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地理高考试卷分析及启示_第1页
江苏省地理高考试卷分析及启示_第2页
江苏省地理高考试卷分析及启示_第3页
江苏省地理高考试卷分析及启示_第4页
江苏省地理高考试卷分析及启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市第一中学齐顺青2021年江苏省地理高考试卷分析及启示

一.高考试卷的特点1.全面考查知识点,突出了以图表分析为切入口的特点。覆盖面大,包括了地理必修1到必修3几乎每章的知识点,以及高中选修和初中地理的局部根底内容。仍然沿袭以前的高考特点,注重运用图表分析问题的考查,以图像切入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试卷的地理学科特色显著。整套试题共使用了20幅图像,涉及景观图〔选择题1、8,选做题C〕、统计图〔选择题12-13,选做题D〕、地理事物分布图〔题14-16〕、示意图〔题5-6,题9-11,题28,题30A,题30C,题30D〕、关联图〔题14-16〕、区域地图〔题21-22,题25-26〕、等值线图〔题27〕、产品说明图及规划图〔题23-24,题30B〕。地理教学中好多类型的图像都考查到了。每题都配有说明材料,强调地理的图表解读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充分表达了地理学科的特色。必修1:37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题4〕2’气候类型及特征〔题19,题1,题7-8,题21〕12’锋面气旋与降水分布〔题27〕8’等高线〔题27〕等压线与风向判断〔题27〕洋流分布及影响〔题20〕3’地壳物质循环〔题5-6〕4’自然带〔题1-2〕4’自然灾害〔地质灾害〕〔题27,题30A〕3’+1’

必修2:30分人口数量变化〔题12-13〕4’城市区位与河流〔题27〕4’城市功能区及成因分析〔题28〕10’城市化交通与生态环境〔题17〕2’农业地域类型〔题14-16〕4’工业集聚与分散〔题23-24〕6’必修3:26分区域差异分析〔题29〕11’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开展〔题21-22,题30D环境保护〕6’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开展〔题9-11〕4’地理信息技术〔RS〕〔题27〕1’自然资源〔能源问题〕〔题17-18〕4’中国地理4分区域自然特征〔题7-8〕世界地理3分区域空间定位及特征〔题19〕选修局部20分2、过度平稳,保持了连续性。表现在形式和难度两个方面。一是题的形式上与往年根本相同,分为单项选择题、双选题和综合题,数量上与去年持平,让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不会产生心理压力,有利于考生的正常发挥。二是从难度上看,一卷选择题特别是双选题难度较去年有所增大,二卷难度与去年相当。试卷的总体难度较去年略有提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加以个别较难题。但总体不怪不偏,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能够用平时所学的知识加以解决,少数较难的题目,使考生拉开差距,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这是今年与往年试卷的明显区别。选择题较灵活,得分比较困难。比方第3、4题涉及的“水半球〞、“陆半球〞,在初中地理上有过这种说法,有些学生对初中区域地理根本没有学好,再要结合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昼、夜半球等,考查学生的地理空间分布及有关地球运动的知识,根底扎实的同学才能做对,区分度较高;又如,第5、6题“图3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提法新颖,迷惑度较高。双项选择题要全对才能给分,往年是只答一个答对也能给分,这也增加了得分难度。综合题难度相对较小,并且有别于去年,给了很细的得分点,这有助于学生答题,提高得分率。3.注重根底知识的考查,主干知识考查为主以课本为载体,表达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充分考查学生的知识联系能力,逻辑思维及空间思维能力,以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使用能力。如选择题的第5题和第6题,地壳物质循环图,各种复习材料上都有,学生平常学习时也多注重各类岩石之间相互转换的主要环节,很少去考虑岩石之间相互转换的过程中一些环节,考生看到这个图时,首先比较熟悉,但做题时又必须仔细回想课本上对这些内容的讲解,把握各类岩石的形成原因,充分的联系课本,结论并不难找到。

再如第12题,学生对图6〔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还是不陌生的,但题干的要求却拐了个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在逐年下降,也就意味着这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变慢,学生分析到这一步,再联系课本所学的根底内容,答案也就明确了。4.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时事事件,表达“有用的地理〞。人口问题,车展,北京奥运会,藏羚羊,熊猫,清洁能源,城市居住环境评估,钱塘江大潮,堰塞湖等热点和时事问题都有涉及。特别是有关环境现状及应对的重大问题,如水污染,废水再利用,自然保护区,湖域面积缩小,城市生态,城市交通,自然灾害〔地质灾害〕,荒漠化,灾害监测等,都在考题中有所反映,表达了地理学应该关注人类生存和开展的理念与思想。5.考查内容分布不尽合理。综合题的能力梯度要求略显缺乏。必修一第一章考查较少,地球运动只考查了2分,过去通常为4分左右;人文地理内容多,尤其是必修二的内容多,必修三涉及的也较多。选修教材考题中,难度不均的问题比较突出,海洋地理题目较难,旅游地理、环境地理、城乡规划难度较小,高考的公平性显得有点瑕疵。二、典型试题赏析图1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答复1~2题。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A.温带落叶阔叶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热带雨林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A.天山天池湖滨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C.桂林漓江沿岸D.武夷山九曲溪边【解析】:本组题提供了“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考查学生对地理现象认知、地理原理探究的能力。照片上树叶叶大〔据水滴与叶片比例估测〕,有水滴滴落,反映了树木生长环境潮湿,应为热带雨林。故1选D。在我国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主要分布在台湾南部、海南岛南部、云南南部河口、西双版纳和西藏东南部。故2选B。小明方案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最好把时间安排在8月至10月,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按照老师的建议,小明顺利地完成了考察活动。据此答复7-8题。7.小明考察的目的地是 A.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B.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C.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D.内蒙古大草原8.图4的四幅照片中,由小明在考察地拍摄的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能力及对相关中国地理知识的掌握。材料提示小明的考察时间为8-10月,为我国夏秋季,所带物品有墨镜、遮阳帽、防晒霜,说明日照强烈,羽绒服说明气温低、温差大,防水服说明有较强烈的雨雪天气。据此,第7题选A。第8题对应第7题选项如下:①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②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③内蒙古大草原,④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故第8题选B。图12是美国新一代波音737飞机在中国的零部件生产地说明图。读图答复23~24题。23.图12反映出国际飞机制造业的A.集聚现象B.分散现象C.产业升级现象D.产业转移现象24.此类合作,对我国区域开展的影响有A.增大就业压力B.加快工业化进程C.促进技术创新D.改变能源政策【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地域的形成及产业转移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图12反映美国新一代波音737飞机在中国的零部件生产地涉及天津、成都、沈阳、廊坊等地,是美国企业将生产的局部转移到中国的产业转移〔典型的工业分散〕现象。这样的产业转移,对于我国这样的产业转移对象国,可缓解就业压力,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我国飞机生产技术革新的作用,而对于能源消费及政策的影响较小。故第23题选BD,24题选BC。C.[旅游地理]小王参加了“重走霞客路〞的旅行考察活动。他们从湖北武当山出发,到云南丽江结束。图18是考察路线示意图及相关景观图。读图答复以下问题。(10分)(1)该考察路线所经过的名山中,有两个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一个是黄山,另一个是,其重要价值是、。(3分)

(2)小王在桂林看到漓江两岸有大量的峰林、峰丛景观。这些景观属于典型的地貌。经过调查与走访得知,桂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开展的促进作用很大,具体表现是、、。(4分)、(3)小王在丽江感受到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如纳西古乐、东巴文字等。丽江古城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你认为丽江在旅游可持续开展中需注意哪些问题?(3分)【答案】:(1)武夷山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2)喀斯特(岩溶)带动相关产业开展;增加收入,促进就业;促进文化交流。(3)保护文化遗产;旅游设施建设要与景观相协调;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解析】:此题通过“重走霞客路〞,将我国武当山、黄山、武夷山等众多知名旅游景点串联起来,重点考查学生对我国著名旅游景点的认知,对旅游景观分类、成因的把握,对旅游资源价值的理解,及对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措施的理解。〔1〕旅游资源的主要价值有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等。武夷山西部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分布着世界同纬度带现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东部山与水完美结合,人文与自然有机相融,以秀水、奇峰、幽谷、险壑等诸多美景、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而享有盛誉;中部是联系东西部并修养九曲溪水源,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区域。以其独特而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武夷山于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2〕漓江两岸有大量的峰林、峰丛景观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利用喀斯特地貌的美学、经济价值开展旅游业,可促进就业,增加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开展,并且在人员物资的流动中,加强不同地区间人民的联系,促进文化交流。〔3〕丽江古城旅游业的可持续开展,必须考虑当地旅游环境的承载力,旅游资源的开发、相关设施的建设要与当地景观保持协调,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考虑古城文化遗产的保护等问题。图3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答复5~6题。5.2021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A.②B.③C.④D.⑤6.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A.I—①B.Ⅱ—③C.Ⅲ—⑤D.⑥­—I【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理解。图3中箭头①表示固结成岩,箭头②表示沉积岩受高温熔融作用〔重熔再生〕,箭头③表示熔岩冷却,箭头④表示熔岩在内力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箭头⑤表示变质作用,箭头⑥表示变质岩受到外力作用。作答第5题,学生对玉石的形成了解甚少,但大理岩是典型变质岩,故据题干提示“昆仑玉与大理石的形成过程同属〞,选择D。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的化石环境为沉积环境,通过箭头①固结成岩作用完成。故第6题选A。图5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读图答复9~11题。9.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D.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处理10.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有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B.增加区内降水量C.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D.增加地下水储量11.如果区内某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可行的治理措施是A.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B.减少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C.减少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D.增加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及对水域环境污染防控相关知识的掌握。据图5,供水系统提供可利用水源,产出有用产品及通过b转化为废水,故b为污水收集;废水通过a可返回区内水体及供水系统,遵循水资源循环利用原那么,a为污水处理。故第9题选A。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是对废水进行处理,回收循环利用,提高水的利用率。故第10题选C。区域内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治理的关键在于增强水体的流动性,要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故第11题选择A。图8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9是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读图答复14~16题。14.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和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aB.bC.cD.d15.假设图9中箭头线q表示产品流量最大,那么该经营方式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aB.bC.cD.d16.m、n两地均盛产葡萄。两地相比,m地的区位优势是A.交通便捷B.市场广阔C.鲜果上市早D.技术条件好【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的掌握情况。图8中农业地域类型可以理解为:a是地中海沿岸亚热带水果,b欧洲谷物与乳畜混合农业,c乳畜业,d林业。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和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地域类型应该是乳畜业,在欧洲典型分布的国家有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故14题选C。图9反映的农业类型可以理解为混合农业,q表示大量谷物供给到市场,可见当地的谷物农业商品率较高,因此在欧洲平原地区,适宜大规模开展,第15题选B。西班牙m和法国n两地均盛产葡萄。m纬度低,故鲜果上市早,第16题选C。27.图14是我国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读图答复以下问题。(15分)(1)此时,A城镇风向是。A与D相比,晴天概率大的是,原因是。(4分)

(2)四个城镇中,最容易遭受突发地质灾害的是,原因是。(3分)(3)四个城镇中,规模最大的应该是,原因是。〔4分〕(4)该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课题,即“山区农业资源合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形成堰塞湖可能性的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获得以下信息: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的坡度多在22°以上,已有大片开垦为耕地;在E、F两地附近有多处崩塌滑坡。崩塌滑坡容易导致峡谷堵塞形成堰塞湖。如果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根据以上信息答复:①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适宜开展,建议。(2分)②在E、F两地中,地附近较容易形成堰塞湖,建议应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技术密切监视崩塌滑坡的动态。〔2分〕【解析】:此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涉及考点如地形图的判读,锋面气旋系统判读,城市等级开展条件、区域生态问题、地质灾害的防控及3S技术的应用等。〔1〕根据等压线判定该区域主要受低压系统控制,根据气压梯度力〔方向大体向北〕、地转偏向力〔方向向右〕及摩擦力,三力平衡决定风向为西南风。同理,D附近为西北风。D与C之间可认为是冷锋锋线所在区域,那么A在冷锋前,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故A地晴天概率大。〔2〕等高线反映该区域上下落差大,植被图例反映该区域一些坡地种植了农作物,有毁林开荒的现象。故在山高坡地、落差较大、植被覆盖较差、流水作用强烈的地区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D处恰好如前面所述。〔3〕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等级提升,与城市所在的位置、交通条件及资源条件密切相关。A城镇所在地,河流交汇,水源丰富;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捷。这些条件有利于促进其规模扩大。〔4〕山地地区从地形条件及保持水土、防灾减灾的需要来看,适宜开展林业,该区有毁林开荒的现象,故可建议退耕还林(或封山育林)。E处两岸为陡崖,谷地有河流流经,如在E附近出现崩塌滑坡,造成下游土石成堆、阻断河流,很可能形成堰塞湖。应借助遥感,远距离观察监控,做好预防工作。29.我国A区域位于沿海,海陆交通便利;B区域位于内陆山区,有两条省道通过,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下表是两区域局部统计数据,据此答复以下问题。(11分)(1)两区域开展经济的相对优势是:A区域;B区域。(6分)(2)A区域和B区域合作发展,产生以下要素的流动。从A区域流向B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从B区域流向A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2分)①资金②劳动力③技术、管理④原料、燃料⑤劳动密集型产业(3)分析技术和资金的流动对流入区的影响。(3分)【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统计表的分析能力。主要涉及知识点有区域经济开展研究、区际联系及区域经济的协调开展等。〔1〕从题干及表格数据,A区域地处沿海,交通便利;GDP16013亿元,经济兴旺;大学生比例高,劳动力素质较高,同时,单位GDP能耗低,反映科技较为兴旺;二三产业比重高,产业结构成熟。B区域煤铁资源丰富;耕地资源较A多;人口众多,大学生比例低,那么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2〕从区际联系和协调开展来看,A区域可以为B区域开展提供资金、技术、管理支持,并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将劳动密集型产业专业到B区域,促进B区域经济开展。B区域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煤炭资源丰富,这些都可以提供给A区域。〔3〕技术和资金从A区域流入B区域,有助于推动B区域矿产能源资源的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开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提供更多就业时机,加快经济开展,缩小地区差距。【答案】:(1)A区域:经济兴旺;劳动力素质高;交通便利;科技兴旺;产业结构成熟。B区域:劳动力资源丰富;煤铁资源丰富;人均耕地多。(2)①③⑤②④(3)促进资源能源开发;加快工业化进程;改善产业结构;提供就业时机。D.[环境保护]图19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20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答复以下问题。(10分)(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主要原因是、。(3分)(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等生态价值和、等经济价值(4分)(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注意哪些问题?(3分)【解析】:此题重点考查学到对地理统计图表的认知解读能力,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的理解,及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措施的应用能力。〔1〕据图20柱状图提供数据随年份演变可知,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变小,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人为围湖造田,另一方面是上中游水体流失严重,大量泥沙在洞庭湖淤积。〔2〕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主要生态价值有调节气候、修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另,湖泊湿地开发的经济价值有很多,如作供水水源、开展水产养殖、提供航运等。〔3〕此题设问假设改为“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有哪些较为可行的方案、措施〞那么更利于学生把握答题重点,凸现出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针对洞庭湖水域面积缩减、沿岸工农业开展排污致使水体污染、水质恶化等问题,应坚持退田还湖,在长江中上游、洞庭湖周围地区做好植被保护、水土保持、污染防控等工作。【答案】:(1)变小围湖造田;泥沙淤积(2)调蓄洪水、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供水(蓄水)、水产业航运(3)退田还湖;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污染。三.试题的启示〔一〕夯实根底,构建知识网络原来做法:“扎根教材,精耕细作〞几点思考:“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