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朱丹溪养生论_第1页
丹溪、朱丹溪养生论_第2页
丹溪、朱丹溪养生论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丹溪、朱丹溪养生论

朱丹溪,元朝18岁。元代(1281)。因为其故居有一溪名“丹溪”,学者遂尊之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丹溪幼习举业,十五岁时丧父,由其母戚氏抚育成人。三十七岁时乡试不中,四十岁时再度应试而失利,遂专志学医。次年以“倒仓法”疗许谦病愈。四十五岁时外出求师,途经定城,得阅刘完素与李东垣书稿。至武林,拜名医罗知悌为师,并尽得其传。历来提到朱丹溪,皆以其为滋阴派代表,其实,丹溪的学术成就更主要地体现在系统的辨证论治中。现不揣简陋,对其学术特色说略如下。1“阳残余阴不足论”朱丹溪的学术思想,最为著名的非此莫属。这种观点显然与此前传统的崇阳观点不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临床所见以热证居多的客观事实。究其原因,与朱丹溪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在当时《局方》之学盛行的大背景下,反对滥用燥热毒药成为朱丹溪的主要学术主张。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反对自古以来服食金石类药物之风,二是反对轻易使用香燥辛热药,特别是以《局方》为用药准绳的做法。他在《局方发挥》中说:“热伤脾,常服燥热,宁不伤脾乎?肾恶燥,多服燥药,宁不伤肾乎?热伤元气,久服燥热,宁不伤气乎?”基于此,朱丹溪提出了“阳有余阴不足论”。这里的阴阳含义包括[1]:“气常有余血常不足”,以气血为阴阳;“人生十六岁以前,血气俱盛,如日方升,如月将圆。唯阴长不足(这里的阴应该理解为精血,包括了生殖之精在内)”,以生殖之精为阴,以无涯的情欲为阳。这一思想强调人身阳有余阴不足的生理状态,阐发情欲伤阴的机理,进而发展出一系列摄身养生的方法,因此被认为是养生专论。值得注意的是,这篇养生论,无论是相火伤阴的机理,还是收心养性、敛神涩精的方法,都是针对男子来讲的,因此戴良在《丹溪翁传》中称其“远取诸天地日月,近取诸男子之身”。从今世来看,对丹溪此论的认识,不可忽略其时代背景,更要详明其特定含义,切勿胶柱鼓瑟,以偏概全。2从“虚”到“和”朱丹溪以善治杂病见长,气血痰郁的辨治,是其学术特色的又一重要方面。朱丹溪的私淑弟子王纶说,丹溪治病不出气血痰,三者又每兼郁[2]。后世广泛运用的越鞠丸正是朱丹溪这一特色的具体体现。或许有学者认为这与朱丹溪“气常有余血常不足”的观点矛盾,其实,如此看问题本身就有失拘泥。“气常有余血常不足”是对生理的认识,而气虚血虚则是病理状态。所以,朱丹溪本人并不受“气有余”之说的拘束,既明确气可补当补的观点,更善于运用补气益气的方药。汪机认为,丹溪“气虚则补气,血虚则补血,未尝专主阴虚而治”,方为深得丹溪之学者。气血实者,治宜从热从郁,但丹溪仍不忘顾及其虚。如呃逆属木邪夹相火上冲的气逆实者,属土败木贼,治以泻火兼扶土,药用大补丸、益元散,并以人参白术汤下,取吐则用参芦,可见“知王道者能治此病”不虚。2.2痰郁辨治特色从气郁认识痰证、郁证的病机,立法以行气居先,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均充实了中医学的有关内容,是朱丹溪辨治痰、郁的特色之一。《金匮钩玄》谓:“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诸病,多生于郁。”明确提出气血郁滞是诸郁成病的关键所在。尤其是痰证,更与气郁有密切的关系。《丹溪心法》引用严用和的论述,“人之气道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决无痰饮之患。调摄失宜,气道闭塞,水饮停于胸腑,结而成痰”,说明气郁为痰饮的病理基础。因此,朱丹溪主张以温散之法治疗。其中苍术、香附为散郁要药,二陈是祛痰名方。表面看来,这又与他的“阳有余”观点冲突。其实,丹溪早有预断,他在《局方发挥》中说:“气之郁滞久留清道,非借香热不足以行,然悉有大黄、石膏、竹茹、芒硝…为之佐使,其始则同,其终则异,病邪易伏,其病自安。”如虎潜丸以锁阳、牛膝、当归与知母、黄柏同用,通过寒热温凉的配伍和制约,使辛热温散和寒凉清泻药均为其所用。研究朱丹溪的医案也不难发现,他习用的苍术、香附等辛温之品,多离不开寒凉药物的监制。如《丹溪心法》“一妇人十九岁,气实多怒”案,用香附、川芎等疏畅肝气,佐以咸寒的童便。这是丹溪辨治痰、郁的另一大特色。3“深研医理,辨证论治”丹溪三十岁时因母病习医,主要研习《局方》之学。经过反复揣摩,临床实践,进而感悟“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其所谓“古方”,既包括仲景方,又包括《局方》所载的成方,主要是针对当时医学界习惯按方治病,不讲求深研医理和辨证论治的习气而言,并非反对所有成方。以《局方发挥》而言,《局方》全书十四门,丹溪只评论了七门,攻其不足的不过五门,重点批评了三门。可见,丹溪并没有全盘否定《局方》,只是强调辨证论治罢了。他赞赏许叔微“读仲景书而知其意,然未尝全用其方”的态度,反对据证检方,谓“古方治今病,焉能吻合”。朱丹溪习用的《局方》方剂中,以二陈汤、四物汤最常见,可见他并未因书弃方。这两方的特点是,药味精炼,针对性强。相形之下,丹溪用四君子汤全方较少,而其中的参、术、草三味却用得较多,似与方中茯苓利水渗下,不宜于需补气血或阴虚之人有关。4攻击宜确审,透气性须保护朱丹溪顾护正气的思想同样有其时代背景,既有对张子和攻邪说的疑虑,又有对罗知悌治蜀僧验案的感悟[4]。“罗先生治一病僧,黄瘦倦怠…游浙右经七年,忽一日念母之心不可遏,欲归无腰缠,徒尔朝夕西望而泣,以是得病…罗令其隔壁泊宿,每日以牛肉、猪肚甘肥等,煮糜烂与之。凡经半月余,且时以慰谕之言劳之…察其形稍苏,与桃仁承气,一日三贴下之,皆是血块痰积方止。”由此朱丹溪明白,“攻击之法,必其人充实,禀质体壮,乃可行也;否则邪去而正气伤,小病必重,重病必死”。顾护正气的思想,在朱丹溪的“张子和攻击法论”和“病邪虽实胃气伤者勿使攻击论”中有集中的体现。前者有言:“夫邪所客,必因正气之虚,然后邪得而客之。苟正气实,邪无自入之理。”后者谓:“夫胃气者,清纯冲和之气也,唯与谷肉菜果相宜。”又谓:“大凡攻击之药,有病则病受之;病邪轻而药力重,则胃气受伤。”基于以上两方面的认识,朱丹溪确立了“攻击宜详审,正气须保护”的治疗思想。这里的正气主要指气血而言,“人身所有者,血与气而…血气者,身之神也,神既衰乏,邪因而入,理或有之”。5以“阴阳”尊其综上所述,丹溪重视人体生理病理、精于辨证论治、反对《局方》而不偏执的学术特色可见一斑。而其友人及弟子的评论,也均未提及他重视滋阴或常用滋阴之法。之所以后世将其奉为“滋阴派”的代表,后世认为是王纶的研究心得,而非丹溪原意。想丹溪翁力主辨证,纠《局方》刻板及大肆温补之弊,著《局方发挥》而树“医之门户分于金元”之帜,其学术思想实在不是“滋阴”二字所能概括。若先生有灵,知后世以“滋阴派”尊之,会做何感想呢?2.1气血辨治特色朱丹溪辨治气血病症不外虚实两方面。虚者补气养血,主以四君、四物,且论治与养生相辅相成,构成了丹溪辨证论治的主流。这一点在其治疗妇科诸疾中体现得尤其明显。如难产责之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