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点睛提分卷3_第1页
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点睛提分卷3_第2页
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点睛提分卷3_第3页
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点睛提分卷3_第4页
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点睛提分卷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编辑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点睛提分卷3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点睛提分卷3

单选题(共23题,共23分)

1.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对此最有说服力的说法是()。

A.碳在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含量最多

B.碳在自然界中含量最为丰富

C.在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都含有碳

D.碳链构成了有机物的基本骨架

2.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

②能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③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④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O2的产生停止

B.CO2的固定加快

C.ATP/ADP比值下降

D.NADPH/NADP+比值下降

4.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5.关于生物大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大分子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B.核酸的特异性取决于特定的空间结构

C.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取决于碳链的多样性

D.构成DNA的单体在不同物种中通用

6.某人手指受伤,一段时间后自动愈合,这一过程中伤口的细胞不会发生()。

A.有丝分裂和分化

B.同源染色体分离

C.DNA复制

D.纺锤体的出现和消失

7.下列可以看做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A.喝牛奶进入胃中

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C.口服抗菌药物

D.肌肉注射青霉素

8.下列关于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双受精是指两个极核分别与两个精子结合

B.受精卵分裂一次,形成两个细胞,顶细胞在上,基细胞在下

C.玉米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胚乳组成

D.胚芽是由顶细胞发育而来的

9.图1所示ATP(甲)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主动运输过程中,乙的含量会显著增加

B.甲一乙和丙一乙过程.起催化作用的酶空间结构相同

C.丙中不含磷酸键.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D.丁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而戊可用于甲的合成

10.下表是生长素类似物2,4-D溶液对某植物插条生根影响的实验处理结果,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每组选取生长状况基本相同、数量相同的枝条

B.各组处理枝条的时间可以不同

C.丙组加入等量的蒸馏水,起对照作用

D.甲组2,4-D溶液浓度较适宜.具有促进作用

11.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与原理不相符的是()。

A.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和胰蛋白酶处理——酶的专一性

B.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细胞的全能性

C.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生物膜的流动性

D.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细胞增殖

12.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13.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如图2所示,酶系1、酶系2和酶系3分别存在于()。

A.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B.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基质

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14.用玉米的花药进行组织培养,单倍体幼苗期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该过程不考虑基因突变)。在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如图3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e~f过程中细胞内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

B.与c~d过程相比,d~e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加倍

C.e点后细胞内染色体组最多时有4个,且各染色体组基因组成相同

D.秋水仙素作用于c点之前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15.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

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C.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

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1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

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C.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D.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17.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

A.①→④

B.②→③

C.③→②

D.④→①

18.最新研究表明,玉米茎叶夹角由多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假如玉米茎叶夹角由A(a)、B(b)、C(c)三对基因控制,且基因型为aabbcc植株的茎叶夹角度数为x,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茎叶夹角度数减小y。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选择茎叶夹角最大为x-3y的植物自交,有可能培养出最适于密植的植株

B.如玉米的夹角为x-3y,则植株的基因型有7种

C.基因型为AaBbCc的植株自交,子代的夹角有7种表现型

D.如AA与aa杂交得到F1,F1自交,F2有3种表现型,说明A与a问有明显显隐性关系

19.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方法与过程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D.课堂教学目标

20.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选取了较多的现代生物技术,以及最新的生物科学研究成果,这符合教材内容选择要()的思想。

A.以学生的发展作为选取内容的出发点

B.应当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

C.要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思想

D.应将探究活动作为教科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21.教学语言的学科性要求教师要运用本学科的语言来教学,这种语言是()。

A.日常术语

B.专用语言

C.教学术语

D.教师术语

22.某教师通过设置问题“陷阱”,让同学解答,“先错后纠”,达到强化学习的作用。这位教师运用的强化技能的类型是()。

A.标志强化

B.活动强化

C.动作强化

D.变换方式强化

23.在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平时测验属于哪种教学评价()

A.配置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问答题(共5题,共5分)

24.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__________。(3分)

(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__________。(6分)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6分)

25.甲、乙是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两种二倍体药用植物,甲含有效成分A,乙含有效成分B。某研究小组拟培育同时含有A和B的新型药用植物。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培养该新型药用植物,可取甲和乙的叶片,先用__________酶和__________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__________,再用化学诱导剂诱导二者融合。将形成的融合细胞进一步培养形成__________组织,然后经过__________形成完整的杂种植株。这种培养技术称为__________。

(6分)

(2)上述杂种植株属于多倍体,多倍体是指一。假设甲和乙有性杂交的后代是不育的,而上述杂种植株是可育的,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6分)

(3)这种杂种植株可通过制作人工种子的方法来大量繁殖。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__________等材料用人工薄膜包装后可得到人工种子。(3分)

26.材料:

下面是某教师在细胞呼吸部分复习呼吸方式的判断时,与学生一起构建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时两者比例关系的数学模型。

生物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假设两者氧化分解葡萄糖为Mmo1,释放的总能量为QkJ,则有:

问题:

(1)除材料中的数学模型外,模型的种类有很多,请列举生物课程中的模型分类,并举例说明模型在生物学中的应用。(10分)

(2)模型是生物学教学中常用直观教具的一种,请列举其他种类的直观教具,并简单谈谈每种直观教具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10分)

27.材料:

某教师在教学中绘制了如下概念图:

28.“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请依据所给的部分教科书内容,设计一份能体现生物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案(1课时)。(材料见P118~P119)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通过确凿的实验证据向遗传物质是蛋白质的观点提出挑战的,首先是美国科学家艾弗里(0.Avery,1877--1955),而艾弗里的实验又是在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F.Griffith.1877—1941)的实验基础上进行的。

1928年,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研究肺炎双球菌是如何使人患肺炎的。他用两种不同类型的肺炎双球菌去感染小鼠。一种细菌的菌体有多糖类的荚膜,在培养基上

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smooth),叫做S型细菌;另一种细菌的菌体没有多糖类的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rough),叫做R型细菌。在这两种细菌中,S型细菌可以使人患肺炎或小鼠患败血症,因此是有毒性的:R型细菌不能够引发上述症状.因此是无毒性的。

格里菲思的实验过程如入3—2所示。

格里菲思从第四组实验的小鼠尸体上分离出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而且这些S型活细菌的后代也是有毒性的S型细菌.这表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在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而且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遗传的。于是,格里菲思推论: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