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阅读浅显的文言文——整体感知把握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高考文言选材特点;梳理文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词义和用法。2.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命题角度与考察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作品的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4.文化传承与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重点】:以全国乙卷《说苑·贵德》为例,整体感知,把握内容;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能。【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文言整体阅读的四种阅读技法。【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引导法、【学习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圈点勾画法。【教学设想】:近期我们一直在进行课本文言字词的梳理、积累和运用,长时间的文言字词浸染,学生有了相当的文言字词量;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文言文的整体阅读指导,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法,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本课通过近四年的高考真题的概述让学生了解考情,睿智思考。在课堂上践行“三转、四主、五让”教学方略。让学生自主研读真题,希冀培养学生阅读考场文言的能力。【学习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活动一
【导入】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你见过的最奇葩的文言文理解是什么?1.“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文言理解:“守着窗子(望着外面的人),怎么只有我长得这么黑。”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文言理解:“吃马的人不知道它是千里马就把它吃了。”我们做阅读题,总是轻阅读,重做题。这一点在文言文阅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其实,文言文也与现代文一样,需要整体阅读,把握大意。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某次做题,你把所给的文言文都读懂了,读透了,题目几乎全部回答正确。这就是整体阅读之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文言文的整体阅读。活动二
【讲授】明目标
抓方向
讲策略(一)考什么1.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浅易”指合格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2.理解(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怎么考近三年高考试题2021年全国乙卷《贞观君臣论治·通鉴纪事本末》2022年全国乙卷《说苑·贵德》2023年全国乙卷《韩非子·十过》(三)情梳理1.从选材方面看,每年都有变化。2020年以前,来源:二十四史;选材:人物传记;特点:一人多事;导向:以事育人。2021年,来源:通鉴纪事本末;选材:纪事本末;特点:一事多人;导向:以人育人。2022年--2023年,来源:战国策、说苑、隆平集、韩非子;选材:国别体、杂史小说、诸子散文;特点:宏大场景、真实事件;导向:思辨提升。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选材突破了“二十四史”,开始向战国秦汉时期的杂史、别史、诸子等文言经典拓展,体例也突破了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的限制。这种取材特点,一方面有利于高考命题专家发挥自己的命题优势,另一方面也有效防止备考阶段对于试题的猜想和押制。从多个角度来说,对于文言文的考查会更理性、从容、有效、客观。2.从考查内容看,是“言”“文”并重。“言”即文言知识,如对实词、虚词的理解分析等;“文”主要指对文章的理解,如文句翻译、内容归纳、中心意思概括等。3.从考查方式看,大致稳定。每年命制4道小题,分值一直为19分左右,这一考查趋势估计会继续保持。活动三
【阅读指导】研究高考真题
阅读《说苑·贵德》(一)阅读步骤一:建立正确的阅读观——整体阅读任务1:注重文体,整体观照(注意出处、标題、首段、正文、注释、试题等。)根据浏览试題《说苑·贵德》的出处、标题,确定选文属于杂史小说集。内容大致讲的是圣人贵德之事。补充:1.看整体--文言文阅读不仅要关注一字一词一句,还要关注文章的整体,看文章整体写了什么内容,哪些人、哪些事、什么性格品质,这些都是要先把握住的。不要急于做题,不要急于破解哪个词、哪句话,首先要弄清文章整体的内容及行文特点,这是整体阅读的核心内容之一。整体看--不要以为阅读完文本材料,就算整体把握了。文本本身固然重要,但标题、文后注释、试题这些内容也绝不可忽视,它们是整体把握文意、解决疑难的重要辅助内容。整体看,就是先抓住文本本身;其次,看标题、选文出处、文后注释及试题,看这些项目为整体把握提供了哪些或明或暗的辅助信息。总之,就是要看标题,看正文,看出处,看注释,看试题。全都看完了,才能整体把握文意。(二)阅读步骤二:读题概要,初解文意任务2:通读12题内容,勾画圈点,大致了解文章大意。方法2借题解文法:要借的这个题就是几乎每卷必有的文意概括题。所给四个选项均是命题人对文意的概括,其中只有一项不正确,即使这个不正确项,也不是全不正确,错误只在个别词语上。这样,该题绝大部分正确文意便是我们读懂内容最好的“提示”和“拐杖”,一定要借“此题”而解文。勾画圈点法:边阅读,边画出人名、地名、时间词、事件起讫词语及文中评议性词句,画出较难理解的词句等,同时思考总结“何人何时何事”等内容。读题:从本题看,文章涉及四件事,围绕“圣人贵德”展开。1.魏武侯和吴起探讨何谓国宝。2.在对待殷商的俘虏上武王和太公、邵公争论。3.晏子评价景公的作为。4.叔公劝谏平公筑台。(三)阅读步骤三:读文分层——粗读原文,根据关键词,按照时间、地点、职务转换、事件等快速圈画具体语句进行分层。任务3:研读《说苑·贵德》文段,抓住文章主线。方法3:主线阅读法,阅读时牢牢抓住“什么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过什么事,事情的结果怎样”这条主线来筛选信息,划分层次,把握内容提要。要求: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句读。2.理解并推断文中重点文言字词语的含义,把握文章内容。3.圈点勾画出文中你有疑问的地方,合作交流、探究。4.把握文本内容。完成下列表格归纳层意,解“题”悟意(关注12题)①圣人对待自己的百姓,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②魏武侯乘船顺河而下,对吴起说,险固的河山是魏国之宝。吴起以三苗氏、夏桀虽有河山之固却因不修德而亡为例,指出德政才是国之宝。(对应A)③武王攻克了殷商,问太公怎么处理殷商的士众,太公建议把全部杀掉,一个也不要剩。邵公则建议有罪的诛杀,无罪的人让他们活下去。武王不同意太公和邵公的建议。周公则让他们各居其宅,无变旧新,惟仁是亲。(对应B)④景公在寿宫游玩,看到老人背着柴并面有饥色,就下令让官吏供养老人。晏子则指出,喜爱有才德的人,同情没能力的人,是守国的根本,请求赡养鳏寡孤独之人,景公答应了。(对应C)⑤晋平公在春天筑台,叔向反对,认为那样做会耽误农时,怎么能靠筑台来安身存命,而被后代尊称为国君呢?平公于是停止了筑台的劳役。(对应D)(四)阅读步骤四:文本细读以“词”解文方法4:迁移积累,以“词”疏意。(关照12、13题)丰厚的课内文言文知识积累,是你读懂文言文的关键。例1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罢台役。D.叔向反对晋平公在春天筑台,认为那样做会耽误农时,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台的劳役。()例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克【联想迁移,课文:彼竭我盈,故克之——战胜,攻下】召【联想迁移,课文: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召唤,召见】奈…何【联想迁移,课文: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对…怎么办】翻译:武王打败了商朝,召见姜太公,问他:“该拿那些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办?”(2)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请求【古今异义词,请,请求;求,课文: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成语:刻舟求剑——寻求,寻找】鳏寡【联系成语:鳏寡孤独——丧妻丧夫,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论【联系课文: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评定】秩【字形分析:秩从禾,“禾”指“五谷”,引申为需要的钱粮物资】翻译:现在我请求找来老弱而没有人养活、丧妻丧夫却没有房屋的人,评定之后供给生活物品安置好他们。活动四
【测试】当堂测试
完成真题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饥者则食之”与“食野之苹”(《短歌行》)两句中的“食”字含义相同。B.“而汤放之”与“是以见放”(《屈原列传》)两句中的“放”字含义相同。C.“靡使有余”与“望其旗靡”(《曹刿论战》)两句中的“靡”字含义不同。D.“公悲之”与“心中常苦悲”(《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悲”字含义不同。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技术鉴定报告:生态修复植被重建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应用分析
- 2024北京房山七年级(上)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 2023年节能减排方案5篇
- 2023年监理工程师之交通工程目标控制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
- 2023年版化工自动化控制仪表考试内部模拟题库含答案核心考点
- 2023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汇报(九篇)
- 2023教学实施方案十三篇
- 2023年环评工程师考试桉例分析
- 2023年考试大论坛全国一级建造师案例分析类型及基础知识及练习题
- 2023版高中数学知识结构图
- 2025年高级育婴员(三级)《理论知识》试卷真题(后附答案及解析)
- 预售奖励管理办法
- 2024年云南大学图书馆招聘真题
- 胖东来收银管理管理制度
- 结核病临床技能竞赛试题及答案2025版
- 2025版保姆家政服务合同范本家政服务规范详细版
- 《高危新生儿分类分级管理专家共识(2023)》解读 4
- 2025年初中英语教师进城考试试卷及答案
- 破伤风防治健康宣教大纲
- 建设部环卫劳动定额
- FZ/T 80003-2006纺织品与服装缝纫型式分类和术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