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3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与意图【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信息窗2和信息窗3部分内容。【教材简析】本课是在学生已学会编写5的口诀的经验基础上继续探索编制2和3的乘法口诀的方法,教材通过观看杂技的情境,让学生从情境中发现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展开探索活动,学生通过编儿歌,列算式,编口诀,编制出2和3的乘法口诀,为后面的乘法口诀学习做好基础。【教学目标】1.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编制2和3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在归纳2和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理解2和3的乘法口诀的意义。2.通过操作、交流、探索编写2和3的乘法口诀,在沟通联系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中加深对口诀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3.并初步学会利用2和3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经历与他人交流的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融入数学文化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古人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根据儿歌学习2、3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明确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沟通归纳口诀的编制方法。【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探究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观看了精彩的独轮车杂技表演,研究了5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再一起来观看顶竿杂技表演,看看里面蕴藏藏着哪些数学知识好吗?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出示情境图)预设1:有5名演员在顶竹竿,每根竹竿上都有2名演员。预设2:舞台上还挂着4串灯笼,每串上有2个红灯笼、5个黄灯笼。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1:台上一共有多少个红灯笼?预设2:1根竿上2个人,2根竿上有几个人?3根、4根、5根呢?谈话: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吧。2根竿上有几个人呢?预设:2根竿上4个人。3根竿上6个人。4根竿上8个人。5根竿上10个人。追问:你是怎么算的?预设1:2+2=4、2+2+2=6、2+2+2+2=8、2+2+2+2+2=10。预设2:2个2相加,3个2相加,4个2相加,5个2相加。教师适时评价并板书。【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用学生喜欢的杂技表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情境图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二、合作探索,编写2的口诀1.根据加法意义写乘法算式。谈话:同学们看1个2,2个2,3个2,4个2,5个2,能分别写成怎样的乘法算式呢?预设:预设:1×2=22×2=43×2=64×2=85×2=10。教师适时评价并板书。2.独立编口诀。谈话:上节课我们在研究5的乘法口诀时就学会了利用乘法算式可以编写口诀,仔细观察利用这些乘法算式又能编出怎样的口诀呢?请同学们打开一号信封,拿出探究单,试着写一写吧。教师巡视,并提醒:完成的同学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预设1: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三二得六、四二得八、五二一十。预设2: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二五一十。谈话:你编的口诀是三二得六、四二得八、五二一十,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编呢?预设:上节课学习编写口诀时先写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再写相同的加数,最后写得数,所以是三二得六。谈话:是这样吗?请同学们回顾一下5的口诀的编写方法。看屏幕,的确是这样,在编写口诀时,先写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再写相同的加数,最后写得数。3、古今对比记口诀。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秦代发明了口诀,到了元代演变成这个样子(出示图片),今天我们又编写了这样的口诀。那你想不想知道2的口诀在古代是怎样记录的呢?以“二二得四”这句口诀为例,一起看屏幕。谈话:“二二得四”在秦代的记载是“二二而四”,在元代的记载是“二二如四”。一直到今天的“二二得四”。仔细观察这几句口诀,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预设1:相同点是它们都表示2个2相加等于4。预设2:不同点是每句口诀中有一个字不相同。谈话:由“而”字到“如”字再到“得”字,口诀经历了发展演变的过程,你最喜哪一句呢?为什么?预设1:“二二得四”字,更容易懂。预设2:“二二得四”字读起来朗朗上口。谈话:同学们看仅有一字之差,2000多年前的口诀,竟然一直沿用到了今天,你有什么想说的?预设1:古人是多么有智慧啊!预设2:中国的语言文字也是博大精深的,为我们是炎黄子孙感到骄傲。谈话:你们太了不起了!能学着古人的样子诵读一下2的口诀吗?生诵读2的口诀。4、沟通联系,理解口诀。谈话:同学们读得有模有样!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5句口诀,你有什么发现?预设1:从上往下看得数一句比一句多2,从下往上看得数一句比一句少2。预设2:每句口诀都表示几个2相加。谈话:同学们不仅发现了每句口诀间的关系,还发现了口诀表示的意义。师生对口令。谈话:有的同学记口诀记得非常快,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好办法吗?预设1:根据前一句推想后一句。预设2:借助意义记口诀。谈话:同学们发现了口诀里的规律,根据规律再来记口诀就更快了。运用口诀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请看屏幕:台上一共有多少个红灯笼?能列乘法算式来解决吗?预设:4×2或2×4追问:能用哪句口诀来计算呢?预设:四二得八小结并追问:乘法口诀能使我们的计算又对又快。为什么这两道算式都能用同一句口诀来计算呢?预设:因为要求一共有多少个红灯笼,就是求4个2相加是多少,两道算式都可以表示4个2相加是多少。【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自主尝试编儿歌、写乘法算式,根据算式编写2的乘法口诀,渗透了凭借已有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的方法策略。此处融入口诀演变的数学文化,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古人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迁移方法,编写3的口诀。谈话:适时地停下脚步回头看一看,我们会有更多的收获!回想一下在编写2的乘法口诀时,我们经历了怎样的编写过程呢?生交流。教师适时总结并谈话:我们依托情境编儿歌,根据儿歌明意义,借助意义列算式,依据算式编口诀。同学们回想一下5的口诀的编写方法,也是这样编写的吗?课件演示。预设:也是这样编写的。谈话:编写的口诀都是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再写相同的加数,最后得数。谈话:你能根据这种编写方法编写出3的乘法口诀吗?出示探究卡,生自主探究,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探究单二:3的乘法口诀全班交流。教师适时总结3的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四三十二五三十五。追问:刚才你是按照怎样的步骤编写出3的口诀的呢?生回答后教师适时小结:编写3的口诀的方法和编写2、5的口诀的方法是一样的。谈话:关于三的口诀,古书里也有记载。看“三三如九”这句口诀是指哪句口诀呢?(出示图片)预设:三三得九谈话:这两句口诀都表示什么意思呢?预设:表示三个三相加等于九。谈话:你们真是博古通今的小能手,老师给你们点赞!快把三的口诀说给你的同位听一听吧!谈话: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这个问题,台上一共有多少名演员呢?能列乘法算是吗?用哪句口诀呢?预设1:3×5或5×3。预设2:五三十五。谈话: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2、3乘法口诀,仔细观察这两组口诀,口诀中的第一个数表示什么?第二个数、第三个数呢?生回答。结合学生回答,老师适时引导:第一个数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第二个数表示相同的加数,第三个数表示得数。【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编写2、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使3的口诀的编写水到渠成。融入数学文化,丰盈了课堂,让学生再次领略古人的智慧,融会贯通学口诀,启迪了孩子们的心智。沟通2、3和5的口诀之间的联系,为后面编写其它的乘法口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应用口诀,解决问题1.3.×123452×123453畅谈收获,总结提升。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2和3的乘法口诀,你有什么收获呢?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生畅谈收获。谈话:希望同学们能用学到的口诀解决生活中更多的问题。【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练习后畅谈收获,从知识、技能、情感及数学文化层面交流本节课感悟,旨在使学生再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成长,既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又能使文化内涵深入生心。】《2、3的乘法口诀》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学会编写5的口诀的经验基础上继续探索编制2和3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因大部分孩子在暑假期间都背诵过小九九乘法口诀,已先入为主,因此本节课学生在编写大九九乘法口诀时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上节课的方法做引导,并会在课堂生成时引发“冲突”,教师需合理利用课堂生成引导学生编写2、3的乘法口诀。《2、3的乘法口诀》效果分析1. 第一题通过直观图形让学生在理解图片意义的基础上列出乘法算式,并找到相对应的口诀。加深对口诀的理解,并能加以灵活运用。2.第二题融入古代数学文化:结绳记事,让学生利用学习的口诀知识解决“一共打了多少个结”的问题,先列加法算式再列乘法算式,借助口诀求出得数。此题既可以用到本节课的口诀“五三十五”也可以用到第一课时学到的“三五十五”来解决。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也为第三课时口诀的整理进行了铺垫。2. 第三题是对2、3的口诀的整体回顾和考查,学生感受到借助口诀能更快的进行乘法计算。省略号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自主构建知识的好习惯。《2、3的乘法口诀》教材分析为让学生理解并感受口诀从“大九九”到“小九九”的演化过程,本课教学内容是对单元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整合的基础上进行的,内容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信息窗2和信息窗3部分内容。把原教材“1法口诀内容”调整到第三课时,把信息3中3的乘法口诀移到信息窗2与2的乘法口诀合并成《2、3的乘法口诀》一课。《2、3的乘法口诀》这一课时是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表内乘法(一)》的第二课时,也是中间课时,承前启后——承《5的乘法口诀》之法,启《4的乘法口诀》之自主探究及单元整合。教材通过观看杂技表演的情境,让学生从情境中发现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展开探索活动,学生通过编儿歌,列算式,编口诀,编制出2和3的乘法口诀,为后面的乘法口诀学习打好基础。同时,让学生在“用数学”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融入数学文化,学生感受口诀自古至今的发展演变过程,古今结合理解并记忆口诀,进一步感受古人的智慧。本课教学重点:根据儿歌学习2、3的乘法口诀。本课教学难点:明确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沟通归纳口诀的编制方法。《2、3的乘法口诀》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学会编写5的口诀的经验基础上继续探索编制2和3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因大部分孩子暑假期间都背诵过小九九乘法口诀,已先入为主,因此本节课学生在编写大九九乘法口诀时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上节课的方法做引导,并会在课堂生成时引发“冲突”,教师需合理利用课堂生成引导学生编写2、3的乘法口诀。《2、3的乘法口诀》评测练习当堂评测练习1.3.借助口诀填表格。×12345……2×12345……3《2、3的乘法口诀》课后反思找准数学文化的融入点和切入点《2、3的乘法口诀》这一课时是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表内乘法(一)》的第二课时,也是中间课时,承前启后——承《5的乘法口诀》之法,启《4的乘法口诀》之自主探究及单元整合。本单元与“九九术”、“古代乘法表”和“小九九”等数学文化息息相关并一脉相承。在设计文化融入的融入点和切入点时进行了反复磨课及推敲验证。基于此我有以下体会及感悟:一、找好数学文化融入点。在学生根据5的乘法口诀编写方法编写出2的乘法口诀之后,进行文化融入。最初稿是这样的:片段:古今结合记口诀。师:九九乘法口诀最早是由中国人发明的。九九乘法表已经存在两千多年了。这枚字迹模糊,毫不起眼的残简,正是两千年前的九九乘法表(汉代称为九九术)。同学们想知道古人是怎样记录乘法口诀的吗?(出示图片)生:欣赏图片师:你能从秦简中找到二的乘法口诀吗?生找2的乘法口诀。师:你发现了什么?生:古人的乘法口诀和我们今天的乘法口诀只有一个字不相同。师:对,只有一字之差!古人是多么有智慧啊,2200年前的乘法口诀,竟然与今天的乘法口诀惊人的一致。你们太了不起了!既有今人的思想,又学到了古人的智慧。能学着古人的样子诵读一下这些口诀吗?生:诵读2的口诀。在与两位任课老师探讨交流过程中及磨课过程中发现“介绍两千年前的九九乘法表”文化部分应该放在第一课时,起文化引领作用。而且“引导学生从秦简释文中找二的乘法口诀”部分与第一课时中“引导学生从秦简中找5的乘法口诀”部分雷同,所以此处文化融入应进一步改善。改后稿是这样的:片段:古今对比记口诀。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乘法口诀。看,秦代的口诀是这样的,元代的口诀是这样的,今天我们又编出了这样的口诀。那你想知道二的口诀在古代是怎样被记录的吗?生:想。(齐说)师:以“二二得四”这句口诀为例,一起看屏幕。师:看,“二二得四”在秦代的记载是“二二而四”,在元代的记载是“二二如四”。仔细观察这三句口诀,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生:都表示2个2相加等于4。师:说得真好!那再来读一读这几句口诀,它们有什么不同点呢?生:三句口诀有一个字不相同,秦代是“而”,元代是“如”,现在是“得”。师:同学们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生1:二二得四,“得”字更容易懂。生2:二二得四,因为读起来朗朗上口。师:是呀同学们,仅有一字之差,2000多年前的口诀竟然一直沿用到了今天,你有什么想对古人说的?生1:古人很聪明。生2:古人很有智慧,我为我是炎黄子孙感到骄傲和自豪。师:说得太棒了!(掌声)能学着古人的样子再诵读一下2的口诀吗?生诵读2的口诀。此处的文化融入顺承了第一课时学生已有的文化认知,即上课时教师直接点出“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乘法口诀。”顺势出现第一课时已经欣赏过的里耶秦简图片和新编算学启蒙总括图片,进而以一句口诀为例引导学生对比观察不同时代二的乘法口诀的变化过程,感受乘法口诀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二、找准数学文化切入点。找到了数学文化融入点后,以多句口诀切入还是一句口诀切入就需要进一步磨课揣摩,经过打磨,我们发现多句口诀切入学生理解感受得并不深刻,选取“二二得四”这句口诀进行切入,让学生感受从秦代的“二二而四”到元代的“二二如四”再到今天编写的“二二得四”这句口诀发展演变的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政府采购智能能源监测设备合同
- 版武汉劳务合同协议
- 简易住宅买卖合同模板
- 云端服务优化合同
- 招标文件合同范本编写样本
- 精挑细选材料采购合同
- 打印机买卖合同样本
- 胶合板市场销售合同
- 抵押合同解除法律协议
- 企业购买协议书模板
- 任务3干鲍鱼涨发
- 气体检测系统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之欢乐颂曲式分析
- 2023CSCO子宫内膜癌诊疗指南
- 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大学
-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件《微笑的力量》
- 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证明材料 教学设计样例
- 机电专业吊装方案
- 处理突发事件流程图
-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规程
- 激光原理与技术-厦门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