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_第1页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_第2页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_第3页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_第4页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上)六校协作体高一联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新时代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展现了主动的奋斗精神、浓郁的家国情怀和充分的历史自信,但也必须看到,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青年群体的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挑战。首先,西方物质主义作为一种以拥有财物多少作为人生追求的价值观,通过市场经济以及网络媒介等载体,影响着青年的精神世界,滋生了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一方面,物质主义利用市场的逐利性诱发拜金主义现象。青年群体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时,容易把经济领域的物质利益最大化准则泛化到其他生活领战,突破市场与社会的边界,甚至变成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这不仅消磨了青年人的艰苦奋斗的意志,也腐蚀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物质主义通过物质的占有欲催生享乐主义行为。特别是在各种资本平台和算法推送的影响下,加上直播带货和流量明星的示范效应,一些青年人沉迷于超前消费、炫耀攀比而不能自拔。新时代还要提防青年群体出现极端个人主义的认知错误和行为偏差。一方面,要防止极端个人主义导致青年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的淡化。青年一代一定要心怀“国之大者”,主动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磅礴伟业之中,做到既为青春添彩也为国家增光。另一方面,要防止极端个人主义导致青年家庭社会责任缺失。青年一代很多成长在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受到父母长辈的宠爱,部分青年易养成以个人为中心的思维定式和生活方式,缺乏感恩的心理和对家庭的责任。面对社会,一些青年可能会缺乏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碰到困难、挫折不敢迎难而上、负重前行,丢掉了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无数的事实表明,青年一代在青年时期要涵养家国情怀,让青春在家国担当与责任奉献中熠熠生辉。历史虚无主义也对青年人的历史认知造成了不良影响。一方面,历史虚无主义改写青年的历史认知,消解历史自信的理性认识基础。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前提,用实事求是、全面发展、辩证分析的观点分析历史,是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坚定历史自信的认知基础。另一方面,历史虚无主义改变青年的历史认同,侵蚀历史自信的价值情感基础。学习历史,不仅要求真,培养对历史的敬畏与尊重;也要让历史启示现在和未来,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这个意义上,历史认同是增强历史自信的价值情感基础。青年人坚定历史认同,就能从历史事件中明白历史道理:青年人坚定历史自信,就能从历史人物身上感受人格的魅力、精神的力量,就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因此,要高度重视青年群体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引导广大青年培养只争朝夕的开拓创新精神、奉献担当的家国情怀和接续奋斗的历史自信。(摘编自龙柏林《青年群体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及实现路径》)材料二:社会思潮对青年产生的分化效应,若不能及时发现与应对,则有可能导致青年群体心理极化、思想分化、行为异化,在青年群体中产生离心力,对社会发展产生破坏力。有效应对并消除这些负面效应,需要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增强青年群体的凝聚力,强化青年的社会参与和政治认同,使青年自觉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使命。在心理疏导中凝聚青年。要消解错误社会思潮对青年心理的分化,抵制错误思潮对青年的心理侵蚀,就需做好青年的心理疏导工作。一要健全面向青年的心理疏导机制,及时疏导青年的逆反心理,增强青年群体的向心力。二要培育青年良好的社会心态,警惕社会思潮对青年的心理攻势,引导青年养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在思想引导中凝聚青年。破除社会思潮对青年的思想分化,要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引导青年科学鉴别和理性对待社会思潮,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力,让青年守住信仰、信念和信心,不断增强青年群体的凝聚力。一要引导青年科学鉴别社会思潮。当前,社会思潮的传播样态与方式发生着复杂的变化,需要用科学的理论和主流价值体系引领青年,帮助青年确立正确的价值立场和价值标准,提高青年对各种社会思潮的鉴别力。当前,尤其要引导青年理性甄别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使他们认清这些思潮的错误本质和政治意图。二要在引领中强化青年的理想信念。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从根本上抵御错误思潮对青年群体的分化与瓦解,不断巩固和加强青年群体的凝聚力。在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国家的利益关系时,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与理想信念作为指导,就会产生各种思想与行为偏差。在政治引领中凝聚青年。先进的思想理论体系一旦为青年群体所掌握,就会变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反之,错误的社会思潮一旦影响青年的思想与行为,就会产生社会离散力与破坏力。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青年群体的政治引领,不断强化对青年群体的政治凝聚,并使之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政治力量。一要在政治引领中增强青年的政治认同。当前,某些社会思潮在传播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伪装性、隐匿性、迷惑性,但带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如历史虚无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思潮。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对青年的政治引领,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政党观。二要在政治认同的基础上整合青年力量。我们在增强青年政治认同的基础上,做好对青年的政治吸纳与政治引导工作,通过青年群体有序的政治参与、积极的社会行动整合青年的政治力量,发挥青年的政治作用。在使命担当中凝聚青年。应对社会思潮对青年社会行为的分化,关键在于激发青年的使命担当意识,在青年群体中凝聚起积极有为、勇于担当、推动社会进步的行动共识。(摘编自杨威《在对社会思潮的引领中凝聚青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时代青年虽有主动的奋斗精神、浓郁的家国情怀和充分的历史自信,但群体意识形态安全也面临着挑战。B.受物质主义影响,青年群体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时,由以物质利益最大化为准则,变成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C.破除社会思潮对青年的思想分化,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力,增强青年群体凝聚力。D.某些社会思潮在传播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伪装性、隐匿性和迷惑性,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青年的政治引领。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极端个人主义容易导致青年的国家观念、民族意识的淡化以及家庭、社会责任感的缺失。B.青年人坚定历史自信,就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C.只要及时疏导青年的逆反心理,增强青年群体的向心力,就能健全面向青年的心理疏导机制。D.社会思潮的传播样态与方式发生着复杂的变化,所以要提高青年对各种社会思潮的鉴别力。3.下列做法,不能实现青年群体意识形态安全的一项是()(3分)A.建立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横向整合机制。

B.将“小我”融入国家民族的“大我”中。C.任意评说经典作品中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D.集体观看纪念抗战胜利庆典仪式。4.两则材料都提到了新时代青年的意识形态,但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加以分析。(4分)5.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提到“少年强则国强”,那么如何实现“少年强则国强”这一理想?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亲亲土豆迟子建秦山夫妇是礼镇的土豆大户,他们在南坡足足种了三亩,春天播种时要用许多袋土豆种子,夏季土豆开花时,独他家地里的花色最全,要紫有紫,要粉有粉,要白有白。到了秋天,也自然是他们家收获最多了。秦山又黑又瘦,夏天时爱打赤脚。他媳妇比他高出半头,不漂亮,但很白净,叫李爱杰,温柔而贤惠。他们去土豆地干活时总是并着肩走,他们九岁的女儿粉萍跟在身后,一会儿去采花了,一会儿又去捉蚂蚱了,一会儿又用柳条棍去戏弄老实的牛了。秦山嗜烟如命,人们见他总是叼着烟眯缝着眼自在地吸着,牙齿和手指都被烟熏得焦黄焦黄的,嘴唇是猪肝色,秦山媳妇为此常常和他拌几句嘴。初秋的时令,秦山有一天吃着吃着土豆就咳嗽得受不住了,双肩抖得像被狂风拍打着的一只衣架,只觉得五脏六腑都错了位,没有一处舒服的地方。李爱杰一边给他捶背一边嗔怪:“抽吧,让你抽,明天我把你那些烟叶一把火都点着了。”秦山本想反驳妻子几句,可他无论如何都没有那力气了。当天夜里,他又剧烈咳嗽起来,而且觉得恶心。李爱杰担心秦山,第二天早早就醒了。她将头侧向秦山,便发现了枕头上的一摊血。李爱杰忧心忡忡地洗了那个枕套,待秦山起来,一边给他盛粥一边说:“咳嗽得这么厉害,咱今天进城看看去。”“少抽两天烟就好了。”秦山面如土灰地说,“不看了。”“不看怎么行,不能硬挺着。”“咳嗽又死不了人。谁要是进城给我捎回两斤梨来吃就好了。”早饭后李爱杰左劝右劝,秦山这才答应进城看病去。医生给秦山拍了片子,悄悄对李爱杰说:“你爱人的肺叶上有三个肿瘤,有一个已经相当大了。你们应该到哈尔滨做进一步检查。”李爱杰小声而紧张地问:“他这不会是癌吧?”医生说:“这只是怀疑,没准是良性肿瘤呢。咱这儿医疗条件有限,无法确诊,我看还是尽早去吧,他这么年轻。”夫妻俩回到礼镇时买了几斤梨,粉萍见父母回来都和颜悦色的,以为父亲的病已经好了,就和秦山抢梨吃。也许梨的清凉起到了很好的祛痰镇咳作用,当夜秦山不再咳了,这使李爱杰的心稍稍宽慰了一些。心想也许医生的话不必全都放在心上,医生也不可能万无一失吧。夫妻俩该做啥还做啥,拔土豆地里的稗草、给秋白菜喷农药、将大蒜刨出来编成辫子挂在山墙上。然而好景不长,过了不到一周,秦山又开始剧烈咳嗽,这次他自己见到咯出的血了,他那表情麻木得像蜡像人。“咱们到哈尔滨看看去吧。”李爱杰悲凉地说。“人一吐血还有个好吗?”秦山说,“早晚都是个死,我可不想把那点钱花在治病上。”“可有病总得治呀。”李爱杰说,“大城市没有治不好的病。况且咱又没去过哈尔滨,逛逛世面吧。”秦山不语了。夫妻二人商量了半宿,这才决定去哈尔滨。李爱杰将家里的五千元积蓄全部带上,又关照邻居帮她照顾粉萍、猪和几只鸡。邻居问他们秋收时能回来么?秦山咧嘴一笑说:“我就是有一口气,也要活着回来收最后一季土豆。”李爱杰拍了一下秦山的肩膀,骂他:“胡说!”两个人在城里买了一斤烙饼和两袋咸菜,就直奔火车站了。火车票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贵,而且他们上车后又找到了挨在一起的座位,这使他们很愉快。所以火车开了一路李爱杰就发出一路的惊诧:“秦山,你快看那片紫马莲花,绒嘟嘟的!”“这十好几头牛都这么壮,这是谁家的?”“这人家可真趁,瞧他家连大门都刷了蓝漆!”秦山听着妻子恍若回到少女时代的声音,心里有种比晚霞还要浓烈的伤感。如果自己病得不重还可以继续听她的声音,如果病入膏肓,这声音将像闪电一样消失。秦山的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医生告诉李爱杰:“他已经是晚期肺癌了,已经扩散了。”李爱杰去看秦山的时候,特意从花坛上偷偷摘了一朵花掖在袖筒里。秦山正在喝水,雪亮的阳光投在他青黄瘦削的脸颊上,他的嘴唇干裂了。李爱杰趁他不备将花掏出来:“闻闻,香不香?”她将花拈在他的鼻子下。秦山深深闻了一下,说:“还没有土豆花香呢。”“土豆花才没有香味呢。”李爱杰纠正说。“谁说土豆花没香味?它那股香味才特别呢,一闻到就让人忘不掉。”秦山打趣道,“就像你身上的味儿一样。”李爱杰凄楚地笑了。就着这股笑劲,她装作兴高采烈地说:“你知道我为什么偷花给你吗?咱得高兴一下了,你的病确诊了,就是普通的肺病,打几个月的点滴就能好。”“没有大病当然好。”秦山说,“咱都来了一个多礼拜了,该是收土豆的时候了。”“你放心,咱礼镇有那么多的好心人,不会让咱家的土豆烂到地里。”李爱杰说。“自己种的自己收才有意思。”秦山不见了,病服堆在床上,床头柜上的饭盒等东西也不见了。一直找到下午两点,处于极度焦虑状态的李爱杰才突然意识到秦山一定是回礼镇了。李爱杰赶回礼镇时正是秋收的日子,家家户户都在南坡地里起土豆。是午后的时光,天空极其晴朗,没有一丝云,只有凉爽的风在巷子里东游西逛。李爱杰没有回家,她径直朝南坡的土豆地走去。李爱杰远远地看见秦山猫腰在自家的地里起土豆,粉萍跟在他身后正用一只土篮捡土豆。秦山穿着蓝布衣,午后的阳光沉甸甸地照耀着他,使他在阳光中闪闪发光,李爱杰从心底深深地呼唤了一声:“秦山——”双颊便被自己的泪水给烫着了。秦山一家人收完土豆后便安闲地过冬天。秦山消瘦得越来越快,几乎不能进食了。他常常痴迷地望着李爱杰一言不发。李爱杰仍然平静地为他做饭、洗衣、铺床、同枕共眠。秦山在下雪的日子里挣扎了两天两夜终于停止了呼吸。由于天寒地冻,在这个季节死去的人的墓穴都不可能挖得太深,所以覆盖棺材光靠那点冻土是无济于事的。人们一般都去拉一马车煤渣来盖坟,待到春暖花开了再培新土。当葬礼主持差人去拉煤渣的时候,李爱杰突然阻拦道:“秦山不喜欢煤渣。”礼镇人看到一个不同寻常的葬礼。秦山的棺材旁边坐着五麻袋敦敦实实的土豆,李爱杰头裹孝布跟在车后。秦山的棺材落入坑穴,李爱杰上前将土豆一袋袋倒在坟上,只见那些土豆咕噜噜地在坟堆上旋转,最后众志成城地挤靠在一起,使秦山的坟豁然丰满充盈起来。雪后疲惫的阳光挣扎着将触角伸向土豆的间隙,使整座坟洋溢着一股温馨的丰收气息。李爱杰欣慰地看着那座坟,想着银河灿烂的时分,秦山在那里会一眼认出他家的土豆地吗?他还会闻到那股土豆花的特殊香气吗?李爱杰最后一个离开秦山的坟。她刚走了两三步,忽然听见背后一阵簌簌的响动。原来坟顶上的一只又圆又胖的土豆从上面坠了下来,一直滚到李爱杰脚边,停在她的鞋前,仿佛一个受宠惯了的小孩子在乞求母亲那至爱的亲昵。李爱杰怜爱地看着那个土豆,轻轻嗔怪道:“还跟我的脚呀?”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山说“我就是有一口气,也要活着回来收最后一季土豆”,突出表现了他对土豆的深厚情感,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B.夫妻俩第一次看完病回到礼镇,李爱杰心想也许医生的话不必全都放在心上,因为她怀抱着侥幸心理,愿意相信秦山的病没有大碍。C.李爱杰在去哈尔滨的火车上发出一路的惊诧,这正面描写传神地表现了她虽然满怀心事、奔波在旅途中,仍对生活充满温情。D.秦山一家人收完土豆后便安闲地过冬天,他们对无法负担治疗有清醒的认识。李爱杰平静地做饭、洗衣、铺床,是因为她对生活已经绝望了。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善于在叙述过程中捕捉富于抒情意味的典型意象,开头出现的土豆花与人物的生活相契合,传递出一种朴素与温暖。B.小说的故事情节简单明了,人物对话带有乡土方言风格,显得清新自然,乡村生活场景描摹细致,人物形象淳朴中透露出光彩。C.女儿粉萍是小说的次要人物,秦山放弃治疗回家挖土豆,女儿默默地跟在他后面捡拾土豆含蓄地表现出女儿的忧伤与无奈。D.小说结尾土豆跟着李爱杰的脚这一情节,暗示着他们的夫妻之情超越了生死界限,并没有因为死亡而中断,引发读者对爱、生命与死亡的思考。8.文中秦山形象鲜明,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4分)9.文中“土豆”作为重要物象有怎样的作用,请分析说明。(6分)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文段一: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公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公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征拜议郎。建安二年,张绣等降,既而悔之,复反。公与战,军败,为流失所中,长子昂遇害。公乃引兵还舞阴,绣将骑来抄,公击破之。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初,公举魏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四年春,生擒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初,公为兖州牧,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吕布。及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此吾所求也。”以为鲁相。(摘编自《三国志·魏武纪》)文段二:建安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何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何以霸世!诸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十六年,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摘编自曹操《求贤令》)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除C、D外再选择三处断句,将字母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3分)吾降A张绣等B失不便取其质C以至于此D吾知所以败E诸卿F观之G自今已H后不复败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字,人的表字,在本名外另取的和本名意思通常有相同相近关系的称谓。B.“唯魏种且不弃孤也”中“且”与短语“且战且退”中“且”含义不同。C.顿首,旧时一种礼节。跪而头短暂叩地。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敬礼。D.“遂亡归吕布”中的“亡”与成语“亡羊补牢”中的“亡”含义不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曹操年少有为,为人看重。曹操年少时尚义任侠,机灵能干,善于随机应变,受到当时人追捧认可,尤其被桥玄、何颙看重。B.曹操善于反省,知错就改。曹操深受张绣投降又反叛之害,自己中箭,长子被杀,他当众检讨剖析错误,并承诺不再犯错。C.曹操重视人才,尊重人才。魏种和毕谌都曾离开过曹操,在将两人活捉后,曹操出于对人才的重视,不计前嫌,对两人继续重用。D.《求贤令》和《短歌行》中均表达了曹操的“求贤若渴”之情,但二者在表达方式上有较大不同,前者多直接表达,后者多用典故委婉含蓄地抒发。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此吾所求也。(2)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何以霸世!14.文段二中,对“有行”和“上进”的关系,曹操的观点是什么?他举了哪些例子去证明?请概括回答。(3分)(二)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①欧阳修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吾已买田清颍②上,更欲临流作钓矶。【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②颍:指颍州。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这首诗开篇交代了在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忙于农耕者多,闲居者少。B.“新阳”二句,选取新阳、野水作为典型意象,突出春的季节特点和勃勃生机。C.“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二句,“知者谁”和“吾独知之”为自问自答。D.结尾两句写诗人远离了官场,在颍州水畔种田垂钓,悠闲自在,也照应了题目“归田”二字。16.有评论认为本诗与陶渊明《归园田居》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中“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四句写景精妙,请对此四句作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都使用了叠字,从听觉、视觉上突出了对景伤怀的感受。(2)《归园田居》中,陶渊明落笔便显露出对自然的热爱,接着用“_________,_________”从追忆往昔的角度间接表露了对归园田的渴望。(3)小刚阅读《诗经》时,读到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句,想到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正是化用此句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科普工作我们能做什么?亿万大众的科学素质提升了,科学的土壤才会肥沃,奇思妙想的种子才会从这些肥沃的土壤中吸收养分破土而出。虽然它们并不一定都能长成科技创新的大树,但正是这些大大小小、功能多样的小植株,与大树构成了和谐的生态系统。没有它们,科技创新的参天大树只能地长在荒漠之中。培育肥沃的土壤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因此科普工作不会而需终身展开。尽管漫长艰苦,但每位参与者都能分享因为土壤不断改良而带来的科技硕果。人们渴望有影响的科普作品。不同领域的科学知识如同的颜料,不同的科普工作者会从中选取自己心仪的一种或几种,绘成风格奇异的图画,呈现在公众面前。公众只看见了画作呈现出来的震撼人心,却忽略了颜料是基础、想象力是核心、努力尝试绘画才是画作呈现的关键。要从社会需求出发,通过科普作品传播科学知识,激发公众的科学想象力,鼓励并帮助愿意尝试的人创作出“名画”。为培养科学的种子,我们应积极创办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激发青少年尤其是公众对科学的热情。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喻体是“名画”。请指出比喻的本体、相似性及表达效果。(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钙,为人体必需的常量营养素,它的主要作用就像是建造高楼大厦的砖。身体里99%的钙都是在骨骼里,所以有人也把它叫做“骨骼的守护者”。《中国居民营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居民平均每人日钙摄入量仅为388.8毫克,要知道,人一天需要的钙是800毫克。并且

,大概也就是15%,更多的钙实际上是被当成废物排泄了。如果有维生素D在,情况就不一样了。它俩是“兄弟”,一起摄入,吸收率能翻倍。

?有一些可能被变成骨细胞“砌”到了骨头里;有一些可能变成了结石;还有一些逛游一圈,无所事事,最后又排泄了。怎么才能让它沉积到骨骼里呢?这就需要一种神奇的营养素——维生素K,它能指引着血液中的钙精准地沉积到骨骼上。要想不缺钙,饮食均衡是前提,多吃一些富含钙质的食物,像鸡蛋、牛奶和肉类。另外,

增加吸收率,刺激骨骼增加钙的利用度。21.下列句子中的“像”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许久许久,我俩也像入睡了一样,停止了一切的思念和情绪。B.张伯伯,我要像您一样,做革命的螺丝钉,拧在哪里就在哪里发光。C.这些石头,像莲花瓣、老人、卧虎;有的侧身探海,有的怒目相向。D.像水稻这样的一朵花只结一粒种子的“单颖果作物”,利用杂种优势必然制种困难。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挑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和担当。一个世纪前,在津求学的青年周恩来撰写了这副对联,在交友处事与读书求知方面警勉自己。品读此联,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任选角度,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语文答案1.B(混淆程度,原文是“容易把经济领域的物质利益最大化准则泛化到其他生活领域,突破市场与社会的边界,甚至变成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2.C(关系混乱,“及时疏导青年的逆反心理,增强青年群体的向心力”不是“健全面向青年的心理疏导机制”的前提条件)3.C(C项会导致一些青年形成错误的历史观,不能实现青年群体意识形态安全)4.①材料一侧重阐述青年群体的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主要有西方物质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②材料二侧重论述在社会思潮的分化中应加强对青年的引领,主要阐述在心理疏导、思想引导、政治引领、使命担当中凝聚青年。(每点2分)5.①加强对青年群体的意识形态安全的引导,引导青年培养只争朝夕的开拓创新精神、奉献担当的家国情怀和接续奋斗的历史自信。②加强对青年的心理、思想政治引领,增强青年群体的凝聚力,强化青年的社会参与和政治认同,使青年自觉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使命。(每点3分)6.D“是因为她对生活已经绝望了”错,“李爱杰仍然平静地为他做饭、洗衣、铺床、同枕共眠”不是因为绝望,而是在秦山最后的日子好好照顾他。7.C“女儿的忧伤与无奈”说法于文无据,文中并没有说女儿知道了父亲的病情。8.①勤劳肯干/吃苦耐劳。夫妻俩是礼镇种土豆的大户,在南坡足足种了三亩地,收获也总是最多的,足见他们踏实苦干。②深爱妻子。对妻子充满爱与柔情:有病不舍得花钱看,总是替妻子着想,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常常痴迷不舍地望着妻子。③对生活充满热爱和不舍。秦山用最后的生命最后一次收土豆,表现了他对土地、家人和这种幸福圆满生活的爱和不舍。(1点2分,2点4分)9.①土豆是行文的线索:小说起笔于土豆花开,终笔于秦山的坟墓上滚下来的寄托着爱与挂念的土豆,中间多次写到土豆、土豆花,是串联全篇的线索。②土豆推动小说情节的展开:从秦山夫妻种植收获土豆到秦山病倒还惦念着土豆,到最终安葬的土豆的陪伴和妻子与土豆的沟通,情节开展紧紧围绕着土豆这一充满着人间温情的物象。③土豆帮助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土豆承载了秦山夫妻对生活的热爱,对彼此的体恤、疼爱,成了两人情感沟通的桥梁,见证了两人的相濡以沫,土豆最终成为阴阳相隔的两个人对彼此爱与思念的精神寄托。④土豆具有象征意义:小说最后从坟顶上滚落的土豆是秦山生命的象征,也象征了他对妻子的爱,这种爱让死亡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黑墙,深化了作品主旨。(1点2分,2点4分,3点6分)10.BEG11.A(A.“有相同相近关系”错,字是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与本名意思可以相同、相近,也可以相反。)12.A“受到当时人追棒认可”错误,原文“世人未之奇”是说当时的人并不认为他异于常人。13.(1)那个人能对他的双亲孝顺,怎能不也对君主忠诚呢(难道不也会对君主忠诚吗)!这正是我所需求的人。(于其亲,于君状语后置1分;岂···乎,难道,怎么表反问1分。判断句1分,句子大意1分)(2)如果一定要是有德行(廉洁)之士然后才能任用,那么齐桓公凭什么能称霸当世!(若,如果1分,何以,凭什么,宾语前置1分;霸,称霸1分;句子大意1分)14.①曹操认为,有德行之士,未必能够努力上进;努力上进之士,未必都能有德行。②举了陈平和苏秦的例子证明。(关系2分,例子1分)参考译文:文段一:太祖武皇帝,是沛国谯县人,姓曹,名操,字孟德。曹公年轻时机敏警悟,有谋略,但负气仗义而放纵不拘,不从事操行的修养和学业的研习,所以当时的人并不认为他异于常人;只有梁国的桥玄、南阳的何颙都认为他与众不同。桥玄对太祖说:“天下将要大乱,不是命世之才不能拯救,能够使天下安定的人,大概就是你吧!”二十岁时,曹公被推举为孝廉任郎官,又被征召授任为议郎。建安二年,张绣等人投降,不久又后悔,再次反叛。曹公和他交战,军队战败,被流箭射中,大儿子曹昂被杀害。曹公就带领军队返回舞阴,张绣率领骑兵攻掠,曹公反击打败了他。曹公对将领们说:“我降伏张绣等人,过失就在于没有立即扣押他们的人质,以致于落到这种地步。我已知道失败的原因。请大家看着,从今以后我不会再失败了。”便撤兵回到了许都。当初,曹公举荐魏种作孝廉。兖州叛乱,曹公说:“只有魏种将不会背叛我。”等到听说魏种逃走,曹公生气地说:“只要魏种向南不逃到越地,向北不逃到胡地,我就不会饶恕你!”建安四年春天,活捉魏种,曹公说:“只因为他是个人才啊!”松开捆绑他的绳子而任命他。任命魏种为河内太守,把黄河以北地区的事务都委托给他治理。当初,曹公担任兖州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