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交州之争与孙吴交趾形象的演变
公元263年,曹蜀被蜀切断之前,位于孙吴南端的交亭县发生了变化。据记录:。吴交趾太守孙谞贪暴,为百姓所患;会吴主遣察战邓荀至交趾,荀擅调孔爵三十头送建业,民惮远役,因谋作乱。夏,五月,郡吏吕兴等杀谞及荀,遣使来请太守及兵,九真、日南皆应之。2随着蜀国灭亡,曹魏占据与交趾接壤的南中地区,3遂于次年9月接纳吕兴投附,并以南中监军霍弋遥领交州刺史,“得以便宜选用长吏”。霍弋表遣爨谷为交趾太守,率牙门董元、毛炅等人,“将兵助兴”,安抚初附。4由此,拉开了三国后期吴、魏(265年以后为晋)之间争夺交州的序幕。交州之争的核心是对交趾的争夺,5从局势的演变来看,则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魏(晋)占据了较大优势,虽然变乱的发起者吕兴在爨谷等人到达之前被其功曹王统所杀,但交趾已被魏(晋)控制。爨谷死后,马融、杨稷又先后继任晋交趾太守。为收复失地,孙吴采取了一系列的主动攻势。吴宝鼎三年(268年)10月,孙皓遣交州刺史刘俊、大都督脩则、将军顾容前后三攻交趾,却遭到惨败,甚至郁林、九真两郡皆降于杨稷。杨稷遂遣毛炅、董元攻合浦,战于古城,又大破吴兵。是役后,西晋在交州战场已占据全面优势。吴建衡元年(269年)11月,孙皓又遣监军虞汜、威南将军薛珝、苍梧太守陶璜从荆州道,监军李勗、督军徐存从建安海道,计划会师合浦,以合攻交趾,战事进入第二阶段。但这次出兵并不顺利,李勖以“建安道不通利,杀导将冯斐,引军还”,后来他因此遭受全家抄斩的噩运。6不过薛珝、陶璜等人率领的军队还是彻底改变了整个交州地区的军事局势,孙吴兵力达到10万,7占据绝对优势。271年7月,吴军包围交趾城,“吴大都督薛珝与陶璜等兵十万,共攻交趾,城中粮尽援绝,为吴所陷,虏杨稷、毛炅等……九真、日南皆降于吴。”8至此,孙吴收复交州全境,扰攘八年的交州之争终告结束。关于交州之争,它虽非吴、魏(晋)军事争夺的核心所在,但是在两国关系中却若隐若现,贯穿于三国后期的军事对峙过程中,并对时局产生不小影响,值得关注,下文将就此做进一步探讨。一、西晋灭吴之战前的战略布局魏(晋)在交州争夺战中无疑居于主动地位,然而耐人寻味的是,在这八年期间,它在交州的军事部署却显得较为谨慎。尤其是268年晋军挫败吴军反攻后,可谓形势大好,如果趁机加大对交州的用兵,那么很可能会对孙吴造成更为致命的打击。然而西晋却始终裹足不前,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巩固对交趾三郡的统治,意在站稳脚跟。及至泰始七年(271年),当交趾被孙吴大军包围,即将沦陷之际,也不见西晋方面派遣救兵前往,《三国志·孙皓传》裴注引《汉晋春秋》记载了交趾陷落前的若干细节:初,霍弋遣杨稷、毛炅等戍,与之誓曰:“若贼围城,未百日而降者,家属诛;若过百日而城没者,刺史受其罪。”稷等日未满而粮尽,乞降于璜。璜不许,而给粮使守。吴人并谏,璜曰:“霍弋已死,无能来者,可须其粮尽,然后乃受,使彼来无罪,而我取有义,内训吾民,外怀邻国,不亦可乎!”稷、炅粮尽,救不至,乃纳之。9胡三省《考异》认为,“孙皓猜暴,恐璜不敢以粮资敌”,这段记载可能并不合乎情理。10姑且不论《汉晋春秋》所言真实性如何,从这条材料中至少我们可以了解交趾在吴军大举包围下,已经陷入粮尽而救不至的绝境,西晋实际上已经放弃军事救援。那么,魏(晋)在交州问题上究竟采取了什么样的策略,值得关注。由于史载阙如,我们只能通过一些间接材料来略作推测。先看西晋灭吴前的总体战略布局,《资治通鉴》载:帝有灭吴之志。壬寅,以尚书左仆射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征东大将军卫瓘都督青州诸军事,镇临菑;镇东大将军东莞王伷都督徐州诸军事,镇下邳。11此时正是武帝泰始五年(269年),此前一年,晋军大败吴军反扑,交州四郡,已获其三,对孙吴的半包围之势隐然已成,形势极为有利。对晋而言,灭吴只是时间问题,关键在于如何进行战略部署,然而这次重要的军事部署却并未涉及交州。不同的是,益州则受到高度重视,晋武帝的重要谋臣羊祜认为,伐吴必藉上游之势,于泰始八年(272年)“表留(王)濬监益州诸军事,加龙骧将军,密令修舟檝,为顺流之计。”12最终促成了“王濬楼船下益州”。咸宁二年(276年)羊祜又上伐吴之策,更加清晰、完整地展示了西晋的对吴总体战略:今若引梁益之兵水陆俱下,荆楚之众进临江陵,平南、豫州,直指夏口,徐、扬、青、兖并向秣陵,鼓旆以疑之,多方以误之,以一隅之吴,当天下之众,势分形散,所备皆急。13该计划明确了长江上、中、下游三个方向的出兵路线,并在此后的灭吴之役中得以全盘实施。此时距孙吴收复交趾等郡仅过了五年,从羊祜的谋划来看,显然已无意再次出兵交州。由此可见,无论是在丢失交趾三郡之前抑或之后,西晋方面始终都未将交州视为灭吴之战的重要进攻方向。魏(晋)军的来源和构成亦耐人寻味,我们先看《华阳国志》中曹魏向交趾调兵遣将的记载:时南中监军霍弋表遣建宁爨谷为交趾太守,率牙门将军建宁董元、毛炅、孟干、孟通、爨熊、李松、王素等领部曲以讨之……无几,谷卒,晋更用马忠子融代谷。融卒,遣犍为杨稷代之。14此段材料实透露出魏(晋)在交州之争中用兵的两大玄机。其一,以上所列魏军将领,绝大多数竟然都来自原蜀汉政权。其中,霍弋原为蜀安南将军,其父霍峻随刘备入蜀,弋曾讨平永昌郡夷獠之乱,后“迁监军翊军将军,领建宁太守,还统南郡事。”蜀亡之后,弋举郡降魏。霍弋在南中地区素来极有威望,“因仍前任,宠侍有加”。凭借其在当地的影响力,他又遥领交州刺史,遣将兵救援吕兴,“得以便宜选用长吏”,无疑这为他委派其蜀国旧部前往交州提供了便利条件。他因平交趾﹑日南﹑九真三郡而功封列侯,是西晋经营交州的最重要人物,他的突然亡故也成为西晋丢失交州的一个重要原因。15此外,董元出自建宁;杨稷出自犍为;王素乃益州人;16马融出自巴西郡,其父马忠在《三国志》中亦有立传。爨谷、爨熊应当出自南中大姓爨氏,17而孟干、孟通则很可能出自南中另一有影响的大姓孟氏。只有毛炅、李松的情况未知其详,但也很可能出自蜀地。其二,蜀国军队虽然已被曹魏收编,但这段记载将爨谷等人所率领军队称为“部曲”,表明两者之间仍然存在私属关系。如前所析,这些将领基本出自原蜀汉政权,他们在降魏后数月就被派往交趾,18因此能够保留原有“部曲”的可能性应该比较大。综合以上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曹魏(及后来的西晋)在交州争夺中采取了“蜀人制交”之策,不仅派遣的将领为蜀国人,而且他们所率领的部队也主要来自原蜀国军队,曹魏(晋)本身的嫡系部队大规模参与交州之争的可能性不大。应该说,这样一支偏师能使孙吴陷入交州战争的泥淖数年之久,效果不可谓不显著。另外,当吴军大举围困,交趾危在旦夕之际,西晋方面的应对措施主要还是在非军事层面上,泰始七年(271年)闰五月,“诏交趾三郡、南中诸郡,无出今年户调。”19是时交趾三郡已经被围,免除该年户调的实际意义并不大,但南中诸郡仍控制在西晋手中,因此很可能此举主要针对南中诸郡,旨在预防一旦交趾失守南中不稳。交趾失守后仅一个月,西晋又“分益州之南中四郡置宁州,曲赦四郡殊死已下。”20此当为巩固南中统治、对抗孙吴交州大军的必要措施。有学者也注意到“宁州的设立和吴夺回交州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21当是。以上分析表明,魏(晋)虽乘趁内乱之机夺取交趾,继而进占九真、日南等地,打开了通往孙吴后方的大门,开辟了对吴作战的新战场,并一度收到了良好成效,但其用兵却始终谨慎,并未投入足够的军事力量,最终在交州之争中功败垂成。那么,哪些因素制约了它对交州的军事部署呢?首先,交州虽有独特的战略价值,但它远离孙吴统治核心区域,其重要性始终有限。从魏(晋)的主观意图来看,争夺交州的目的可能主要还是在于以偏师(基本是蜀人)牵制吴军,影响其军事布防,使其腹背受敌,从而达到“鼓旆以疑之,多方以误之”的效果,若借此获利固然可喜,即使失利也无损于全局。其次,交州的特殊环境决定了魏(晋)不可能投入太多兵力。交州地处极南边鄙,魏(晋)能介入这一地区的争夺,得益于两个条件,一是魏国灭蜀,将版图扩展到与交州接壤的南中地区,使得出兵交州成为可能。实际上,早在赤壁之战前,曹操就已对交州有所关注,他通过汉廷的名义以交州土著势力士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领交阯太守如故”,22欲借士燮之力控制交州。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又以汉献帝名义省并州郡:三月庚寅,省州并郡,复禹贡之九州……省交州,以其郡属荆州。荆州得交州之苍梧、南海、九真、交趾、日南,与其旧所部南阳、章陵、南郡、江夏、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凡十三[郡]。益州……今并得交州之郁林、合浦,凡十四[郡]。23是时益州实际已为刘备所控制,孙权占据扬州、荆州大部及交州。曹操此时“省州并郡”,将孙权控制下的交州分割,多数郡划入荆州,剩余的郁林、合浦则划入益州,学界已注意到此举大有深意,正是旨在破坏孙、刘之间的关系。24但应当看到的是,此时的交州远在曹操的控制范围之外,他所能施加的政治影响力毕竟还是有限。另一条件在于交趾叛乱恰逢其时。该地区本来就交通困难,族群状况又极复杂,难于控制,即所谓“交土荒裔,斗绝一方,或重译而言,连带山海”。25可以设想,若非孙吴横征暴敛,导致交趾内乱,司马氏灭蜀后,要想一鼓作气派遣军队经山河纵横的南中出兵交州,实在是困难重重。26因此,以上两条件缺一不可。当吴收复交趾三郡,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后,第二个条件不复存在,再要出兵恐怕只会得不偿失。同样,采取“蜀人制交”之策也是由交州地区的特殊环境所决定的,其优点在于不需要投入过多兵力,不影响原有的战略部署,以较小的代价就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效。更重要的是,在蜀地初占,统治尚待巩固的情况下,要控制不毛之乡、九服之外的西南边地,光靠设置地方行政机构、派驻军队是远远不够的,所谓“要荒之俗,不与华同,安边抚远,务在得才”,27用人是关键。蜀国经营南中多年,它的许多将领对当地的熟悉程度以及控制力都是北人无法比拟的。蜀虽亡国,但蜀国将领在当地的影响力并不一定随之而消失,司马氏要想有效控制与南中相邻的交州,就必须改变处置蜀人的原有政策,28重用蜀国降将。而对这些蜀人来说,效忠新主已成为必然选择,毕竟故国已不可恢复,最重要的还是为个人和门户计,为新主争夺交州正是建功立业的绝佳机会。杨稷等人在交趾被围困时立誓云:“不能死节,困辱虏手,若蒙未死,必当思求北归。”29正集中反映了他们效忠西晋的心迹。再次,当时西晋所处的内、外局势也很可能制约其对交州用兵。从内部局势来看,蜀地新附,巩固尚需时日,况且于上游“修舟檝,为顺流之计”的平吴大计仍需按计划进行。更重要的是,虽然司马昭在去世前已为司马代魏打下良好基础,但晋武帝司马炎在即位之初政治资本并不雄厚,巩固内部统治、平衡朝中各方势力才是头等大事。况且,此时群臣对于伐吴亦是意见不一,在内部局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武帝不敢贸然改变军队布防,在交州战场上投入过多兵力,以防生变。因此,以投附的蜀人来掣肘孙吴,并支持交州的叛吴势力便成为合乎情理的选择。从外部局势来看,是时西晋的北部边境正陷入严重的民族冲突危机,使其面临严重的腹背之忧,此亦可能对其交州政策产生不小的影响。魏晋之世,正值北方游牧民族大迁徙的高潮,匈奴大批内迁,定居于并州(今山西)等地,鲜卑则大量进入辽东,西北的氐、羌亦入徙关中,甚至达到了“戎狄居半”的程度。北境严峻的民族形势势必影响到西晋的对吴战略。考诸史籍,不难发现孙吴收复交趾之际西晋北境形势极不稳定,这一时期北方的鲜卑、匈奴各部叛乱频繁,30使其忙于应付。晋武帝先后以重臣贾充为都督秦、凉二州诸军事,以卫瓘为征北大将军,都督幽州诸军事,以汝阴王司马骏为镇西大将军、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力图武力平叛;另一方面又采取安抚政策,“复陇右五郡遇寇害者租赋,不能自存者禀贷之”,又以“雍、凉、秦三州饥,赦其境内殊死以下。”31对于敌国北境的一举一动,孙吴势必有所关注,随之展开的一系列军事行动也就顺理成章。西晋泰始七年(271年)三月,吴主孙皓率军进攻寿阳,武帝遣司马望屯淮北以距之。据《三国志·孙皓传》裴注引《江表传》,孙皓这次出兵的原因是他听闻吴人刁玄“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扬之君乎”的谣传,又得晋国降人,“言寿春下有童谣曰‘吴天子当上’”,孙皓听信,认为“此天命也”。遂于春正月率太后、皇后及后宫数千人要去洛阳称帝,结果途遇大雪,道涂陷坏,寒冻殆死,士卒怨怒,只得仓皇班师。32单纯来看,这无疑是一次奇怪的军事行动,然而如果从孙吴收复交州的战局来看,孙皓的出兵却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西晋的注意力,策应了即将在交州战场展开的攻势。同年四月,吴军进攻九真;三个月后,遂攻克交趾、郁林、日南等郡。西晋最终在交州争夺中退却。二、交州弃民的历史原因再把视线转到孙吴方面。在交趾之争中,孙吴处境极为被动,但它却不遗余力地采取积极攻势,薛珝、陶璜攻克交趾时达到10万兵力,这在当时应该是相当可观的。对比夷陵之战,陆逊仅以5万军队对抗刘备大军;而孙吴亡时,王濬收其兵也不过23万而已。以如此规模的兵力劳师远征,风险不可谓不大,足见孙吴对该地区的高度重视。孙吴之所以急于收复交趾等地,无疑与三国后期战略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公元263年蜀国灭亡,标志着三国政治军事形势的剧变——原有的三足鼎立骤变为南、北对峙。对魏(晋)而言,获得蜀地无疑使它在战略上有了更多的选择,不仅能从上游的益州顺江而下展开攻势,而且也能通过南中直接威胁到孙吴后方的交州地区,进而形成三面合围之势,是故交趾内乱一起,魏随即介入。对于孙吴而言,最为要紧的当然是固守长江一线,交州与蜀国的南中接壤,两国在该地区虽有争端,但至少还没有发生过兵戎相见的情况。33然而蜀国灭亡,交趾失守,孙吴的战略后方已然门户大开,对全国上下产生极大震动,吴宝鼎二年(267年)华核向孙皓的上表正反映了局势之危急:“交州诸郡,国之南土,交阯、九真二郡已没,日南孤危,存亡难保,合浦以北,民皆摇动,因连避役,多有离叛,而备戍减少,威镇转轻,常恐呼吸复有变故。”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当时交州四郡中,二郡已没,日南岌岌可危,倘若晋以交趾为据点,继而完全进占交、广两州,那么孙吴腹背受敌,覆亡指日可待,故华核又称“今胸背有嫌,首尾多难,乃国朝之厄会也。”34正是在这样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交趾等郡之得失对吴影响极大,迫使它不得不倾尽全力出兵收复。进一步而言,偏居一隅的交州在三国后期骤然成为吴、魏(晋)两国争夺焦点,吕兴叛乱固然是导火索,但另一方面,交州地区自秦汉至三国以来地位的变迁构成了交州之争更深层次的历史原因。如所周知,交州偏居岭南,地域辽阔,南临大海,北有五岭阻隔,“自北徂南,入越之道,必由岭峤,时有五处,故曰五岭”,35即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越城岭。其中,秦汉时期最西端的越城岭路乃连接关中、洛阳与交趾的最近道路,又有灵渠水路之便,最为重要。进入六朝以后,随着广州的崛起,最东端的大庾岭路成为连接岭南的最重要交通要道。36这一地区族群状况也较为复杂,包括百越、俚等不同民族,37属于华夏民族活动的边缘地带。故此,自古以来,该地便被视为不毛之乡、九服之外,中原政权一向难以涉足。这样的局面直到秦统一之后才有所改变,“秦并天下,略定扬粤,置桂林、南海、象郡,以适徙民与粤杂处。”38通过设置郡县和大量移民的方式来控制该地区。秦亡以后,赵佗据地自立,又形成一个独立王国。直到汉武帝开百越,设儋耳、珠崖、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九郡,39并置交阯刺史,将其重新纳入到华夏国家的统治范围中来。然而对于奄有四方的汉帝国来说,其统治中心在中原,当时的长江流域尚且较为落后,更遑论岭南边地。这里山河纵横,地理环境和民族状况复杂,交通又极不通畅,且当地族群屡次反叛,要想真正控制实困难重重,汉成帝时杜钦就劝说大将军王凤:“即以为不毛之地,亡用之民,圣王不以劳中国,宜罢郡,放弃其民,绝其王侯勿复通。”40此类“罢郡弃民”的观点在当时并不少见,代表了时人对这一蛮荒区域的普遍看法。三国鼎立形成以后,各政权相互竞争,以往的边缘区域受到重视,蜀国平定南中,即收到“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之效。41交州(包括后来分出去的广州)虽地势偏僻,但物产资源独特,坐拥鱼盐之利,又是南海贸易的主要交易之地,诸如珍珠、香药、象牙、犀角、玳瑁、珊瑚、琉璃、鹦鹉、翡翠、孔雀等珍稀物品皆由此流向各地。这些奢侈品不仅能满足孙吴统治者的需要,而且亦广受中原高门大族的青睐,曹魏统治者就曾多次通过外交渠道求取。42两国官方尚且如此,通过民间贸易活动进行的物资交流则更可想见。交州的人口资源亦不容忽视。汉末以来,地广人稀的岭南地区迎来移民高潮,据学者研究,汉末至三国百余年间迁居岭南的的人口达到778474人,43这个数量如果大致不误的话,那么它对于孙吴政权的意义就显得非常重大。我们知道,吴自立国以来,始终面临人口匮乏、兵力不足的难题,它多次征讨山越,主要目的可能正在于获取人口。44吕兴叛吴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滥征民力,导致民反。史载:“(孙)讠胥先是科郡上手工千余人送建业,而察战至,恐复见取,故兴等因此扇动兵民,招诱诸夷也。”45而曹魏的出兵诏书亦称:“吴贼政刑暴虐,赋敛无极。孙休遣使邓句,勑交阯太守锁送其民,发以为兵。吴将吕兴因民心愤怒,又承王师平定巴蜀,即纠合豪杰,诛除句等,驱逐太守长吏,抚和吏民,以待国命。”46因此,如果交州沦陷,孙吴将遭到巨大的物资和人力资源损失,进一步拉大与西晋的国力差距。还应看到的是,交州之争虽以孙吴最终获胜告终,但它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这场战争严重损耗了孙吴国力,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其灭亡,从长远来看,它还促成了岭南地区交、广二州分置格局的最终形成。应该说,分交置广既有经济方面的原因,47又与岭南地区政治形势的演变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自东汉末年以来,岭南的实际控制者乃交趾太守士燮。其本传称,他在归附孙权之前,“兄弟并为列郡,雄长一州,偏在万里,威尊无上……子弟从兵骑,当时贵重,震服百蛮,尉他不足踰也。”建安十五年(210年),觊觎岭南已久的孙权以步骘为刺史前往交州,士燮迫于形势,“率兄弟奉承节度”,归附孙权,48但士氏在岭南的政治影响力仍根深蒂固。黄武五年(226年)吴分交州南海、苍梧、郁林、高凉四郡立广州,《三国志·士燮传》载:“权以交阯县远,乃分合浦以北为广州,吕岱为刺史,交阯以南为交州,戴良为刺史。又遣陈时代燮为交阯太守。”49据学者研究,这次交、广二州的分置当主要是针对士燮而作出的,旨在分化其势力,顺利平定交州。50而此时士燮恰好死去,其子士徽不愿就范,自称交趾太守,发宗兵拒良,孙权遂诏吕岱出兵平定。扫除士氏势力后,孙权又将广州废止。到永安七年(264年),孙吴复分交州置广州,51此次调整发生于交趾叛乱后一年,两者之间无疑有着密切的关联。52其中,广州治番禺,辖今广东地区;交州治龙编,辖今广西、越南,包括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等郡。53至此,交、广二州分置的局面最终定型。此外,交州之争还促使孙吴调整其在交州的统治政策。西晋之所以能介入对交趾等郡的争夺,关键在于吕兴的叛乱,而吕兴叛吴,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孙吴政权在当地横征暴敛,滥用民力,地方官员为政贪暴,激化矛盾。当时有识之士对此已有洞察,刺史吕岱从交州召出,薛综“惧继岱者非其人”,上疏力陈维系交州稳定的重要性,又痛斥当地官员违法乱纪、侵虐百姓的种种弊政,并指出:“故国之安危,在于所任,不可不察也。窃惧朝廷忽轻其选,故敢竭愚情,以广圣思。”54收复交趾等郡后,孙皓实行大赦,并调整统治政策,注重安抚人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家自然基金简介(1)-资助研究项目属性(2)-资助研培训课件
- 广东省清远市九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 2024年度高品质棉纱购买协议模板
- 2024建筑工程施工人员聘用协议
- 2024年债务担保协议正式公证文件
- 2024专项策划服务协议条款
- 二手房装修施工协议2024年详细
- 2024年季度业绩达标销售提成协议
- 2024年房产抵押借款协议范例
- DB11∕T 1988-2022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施检测技术规范
- 口腔科住院医师考试:2022牙周病学真题模拟及答案
- 卢卡奇教学讲解课件
- 二年级珍惜时间发奋学习主题班会课件
- 平行与垂直(公开课)课件
- 建筑行业会计基本处理课件
- 三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4课 连环画 ▏人美版 (共15张PPT)
- 光州事件与韩国的民主化课件
- 新人教统编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9课 正确认识广告 第2课时 教学课件
- 收取执行款银行账户确认书
- 水电厂检修标准化作业流程图
- GB 18384-2020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