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课件_第1页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课件_第2页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课件_第3页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课件_第4页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主要内容:学前儿童的亲子交往学前儿童的同伴交往学前儿童的社会性行为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性别角色(不讲)社会性是指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所形成的符合社会传统习俗的行为方式。1亲子交往的重要性亲子交往是指儿童与其主要抚养者之间的交往亲子交往是儿童早期生活中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很大。第一节学前儿童的亲子交往亲子交往的重要性表现在:①早期亲子交往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刺激,为儿童认识周围的世界、发展认知能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②父母对婴幼儿情绪情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③父母与儿童的交往对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和交往的发展,道德品质和行为的形成更具有直接的影响。2亲子交往的作用机制2.1父母示范:父母的许多行为方式、态度、言语、价值观,起着榜样和示范作用、被孩子所观察和模仿。2.2行为强化:父母通过对儿童行为的不同反应来巩固或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或态度习惯。改变包括:权利控制、撤销关爱和引导巩固包括:表扬和奖励2.3直接教导:父母用有关社会、人际交往、行为规范的知识直接要求儿童或直接告诉儿童。3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父母的教养行为在两个方面表现出差异:一是父母对待儿童的情感态度;二是父母对儿童的要求和控制程度。四种教养方式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麦考比和马丁概括提出了家长教养方式的四种类型:①权威型:高控制、情感上偏于接纳和温暖②专断型:高控制,但在情感上倾向于拒绝和漠视③放纵型:缺乏控制,情感上充满积极肯定④忽视型:既缺乏控制,又缺少情感思维的基本特征:①概括性。思维所反映的是一类事物的共性和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②间接性。思维是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和认识一些没有被直接感知的事物及其关系的过程。*112.思维发生的指标概括性、间接性和解决问题作为判断思维发生的指标。*123.思维的发生①表意性动作的间接性如,用手指玩具②工具性动作的概括性如,推拉带轮的玩具③开始用“试误”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拖毯子拿玩具

1.5~2岁,儿童思维发生*13二、思维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思维是高级的认知活动,是智力的核心思维的发生意味着儿童认知过程完全形成思维的产生和发展促使儿童个性开始萌芽*14第二节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1)从概括的性质来看,是从动作的概括向形象概括,再向概念概括发展。(2)从思维方式来看,儿童的思维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3)从思维的内容来看,是从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映未来事物的发展。*15一、思维概括性的发展:动作→形象→语言1.动作和语言关系的变化在儿童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思维对动作的依赖性逐渐减少,对语言的依赖性逐渐增加。2.形象和语词关系的变化形象在幼儿思维中始终占优势地位。*16二、学前儿童思维方式的变化1.具体形象思维:幼儿主要的思维方式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是幼儿期典型的思维方式(眼见为实?)。由“手的思维”转为“脑的思维”。*17(1)思维动作的内隐性(2)具体形象性①表面性②绝对性特点:*18自我中心指主体在认识事物时,从自己的身体、动作或观念出发,以自我为认识的起点或原因的倾向,而不太能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以及他人的角度认识事物。①不可逆性:如,妹妹和姐姐②拟人性(泛灵论):如,猫狗会说话,神仙会打架③绝对性:如,穿白大褂(3)自我中心性*19皮亚杰的三座山测验*20*21皮亚杰的“守恒实验”液体质量守恒数守恒长度守恒面积守恒体积守恒重量守恒*22*232.直觉行动思维(做得比说得好)在2~3岁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在3~4岁儿童身上也常有表现。是最低水平的思维,是指依靠对事物的感知,依靠人的动作来进行的思维。

*243.抽象逻辑思维(利用符号思考)学前儿童晚期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抽象逻辑思维是指用抽象的概念(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25幼儿抽象逻辑思维的表现:“去自我中心化”“守恒”:是个体对概念本质的认识能力或概念的稳定性。儿童达到守恒的方式:

可逆、补偿和同一*26三、学前儿童思维的动态结构三种思维方式同时并存占优势地位的是具体形象思维,当遇到简单而熟悉的问题时,能够运用抽象水平的逻辑思维当遇到复杂困难时,又不得不求助于直觉行动思维。*27*28第三节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一、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概念是用词来标示的,词是概念的物质外衣(名称)。*29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通过实例获得概念通过语言理解获得概念如,口令、埋伏*30二、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问:红花多还是花多?2~7岁红花多*311.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抽象概念发展①幼小儿童掌握概念是通过接触、认识不同的实例,同时学习标示它的词②幼儿晚期开始掌握一些抽象的概念如,生命*322.掌握的概念内涵不精确,外延也不恰当儿童学到的是常见的、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实例”。日常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难免不准确。如,黑小白兔*33童言桌子的腿六岁的女儿认真且严肃地问道:“妈妈,桌子到底有没有腿?“

妈妈:“当然有腿了,否则它如何立起来呢?”女儿:“那它为什么不走呢?”消毒一天,中一班的孩子们画了许许多多的五颜六色蘑菇,准备送给可爱的小白兔,老师:“孩子们,漂亮的蘑菇好看,但是有毒,小兔子吃了会死的。”欣欣小声地说:“老师,我们把有毒的蘑菇拿去消毒后再给兔子吃,它就不会死了吧。”

*34反义词母亲到幼儿园接明明,明明看见豆豆的爸爸牵着豆豆就问:“妈妈,豆豆的爸爸怎么生了个反义词?”“什么叫生了个反义词?”

“她爸爸那么胖,豆豆那么瘦,老师说‘胖’‘瘦’是反义词。”感情破裂常听大人说“感情破裂”一词,宝宝似乎对这个词略有所悟。某天,宝宝低着头回家,闷声不响。妈妈问他怎么了,他脱口便说:“

我和小丽感情破裂了,她有口香糖,居然不给我吃!”泡妞老公给3岁的女儿洗澡,刚把女儿放进水盆,女儿就大叫:“妈妈快看,爸爸泡妞啦。”*35第四节学前儿童判断和推理的发展一、学前儿童判断能力的发展判断是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事物之间或事物与它们的特征之间的联系的反映。*361.以直接判断为主,间接判断开始出现直接判断是一种感知形式的判断。如,天下雨了!间接判断则需要一定的推理,因为它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因果、时空、条件等联系,是一种抽象形式的判断。如,地上是湿的,昨晚一定下雨了!如,男人的大肚皮*372.判断依据客观化从以对待生活的态度为依据,开始向以客观逻辑为依据发展。如,蝴蝶是昆虫,人是动物*383.判断论据明确化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判断要有依据如,蚂蚁怎么说?*39童言亲嘴是不卫生地带五岁的小侄子去了趟公园,碰见好几对热恋中人,小侄子好奇得不得了,提出了若干问题:问:那个阿姨为什么坐在叔叔腿上?答:因为阿姨讲究卫生,那凳子又不干净,阿姨怕把裤子弄脏,只好坐在叔叔腿上了。问:叔叔为什么亲那个阿姨?答:叔叔说自己每天都刷两次牙,阿姨仔细闻闻,检查叔叔有没有撒谎。*40问:那个叔叔干吗抱着阿姨走呀?答:阿姨穿那么高的高跟鞋,肯定把脚扭了,穿高跟鞋多危险呀!问:那个阿姨怎么拧叔叔的腿啊?答:那个阿姨是医生,她在给叔叔检查身体呢!问:我可以给我们班的小朋友检查卫生、检查身体吗?答:不可以!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细菌,离得近了就会传染,就会生病,就得打针吃药,所以跟别人一定要保持距离!问:那叔叔阿姨为什么可以?答:因为他们正在谈恋爱。谈好了就可以结婚,结了婚就是一家人,一家人互相习惯了就不会传染了。但不应该在公共场所这样,不礼貌!*41问:谈恋爱是干什么用的?答:结婚以前互相了解一下对方是不是臭脚、睡觉打不打呼噜、挣的钱够不够买房子吃麦当劳、会不会照顾孩子等等。问:为什么要结婚了才能有孩子?答:因为养孩子费钱又费力,一个人忙不过来,所以需要两个人分工合作。问:我们班有两个小朋友还亲嘴了呢,他们是在谈恋爱吗?答:(汗)胡说!看电影要买门票,找工作要有学历,谈恋爱也得有资格呀,你们班小朋友会自己做饭吗?能挣钱给自己买房子吗?啥都不会就会亲个嘴怎么能叫谈恋爱呢?那叫不讲卫生!*42二、学前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推理是判断和判断之间的联系,是由一个判断或多个判断推出另一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43学前儿童推理的特点:①抽象概括性差②逻辑性差③自觉性差举例:小鸥最喜欢姑姑、表哥曦曦和堂妹颖颖。小鸥说:“等星期天给他们打电话。”爸爸问:“为什么要等星期天?”小鸥答:“因为他们喜欢我嘛。”爸爸问:“他们喜欢你,为什么要等星期天给他们打电话?”小鸥答:“因为他们有事情说。”爸爸问:“他们有事情说,为什么要等星期天给他们打电话?”小鸥答:“因为他们喜欢我嘛。”*441.学前儿童的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通过考察个别事物或现象具有某种属性,进而推导出该类事物或现象普遍具有该属性。*45转导推理:儿童错误的归纳推理形式转导推理:是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这种无逻辑的推理是儿童还没有形成“类概念”,即不能把同类与非同类事物相区别的结果。例,糖树,西瓜子*462.学前儿童的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简单且典型的形式是三段论。举例:大前提:不听爸爸妈妈话的孩子是坏孩子。小前提:小鸥不听爸爸妈妈话。结论:小鸥是坏孩子。*473.学前儿童的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推理,它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归纳推理,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发现和应用。3~6岁的儿童有一定水平的类比推理如,猴子-香蕉,小白兔-?*48童言问题一:如果有一天大海里没有水了,鱼怎么办呢?小朋友A:鱼到小河里去呗。哦,不行,那鲸鱼怎么办?太大了,进不去。(真体贴啊)小朋友B:变化石呗。(鱼们狂吐血……)*49童言问题二:牛奶是从哪里来的?小朋友A:奶牛肚子下面有几个嘴,从那里流出来的。(你真的确定那是嘴吗?)继续问:那椰奶怎么来的?小朋友B:椰奶是羊奶吧。(扯太远了吧,兄弟)继续问到底:羊奶是什么?小朋友B:羊奶就是酸奶吧,我们家不喝的,我们家订的是光明牛奶。(好可怕的逻辑)*50童言问题三:小朋友的脸是干吗用的?小朋友A:给妈妈亲的。追问:那给不给爸爸亲?小朋友A:给爸爸亲。继续追问:那你的脸到底是给谁亲的?小朋友A:给妈妈亲的。(爸爸泪流满面)小朋友B:贴纸头用的。(你的脸难道是布告栏?)*51童言问题四:为什么小孩子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不是从爸爸肚子里出来的?小朋友A:女孩子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男孩子是从爸爸肚子里出来的。(真会蒙人)小男孩B:因为男生可爱!(小女孩们一起叫:男生不可爱!)

*52童言问题五:小朋友的头发有什么用?小女孩A:用来梳头发的。提问小男孩B:那你的头发不能扎辫子,有什么用呢?小朋友B:用来给理发店剃头的。(可贵的奉献精神)*53第五节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理解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乃至其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活动。*54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趋势:(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的关系(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事物,发展到依靠语言说明来理解*55(3)从对事物作简单、表面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较复杂、较深刻的含义(4)从理解与情感密切联系,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5)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56童言问题一:什么动物两只脚,早上太阳公公起来的时候,它会叫你起床?小朋友A:鸡,公鸡。(另一个小孩叫道:父鸡)很好奇地问:什么叫父鸡?小朋友:母鸡叫母鸡,公鸡就叫父鸡。(恍然大悟……)小朋友B:妈妈。小朋友C:太阳。(汗……太阳它是动物啊)继续问:太阳长脚吗?小朋友C:太阳有五只脚。(另一个小孩反驳:七只,彩虹是七种颜色的)*57童言问题二:什么叫七嘴八舌?小朋友A:就是七个嘴巴,八个舌头,说话很乱。(有道理)又补充道:我们现在就是七嘴八舌。(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小朋友B:变出很多个舌头。(好可怕……)*58童言问题三:怎么分辨男女?小朋友A:看头发,长头发的是女孩,短头发的是男孩。(旁边一个短头发女孩泪奔……)小朋友B:偷看他(她)小便,站着的是男生,蹲着的是女生。(这点年纪就好色……)小朋友C:看他(她)穿什么袜子,红的是女生,蓝的是男生。(好纯情……)小朋友D:看眼神。(好飘忽……)*59童言问题四:如果朝鱼塘里扔块石头,会发生什么现象?小朋友A:水会变成波波。(……)小朋友B:鱼会漂上来。(渔民很开心……)小朋友C:罚款五块。(汗……)*60童言问题五:医院里发药的阿姨为什么要戴口罩?小朋友A:因为院长怕她们偷吃。(难道药好吃?)立即有个小朋友抢着说道:那些拿手术刀的叔叔戴口罩是不是怕他们聚餐啊?(晕……)小朋友B:因为要讲卫生,怕口水流下来。(戴口罩原来是不让口水流下来啊…)*614亲子交往的影响因素

父母的性格、爱好、教育观念及对儿童发展的期望对其教养行为有直接的影响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社会经济地位、宗教信仰以及父母之间的关系状况等家庭以外的社会因素的影响儿童自身的发育水平和发展特点5父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父亲同样能对孩子发出的信号及时做出反应父子之间交往的方式和内容与母子有所不同父子交往对儿童的智力、个性、社会性也有重要的影响父亲对儿童的性别角色影响最为突出和深刻德国经典漫画《父与子》第二节学前儿童的同伴交往1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意义

1.1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促进其社会行为向友好、积极的方向发展。同伴交往有助于促进婴儿社交技能及策略的获得在同伴交往中,同伴的反馈有助于儿童的社会行为向积极、友好的方向发展1.2同伴交往是学前儿童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同伴交往使儿童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成为儿童的一种情感依赖。1.3同伴交往促进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同伴交往为儿童提供了分享知识经验、相互模仿、学习的重要机会。同伴交往也为儿童提供了大量的同伴交流、直接教导、协商、讨论的机会。1.4有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儿童通过与同伴的比较进行自我认知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2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发生发展婴儿期的同伴交往:①有意地指向同伴,向同伴微笑、皱眉以及使用手势②能够仔细观察同伴③经常以相同的方式对游戏伙伴的行为做出反应1岁后社会性交往变得越来越复杂,交往的回合也越来越长2岁后儿童与同伴交往的最主要形式是游戏

3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

受欢迎型:在交往中积极主动,且常常表现出友好、积极的交往行为被拒绝型:喜欢交往,但常常采取不友好的交往方式被忽视型:不喜欢交往,在交往中表现得退缩或畏缩一般型4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4.1早期亲子交往的经验亲子关系对今后的同伴关系有预告和定型的作用。亲子交往不但实际练习着社交方式,而且发现自己的行为可以引起父母的反应,由此可以获得一种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概念。4.2儿童自身的特征儿童自身的特征决定着他们自身在交往中的行为方式儿童自身的特征制约着同伴对他们的态度和接纳程度4.3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儿童之间的交往大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