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定远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二历史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56分)一、选择题(本题有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1.梭伦在其诗歌中说:“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都使他们解放!”结合相关历史背景分析,梭伦所说的“他们”系指(2.《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废井田,开阡陌3.河南省的洛阳是中国古代的重要都城,这里不断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请你判断其反应的历史时期应是(4.公元十一世纪早期,如果你是大户官僚,则可能面临()
A.通过“恩荫”获得官职5.假设丁一是秦国某县县令,下列相关叙述明显有误的是(B.他是由朝廷直接任命的地方官
C.其助手的官职名称是“丞”6.《资治通鉴》记载“魏主(指孝文帝)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咸纳其女,以充后宫”。其主要目的在于(7.时人描写孝文帝改革后,“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财政收入大大增加②社会生产获得发展
③商业有较大发展④丝织业比较发达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8.观察右图,图②与图①所示服饰的不同主要是()
12.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当梭伦一成为局势的领导者的时候,他就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订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法案曾以‘解负令’闻名,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负担……”材料表明()
A.个人权力成为梭伦改革的根本保证
B.“解负令”的实施,意味着奴隶制在雅典的终结
C.“梭伦时代”的雅典公民团体相对稳固
D.雅典民主政治的充分发展为“解负令”的实行奠定了基础13.“(孝文帝改革)初,百姓咸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者尤弗愿也。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之所以会“海内安之”,主要原因是均田制()
①没有改变地主的原有土地②限制了土地兼并③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④保证了统治政权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4.王安石变法中,起到“农时不夺而民均”作用的是(15.庆历新政时,范仲淹要求严格“恩荫”制。宋代实施的“恩荫”制()
①是科举考试的重要科目
②是官僚阶层特权的体现
③是导致北宋“冗官”“冗费”的重要原因
④消弱了北宋政权的统治基础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6.公元前6世纪初开始的梭伦改革为雅典开辟了一条民主的道路,其积极影响包括()①发展工商业经济,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②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根本解决,稳定了社会③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阶级基础④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起到了楷模作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17.商鞅变法规定:制止弃农经商,未经允许从商者罚作奴隶。此规定体现的经济政策是()A.海禁政策B.闭关锁国C.重农抑商D.土地国有18.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这种做法()A.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C.反映了统治者推行严刑峻法D.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19.19世纪中期。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一书中,提山来崇敬生命、保护荒野,强调自然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等主张。在当时,这些主张的提出主要出于()A.对理性社会的追求B.对工业文明的担忧C.对生物进化论的支持D.遏制自然欲望的膨胀20.南朝谢灵运说:“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糜有止已。所求不获,辄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针对以上情况,北魏孝文帝所采取的改革措施是()A、推行均田制B、设立三长制C、推行新的租调制D、汉化政策21.北宋王安石推行方田均税法,使下列哪一现象在一定程度得到改变()A.“贫者以苦瘠之亩,苛数倍之输”B.“农民坏于徭役,而未尝特见救恤”C.“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D.“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22.商鞅变法的法令公布后,生活在咸阳附近的某农民感到既兴奋,又恐惧。令他恐惧的法令条文最有可能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B.重农抑商C.统一度量衡D.实行连坐法23.魏晋以来,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称汉人为“一文汉”,意思是汉人只值一文,可以随便杀戮。随着时间推移,游牧民族政权却纷纷采用汉制。这是因为()A.推动经济发展B.缓和民族矛盾C.促进民族融合D.巩固政权根基24.史书记载:“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这条材料反映的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B.方田均税法C.均田制和租调制D.宗主督护制25.战国时期,变法改革成为一股强大的时代潮流,在各国蓬勃兴起。出现这种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各国统治者希望通过变法改革,实现富国强兵B.法家学说成为各国推行变法革新的理论武器C.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阶级关系的变化26.恩格斯在评论梭伦改革时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梭伦改革的措施中直接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是()A.颁布“解负令”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C.创立“四百人会议”D.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27.梭伦改革“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同时,在军事义务方面,一、二等级提供骑兵,自备军械、军装和马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是对从前按照血缘划分等级的肯定B.维护利用血缘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利益C.加剧了贵族阶层和社会下层的矛盾与冲突D.体现出公民权利与义务相互统一的思想28.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此制度的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社会现象是()A.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B.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C.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第II卷(非选择题44分)二、非选择题29.(10分)材料明代江南官田重赋,是明代经济财政中一个十分特殊的现象。沉重的负担,迫使农民大批逃亡,国家税源减少,拖欠严重。明中期,周忱被任命为江南巡抚,到任后,深入民间,调查研究。对有才干的官员,则放手提拔使用。共同促成了江南的经济改革。周忱拉皇帝诏书作大旗,抵制户部的压力,与苏州知府况钟等经过一个多月的筹算,对各府的税粮都作了认真调整,仅苏州府即减七十二万石。粮食的运输征解是田赋制度中一个十分困难与棘手的问题。他改变运粮方法,农民既省费用又便利,漕军也得到了实惠。明代有按田粮随征马草的税目。马草运输比粮食尤难。周忱奏请每束折银三分,缴付南京,由南京就近购买。他把田赋的征收与徭役的支出混合使用的办法,实际上开了赋役合征的先河。周忱亦以善理财赋著称,如《明史·周忱传》指出:“终忱在任,江南数大郡,小民不知凶荒,两税未尝拖负,忱之力也。”(1)依据材料,概括周忱改革的主要内容。(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周忱改革的背景是什么?30.(10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也最有争议的举措就是迁都和汉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与宗室重臣的交流中,孝文帝将他迁都的本意说的十分明白,平城“虽富有四海”,但只是“用武之地”,很难“移风易俗”。迁都后又说:“若永居恒北,值不好文之主,卿等子孙不免面墙也。”同时孝文帝明确地认识到只有迁都於“王里”洛阳,才能“光宅中原”。迁都后,他接二连三地南征萧齐,虽然连遭失败,然而他的“期於混一”的壮志,直到临终前仍念念于怀。——摘编自尚志迈《也谈魏孝文帝拓跋宏的迁都》材料二孝文帝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改革完全是自觉、积极、主动的。这充分表现在他对陆叡的谈话中:“朕为天子,何必居中原!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孝文帝迁都、汉化使洛阳再次成为北方文化中心,也为以后形成和发展的盛唐文明奠定了基础。在融入汉文化的同时,鲜卑文化的精华成了汉文化的一部分。鲜卑族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而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摘编自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元(拓跋)宏及其迁都和汉化》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迁都的意图。结合材料一、二中孝文帝与大臣的对话,激发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据材料二,阐释孝文帝改革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孝文帝改革取得成效的主要原因。31.(12分)材料一完颜阿骨打称帝前,顺应女真族历史发展趋势,于1114年改造原有的社会组织。突破血缘关系,规定以户为计算单位,以300户为一谋克,设百夫长为首领。十谋克为一猛安,设千夫长为首领。这是“壮者皆兵”“兵民合一”的制度。猛安谋克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是一种“寓兵于民”制度。战时出征,自备武装粮饷,是征兵制在人类社会早期的一种反映。这种制度既保持了本民族传统又兼顾了新贵族利益,为整个国家开创了稳定的系统管理体系。——摘编自程妮娜《金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等材料二完颜阿骨打是一名特别无情,才能出众的军事将领。他善于抓住对手因指挥失策、组织涣散等因素造成的机会来取得军事胜利。1117年以后,他又以一个才智出众的战略家面貌出现,那正是辽金的双边关系为包括宋在内的三国关系所取代之时。——(美)费正清《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1)根据材料,概括猛安谋克制的特点。(2)根据材料,分析猛安谋克制的历史作用。32.(12分)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1.3.B4.A5.D6.C7.A8.B9.B10.A11.B12.C13.A14.D15.C16.D29.(1)减轻税粮额度;改变运粮方式;革新马草征收方式;田赋征收与徭役支出混合使用。(2)明代中期,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品经济发展,江南赋税制度不合理,农民负担沉重,政府赋税收入被拖欠。30.(1)意图:实现统一大业;减少改革阻力,革除鲜卑旧俗;巩固北魏王朝统治。主要因素:关注鲜卑族长远利益;认识到汉文化的优越性。(2)历史影响:推动北方民族的交融;为隋唐经济文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课外实践计划
- 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道德规范措施
- 科技公司员工的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 环保项目污水处理应急预案范文
- 六年级科学知识普及活动计划
- 学校周边扬尘治理措施
- 新房墙面乳胶漆施工工艺流程详解
- 小班安全教案:插座危险我不碰
- 探索2025高三联考作文“爱我所爱,执着理想”的主题内涵
- 二年级语文作业改革计划
- 江苏省镇江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数学期中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 检测站登录员试题及答案
- 委托选矿加工合同协议
- 食堂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 CISP-PTE培训课件教学课件
- 2025年新高考历史预测模拟试卷黑吉辽蒙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医院文化节活动策划
- 部队防雷电暴雨安全知识
- 2025年消防文员类面试题及答案
- 重庆市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 船舶驾驶培训虚拟场景构建-深度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