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学段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学段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学段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学段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学段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天水一中2015级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数学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设集合A={x||x-1|≤2},B={x|x2-4x>0,x∈R},则A∩()=()A.[-1,3] B。[0,3] C。[-1,4] D.[0,4]2.设是虚数单位,则复数的虚部为()A.4B.4C.-4D。-43.已知,,则()A.B.C.D.4.设变量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为A.—2B.4C.6D.85.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A。B。C。D.6.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差数列的前20项和为100,那么的最大值是()A.50B.25C。100D.27.已知点A(1,2),B(3,1),则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A.4x+2y-5=0B.4x-2y-5=0C.x+2y-5=0D.x-2y-5=08.阅读右侧的算法框图,输出的结果的值为()A.B.C.D.9.已知菱形ABCD的对角线AC长为1,则=()A.4B.2C.1D.10.(理科)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点在双曲线的右支上,且,则此双曲线的离心率的最大值为()A.B。2C.D。10。(文科)已知表示两条不同的直线,表示三个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则;②,,,则③;④若,则其中正确的命题个数有()个A。1B。2C.3D。411.三棱锥中,互相垂直,,是线段上一动点,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切的最大值是,则三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是()A。B.C.D。12.函数的大致图像为()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命题“都有”的否定:.14.函数的值域为____________。15.已知方程+-=0有两个不等实根和,那么过点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16.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部分对应值如表,的导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10451221下列关于的命题:①函数是周期函数;②函数在上减函数;③如果当时,的最大值是2,那么的最大值是4;④当时,函数有4个零点;⑤函数的零点个数可能为0,1,2,3,4.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三、解答题17.(本小题12分)已知中,三个内角、、的对边分别是、、,其中,且.(1)求证:是直角三角形;(2)设圆过、、三点,点位于劣弧上,。求四边形的面积.18.(本小题12分)设数列满足,且.()求的值.()证明:数列为等比数列,并求出数列的前n项和.()若数列,求数列的前n项和.19.(理科)(本小题12分)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MD⊥平面ABCD,NB⊥平面ABCD,且MD=NB=1,E是MN的中点.(1)求证:平面AEC⊥平面AMN;(2)求二面角M-AC-N的余弦值.19.(文科)(本小题12分)如图,四棱锥中,底面为平行四边形,,,,是正三角形,平面平面.(1)求证:;(2)求三棱锥的体积.20.(理科)(本小题12分)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且椭圆上一点与椭圆的两个焦点构成的三角形周长为.(Ⅰ)求椭圆的方程;(Ⅱ)设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且以为直径的圆过椭圆的右顶点,求面积的最大值.20.(文科)(本小题12分)已知直线被圆所截得的弦长为8。(1)求圆的方程;(2)若直线与圆切于点,当直线与轴正半轴,轴正半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最小时,求点的坐标.21.(理科)(本小题12分)已知函数().(Ⅰ)若恒有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Ⅱ)若函数有两个相异极值点,,求证:.21.(文科)(本小题12分)已知函数(≠0,∈R)(Ⅰ)若,求函数的极值和单调区间;(Ⅱ)若在区间(0,e]上至少存在一点,使得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在第22、23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2.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已知直线的参数方程是,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为.(1)求曲线C的直角坐标;(2)由直线上的点向曲线C引切线,求切线长的最小值.23.选修4-5:不等式选讲已知函数.(1)当时,求不等式的解集;(2)当时,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B2.D3.D4.C5.CB7.B8.B9.D10.理科C10.文科CC12.D。13.使得14.15.相切16.②⑤17.【解析】1)证明:根据正弦定理得,整理为,,即或,。舍去.即。故是直角三角形。解:由(1)可得:,.在中,,。.连结,在中,.四边形的面积。18.【解析】(),,,.()由,得,又,可知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即,,∴,∴理科【解析】方法一、传统几何(1)MD⊥平面ABCD,NB⊥平面ANCD,由直角三角形易得:AM=AN=MN=NC=MC=,E是MN中点,可得AE⊥MN,CE⊥MN,又AE∩EC=E从而MN⊥平面AEC;(2)这里也有多种方法:连接BD交AC与点O,底面是正方形得AC⊥BD,OE//MD推得OE⊥AC,得AC⊥平面MDBN,所以∠MON就是二面角M-AC-N的平面角,在矩形MDBN中根据长度可以求得cos∠MON=。(亦可把二面角M-AC-N,拆成两个二面角M-AC-E和E-AC-N;或者抽取出正四面体MNAC,再求侧面与地面所成角;或者求平面ACN的垂线MB和平面ACM的垂线DN之间的夹角)方法二、向量几何MD⊥平面ABCDMD⊥DA,MD⊥DC,又底面ABCD为正方形DA⊥DC,故以点D为坐标原点,DA为x轴,DC为y轴,DM为z轴,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各点的坐标A(1,0,0),B(1,1,0),C(0,1,0),M(0,0,1),N(1,1,1),E(,,1)(1)·=…=0MN⊥AE;·=…=0MN⊥AC又AC∩AE=E,故MN⊥平面AEC;(2)不妨设平面AMC的法向量为=(1,y,z),平面ANC的法向量为=(1,m,n)则由⊥,⊥·=0,·=0,代入坐标解得=(1,1,1)由⊥,⊥·=0,·=0,代入坐标运算得=(1,1,-1)Cos<,>==文科【解析】(1)由,,,利用余弦定理,可得,故,又由平面平面,可得平面,又平面,故.(2)解:由(1)知平面,又平面,故平面平面.取的中点,连结,由于是正三角形,故.可知平面,即为三棱锥的高.在正中,,故.三棱锥的体积.20.理科解:(Ⅰ)因为椭圆上一点和它的两个焦点构成的三角形周长为,所以,又椭圆的离心率为,即,所以,所以,。所以,椭圆的方程为。(Ⅱ)不妨设的方程,则的方程为。由得,设,,因为,所以,同理可得,所以,,,设,则,当且仅当时取等号,所以面积的最大值为。20文科.【解析】(1)因为圆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所以.所以圆的方程.(2)设直线与圆切于点,则.因为,所以圆的切线的斜率为。则切线方程为,即.则直线与轴正半轴的交点坐标为,与轴正半轴的交点坐标为.所以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因为,所以.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因为,,所以,所以。所以当时,取得最小值18.所以所求切点的坐标为。21.理科【解析】(Ⅰ)由,恒有,即,对任意成立,记,,当,,单调递增;当,,单调递减,最大值为,∴,.(Ⅱ)函数有两个相异的极值点,,即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①当时,单调递增,不可能有两个不同的实根;②当时,设,则,当时,,单调递增;当时,,单调递减,∴,∴,不妨设,∵,∴,,,先证,即证,即证,令,即证,设,则,函数在单调递减,∴,∴,又,∴,∴.21.文科【解析】(I)因为当a=1,,令,得,又的定义域为,随的变化情况如下表:(0,1)1-0+↘极小值↗所以时,的极小值为1.的单调递增区间为,单调递减区间为;(II)因为,且令,得到,若在区间(0,e]上至少存在一点,,使得成立,其充要条件是在区间(0,e]上的最小值小于0即可.当<0,即时,对成立,所以,在区间(0,e]上单调递减,

故在区间(0,e]上的最小值为,由,得,即当>0,即时,若,则对成立,所以在区间上单调递减,所以,在区间上的最小值为>0,显然,在区间上的最小值小于0不成立;②若,即时,则有(0,)(,e)-0+↘极小值↗所以在区间上的最小值为,

由=a(1−lna)<0,

得,解得,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