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江县三声腔的传承与创新_第1页
江西九江县三声腔的传承与创新_第2页
江西九江县三声腔的传承与创新_第3页
江西九江县三声腔的传承与创新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九江县三声腔的传承与创新

“三声腔”在江西省九江县的城门、狮子、黄老门、马回岭、泉、塘等地演出。用于抒发感情或集体劳动。九江三声腔山歌在九江传唱已有千余年历史。唐代诗人白居易《霖雨苦多江湖暴涨块然独望因题北亭》中“篱根舟子语,巷口钓人歌”的诗句,反映了九江当时山歌流传的盛况。明代九江府志中,乡间流唱着“山歌本是古人留,不唱山歌忘了祖”的记载。据九江县城门乡赵氏族谱记载:清咸丰年间乡人赵华堂自幼喜唱山歌。其子赵通利,生于光绪27年,自幼得其父传授山歌,为当地人成为山歌王。赵通利之子赵万江生于1939年,从小受父亲影响,耳濡目染,为山歌演唱佼佼者,现为九江三声腔山歌代表性传承人物。九江县“三声腔”是紧密配合农事劳动的,是完全服务于农业生产的一种农歌,用于开山挖地和水田劳作等集体劳动。如在锄山茶、挖冬地、锄油茶林、修水库、耘禾及锄棉花草等劳动中。因劳动任务多,季节性强,于是采用雇佣短工、零工或换工的方式,通过集体劳动来完成这些繁重的劳作。为了缓解劳动者的疲劳,增加劳动效率,东家常常会请上既是歌唱能手又是劳动行家的上个艺人前来演唱助兴。久而久之,逐渐成为当地的一种习俗。只要有以上这些集体性的生产劳动就会有“三声腔”演唱。如果哪个东家没给众人请山歌艺人来演唱助兴,众人就会觉得东家很小气,于是很有可能出现窝工现象。同时东家也会觉得没面子,不够气派。另外在很多节庆的时候,人们为了增加节日氛围,就会安排一些山歌艺人来演唱助兴,活跃气氛。九江县“三声腔”的演唱时间是非常宽泛的,几乎没有任何限制。特别是每年二、三月份的开荒和下半年农历九、十月份锄油茶林、挖冬地时,“三声腔”表演得最多;其次在耘禾、锄黄豆草、锄棉花草时也需要“三声腔”为其催工助兴。而在农闲季节,也随处可见人们在演唱三声腔来休闲打趣,青年男女们更是喜欢用山歌“三声腔”来传情达意。九江县“三声腔”的演唱形式与农事密切相关。一般在旱地里劳动时,一个个打着绑腿,穿着麻草鞋的山农们在山歌艺人的指挥下一字排开,艺人们面对众人领唱,众人一边劳动,一边搭号相和。插秧时,艺人们就站在插秧人的后面,边唱边后退。如果耕作的田地小或是在扯秧时,艺人们便站在田埂上领唱,众人则一边劳动一边应和,激动、兴奋之时,艺人还会忘情的一边领唱一边跳舞:手(哎)扶犁弯鞭(呐)赶牛(哎),(咳唻)轻轻(呐)(咳)打来(哎).(咳格)慢慢走(啊),三犁(呀)当作(喂)(哎)(咳)两犁(哟)耕(哟)(咳)两犁就把(哎)一(呀)犁呀丢(哎),(咳格)管他(哟)(咳)东家(唻)(哎)(咳格)收不收(欧)。在山歌艺人的鼓舞和调侃下,劳动者既充满干劲有觉得饶有趣味,便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不少劳作任务,忘却了劳动的疲劳。而另一种是用于男女之间的传情达意,没有年龄的界限,只要是男女之间即可。男女双方各站小河一方,向着河对面的另一方抒发自己的情怀。天(来)上(啰呵)乌(哎)云涌(哎)起波(哎),哪有山(来)水不(呃)落河。哪(哎)有情哥(啰呵)不想(哎)姐(呃),哪(呃)有情姐(哎)不恋哥(哎)。男女心思差(哎)不多(啰)山(来)歌(啰呵)不唱冷(哎)悠悠(哎),芝麻不(来)打不(呃)成油(啰),糯(哎)米无曲(啰呵)不成(哎)酒(呃),河(呃)里无沙(哎)不成洲(哎),姐儿无郎不(哎)风流(啰)。另如一首《推二车》,又叫《推车》。是灯会中以车为道具的歌舞表演形式。车得制作方法很简单,用两根竹竿做车把,四周围布,两边绘有车轮。红绸给予把端担负肩的车辫。表演时,一小生引车,小旦站在车中似坐车状,小丑推车。一般又生、旦领唱,众人和唱,锣鼓伴奏。曲强唱词的内容与表演形式五直接关系,多为吉语良言。这种形式在九江县称它为“文场”,玩武术和单纯表演这类俗称“武场”。一般“文场”开头,“武场”居中,再“文场”压阵,所唱旋律均为三声腔。根据劳动任务和劳动场面的大小,所需劳动力人数也不同,相应的山歌艺人也有所增减。一般一个山歌艺人可指挥十至二十个劳动力。有时劳动场地非常大,任务很繁重时会出现“百锄并出”的大场面,这时则需要三至五名山歌艺人演唱三声腔以鼓舞催工。如九江县一很常见的“菜莲船”活动,它是一少女(渔妇)站在船中间,双手提船,并以彩带负于两肩以减少手上负荷;一老翁(渔翁)在船边划桨或撑篙。两人作船行水上的动作,观者如临其境。又是加一丑旦,手持破蒲扇在一旁打趣逗笑。有的地方还带上假面具进行表演。夜间表演时,在船的四角和顶篷上的莲花点燃蜡烛,股有名“船灯”。若与马灯在一起配合表演,便称为“马船灯”。彩莲船的演唱形式是一唱众和,一般由渔翁领唱,打击乐伴奏者和众人应和,唱中夹白,生活气息浓厚。曲调简单上口,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唱词内容多为采莲、捕鱼、爱情、逗笑之类。其主要唱腔就是三声腔中的125.而男女传情达意之时,形式更是不拘一格,多种多样,有一男一女对唱,也有多名男女同时对唱,此时一人领唱,众人和,气氛热烈,即兴性极强,山间地头,河畔溪边。当然也不乏以歌会有的山歌比赛,各乡各镇的山歌艺人或普通农民都是热情的参与者。九江县“三声腔”的演唱程序没有绝对的定式,很多时候是与劳动过程紧密联系的,或是与节庆中的庆祝活动和祭祀活动的程序来安排的,表演时间也也随着劳动时间的长短而定,从早上出工一直要持续到晚上收工。人们扛着劳动工具出门时,先唱着一些“晨歌”,其作用一方面是给已经出工的人提神,一方面是催促还未起床上工的人们趁早劳作。而后是在众人到达劳动场地后,山歌艺人便会在开工之前先唱一段“引歌”,随后众人附和,这就意味着一天的劳作开始了。在这个阶段会有几个山歌艺人轮番领唱,这样就有休整的时间,从而更好的组织和完成东家交给的劳动任务。当日落黄昏之时,艺人便以一段“谢歌”来结束一天的辛苦劳动,大多是一些赞美和感谢之词,也有对东家的祝福和祈愿。九江县“三声腔”中的唱词,涉及的题材内容相当广泛、丰富,笔者在作采风调查时收集到的“三声腔”唱词颇多,按当地文化工作者的分类,可分为以下几种: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历史传说歌、儿歌等。这些都是劳动过程中山歌艺人对众人的赞美、劝说;对时事、世态的评述;对神灵的崇拜和祭奠;对儿女情长的向往和追求;对社会人生疾苦的控诉;并通过演唱不同朝代历史人物的经历,来树立为人处事的标准和道德素养的塑造,以及对童年生活的追忆等。其唱词均通俗易懂,对人物的刻画也非常的细腻鲜活,易于传唱。九江县旧称德化县,与九江市及湖北省黄梅县的九江腔主要区别是:市区话去声部分阴阳,只有五个声调,本县话则去分阴阳,有六个声调;黄梅话不仅去分阴阳,而且古浊入声字归阳去,本县话则只有浊字入声和阳去的文白异读。而九江县内部差异并不大,主要特点是:(1)主、举不分,韵母为y,润、运不分,并为u-韵;(2)有六个声调,入声韵五塞音尾;(3)名词后带“喃”尾,相当于普通话的儿尾;而在“三声腔”的曲式上,九江县“三声腔”山歌有“(1)25”三声宫,“(3)51”三声角,“(5)61”三声徵,“(6)12”、“(6)13”三声羽,调式多样,色彩缤纷。均强调主音上方最高点音,结构及三声功能关系大体相同。“三声腔”山歌分高腔、平腔、低腔、急板山歌等。高腔山歌定调高、句幅宽、拖腔长,俗称“打窄音”、“挣言,定调较低,句幅匀称,旋律流畅,刻画细腻,长于抒情叙事;低腔山歌轻声吟唱,节奏平缓,较少装饰,昔日,农闲入夜时,油灯下吟唱长篇故事,俗称“读歌本”;急板山歌与高腔山歌近似,第四句作叠唱处理为其特点。三声腔在流传时常连接使用,有“(1)25”和“(6)12”同主音转调连接;“(6)12”和“(6)13”同调式音域宽窄连接;“(6)12”和“(5)61”同宫系统转调连接等等。润腔方法也丰富多彩,有喉颤润腔、尾饰润腔、连续依音润腔、华彩润腔及泛音润腔种种。九江县系江淮官话语系,除阳平为次高横调外,其他声调多为中、低降调,语言平和动听,又舌尖音较为突出,音调与声调的巧妙融合,经长久民间歌唱活动的繁衍,促成了“三声腔”的多样性和地方特色的形成。文化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主要标志,文化即是人化,就是人先天具有动物野性而后又逐渐被文明化。保护和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艺术,将大大的改善人们的文化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精神生活的质量。九江县人民通过日常劳动中带有习惯性的山歌演唱,将九江县人民生活发展的轨迹串联起来,在歌声中留下人们世代的集体记忆。九江县“三声腔”不仅具有表达思想、书法感情、陶冶情操、了解历史、教育后人、传递知识的功能,而且对人们的心理具有特殊的文化功能。它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是九江县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