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_第1页
第三讲 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_第2页
第三讲 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_第3页
第三讲 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_第4页
第三讲 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讲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个案社会工作根据自己的工作目标,融合其他学科的理论和知识,把价值、知识、技术和方法综合为一个独立的,不可分割的理论体系。因其在吸收和借鉴其他学科时的不同的侧重点,以及社会的变迁和进步,因而现代个案社会工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模式和流派,构成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整体。本讲将从个案社会工作理论的意义、个案社会工作理论构成的学科理论基础、个案社会工作实施理论的逻辑发展历史以及个案社会工作实施理论的具体内容简介几个方面作一简要介绍。

一、个案社会工作理论在个案社会工作中的地位

1.理论的意义①理论是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它从一个较高的层次上来解释某类现象的存在与变化,是对经验知识的抽象概括。个案社会工作的对象是个人,而每个人和其问题各有特殊性,并且千变万化。个案社会工作的成效与工作者个人的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个案社会工作一度产生出一种“学徒式”的教育方式——督导,即刚从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尽管拥有专业的教育文凭,但仍需跟随有经验的个案社会工作者一起工作二至三年,才能独立接案。但是,经验如果不能形成抽象的普遍化的理论,在经验知识的传承方面也会造成障碍。理论知识则是对许许多多个人经验的理性总结。它通过一组相关联的概念和命题,将事物的现象和现象之间存在的规律逻辑地表述出来,揭示了许多个人经验中所包含的具有共性、普遍性和稳定性的内容,并且对之加以深入系统的探究和合乎逻辑的说明,使人能把握住对象的本质与内在趋势,使人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从这个意义上说,理论因其科学的思维方法使人们在思想观念和工作技术方面不断地深入和进步,因其抽象概括性的表述方法,而使知识能得以广泛地传播和传承。个案社会工作的经验和理论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②个案社会工作理论的意义还表现在个案社会工作学科化、专业化的过程中。任何专业都要有自己的理论与知识体系,独特的理论与知识体系是专业的标志,个案社会工作也不例外。个案社会工作在其学科化、专业化的进程中,如果缺乏理论的支撑,其科学性、专业性就无从谈起。西方自然科学之所以能在近现代取得长足的进步,与西方长期追求“之所以然”的理论是分不开的。而中国历史上有强大的技术的传统,但因为我们的文化和思维方法中缺乏将经验上升到理论的形式逻辑的传统,以至于中国近现代的科学落后于西方,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我们有赵州桥,但却没有力学;我们有本草纲目,但却没有医药学;我们有无数的能工巧匠,却没有物理学。

2.理论在个案社会工作中的功能①解释人的行为与社会过程,使个案社会工作者对将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与原因有清楚的认识。个案社会工作的目标是帮助个人或家庭解决他们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确定案主问题的性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对案主的心理和行为作恰当的解释,是个案社会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职能。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具备扎实的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功底,才能帮助我们了解人的行为与社会过程,了解各种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性质和原因,从而使个案社会工作者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②根据其对个人行为与社会问题的性质与成因所做的解释,设定社会工作过程的工作目标。个案社会工作的不同理论学派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人的行为和社会过程,由此产生出不同的工作目标和操作方法。如社会心理学派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于人格结构失衡以及社会环境不良所致,个案社会工作者应致力于帮助案主进行人格重建和社会环境的改善,最终达到行为改变的目的。行为修正学派认为个人的行为是在外部环境的刺激和制约下形成和改变的,强调通过学习的过程改变行为等等。③提出一套达到上述目标的实务工作方法、技术及模式。社会工作理论和其他学科理论的区别之一在于,它对如何解决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所面临的各类问题能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程序、方法和技术模式,使得处于较高抽象层次的理论在转化为实际行动时,具备一种从方法论角度带有一定普遍意义的理论指导,从而避免因个人对理论理解上的主观差异造成的行动上对理论的偏离。因此,我们认为:理论在个案社会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优秀的个案社会工作者,应该能将理论与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应用恰当的理论来指导实务,通过实务来检验、修证和选择理论,在理论与实务的相互结合、相互推动中,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中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也有赖于社会工作者对中国社会工作实践作适合国情的理论总结,只有这样,社会工作才能在中国获得其应有的学科地位。

二、个案社会工作理论在社会工作理论中的逻辑地位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在种类上的多元化和复杂性,促使学者们开始探索这些互不相同的理论之间是什么关系?对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来说,它们与社会工作其他理论之间又是什么关系?

大卫.豪将社会工作理论作了归类:认为社会工作理论包括两大部分:

一是“为社会工作的理论”(theoryforsocialwork)

二是“社会工作的理论”(theoryofsocialwork)。从其内容看,“为社会工作的理论”主要是对人与社会的本质、人的行为与社会运行的机制进行说明。“社会工作的理论”则是对社会工作实践本身的性质、目的、过程与方法等进行说明。从其功能来说,“为社会工作的理论”侧重于讨论“如何解释人与社会”的关系。而“社会工作的理论”则侧重于讨论“如何改变人与社会”。

就其作用而言,“为社会工作的理论”为社会工作实践提供了一套抽象的背景式假设,而“社会工作的理论”则主要是为社会工作实践提供一套具体的行动指南。就它们的地位来说,“为社会工作的理论”在整个理论构架中处于前提的地位,“社会工作的理论”在整个理论构架中则处于结论的地位。就它们与社会工作联系的紧密程度而言,“为社会工作的理论”并非仅有社会工作才能使用,它是社会工作与其他专业共有的理论基础。“社会工作理论”这是只有社会工作才需要使用以及只有社会工作才能够加以使用的理论,它是社会工作专业独有的理论领域。

皮拉利斯等人提出过另外一种理论结构模型。它将各种社会理论从内容上划分为三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可以将这种模型用图3—1表示:这个模型根据理论抽象程度将各种社会工作理论从内容上划分为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和实践理论三部分或三个层次。同时将中观理论区分为解释性理论和介入模式理论两个层次,实际上是将大卫的模型加以了细化。经过这种细化,我们可以对社会工作理论的逻辑结构获得一种更为细致的理解。

三、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个案社会工作在西方经历了一个从没有理论指导到自觉采用理论指导,从指导理论的单一化到指导理论的多元化,从主要借用心理学的理论到尝试借用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这样一种发展演变历程。多元理论共存的事实,促使社会工作者对这些理论及其知识基础进行归类、整理,其结果则是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分类模式。从内容上说个案社会工作的知识基础大致包括以下几种:

1.心理分析学这是以弗洛伊德学说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它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所驱使,而由人格结构中的“自我”与“超我”所控制。不良行为的产生源于由各种本能集合而成的“本我”同“自我”、“超我”之间关系的失衡(“本我”受到过度压抑或“自我”、“超我”发育不全等)。这种理论对个案社会工作中的社会心理治疗模式有很大影响。个案社会工作者应用心理分析理论来对案主的不健全的人格进行治疗,帮助案主恢复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平衡。

2.社会系统理论这是以一般系统论及其社会学中的结构功能主义等为基础形成的理论,它把人与生活环境看作是由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各种元素所组成的系统整体,协调或均衡是该系统运行与维持的基本条件,也是个体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当这个条件得不到满足,即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或各个元素之间不能有效配合、相互协调时,系统均衡就会受到破坏,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就会出现问题。社会心理治疗模式吸收了这一理论,一方面关注案主本身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致力于帮助案主改善社会环境,恢复各个子系统或元素之间的均衡关系,使它们能够重新有效配合,相互协调。

3.沟通理论这是以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语言学中有关人际沟通的一些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强调人际沟通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它认为许多人的行为问题都是出在人际沟通方面,如不能恰当地接受、选择与评估信息,不能很好地给予或接受信息反馈等等。几乎所有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后来都很强调这一点。霍丽斯(Hollis)认为沟通是个人和他人互动的媒介,个人的自我强度、自我防卫机能及知觉力等因素,对个人的沟通技术的优劣有决定性的影响。

4.行为主义理论这是以实验行为心理学为基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理论。它是应用行为心理学的理论(如条件反射、条件运算、学习理论等)与方法(如实验)来对案主的不适当行为进行治疗或矫治。因为相对于人的心理,人的行为是一种外在的能观察到的行为,我们更应关心案主的外在的行为,帮助案主学习和掌握恰当的反应模式。行为主义理论,后来成为个案社会工作理论流派之一,成为行为修正理论的知识基础。

5.认知理论这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与心理分析学不同,它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制于理性思考,而不是潜意识中的本能。不良行为主要是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个案社会工作实施理论中的现实治疗法和理性情绪治疗法就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试图帮助案主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使服务对象的行为能得到正确的、理性的指引。6.人文主义理论这是以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萨特的存在主义、胡塞尔与舒茨的现象学与布卢默的符号互动主义等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理论。它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和潜能、人的问题产生于人不能接受自我,所以应当帮助案主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充分发挥案主本身的能动性,同时人也是有自由意志的,人有责任也有能力去改变自己的非理性的信念。点。另外,符号互动理论也认为,每个人都生活在“意义世界”中,而每个人的“意义世界”都是通过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或“解释”建立起来的。当人们的“理解”或“解释”过程发生了困难(如现在与过去的理解不一致,自己与他人的理解不一致)时,问题便出现了。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去努力“理解”这些人(服务对象)的“意义世界”及其内在矛盾,帮助他们顺利重构自己的“意义世界”。个案社会工作中的人本治疗模式、任务中心模式、现实治疗法、理情情绪治疗法等具体理论模式的理论前提大多出于这些理论观

四、个案社会工作的实施理论个案社会工作的实施理论是一组助人的具体理论模式,它把其他学科的理论融合为社会工作的操作性工作模式,从而取得了独立的存在价值和意义。个案社会工作的实施理论主要用于完成诊断、计划、干预和评价任务,以达到行为改变、人格重建和社会变迁的工作目标。

1965年,美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将个案社会工作的派别大致分为四派:即功能学派、心理与社会学派、问题解决学派和行为修正学派。(一)心理与社会学派个案社会工作1.历史背景20世纪20年代,以玛丽.里士满的《社会诊断》一书的出版,标志心理与社会学派诞生。当时,个案社会工作因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个案社会工作的中心转向深度心理学,被称之为“诊断派”。1937年汉密尔顿在《社会工作基本概念》一文中,首次有系统地阐述了“诊断派”的理论。该理论偏重于对人的行为作深层的心理分析。60年代霍丽斯出版了《个案社会工作——社会心理治疗法》一书,书中强调社会心理治疗学派的重要观点,即将案主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同他生活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考虑并进行工作的方法。心理和社会学派由此成为美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个案社会工作学派。2.理论框架心理与社会学派的理论基础是精神分析人格理论、认知理论、家庭理论、文化人类学理论、角色行为理论、小团体理论、系统理论、沟通理论与危机理论等一系列20世纪20年代一60年代发展起来的社会科学对人类行为的研究成果。心理与社会学派的工作目标是:重视案主的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及社会环境问题,帮助案主调整人格体系、增加人格的成长和适应,以使案主享有正常的社会生活。

心理与社会治疗学派的理论体系包括:

①对人的心理因素的认识。心理与社会学派受心理分析的影响较大,认为人的行为的失调与障碍,往往是其内在的人格缺陷与自我不完善的外在表现。所以,必须理解人的内部心理机制及其产生的原因,并以此作为治疗的出发点。

③“人在情境中”(personinsituation)的理论。心理与社会学派还提出了将案主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同他生活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提出了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的体系。只有将遭遇问题的人放在其特定的环境中去考察,才能真正理解人的行为,并找到对症下药的治疗方法,这就是“人在情境中”的理论的主要观点。

②对社会环境的认识。心理与社会学派认为人作为他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整体的一个部分,整体中任何一个部分的改变都会影响个体。人的内在心理机制、人格特征与自我是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的,也必须在环境中才能治疗。虽然考察的重点是人的行为的内在机制,但这种考察不能离开特定的环境,该派对病态原因的探索以及解决方法的选择上,注重人所生活的环境的作用。在诊断时,它注重对个人过去经历和生活环境的了解,在治疗中强调使用生理、人际关系或情境等中介来影响案主的行为。3.实施特点①强调专业关系在个案治疗中的作用。心理与社会学派非常重视个案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建立,认为良好的专业关系不仅是个案社会工作进行的基础,而且本身就具有治疗的作用,它极其强调建立专业关系的原则与方法。②重视心理社会调查。根据“人在情境中”的系统理论,心理与社会学派有一个了解案主在情境中情况的基本认知框架,这个框架将有助于个案社会工作者找到导致案主目前存在问题的原因。③重视诊断。心理与社会学派是由诊断派发展而来的,所以非常重视通过诊断确定案主真正的病因,以便决定适合案主情况的服务方案。④治疗的方法。心理与社会学派的治疗方法有两大类:即直接治疗和间接洽疗。直接治疗是通过会谈方式直接对案主进行治疗,其技术包括支持性技术、影响性技术与探讨、描述、宣泄以及反映性讨论。间接治疗是指改变环境,如为儿童安排寄养家庭等,通过改变案主的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间接地协助案主改变行为。心理与社会学派是一种可以向案主提供长期的支持性关系,一方面缓解案主压力,另一方面又增加案主自我认识的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模式。(二)功能学派个案社会工作1.历史背景功能派个案社会工作在20世纪30年代起源于美国宾州大学社会工作学院,1930年由弗洛伊德的追随者兰克倡导,后经宾州大学社会工作学院教授塔夫和罗宾逊提出“机构功能”和“助人过程”这一概念而得名。宾州大学社会工作学院因此博得“功能派学院”的名声。1967年,斯梅丽出版了他的《社会工作实施理论》一书,具有相当浓厚的功能派色彩,因而被视为将功能派理论发扬光大的功臣人物。2.理论框架功能派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是兰克提出的自我心理学。兰克将弗洛伊德的理论加以发扬。他承认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之说,但他反对弗洛伊德对人类行为的消极理解。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一切都受到文化以及其幼年经验中的潜意识的影响,个人被这些因素所操纵而往往自己不知道,因此个人能够主宰自己的实在很少。但兰克认为人的行为更多的受到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