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2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3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4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本单元以“爱惜资源,保护环境”为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古诗三首》《只有一种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以及1个“口语交际”、1个“习作”、1个“语文园地”。本单元旨在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爱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使“爱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并转化为日常的行为。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抓住核心句,把握文章的重要观点”。精读课文《只有一种地球》的课后题和略读课文《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的学习提示引导学生通过找核心句,抓住文章的重要观点,把握课文的重要内容。“口语交际”的主题是“意见不同怎么办”,在生活中碰到意见不同的事情时,能换位思考,态度平和、简洁明了地体现意见,精确地把握别人的观点。“习作”的任务是学写倡议书,能用对的的格式就自己关心的、与环保有关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内容学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古诗三首3《浪淘沙》(其一)描绘了黄河气势雄伟的壮观景象,体现了诗人不畏险阻,追求美妙生活的信心。《江南春》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书湖阴先生壁》体现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1.会写14个生字,会写20个词语。2.能结合注释,借助古代文化常识,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所体现的情感。背诵3首古诗,默写《浪淘沙》(其一)。3.默读课文,能结合核心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阐明文语言的精确性、严谨性,学习阐明办法。4.能琢磨优美语句,体会课文体现上的特点,感受农民重新得到土地后的喜悦之情。5.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只有一种地球2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只有一种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当爱惜环境,保护地球。青山不老1讲述的是一种山野老农,将一生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裔。三黑和土地1描写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重新获得土地的事情,体现了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口语交际1意见不同怎么办1.生活中听到不同意见时,能换位思考,主动沟通。2.能精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歪曲,不停章取义。3.体现观点时,能简洁明了,有理有据。习作2学写倡议书1.能就自己关心的、但愿得到大家支持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2.能用对的的格式书写倡议书,并公布在适宜的地方。语文园地2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1.能交流在朗诵和感悟古诗词中碰到不理解的字词句时可运用的学习办法。2.能说出段落体现的观点。3.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宜、快捷的乘车方案。17古诗三首1.会写“涯、莺”2个生字,理解本课三首诗中“簸”“山郭”“排闼”等核心字词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3.能结合注释或联系古代文化常识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重点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2.能结合注释或联系古代文化常识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难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意境,体会诗人所体现的情感。1.生字教学本课规定会写的3个生字可结合文中注释理解识字。书写时,注意“簸”是上下构造;教学“涯”的书写时,强调右边外部是“厂”,不要多加一点;“莺”中间是“冖”,不要写成“宀”。2.阅读理解本课3首古诗都是七言诗,描写的都是自然美景。学习古诗时,能够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联系古代文化常识、结合课文插图等理解诗句的意思。同时引导学生想象,以丰富学生对诗中美景的感受。本课3首古诗规定背诵,在背诵的基础上规定默写《江南春》。3.体现运用古诗中有许多精妙的对偶句。对偶是用字数相等、构造相似、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体现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似的修辞办法。《书湖阴先生壁》中“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便使用了对偶的修辞办法,学生在理解的同时能够更加好地感受许多古诗词的这一特点。1.预习提纲(1)结合注释理解“簸”字,有感情地朗诵《浪淘沙》(其一)。(2)查找黄河的有关资料。(3)查找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4)查找对偶的诗句。2.多媒体课件教学学时3学时。第1学时《浪淘沙》(其一)学时目的1.会写“涯”这个生字。2.能对的、流利、有感情地朗诵《浪淘沙》(其一),背诵《浪淘沙》(其一),默写《浪淘沙》(其一)。3.能展开想象,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说说《浪淘沙》是如何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一、导入解题1.同窗们,你学过的写景的古诗词有哪些?能给大家背一背吗?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的古诗。(板书课题)《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是其中的一首。浪淘沙,是唐代的曲名。3.播放“黄河”的有关视频:呈现黄河波涛汹涌、奔流不息的画面。4.理解作者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题材涉猎广泛,特别以咏史诗为人称道。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重要作品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设计意图】通过播放黄河视频导入,在激发学生学习爱好的同时,有助于学生理解黄河,体会诗中描绘的黄河的雄伟气势。二、初读古诗,把握大意1.读准读通。(1)自由读古诗,规定: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读准多音字及生字:曲(qū)。2.读好诗句的停止。(1)自主尝试读好停止。(2)教师范读。(3)指名读,齐读。【设计意图】读好古诗的节奏,才干读出古诗的韵味。三、精读古诗,解诗意,悟诗情1.学习第一、二句。课件出示: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1)指名读,齐读。(2)这两句诗描写了黄河的什么特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你是从哪些字词感受到的?(九曲——黄河弯;万里沙——黄河长、沙诸多;浪淘风簸——波涛汹涌、惊涛骇浪。)(3)指导有感情地朗诵诗句。①第一句:想象黄河波折悠长、蜿蜒漫长的画面,重读“九曲”“万里沙”。②第二句:想象大风掀起万丈巨浪,如万马齐奔浩浩荡荡的画面,读出黄河飞跃呼啸的气势。③指名读、师范读、女生读、男生读、齐读。(4)指导书写“涯”这个字。(5)小结:前两句描写了黄河“弯弯曲曲、黄沙滚滚、浪涛汹涌”的特点,体现了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气概。(6)找学生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并说说这两句诗是如何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①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边。②“九曲”“万里”“浪淘风簸”等用词精妙,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呈现了黄河的雄伟气势。2.学习第三、四句。课件出示: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1)齐读诗句。(2)这两句诗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①直上——浪大、浪高。②牵牛织女家——在天上,让人感觉静谧美妙、温馨甜蜜。③指名概述牛郎织女的故事。(3)有感情地朗诵诗句。(读出黄河直上云霄的不凡及牛郎织女家的宁静温馨。)(4)这两句诗是如何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并通过借用典故的办法体现了黄河的雄伟气势。)【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诵古诗。四、背诵古诗1.指名有感情地朗诵古诗。2.全班齐读。3.出示黄河图片,尝试背诵古诗。4.指名背诵,全班齐背。【设计意图】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积累优秀的传统文化典型。第2学时《江南春》学时目的1.有感情地朗诵《江南春》,背诵并默写《江南春》。2.理解古诗通过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从中感受自然美,体会作者体现的思想感情。一、谈话导入1.同窗们,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能背一首描写这个季节的古诗吗?《春晓》《村居》《咏柳》《惠崇春江晚景》等。2.古代诗人看到如此美妙的世界,为我们留下许多赞美四季美景的诗。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3.板书课题:江南春。4.解题。江南春:江南春天的美景。(课件播放江南春天的美景图)5.理解作者杜牧。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在诗歌创作上,与晚唐另一位杰出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重要作品有《泊秦淮》《阿房宫赋》《山行》《清明》等。二、初读古诗,把握大意1.读准读通。(1)自由读古诗,规定: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正音。读准生字“郭”的读音。“莺”是后鼻音,“寺”是平舌音。2.读好诗句的停止。(1)自主尝试读好停止。(2)教师范读。(3)指名读,齐读。3.把握古诗大意。(1)默读古诗,圈画诗中描写的景物,结合注释理解“山郭”“酒旗”“南朝”“四百八十寺”。(2)同桌互相说说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三、精读古诗,解诗意,悟诗境1.课件出示古诗。2.指名读,齐读。3.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请把描写景物的词语画出来。(莺啼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寺庙楼台烟雨)4.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些景物进行描绘。(1)第一、二句:千里江南,到处是莺歌燕舞,到处是绿树红花,水村伴着山郭,酒旗在空中飘扬。(2)第三、四句:好一派迷人的江南美景呀,可惜南朝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掩映在沧茫的烟雨之中。5.你仿佛看到了如何的画面?6.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所体现的意境。前两句写今,抓住了黄莺、绿树、红花、水乡、山城、酒旗、春风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画面;后两句是雨景怀古,通过对“寺”“楼台”“烟雨”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作者的哀愁,望着这充满历史悠远感的烟雨迷蒙之景,作者不禁心生感慨: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的寺院和楼台,尚有多少掩映在沧茫的烟雨之中呢?四、背诵、默写1.指导学生朗诵古诗,背诵古诗。2.课件出示“水村山郭酒旗风”“多少楼台烟雨中”等图片,根据图片配诗句。3.指名背诵,男生背、女生背,齐背。第3学时《书湖阴先生壁》学时目的1.对的、流利、有感情地朗诵《书湖阴先生壁》,背诵《书湖阴先生壁》。2.理解诗歌中对偶的修辞办法,理解诗意,感受大自然的美。一、导入解题1.古人有在墙上题诗的习俗,题写的诗经常借眼前的景物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这种在墙壁上题写的诗就叫题壁诗。知名的题壁诗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林升的《题临安邸》,今天我们要学的也是一首题壁诗。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交流:读了课题,你懂得了什么?(这是一首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墙上的诗。)4.湖阴先生是王安石罢相后在钟山的邻居。理解作者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多揭发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含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他的诗对当代和后世都有影响,被称为“王荆公体”。重要作品有《梅花》《元日》《泊船瓜洲》等。二、初读古诗,把握大意1.读准读通。(1)自由读古诗,规定: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正音。读准生字“畦、闼”的读音。2.读好诗句的停止。(1)自主尝试读好停止。(2)指名读。(3)齐读。3.把握古诗大意。(1)默读古诗,圈画诗中描写的景物。(茅檐、花木、水流、稻田、青山)(2)结合注释理解“苔”“畦”“排闼”这几个字词的意思。(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三、精读古诗,解诗意,悟诗境1.学习第一、二句。课件出示: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1)齐读诗句,边读边想象画面。(2)理解“长”“手自栽”的意思。(“长”是“经常”的意思,“手自栽”是“亲手栽种”的意思。)(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交流你看到了“如何的一间茅屋”。(4)结合注释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体会湖阴先生的朴实、勤快及其富有情趣的生活。(简朴的茅屋经常清扫,干净得没有一丝青苔;院子里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的。)(5)指导朗诵。2.学习第三、四句。课件出示: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1)齐读诗句,边读边想象画面。(2)交流:茅屋外面的风景如何?(3)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湖阴先生对山水的爱慕。(一条河围绕着碧绿的稻田,守护着稻田;两座青山,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青绿的秀色送入眼帘。)(4)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是从哪些字词看出来的?(运用拟人的手法,从“护”“送”二字可看出。)(5)齐读诗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运用了对偶的修辞办法)课件出示: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6)回想一下学过的古诗里尚有哪些这样的诗句。预设: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7)填空小结:课件出示:从第一、二句诗能够看出湖阴先生____________;第三、四句诗用的是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湖阴先生对山水的__________之情;整首诗的景物描写由________及____________,体现了诗人对湖阴先生的_____________。四、背诵古诗1.对照板书试背。2.配乐朗诵。(诵读要读出节奏)本课三首古诗皆是写景诗。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是一首描写黄河的诗,古诗借助夸张和想象描写了黄河雄伟的气势,以豪迈的笔触呈现了黄河的壮观景象。杜牧的《江南春》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和独特的地形,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貌,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仅一首七言绝句却呈现出了一幅广阔的画卷。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描写了湖阴先生院落和自然环境之美,也赞扬湖阴先生勤快、爱干净、爱花木和热爱自然山水的良好品性和崇高的情趣,全诗营造了悠然、美妙的意境。1.读中理解。在古诗的教学中,朗诵和感悟古诗意境是重点。首先,检查学生预习状况,让学生在读精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文中注释理解诗句。2.读中感悟。让学生在充足朗诵的基础上,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如在读中感悟黄河汹涌澎湃的气势,读中体会江南春天的美妙和烟雨蒙蒙的景象,读中感受湖阴先生的勤快和高雅的生活情趣。3.读中想象。通过圈画诗中描写的景物,结合文中插图,课件展示的美景图等,再用自己的语言把想象的画面描绘出来,在读中想象,能较好地感悟诗中的意境。

18只有一种地球1.会写“莹、裹”等12个生字,会写“晶莹、摇篮、壮观”等20个词语。2.默读课文,抓住核心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种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惜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3.体会阐明文语言的精确性、严谨性,学习阐明办法。重点1.默读课文,学会抓核心句把握文章重要观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种地球”的道理。2.引导学生学习“联系实际,进一步思考”的办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爱惜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难点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1.字词教学本课规定会写12个生字,可采用随文识字和分类识字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识字和理解。可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句子“在天际遨游”“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理解“遨游”和“璀璨”的意思,注意提示“莹”是后鼻音,“璀”“璨”和“赐”都是平舌音。本课词语可分成两大类别进行学习、理解。一类是形容地球的词语,如“晶莹、摇篮、和蔼、无私、慷慨、破碎”等;一类是与资源有关的词语,如“有限、地质、节制、开采、资源、枯竭、毁坏”等。本课生字的书写,注意形近字的辨别,“篮”要与“蓝”区别,“资”要与“姿”区别。2.阅读理解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可通过抓住核心句的办法把握文章的重要观点——只有一种地球。学生通过找核心句能够概括出课文从“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现在人类无法移居”三个方面来阐明只有一种地球的事实。通过训练找核心句把握文章重要观点的办法,让学生能快速把握文章重要内容,以提高效率。3.体现运用学会精确地体现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习课文时,应引导学生认真体会课文用词的精确性,及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体现效果,以增强语感。同时,本文还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个阐明办法,使文章含有很强的逻辑性,学生在体会的同时,应学习并运用到平时的习作中。1.预习提纲(1)随文识字,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2)收集生活中人们毁坏自然资源、滥用化学品等破坏环境的事例,以及火星和月球的有关知识。(3)默读课文,找核心句,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2.多媒体课件教学学时2学时。第1学时学时目的1.会写“莹、裹”等11个生字,会写“晶莹、摇篮、壮观”等20个词语。2.对的、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象形文字:母。课件出示:同窗们,你们认识这个字吗?(“母亲”的“母”)看到这个字你们会想到什么?(妈妈)除了自己的妈妈,你们还会把什么也称作母亲呢?(祖国、地球)我们还能够把地球称作什么?(水球、生命的摇篮、家园……)2.课件出示宇宙中美丽的地球图片。这个在浩瀚宇宙中美丽的星球,就是地球。地球不仅是人类的母亲,还是全部生物的母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与地球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只有一种地球)3.齐读课题。4.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预设:为什么说只有一种地球?宇宙那么大,地球真的只有一种吗?【设计意图】课题质疑作为阅读教学中惯用的一种教学办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爱好和阅读期待,使学生更快融入新课的学习。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理解科学小品文。课件出示:科学小品文: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体现出来。经常运用某些阐明办法,例如列数字、下定义、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2.课件出示自读提示。课件出示:1.自由朗诵课文,规定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思考:课文写了有关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读完课文,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我们的地球?3.检查自读状况。(1)认读字词。课件出示:晶莹摇篮壮观和蔼资源有限矿产无私慷慨节制枯竭奉献毁坏滥用生态构想例如基地目睹子孙多个形式读记生词,正音。(2)课件出示核心句子,说说课文的重要内容。课件出示: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板书:美丽壮观)2.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板书:渺小)3.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板书:资源有限)4.科学家已经证明,最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千米的范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板书:无法移居)指名读,正音。试着说说课文重要内容。【设计意图】核心语句是文中能揭示题意、点明主旨、归纳要点、承转前后的语句。把握了核心语句,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快、更精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构造。三、概括大意,初解课题1.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重要内容吗?2.小组讨论:为什么文中说“只有一种地球”?3.指名交流。4.小结:课文究竟为什么以“只有一种地球”为题呢?等读完全文,我们应当会找到答案。【设计意图】解读课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增进学生更加好地理解课文、把握中心和重要内容。有效地解读课题,能使学生把课文题目读懂、读透、读出感情来。第2学时学时目的1.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种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惜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能设计保护环境或节省资源的宣传语。2.体会阐明文语言的精确性、严谨性,学习阐明办法。一、复习导入1.同窗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只有一种地球》。请同窗们开火车读一读下列词语。课件出示:第一组:遥望美丽壮观和蔼可亲第二组:渺小茫茫宇宙第三组:有限资源枯竭不加节制毁坏滥用威胁生态灾难第四组:指望移居构想别无去处2.指名说说课文讲了有关地球的哪几方面的内容。二、进一步解读,明确中心同窗们,文中提到在宇航员心中:“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为什么说地球“太容易破碎”呢?1.感悟地球的渺小。(1)指名读第2自然段。(2)地球的半径约为6400千米,为什么还说它是“渺小”的呢?说说你的理解。(它是与宇宙相比较而言的,并且它只有那么大,不会再长大。因此说它是渺小的。)(3)课件出示练习,体会阐明办法。课件出示:选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阐明办法。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1.地球是一种半径约为六千四百千米的星球。()2.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2.感悟自然资源的有限。(1)默读第3、4自然段,思考:文中提到了哪些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2)指名说说什么是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课件出示:不可再生资源:在相称长时期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可保持增加率再生的资源。(3)请用文中的句子阐明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通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4)可再生资源与否就能够无条件再生呢?请用文中的例子阐明。(从“但是,由于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仅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能够看出如果人类不节制使用、不保护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也会变成不可再生,还会给人类带来灾难。)(5)体会第4自然段中“原来”用词的精确性。课件出示: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原来是能够不停再生,长久给人类作奉献的。如果把这句话中的“原来”去掉,你认为能够吗?说说你的理由。(6)设计保护环境或节省资源的宣传语。课件出示:由于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仅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如何的地球?请展开想象说一说。预设一:我看到了地球到处都是汽车,尾气让天空充满灰霾。预设二:我看到了地球许多河流的水污浊,上面漂浮着许多不同颜色的泡泡……②课件出示地球被污染的图片。③小组合作设计保护环境或节省资源的宣传语。④全班交流,小组展示。3.明确人类无法移居到其它星球的事实。课件出示:科学家已经证明,最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1)理解“最少”的意思和用词的精确。这个词阐明了“40万亿千米”是现在能够拟定的最小的范畴,也告诉我们这个范畴以外的状况,科学家还不能拟定。体现了阐明文用词的精确和严谨。(2)感悟“40万亿千米”有多远,体会地球是现在唯一适合人类生存和居住的星球。(3)指导朗诵第6自然段第一句话。(4)理解“移民基地”的构想现在还不能实现的事实。学生交流火星和月球的有关知识,理解“移民基地”的构想是遥远、难以实现的事情。(5)课件出示有关知识链接:课件出示:月球:月球没有大气,再小的尘埃也会直接轰击月面。月面条件比地球条件恶劣得多,白天靠近130摄氏度,晚上低于零下170摄氏度,并且是白天和晚上的时间各占半个月,交替进行。火星:火星是距离地球近来的行星,与地球同样,有四季分明的气候,冬季最低温度为零下125摄氏度,夏季最高22摄氏度。有稀薄的大气,即使没有看到液态水,但有水流痕迹,两极有大量的冰存在。尽管火星与地球最相似,但火星上昼夜温差大、重要气体是二氧化碳和氮气等这些可怕的问题,还是让移居火星临时只是梦想。4.小结:由此可见,宇航员的感慨不无道理:地球确实是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5.齐读最后一种自然段。6.小组交流讨论: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是如何一步步得出的。7.小组代表总结。课件出示: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地球是渺小的↓地球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无法移居第二个星球↓只有一种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三、课堂小结,感情升华同窗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只有一种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让我们一起向全世界呼吁:精心保护地球!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四、作业设计环保宣传广告牌。《只有一种地球》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课文采用了多个阐明办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阐明了“只有一种地球”的事实。用词严谨、体现生动是本文语言的重要特点。根据单元教学目的拟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核心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种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惜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通过抓住核心句“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科学家已经证明,最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千米的范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把握课文的重要内容和中心“只有一种地球”的事实。1.情境激趣。通过美丽的地球美景照片和入情的导语,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爱好。2.以读促情。本文虽是科学小品文,用词严谨的同时,体现却很生动。文中赞美地球的语言特别生动,通过指导朗诵,读出赞美之情,感受地球的可爱,与背面“地球容易破碎”的内容相照应,能够使学生更加由衷地热爱地球,热爱我们的家园,更加发自内心地要保护地球。研读“地球的易碎性”这一部分内容时,通过课前查找资料、课上交流、观看图片等,使学生看到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伤痕累累的家园与前面看到的、感受到的美丽家园形成了对比,内心形成冲击的同时,更是但愿用实际行动保护地球。3.升华情感,内化行动。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有了保护地球的愿望时,让学生动笔设计宣传语,更具说服力,所写的宣传语更是发自内心的呼唤。

19*青山不老1.对的理解“归宿、劲挺、荡漾、风雨同舟”等词语。2.朗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难点理解文章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1.字词教学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能够通过形声字归类和形近字辨别的办法识记生字。注意“粼”是前鼻音,“擎、杖”是后鼻音。本课生字大部分集中在第二自然段,在学习段落时可重点理解“肆虐、盘踞、擎”等字词。指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办法来理解这些字词。2.阅读理解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不同于精读课文,在阅读办法上,教师要更多地放手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和办法,自己把课文读懂。本课的学习,要参考阅读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可根据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带动全文的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老人发明了如何的奇迹”,通过读课文、质疑问难、朗诵想象等途径,使学生认识到老农通过的艰辛奋斗和不懈努力,将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荡漾的青山。3.体现运用课文语言简洁、生动,借助比方、拟人等修辞办法,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错落有致的形态体现得淋漓尽致。1.预习提纲(1)搜索资料,理解课文写作背景。(2)对的、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文中的老人发明了如何的奇迹?他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发明的?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2.多媒体课件教学学时1学时。一、图片导入,理解背景1.课件出示山西省地图,认识晋西北的位置。2.出示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风沙四起、黄沙漫天、飞沙走石、荒无人烟、穷山恶水、土地沙漠化)3.课件出示绿意盎然的山林图。你能用一种词来形容这幅山林图吗?(树木茂密、生机勃勃、绿树成荫)4.同窗们,这两幅图都来自中国的晋西北的风光,为什么有如此大的不同呢?你们可懂得,这绿意盎然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一生的心血和执着的追求。是他为一块块黄土披上绿衣,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认识这位老人吧!5.齐读课题:青山不老。【设计意图】在学生对晋西北环境缺少认知的状况下,通过图片的形象感知,能够让学生更快地进入文本的学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件出示“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规定。课件出示:阅读提示:1.默读课文,说说文中的老人发明了如何的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发明的。2.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2.检查自读状况。检查词语认读,正音。课件出示:粼粼肆虐盘踞记载擎天铁锹拐杖3.说说课文的重要内容。【设计意图】“阅读提示”引路,明确课堂学习规定。三、小组合作,感悟奇迹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位老人发明了如何的奇迹?是在如何的状况下发明的?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2.小组交流。3.小组展示,教师点拨。(1)老人发明的奇迹:①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点拨:一亩约六百六十七平方米,普通教室普通六十平方米,那三千七百亩林网相称于多少个教室的面积?谈谈你的感受。(十五年如一日的执着,凭一己之力,绿化面积竟如此广阔!)请同窗们齐读一遍这了不起的奇迹!②窗外是参天的杨柳。……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两个“全”字让人感受到了树木郁郁葱葱,绿意盎然。)③杨树、柳树,如臂如股……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体会树的茁壮、顽强、勇敢。)(2)老人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发明的奇迹:①体会大环境的险恶。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竟发明了这块绿洲。(第2自然段)点拨1:说说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环境的险恶。(大风肆虐、干旱、霜冻、沙尘暴、风吹沙起、逆吹牛马使倒行)课件出示:晋西北风沙防治刻不容缓山西地处沙漠化扩展前沿,而晋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这些重要分布于大同、朔州、忻州三市的16个县(区)的风沙带,土地沙漠化面积每年都在增加。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能够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风沙已经成为本地人最大的敌人。点拨2:说说你对“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理解。②体会小环境的艰辛。(第3自然段)点拨:说说老人生活的小环境条件怎么样。(生活条件简陋,生活简朴、单调,吃住简朴。)四、再读课文,领悟青山不老1.这样一位平凡的山野老农,为什么能放弃与儿女的团聚、放弃享清福的日子,而选择屋后的青山作为自己生命的归宿呢?2.指名交流。课件出示:作为一种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1)指名读,思考:“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2)“另一种东西”指的是什么?老人真的能与山水永远同在吗?他能像日月同样发出光辉吗?(3)齐读句子。3.思考: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青山”指苍翠的高山,“不老”指永远不会老。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面上说青翠的高山永远不会老,事实上是暗指老人种树的精神与世共存。以“青山不老”为题,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主题。)4.小结:只要老人的精神长存,我们的青山怎么会老呢?它将万古长青。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如今这位老人已离开了我们,看着这一片青山,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通过理解老人发明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略读课文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课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抓住三个重点问题“老人发明了如何的奇迹”“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发明了奇迹”“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体会老人的种树精神以及他的无私情怀。在碰到难点问题时,精心设疑,引导突破。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通过引导学生对“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另一种东西”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诵,使文本的情感变成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便能较好地领悟“青山不老”的含义了。

20*三黑和土地1.对的理解“疙瘩、挨骂、白霎霎”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把握诗歌重要内容。3.体会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重点1.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诗歌重要内容,体会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说说三黑是如何看待土地的。难点体会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自己对脚下的土地能有新的感受。1.字词教学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能够根据形声字的字形特点识记“耙、荞、蝈、蹚、闺”,注意“耙、蝈、蹚”的声调。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办法理解“疙瘩、耙、蹚”等字词的意思。2.阅读理解本文是一篇当代诗歌,应用多个形式朗诵诗歌,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本文是作者苏金伞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歌颂大规模的土地改革的作品,写作背景与时代相对于现在孩子所处的年代来说比较久远,在学习诗歌前理解一定的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加好地理解诗歌,体会诗歌体现的情感。学习本学时,可根据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带动全文的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三黑是如何看待土地的”。通过朗诵诗歌、理解诗歌、体会情感等途径,使学生感受到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3.体现运用诗歌采用了不少比方、拟人的修辞手法。本文语言最大的特点是朴实自然,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作者设喻取譬多来自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这样的比方句通俗易懂、平白自然、鲜活形象,使人感到亲切。1.预习提纲(1)搜索资料,理解课文写作背景。(2)对的、流利地朗诵课文,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说说三黑是如何看待土地的。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2.多媒体课件教学学时1学时.一、视频导入,理解背景1.播放有关地主剥削农民的戏剧或影视片段。2.理解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运动之前实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农村人口总数不到10%的地主、富农约占有农村70%~80%的耕地,他们以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农村人口总数90%以上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则只占有20%~30%的耕地,他们长年辛勤快动,却不得温饱,还经常受到地主、富农的欺辱。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彻底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土地改革。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有关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批示》,把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政策变更为消亡封建的“耕者有其田”的政策。3.播放电视剧《老农民》中宣布土地改革政策,农民得知自己有了土地欢天喜地的片段。4.导入课题,板书课题——三黑和土地。5.解题:题目“三黑和土地”,交代了写作对象,三黑是主人公,“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6.理解作者。作者苏金伞,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挖苦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地层下》《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本文选自《苏金伞诗选》。【设计意图】用播放旧社会剥削农民的视频导入,能够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离他们比较久远的历史,体会到农民被压迫的无奈,有了这一感受便能更加好地体会到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以及拥有土地后无比的幸福和喜悦之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规定。课件出示:阅读提示:1.自由朗诵课文,规定: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朗诵课文,说说三黑是如何看待土地的。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2.检查预习。(1)指名分节朗诵课文,正音。(2)根据提示,说说课文的重要内容课件出示:这首诗写了以_____________(三黑)为代表的农民重新获得土地的事情,体现了农民们____________(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抒发了_______________(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将来美妙生活的憧憬)。3.理清文章思路。诗歌能够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小节):农民拥有土地后的心情。第二部分(4~8小节):三黑精耕细作,好让庄稼长得更加好。第三部分(9~15小节):三黑在地里的所见、所闻、所想。【设计意图】对课文的梳理是对全文内容的把握,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三、研读诗歌,体会情感1.学习第一部分。(1)你从哪些诗句感受到了农民获得土地的喜悦心情?说说你的感受。“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这里把农民比作旱天的鹅,农民有了土地,就好比旱天的鹅见了水,让我体会到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望。“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让我感受到农民拥有土地后无比舒畅的心情。你能通过朗诵来抒发你所体会到的情感吗?(指导读出农民对土地的渴望以及得到土地的喜悦。)“恨不得把每一块土,都送到舌头上,是咸是甜,自己先来尝一尝。”农民根本没有想过嫌弃泥土,每一块土都像是他们心中的宝,怎么爱它都不够,让我感受到了农民得到自己的土地之后无边的幸福。“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躺在土里试一试,看温暖不温暖,适宜不适宜。”这句话让我感受到农民对土地的深情——想要亲自投入土地的怀抱,感受土地的温度,期待种子在自己所热爱的土地上长得又快又好。(2)请带着你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诵第1~3小节。指名读,齐读第一部分。2.学习第二部分。诗歌塑造了三黑如何的形象?读一读特别能打动你的诗句,并说说自己的感受。(1)第4~6小节描写了三黑非常勤快,做事非常认真、细致,体现了他对每一寸土地的热爱。(2)第5小节用比方的修辞手法把耙好的地比作妇女们刚梳的头,阐明地耙得非常整洁、美丽,三黑得有多么爱这块土地,竟把地耙得这样好。(3)第6~8小节,用比方的修辞把松散的地比作一张软床,能够看出地被翻得非常松软。第7、8小节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我们感受到麦籽儿在土地上愉快成长的幸福,感受到了三黑用心耕作后的满足和幸福。(4)“历来没睡过这样好的床”有哪些含义?同桌间互相交流。(5)分小组合作朗诵。3.学习第三部分。(1)三黑在地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看见荞麦开花,把白霎霎的荞麦花比作一片雪,这样美妙的比方,可见三黑心中是多么喜悦!)(2)第10小节,诗歌用“心里痒抓抓的好喜欢”这样质朴的语言写出三黑听到蝈蝈“吱吱吱”的叫声时心情的美妙。(指名朗诵,读出听到蝈蝈活泼可爱的叫声时愉快的心情)(3)第11、12小节用三黑的回想和拥有土地的现在进行对比,让人感受到了农民拥有土地的幸福、自由和惬意。(指导朗诵,读出爹娘的埋怨和地主的痛骂,与自己对孩子们洒脱的“招呼”形成对比。)(4)第13~15小节是三黑有了土地后对将来美妙生活的憧憬,生活由于有了但愿而变得更加美妙。4.小结:三黑是如何看待土地的?三黑渴望拥有土地,他乐意把整个生命投入土地,他把土地当成宝贝同样看待,想亲自品尝,想亲自钻进地里感受它的温度,土地让他对生活有了但愿、有了美妙的憧憬。【设计意图】作者在文中运用了许多比方、拟人等修辞手法,采用的喻体多来源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是作者诗歌语言质朴的体现。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品味,能更深刻地体会课文体现的情感,同时更符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与学习略读课文的理念。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1.有感情地朗诵全文。2.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1.理解背景是前提。《三黑和土地》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苏金伞。苏金伞从小生长在农村,能深刻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挚爱。作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苏金伞对乡土的回想,几乎到处皆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让劳动人民重新获得珍贵的土地,本诗写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重新获得土地的事情,体现了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将来美妙生活的憧憬。2.形象感知是核心。对于处在21世纪的孩子来说,他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经济条件优越,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农民的苦难生活离他们过于遥远。因此,学习本文非常核心的便是借助形象感知来理解课文内容。本文教学通过播放一段“地主剥削农民血泪史”戏剧片段,使学生对旧社会农民受地主剥削的苦难处境有了形象直观的感知和理解,使他们能深刻地体会农民那种失而复得的心情和热爱土地的情感。

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1.生活中听到不同意见时,能换位思考,主动沟通。2.能精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歪曲,不停章取义。3.能尊重不同意见,讨论问题时,能态度平和,以理服人。4.能在体现观点时做到简洁明了、有根据。重点1.精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歪曲,不停章取义。2.体现观点时,要简洁明了,要有根据。难点创设情境,体现观点时做到简洁明了、有根据,能精确把握别人的观点,尊重不同意见。1.创设情境。以课本中的两个事例为主,创设两个交际情境——根据事例一创设春节拜年情境,家庭组员来自各行各业,发表各自对春节能否燃放鞭炮的观点。根据事例二“要路还是要树?”创设都市道路改造现场的情境,不同身份的人员聚在一起发表不同的意见。2.多向互动原则。学生在口语交际时,认真倾听的同时要能与别人互动,发表自己的意见;能精确把握别人的观点,换位思考,尊重不同的意见。注意说话态度要平和,以理服人。1.学生课前收集燃放鞭炮的由来以及因燃放鞭炮造成的安全事故的有关资料。2.多媒体课件教学学时1学时。一、谈话导入话题1.同窗们,在日常生活中,你碰到过和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吗?你是怎么解决的?2.引入课题,板书课题——意见不同怎么办。【设计意图】口语交际应着眼于生活,从日常生活入手,打开话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交际爱好。二、明确规定1.自读文中的两个事例,明确讨论的话题:话题一:春节究竟该不该燃放烟花爆竹?话题二:要路还是要树?2.说说交际时有哪些规定。(1)精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歪曲,不停章取义。(2)尊重不同意见,讨论问题时,态度要平和,要换位思考,以理服人。(3)体现观点时,要简洁明了。【设计意图】口语交际的过程应紧紧围绕目的进行,教学有了目的,学习效果才干更加有效,才干达成提高交际能力的目的。三、分组选择话题讨论1.各小组根据情境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出示情境一:过年了,大伯(环保局工作人员)、小叔(环卫工人)、姑姑(眼科医生)、父亲(消防员)、妈妈(鞭炮厂工人)和我(普通市民)都到爷爷奶奶家拜年。他们拜年后便聊起了昨天的一则新闻:市内有一户人家回老家过年,阳台上晾着衣服,大年三十晚上邻居的烟花不慎射到他们家阳台引发了火灾。于是,大家对春节究竟该不该燃放烟花爆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出示情境二:南方的某座都市,一条道路挤满了人,政府决定砍掉道路两边生长了几十年的大树来拓宽都市道路,只见已有不少树木倒在两边。道路附近的许多居民及路上的行人纷纷上前围观,通过这里的司机也都下了车,有的上前制止,有的在一边对此事展开了讨论。见此情景,交通局局长和环保局局长也快速赶到了现场。他们都对“要路还是要树”发表着自己的意见。2.小构组员分别选择一种角色,从角色出发论述对问题的见解。【设计意图】口语交际要重视情境的创设,有了吸引学生的生动的生活情境,才干让学生有角色意识,做到有话可说。四、再现情境,展示过程1.图片出示拜年场景图,小组上台演示讨论过程。预设:普通市民:我认为春节还是要燃放烟花爆竹,这样才比较有年味。再说,这不也是我们中国的传统习俗吗?鞭炮厂工人:是啊,要是不能燃放烟花爆竹,我们鞭炮厂的全部员工都要失业了。只要燃放时注意安全,这些事故应当都是能够避免的。环保局工作人员:你们说确实实有一定的道理,我也能理解你们的心情。但从社会层面及环保方面来看,我认为燃放烟花爆竹还是应当严禁的。燃放烟花爆竹时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这些有毒有害气体是无形的“杀手”,对我们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损害作用,对眼睛也有刺激作用。据环境监测站监测,当春节大量燃放鞭炮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浓度明显增高,空气中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都超出国家规定的原则。眼科医生:我还是认为春节不要燃放烟花爆竹为好。我们科室每年春节期间,都会接到诸多因观看或动手燃放烟花伤及眼睛而来就医的患者,昨天就有一名38岁的男子在观看烟花时被气浪炸坏了眼球。(可根据时事新闻报道拟讲内容)这对个人及家庭来说都是非常大的不幸。环卫工人:是啊,燃放烟花确实有诸多的危害,对市容市貌也有很大的影响。每年正月里,当许多人沉醉在春节的欢乐中时,我们环卫工人却不得不加班加点清扫路上的鞭炮屑,我们有一位同事持续7年春节都是在公路上度过的。如果大家不燃放烟花爆竹的话,我想他也就能够像大家同样能在家与家人团圆,开心地吃上热腾腾的饺子了。消防员:我也认为不要燃放烟花爆竹好,每年像这样因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的火灾真的不少。这样的灾害,轻则造成财产损失,重则造成人员伤亡,后果不堪构想。我们的生命是珍贵的,没有必要贪图一时的愉快而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2.其它同窗对各个角色对话提出补充或改善意见。3.根据本次口语交际的规定进行评议,评出最佳角色奖。角色精确把握别人的观点态度平和自己的观点简洁明了普通市民☆☆☆☆☆☆☆☆☆鞭炮工人☆☆☆☆☆☆☆☆☆环保局工作人员☆☆☆☆☆☆☆☆☆眼科医生☆☆☆☆☆☆☆☆☆环卫工人☆☆☆☆☆☆☆☆☆消防员☆☆☆☆☆☆☆☆☆行人☆☆☆☆☆☆☆☆☆司机☆☆☆☆☆☆☆☆☆交通局工作人员☆☆☆☆☆☆☆☆☆道路附近居民☆☆☆☆☆☆☆☆☆【设计意图】通过建议、补充和互相评价,能够增进口语交际能力的共同发展,星级评价还能让学生在实践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建立更多的自信。五、迁移运用1.通过这节口语交际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能够谈学习到的口语交际的办法,也能够谈对本节课情境事例的认识。)2.现在再让你解决生活中你曾碰到的意见不同的状况时,你会怎么做?同桌间互相交流。【设计意图】口语交际来源于生活,更要还原于生活。这样口语交际的教学才干体现其根本的意义。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意见不同怎么办”,提供的事例与单元“环保”主题紧密联系,目的是通过话题的讨论,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懂得爱惜环境,增强环保意识。本次口语交际,在学会倾听、体现与交流的同时,还要学会沟通的技巧。1.创设生活情境,提高交际爱好。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人人参加,并快速融入角色。如春节拜年,几乎每个孩子都经历过,春节更是孩子们喜欢的节日,本次事例一中的事例更是孩子较多接触和理解的,这样的情境更容易打开孩子们的话匣子,让他们想说、敢说。2.评价激励,提高自信。在口语交际展示过程中,适时的评价与激励必不可少。在孩子们的互评中,他们懂得了如何把话说得更加好,把自己的观点更简洁地体现清晰。星级评价更多是激励的目的,加上教师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孩子们有了体现的自信,就更乐于体现。3.还原生活,学以致用。美国知名人际关系学家戴尔·卡耐基曾说过:“一种人的成功,约有15%取决于知识和技术,85%取决于沟通——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和激发别人热忱的能力。”可见,在学习口语交际技巧的同时,我们更应引导孩子把交际技能、技巧运用于生活,成为内化行为,发挥口语交际课真正的意义。

习作:学写倡议书1.能就自己关心的、但愿得到大家支持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2.能用对的的格式书写倡议书,并公布在适宜的地方。重点写清倡议的内容,使自己的想法得到支持。掌握倡议书对的的书写格式。难点能结合生活中自己关心的问题,书写一份倡议书。1.写作目的(1)能用倡议书的形式使自己的想法得到大家的支持。(2)掌握倡议书的书写格式。2.写作内容(1)倡议的具体事情。(2)倡议的理由。(3)要大家做什么。(4)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3.写作形式仿照课本的例子,用对的的格式学写倡议书。1.网上搜索社会热点问题,能够是涉及校园、日常生活、环境卫生、能源、环保等方面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教学学时2学时。第1学时学时目的1.认识倡议书,选择关心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2.能根据情境提出合理的倡议。3.掌握倡议书的书写格式。4.选择适宜的地方公布倡议书。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1.出示热点话题。4月,有一则热门话题:杭州三年的垃圾能够把西湖填满。每人每天在不知不觉中会产生1.2公斤的垃圾,现在杭州市每天的垃圾产生量是1.2万吨,也就是说,三到四年产生的垃圾就能够把一种西湖给完全填满了。垃圾中的易拉罐需要2来降解,塑料制品10之后才干降解。现在,杭州填埋场里面的垃圾厚度有100多米,需要三百年才干降解……为了保护环境,造福人类,我们要减少垃圾,做好垃圾的回收运用。2.有关上文这一热点话题,你有什么见解?我们能做些什么?请同窗们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各社区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解决。【设计意图】作文教学时创设一定的情境,习作便有了对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使写作内容拥有特定的意义,也更能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二、仿照例子,学写倡议书1.出示文中的例子。课件出示:“节省用水”倡议书(见教材P94页)2.自由读例文中的倡议书,思考:这是有关什么问题的倡议书?倡议书应涉及哪些内容?3.全班交流。课件出示:1.标题。标题要鲜明。2.称呼。根据倡议的对象写称呼。3.正文。写清晰倡议的内容,能够分点阐明。4.落款。签名并写上日期。4.倡议的内容如何体现才干更有号召力?(1)“节省用水”的意义,号召“节省用水”的因素。(为什么倡议)(2)应当怎么做。(倡议什么)(3)号召行动。课件出示构思单:课件出示:5.结合情境,梳理倡议。(1)回想情境,提取因素,思考倡议的内容。(2)小组讨论,按照倡议书构思,说说倡议的内容。(3)动手书写倡议书。(4)小组推选作品展示,师生评议。6.根据倡议的对象,你认为这份倡议书在哪些地方公布更适宜?【设计意图】在学习倡议书格式及内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并通过写倡议书构思单协助梳理,能更加好地提高学习效果。三、拓展内容,写倡议1.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在环保方面值得倡议的问题?或者你所关心的其它方面的问题有哪些是值得倡议的?2.根据构思单写一份倡议书。【设计意图】习作拓展,不限制主题和内容,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视野,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第2学时学时目的1.学会观赏、评议佳作片段,并修改需要改善的片段。2.在适宜的地方公布倡议书。一、小结习作状况运用激励语言,从倡议的内容选题出发进行小结,表彰关心社会问题的同窗。二、观赏佳作,师生互动1.观赏学生佳作片段及需要改善的习作片段,共同评议。(说说值得学习的地方,指出局限性之处。)2.评析学生习作。(1)从倡议书格式方面进行评析。(2)从倡议的理由与否充足,与否有号召力方面进行评析。(3)从倡议内容与否清晰、有条理等方面进行评析。三、同桌交流,互评互改1.同桌互读习作,互相评议。2.自己修改倡议书,完善习作。四、公布张贴1.倡议书应当在哪里公布?2.什么时候公布?五、布置作业把倡议书公布在适宜的地方。本次习作主题是“学写倡议书”,规定用对的的格式,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并在适宜的地方公布。1.创设情境,激发习作欲望。通过对“杭州市三年的垃圾就能够把西湖填满”这一热点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意识到垃圾解决的严峻性,认识到垃圾分类的迫切性及必要性。这一情境设计充足激发大家立刻行动起来开展垃圾分类的愿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习作欲望和爱好。2.运用例文,掌握习作技巧。通过学习例文,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倡议书的格式和写法。学生初步理解倡议书的习作技巧后,学以致用,把写倡议书的办法运用到提供的情境问题的倡议中,在课堂上便能扎实掌握倡议书的习作办法和技巧。3.互评互改,学会赏析作文。文章不厌百回改——好作文都是修改出来的。通过互评互议、互相修改、自评自改,能够不停提高学生观赏习作的能力,培养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语文园地1.能交流在古诗词中碰到不理解的字词句时运用的学习办法。2.能说出段落体现的观点。3.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宜、快捷的乘车方案。4.能积累、背诵五行、五谷、五音、五彩。重点1.能结合学过的古诗词,总结理解古诗词的办法。2.能通过抓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