二)客观条件
各种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受经济管理体制、市场发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二、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分析
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主要有: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在一定条件下,贷款量和汇率亦可作为中介指标。(一)货币供给量优点:其变动能直接影响经济活动,且能被中央银行所控制。缺点: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能力并不是绝对的。(二)利率优点缺点(三)货币供给量和利率能否同时作为一个国家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这两个指标之间并不具有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如果同时选择两个指标,可能使中央银行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的结果以利率作为中介指标的结果(四)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作为中介指标孰优孰劣★货币供给总量目标和利率目标是互不相容的。如何在它们之间进行选择呢?根据前面的选择标准对二者进行一些比较。
可测性可控性
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总之,货币供应量与利率指标孰优孰劣很难从选择指标的标准直接比较。(五)其他可作为中介指标的指标★
除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外,还有一些指标可以充当中介指标,主要有贷款量和汇率。
▲
贷款量
◆优点:数据较易获得;具有可测性、较好的可控性。
◆
缺点:在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较高时,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较弱。
▲汇率三、可供选择的操作指标分析★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可选择的主要操作指标有准备金和基础货币。(一)准备金
准备金是中央银行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的主要传递指标。准备金有不同的计量口径:准备金总额、法定准备、超额准备、借入储备、非借入储备等。
(二)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也被称为“强力货币”和“高能货币”,充分显示了其在货币创造中的重要作用。基础货币是由准备金和流通中现金组成,二者均是货币创造的基础。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也不是完全的。通过基础货币控制货币供给总量还取决于货币乘数是否稳定可测。
基础货币也是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指标。
四、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历史考察★对几个主要国家货币政策目标和工具使用历史的简要回顾。
(一)美国(二)英国(三)德国
(四)日本
第四节货币政策的决策与程序一、决策权的配置与权威性二、决策机构与程序三、决策的依据与分析判断
一、决策权的配置与权威性★货币政策的决策必须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其决策做出后才能得到坚决有效的贯彻实施。★货币政策的决策权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配置:(1)在中央银行具有高度独立性的国家,货币政策的决策权集中在中央银行的最高管理层。(2)在中央银行独立性较弱的国家,货币政策的决策权由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最高管理层分担。二、决策机构与程序(一)决策机构★
货币政策的决策是由决策机构按照一定的决策程序做出的。★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决策权在国务院。(二)决策程序★
科学的决策程序是正确决策的保障。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实行例会制度,在每季度的第一个月份中旬召开例会。货币政策委员会主席或者l/3以上委员联名,可以提议召开临时会议。货币政策委员会秘书处应当在例会召开的10日前,将会议议题及有关资料送达全部委员;在会议召开时,向全部委员提供最新统计数据及有关技术分析资料。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有2/3以上委员出席,方可举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由主席主持。主席因故不能履行职务时,由副主席代为主持。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应当以会议纪要的形式记录各种意见。委员提出的货币政策议案,经出席会议的2/3以上委员表决通过,形成货币政策委员会建议书。中国人民银行报请国务院批准有关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或者其他货币政策重要事项的决定方案时,应当将货币政策委员会建议书或者会议纪要作为附件,一并报送。中国人民银行报送国务院备案的有关货币政策其他事项的决定,应当将货币政策委员建议书或者会议纪要,一并备案。
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议程议程议题内容议程一讨论并通过上次会议政策纪要第一部分:总结与回顾议程二外汇市场操作1.汇报自上次会议以来的操作2.讨论并通过上阶段的外汇操作议程三公开市场操作1.汇报自上次会议以来的操作2.讨论并通过上阶段的公开市场操作议程四经济形势1.理事会对经济形势的报告第二部分:经济分析与预测2.委员会讨论议程五较长期政策目标(2月和7月)1.理事会述评第三部分:经济分析与较长期政策目标的制定2.委员会讨论与表决1.讨论当年的操作目标2.建立下一年操作目标(7月)议程六短期政策目标1.理事会述评第四部分:短期政策目标与操作指令的制定2.委员会讨论3.制定政策指令确定下次会议日期三、决策的依据与分析判断(一)国内宏观和微观经济运行状况分析和预测
★宏观
1.经济景气状况
2.通货膨胀和币值稳定状况
3.国际收支平衡状况
★微观
1.企业生产能力的利用情况
2.企业经济效益情况
3.企业财务状况
(二)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及其对
国内经济影响的预测分析★当今世界经济、金融日益国际化和一体化,各个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动荡必然对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带来极大的影响;★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对各个国家的经济运行也必然产生重要的影响。(三)国内货币金融形势预测分析★在对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进行预测分析后,中央银行还必须对国内货币金融形势进行预测分析。
1.货币需求预测分析
2.货币供给预测分析
(1)货币乘数分析
(2)基础货币分析
第五节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与业务操作二、再贴现政策与业务操作三、公开市场业务与操作
★
定义:对货币供给总量或信用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策工具。★
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根本特点:针对总量进行调节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与业务操作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涵义
★
涵义: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存款规定存款准备金率,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规定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
就目前来看,凡是实行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一般都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二)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1.保证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资金的流动性。2.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3.调节货币供给总量。(三)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优缺点★
优点:它对所有存款货币银行的影响是平等的,对货币供给量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力度大,速度快,效果明显。★
局限性:其一,对经济的振动太大。其二,法定准备金率的提高,可能使超额准备率较低的银行立即陷入流动性困境。
(四)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及其世界
范围内的降低趋势★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适时调整,是该政策工具发挥作用的基本方式。★我国在1984年开始实施存款准备金制度。★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中央银行降低了它们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我国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是有息的。二、再贴现政策与业务操作(一)再贴现政策的涵义和操作★
涵义: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的办法,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贴现贷款和超额准备,达到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一般包括:
一是再贴现率的调整;
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中国人民银行再贴现的操作体系:
★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金融宏观调控和结构调整的需要,不定期公布再贴现优先支持的行业、企业和产品目录。
★
中国人民银行对各授权窗口的再贴现操作效果实行量化考核。美国三种贴现贷款利率贷款种类贴现率情况与市场利率的关系调节性贷款基础贴现率低于联邦基金利率季节性贷款与市场利率挂钩高于基础贴现率延伸性贷款30天后与市场利率挂钩高于基础贴现率(二)再贴现政策的作用
1.再贴现率的升降会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贷款量和货币供给量。
2.再贴现政策对调整信贷结构有一定效果。
3.再贴现率的升降可影响公众预期。
4.防止金融恐慌。
(三)再贴现政策的优缺点★
优点:中央银行可利用它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既可以调节货币总量,又可以调节信贷结构。★
局限性:
其一,调整贴现率的告示效应是相对的
其二,利差将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波动。
其三,控制货币供给量的主动权并不完全在中央银行。
三、公开市场业务与操作★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一)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
1.调控存款货币银行准备金和货币供给量。
2.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
3.与再贴现政策配合使用,可以提高货币政策效果。(二)公开市场操作的政策目的
★
一是维持既定的货币政策,又可称为保卫性目标。
★
二是实现货币政策的转变,又可称为主动性目标。(三)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
1.公开市场业务的主动权完全在中央银行。
2.公开市场业务可以灵活精巧的进行,不会像存款准备金政策那样对经济产生过于猛烈的冲击。
3.是中央银行进行日常性调节的较为理想的工具。
4.公开市场业务具有极强的可逆转性。
5.公开市场业务可迅速的操作。★由于公开市场业务存在的许多优点,它已成为大多数国家中央银行经常性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局限性:
1.缺乏政策意图的告示作用,其对公众预期的引导作用较差。
2.各种市场因素的变动可能减轻或抵消公开市场业务的影响力。
3.需要以较为发达的有价证券市场为前提。(四)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1.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计划。2.公开市场操作方式。3.公开市场操作对象。4.公开市场操作的交易品种和方式。5.公开市场操作过程。公开市场操作方式的比较公开市场操作对储备的影响特点长期性操作购入债券长期性增加1.长期内的储备调节2.单向性的储备调节3.用于货币政策重大变化售出债券长期性减少临时性操作购买-回购协议临时性增加1.短期内的储备调节2.双向性的储备调节3.用于维持既定货币政策售出-购回协议临时性减少第六节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一、消费者信用控制二、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三、不动产信用控制四、优惠利率★
涵义: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
主要有: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和不动产信用控制等。
一、消费者信用控制★涵义:是指中央银行对消费者不动产以外的耐用消费品分期购买或贷款的管理措施。目的在于影响消费者对耐用消费品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在消费过度膨胀时:可对消费信用采取一些必要的管理措施。(1)规定分期购买耐用消费品首期付款的最低限额(2)规定消费信贷的最长期限(3)规定可用消费信贷购买的耐用消费品种类二、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涵义:是指中央银行对有价证券的交易,规定应支付的保证金限额,目的在于限制用借款购买有价证券的比重。它是对证券市场的贷款量实施控制的一项特殊措施,在美国货币政策史上最早出现,目前仍继续使用。★中央银行规定保证金限额的目的:
一方面是为了控制证券市场信贷资金的需求,稳定证券市场价格;
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调节信贷供给结构,通过限制大量资金流入证券市场,使较多的资金用于生产和流通领域。三、不动产信用控制
涵义: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客户提供不动产抵押贷款的管理措施。主要是规定贷款的最高限额、贷款的最长期限和第一次付现的最低金额等。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主要在于限制房地产投机,抑制房地产泡沫。
四、优惠利率★涵义:是指中央银行对国家拟重点发展的某些部门、行业和产品规定较低的利率,以鼓励其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换代。★实行优惠利率的两种方式:
其一,中央银行对这些需要重点扶持发展的行业、企业和产品规定较低的贷款利率,由商业银行执行。
其二,中央银行对这些行业和企业的票据规定较低的再贴现率,引导商业银行的资金投向和投量。优惠利率多为发展中国家所采用。我国在此方面也使用较多。第七节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一、直接信用控制二、间接信用指导一、直接信用控制涵义:是指中央银行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直接控制。其手段包括利率最高限额、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管理和直接干预等。(一)利率控制规定存贷款利率或最高限额是最常用的直接信用管制工具。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执行严格的利率管制。目前,我国的利率有3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第二层次为金融机构存款和贷款利率第三层次为金融市场利率
优点:使中央银行对利率的控制较为直接和迅速,缺点:利率随资金供求变化自动调整的作用得不到正常的发挥;利率很难准确地反映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金融市场的逐步发育和完善,利率市场化将是一种必然趋势。(二)信用配额管理涵义:就是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的供求状况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分别对各个商业银行的信用规模加以分配和控制,从而实现其对整个信用规模的控制。(三)流动性比率管理和直接干预★规定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流动资产与存款的比率),也是限制信用扩张的直接管制措施之一。★直接干预则是指中央银行直接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放款范围等加以干预。二、间接信用指导★
道义劝告指中央银行利用其声望和地位,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经常发出通告、指示或与各金融机构的负责人进行面谈,交流信息,解释政策意图,使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自动采取相应措施来贯彻中央银行的政策。★
窗口指导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行的贷款重点投向和贷款变动数量等。★优点:较为灵活,但其发挥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是否具有较强的地位、较高的威望、和控制信用的足够的法律权利和手段。★我国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宏观调控方式逐步从以直接控制手段为主向以间接调控手段为主转变,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具有重要作用。第八节国际货币体系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协调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与变化二、国际货币政策协调三、不同国际货币体系下的国际货币政策协调一、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与变化
(一)国际货币体系概述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安排国际间的汇率;(2)确立国际储备货币;(3)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4)协调各国的经济政策。★其中,国际间的汇率安排即国际汇率体系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部分。(二)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沿革在历史上,国际货币体系先后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1.国际金本位体系国际金本位体系始于1880年,它是一种以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为本位货币的国际货币制度。2.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建立了一个以固定汇率为基本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内容主要有4个方面:(1)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汇兑平价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大支柱。(2)美元充当同际货币。(3)多渠道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可以采取以下二条途径:依靠国内经济政策;依靠IMF的贷款;依靠汇率变功。(4)出IMF维护布雷顿森林体系。3.牙买加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IMF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于1976年1月达成《牙买加协》。同年4月,IMF理事会通过《IMF协定第二次修正案》,对国际货币体系作出了新的规定,国际货币关系从此进入牙买加体系的时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部工作计划模板集锦
- 快递公司客服工作计划
- 新媒体部个人工作计划范本
- 名师个人年度工作计划模板
- 七年级政治教师工作计划范文
- 2024年士官个人学习工作计划
- 生产管理四月份工作计划参考范文
- 临沂大学《中国现当代小说名作欣赏》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学年第一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 初二生物中考学习建议与复习计划
- 单位工程竣工验收自评报告
- 2024领导力培训课程ppt完整版含内容
- 《对外贸易管制概述》课件
- 20以内加减法口算题(10000道)(A4直接打印-每页100题)
- 穷爸爸富爸爸
- 税务会计的年终总结报告
- 宿舍设计问题现状分析报告
- 高铁乘务调研报告
- 虚拟人运动仿真研究的中期报告
- 新生儿吸入综合征护理查房
- 第15章 摄食与排泄障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