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突发急性化学
中毒基本知识一、绪论第一节
毒理学概述
第二节
毒理学简史第三节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绪论毒理学(toxicology)
是研究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biologicmechanisms)、危险度评价(riskassessment)和危险度管理(riskmanagement)的科学。毒理学主要分为三个研究领域,即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和管理毒理学。卫生毒理学(healthtoxicology)
是利用毒理学的概念和方法,从预防医学角度,研究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可能接触到的外来化合物对机体的生物学作用,特别是损害作用,亦即毒性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卫生毒理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也是毒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第一节毒理学概述一、绪论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s)
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一些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内源化学物
是指机体内原已存在的和代谢过程中所形成的产物或中间产物。毒理学研究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有害作用,而不是有益作用(如营养作用、治疗作用等)。一、绪论毒理学的目的
任何一种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对机体有害的,毒理学的目的就在于研究外源化学物质的毒性和产生毒性作用的条件,阐明剂量一效应(反应)关系,为制订卫生标准及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一、绪论表1-1某些化学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化学物物种LD50(mg/kg)乙醇小鼠10,000氯化钠小鼠4,000硫酸亚铁大鼠1,500硫酸吗啡大鼠900苯巴比托钠盐大鼠150DDT大鼠100木印防已苦毒素大鼠5硫酸士的宁大鼠2烟碱大鼠1d-筒剑毒碱大鼠0.5河豚毒素大鼠0.1二恶英豚鼠0.001肉毒杆菌毒素大鼠0.000,01一、绪论第二节毒理学简史一、绪论第三节毒理学的研究方法毒理学主要是借助于动物模型模拟引起人体中毒的各种条件,观察实验动物的毒性反应,再外推到人。由于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和人体在解剖、生理和生化代谢过程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这就是利用动物实验的结果可以外推到人的基础。毒理学实验可采用整体动物、游离的动物脏器、组织、细胞进行。根据所采用的方法不同,可分为体内试验(invivotest)和体外试验(invitrotest)。毒理学还利用限定人体试验和流行病学调查直接研究外源化学物对人体和人群健康的影响。一、绪论表1-3毒理学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研究方法流行病学研究受控的临床研究毒理学体内试验毒理学体外试验优点
真实的暴露条件在各化学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测定在人群的作用表示全部的人敏感性规定的限定暴露条件在人群中测定反应对某组人群(如哮喘)的研究是有力的能测定效应的强度易于控制暴露条件能测定多种效应能评价宿主持征的作用(如:性别、年龄、遗传特征等和其他调控因素饮食等)能评价机制影响因素少,易于控制可进行某些深入的研究(如:机制,代谢)人力物力花费较少缺点耗资、耗时多(多为回顾性),无健康保护难以确定暴露,有混杂暴露问题可检测的危险性增加必需达到2倍以上测定指标较粗(发病率,死亡率)耗资多较低浓度和较短时间的暴露限于较少量的人群(一般<50)限于暂时、微小、可逆的效应一般不适于研究最敏感的人群动物暴露与人暴露相关的不确定性受控的饲养条件与人的实际情况不一致暴露的浓度和时间的模式显著地不同于人群的暴露不能全面反映毒作用,不能作为毒性评价和危险性评价的最后依据难以观察慢性毒作用二、毒理学基本概念第一节毒物、毒性和毒作用第二节剂量、剂量-量反应关系和剂量-质反应关系
第三节表示毒性常用指标第四节安全限值
二、毒理学基本概念第一节毒物、毒性和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一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成为毒物(poison)。
按毒物用途和分布范围分为:
工业化学品:如生产原料、辅料、中间体等;
食品添加剂:如食用色素、香精、防腐剂等;
日常化学品:化妆品、洗涤用品等;
农用化学品:如化肥、杀虫剂等;
医用化学品:如药物、消杀剂等;
环境污染物:如废水、废气、废渣中的各种学物质等;
生物毒素:如动物毒素、植物毒素等;
军事毒物:如芥子气等战争毒素;
放射性物质:如放射性核素、天然放射性元素等。二、毒理学基本概念毒性的概念一种化学物质能够造成机体损害的能力,称为该物质的毒性(toxicity)。毒性较高的物质,只要相对较小的剂量,即可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而毒性较低的物质,需要较大的剂量,才呈现毒性。但是一个物质的“有毒”与“无毒”,毒性的大小也是相对的,关键是此种物质与机体接触的量。选择毒性(selectivetoxicity):指一种化学物质只对某种生物产生损害作用,而对其他种类生物无害;或只对机体内某一组织器官发挥毒性,而对其他组织器官不具毒作用。二、毒理学基本概念影响毒性的因素:
剂量;接触途径(经静脉、经口、经皮等);接触期限、接触速率和接触频率;
化学物质的毒作用(toxiceffect)又称为毒效应。是化学物质对机体所致的不良或有害的生物学改变,故又可称为不良效应、损伤作用或损害作用。是其本身或代谢产物在作用部位达到一定数量并停留一定时间,与组织大分子成分互相作用的结果。二、毒理学基本概念毒作用的分类:
速发或迟发性作用局部与全身作用可逆与不可逆作用过敏性反应特异体质反应速发或迟发性作用:
速发性毒作用(immediateeffect)
是指某些外源化学物在一次接触后的短时间内所引起的即刻毒性作用。
迟发性毒作用(delayedeffect)是指在一次或多次接触某种外源化学物后,经一定时间间隔才出现的毒性作用。二、毒理学基本概念局部与全身作用:
局部毒性作用(localeffect)是指某些外源化学物在机体接触部位直接造成的损害作用。
全身毒性作用(systemiceffect)是指外源化学物被机体吸收并分布至靶器官或全身后所产生的损害作用。
二、毒理学基本概念可逆与不可逆作用:
可逆作用(reversibleeffect)是指停止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可逐渐消失的毒性作用。
不可逆作用(irreversibleeffect)是指在停止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其毒性作用继续存在,甚至对机体造成的损害作用可进一步发展。二、毒理学基本概念过敏性反应:
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也称变态反应(a11ergicreaction),是机体对外源化学物产生的一种病理性免疫反应。特异体质反应:
特异体质反应(idiosyncraticreaction)
通常是指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一种遗传性异常反应。二、毒理学基本概念损害作用(adverseeffect)的特点:机体的正常形态学、生理学、生长发育过程受到影响,寿命可能缩短。机体功能容量降低。机体对外加应激的代偿能力降低。机体对其他某些环境因素不利影响的易感性增高。二、毒理学基本概念非损害作用(non-adverseeffect)的特点:不引起机体机能形态、生长发育和寿命的改变;不引起机体功能容量的降低;不引起机体对额外应激状态代偿能力的损伤。机体发生的一切生物学变化应在机体代偿能力范围之内,当机体停止接触该种外源化学物后,机体维持体内稳态的能力不应有所降低,机体对其他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易感性也不应增高。二、毒理学基本概念
毒效应谱(spectrumoftoxiceffects): 指机体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取决于外源化学物的性质和剂量,可引起多种变化,可以表现为:①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负荷增加 ②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 ③亚临床改变 ④临床中毒 ⑤甚至死亡二、毒理学基本概念靶器官(targetorgan):外源化学物可以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就称为该物质的靶器官。许多化学物质有特定的靶器官,另有一些则作用于同一个或同几个靶器官。在同一靶器官产生相同毒效应的化学物质,其作用机制可能不同。某个特定的器官成为毒物的靶器官可能有多种原因。二、毒理学基本概念
生物学标志(biomarker,biologicalmarker)
指针对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的化学物质即其代谢产物、以及它们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而采用的检测指标,可分为接触生物学标志、效应生物学标志和易感性生物学标志三类。二、毒理学基本概念接触生物学标志(biomarkerofexposure)是对各种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存在的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或它们与内源性物质作用的反应产物的测定值,可提供有关化学物质暴露的信息。包括体内剂量标志和生物效应剂量标志。体内剂量标志可以反映机体中特定化学物质及其代谢物的含量,即内剂量或靶剂量。如检测人体的某些生物材料如血液、尿液、头发中的铅、汞、镉等重金属含量可以准确判断其机体暴露水平。生物效应剂量标志可以反映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与某些组织细胞或靶分子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反应产物含量。二、毒理学基本概念
效应生物学标志(biomarkerofeffect)指机体中可测出的生化、生理、行为等方面的异常或病理组织学方面的改变,可反映与不同靶剂量的外源化学物或其代谢物有关联的对健康有害效应的信息。包括反映早期生物效应(earlybiologicaleffect)、结构和/或功能改变(alteredstructure/function)、及疾病(disease)三类标志物。
二、毒理学基本概念
易感性生物学标志(biomarkerofsusceptibility)是关于个体对外源化学物的生物易感性的指标,即反映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接触外源性物质产生反应能力的指标。如外源化学物在接触者体内代谢酶及靶分子的基因多态性,属遗传易感性标志物。环境因素作为应激原时,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反应及适应性,亦可反映机体的易感性。易感性生物学标志可用以筛检易感人群,保护高危人群。二、毒理学基本概念接触标志效应标志暴露吸收剂量靶剂量生物学效应健康效应易感性标志图2-2从暴露到健康效应的模式图和与生物学标志的关系二、毒理学基本概念剂量(dose)
是决定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损害作用的重要因素。接触剂量(exposuredose)又称外剂量(externaldose)是指外源化学物与机体(如人、指示生物、生态系统)的接触剂量,可以是单次接触或某浓度下一定时间的持续接触。吸收剂量(absorbeddose)又称内剂量(internaldose),是指外源化学物穿过一种或多种生物屏障,吸收进入体内的剂量。到达剂量(delivereddose)又称靶剂量(targetdose)或生物有效剂量(biologicallyeffectivedose),是指吸收后到达靶器官(如组织、细胞)的外源化学物和/或其代谢产物的剂量。二、毒理学基本概念第二节剂量、剂量-量反应关系和剂量-质反应关系反应(response)指化学物质与机体接触后引起的生物学改变。分为量反应和质反应两类。量反应(gradedresponse)通常与表示化学物质在个体中引起的毒效应强度的变化。属于计量资料,有强度和性质的差别,可以某种测量数值表示。这类效应称为量反应。质反应(quantalresponse)用于表示化学物质在群体中引起的某种毒效应的发生比例。属于计数资料,没有强度的差别,不能以具体的数值表示,而只能以“阴性或阳性”、“有或无”来表示,如死亡或存活、患病或未患病等,称为质反应。
二、毒理学基本概念剂量-反应曲线对称S形曲线S形曲线非对称S形曲线直线抛物线二、毒理学基本概念第三节表示毒性常用指标致死剂量阈剂量和最大无作用剂量毒作用带二、毒理学基本概念毒性的描述方法比较相同剂量外源化学物引起的毒作用强度
比较引起相同的毒作用的外源化学物剂量
毒性参数毒性上限参数(在急性毒性试验中以死亡为终点的各项毒性参数)
毒性下限参数(有害作用阈剂量及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
二、毒理学基本概念致死剂量或浓度指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外源化学物引起受试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通常按照引起动物不同死亡率所需的剂量来表示。绝对致死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MLD,LD01或MLC,LC01)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MTD,LD0或MTC,LC0)二、毒理学基本概念阈剂量(thresholddose)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中的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又称为最小有作用剂量(minimaleffectlevel,MEL)。急性阈剂量(acutethresholddose,Limac)为与化学物质一次接触所得。慢性阈剂量(chronicthresholddose,Limch)则为长期反复多次接触所得。
二、毒理学基本概念观察到的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lowestobservedadverseeffectlevel,LOAEL)
在规定的暴露条件下,通过实验和观察,一种物质引起机体(人或实验动物)形态、功能、生长、发育或寿命某种有害改变的最低剂量或浓度,此种有害改变与同一物种、品系的正常(对照)机体是可以区别的。二、毒理学基本概念最大无作用剂量(maximalno-effectdose,ED0)指化学物质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用现代的检测方法和最灵敏的观察指标不能发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二、毒理学基本概念未观察到的损害作用剂量(noobservedadverseeffectlevel,NOAEL)
在规定的暴露条件下,通过实验和观察,一种物质不引起机体(人或实验动物)形态、功能、生长、发育或寿命可检测到的有害改变的最高剂量或浓度。二、毒理学基本概念毒作用带(toxiceffectzone)是表示化学物质毒性和毒作用特点的重要参数之一,分为急性毒作用带与慢性毒作用带。
二、毒理学基本概念
毒性参数和安全限量的剂量轴低高
──┼───┼─┼─┼────┼─┼─┼───┼──┼─┼──┼→安全限值NOAEL阈LOAELNOAEL阈LOAELMTDMLDLD50LD100
或VSD└────┘└────┘LD01
慢性急性
二、毒理学基本概念第四节安全限值
安全限值即卫生标准是指为保护人群健康,对生活和生产环境和各种介质(空气、水、食物、土壤等)中与人群身体健康有关的各种因素(物理、化学和生物)所规定的浓度和接触时间的限制性量值,在低于此种浓度和接触时间内,根据现有的知识,不会观察到任何直接和或间接的有害作用。也就是说,在低于此种浓度和接触时间内,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的危险度是可忽略的。二、毒理学基本概念安全限值动物试验外推到人通常有三种基本的方法:利用不确定系数(安全系数);利用药物动力学外推(广泛用于药品安全性评价并考虑到受体敏感性的差别),利用数学模型。二、毒理学基本概念每日容许摄人量(acceptabledailyintake,ADI)是允许正常成人每日由外环境摄入体内的特定化学物质的总量。在此剂量下,终身每日摄入该化学物质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可测量出的健康危害。最高容许浓度(maximalallowableconcentration,MAC)系指某一外源化学物可以在环境中存在而不致对人体造成任何损害作用的浓度。阈限量(thresholdlimitvalue,TLV)为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委员会推荐的生产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职业接触限值。为绝大多数工人每天反复接触不致引起损害作用的浓度。参考剂量(referencedose,RfD)是指一种日平均剂量和估计值。人群(包括敏感亚群)终身暴露于该水平时,预期在一生中发生非致癌(或非致突变)性有害效应的危险度很低,在实际上是不可检出的。二、毒理学基本概念三、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
第一节生物膜和生物转运第二节吸收第三节分布第四节排泄第五节毒物的代谢转化第一节生物膜和生物转运外源化学物[接触]皮肤肺消化道粪[接触][排泄]肝〖吸收〗[再吸收]胆汁[代谢]血液循环白蛋白结合型游离型[吸收]靶器官(损害)器官组织(贮存)[分布]肾肺分泌腺尿呼气乳汁、汗[排泄]图3-1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动态过程三、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生物膜组成脂质糖蛋白质:结构蛋白、受体、酶、载体、离子通道等结构:液态镶嵌模型功能隔离功能生化反应和生命活动的场所内外环境物质交换的屏障三、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生物转运主动转运(activetransport)被动转运膜动转运(cytosis)简单扩散(simplediffusion)易化扩散(facilitateddiffusion)滤过(filtration)胞吞(endocytosis),胞饮(pinocytosis)胞吐(exocytosis)三、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影响生物转运的因素:外源化学物本身的结构、分子量的大小、脂/水分配系数的大小、带电性、与内源性物质的相似性等。影响简单扩散的主要因素:生物膜的浓度梯度、厚度、面积、脂/水分配系数、解离度等。脂/水分配系数(lipid/waterpartitioncoefficient):化学物在含有脂和水的体系中,在分配达到平衡时在脂相和水相的溶解度比值。三、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
吸收(abosorption):外源化学物从接触部位,通常是机体的外表面或内表面的生物膜转运至血循环的过程。一、经胃肠道吸收:吸收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小肠的结构特点外源化学物本身的理化性质、胃肠液的PH值、胃肠道内食物的量和质、肠内茵丛的影响第二节吸收三、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二、经呼吸道吸收:吸收部位:气态物质的水溶性影响因素:血/气分配系数(blood/gaspartitioncoefficient):气体在呼吸膜两侧的分压达到动态平衡时,在血液内的浓度与在肺泡空气中的浓度之比。
三、经皮肤吸收:不同部位皮肤对毒物的通透性不同:阴囊>腹部>额部>手掌>足底四、其它:注射三、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
分布(distribution)指外源化学物吸收进入血流或淋巴液后,随体循环分散到全身组织器官的过程。不同的外源化学物在体内各器官组织的分布不均匀。影响因素:组织或器官的血流量、外源化学物的亲合力。
redistribution:铅
第三节分布三、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一、毒物在组织中的贮存:毒理学意义(双重)
血浆蛋白质作为贮存库:清蛋白
肝脏和肾脏作为贮存库
脂肪组织作为贮存库
骨骼组织作为贮存库二、特殊的屏障: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
胎盘屏障(placentalbarrier)
其他屏障
三、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
排泄(excretion)是外源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向机体外转运的过程,是生物转运的最后一个环节。
肾脏排泄:肾小球过滤肾小管重吸收肾小管分泌
粪便排泄:与未吸收的食物混合胆汁排泄肠肝循环
(毒理学意义)
肺排泄
其他:乳汁排泄
第四节排泄三、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一、生物转化和毒物代谢酶二、Ⅰ相反应三、Ⅱ相反应四、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第五节毒物的代谢转化三、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一、生物转化和毒物代谢酶: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外源化学物在机体内经多种酶催化的代谢转化。Ⅰ相反应和Ⅱ相反应代谢产物(metabolites):生物转化的产物。主要担负生物转化的器官是肝脏。其他器官如肾脏、小肠、肺脏和皮肤等的生物转化能力明显低于肝脏。生物转化的意义:水溶性增加、毒性降低代谢解毒(metabolicdetoxication):经生物转化大部分外源化学物的代谢产物,毒性降低,易于排出体外,此为解毒反应。代谢活化(metabolicactivation):经生物转化其毒性被增强的现象。生成亲电子剂、自由基、亲核剂、氧化还原剂。三、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生物转化酶的基本特征:
广泛的底物特异性
某些酶具有多态性具有立体选择性
有结构酶和诱导酶之分
毒物代谢酶的分布:肝脏:不同组织对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能力的显著区别对于解释化学物损伤的组织特异性具有重要的毒理学意义。内质网(微粒体)或脂质的可溶部分(胞浆)三、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二、Ⅰ相反应:
Ⅰ相反应(phaseⅠbiotransformation)指经过氧化、还原和水解等反应使外源化学物暴露或产生极性基团,如-OH、-NH2、-SH、-COOH等,水溶性增高并成为适合于Ⅱ相反应的底物。三、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I相反应的类型氧化作用还原作用水解作用硝基和偶氮还原羰基还原含硫基团还原醌还原脱卤还原酯酶酰胺酶环氧化物水化酶三、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三、Ⅱ相反应:
Ⅱ相反应(phaseⅡbiotransformation)指具有一定极性的外源化学物与内源性辅因子(结合基团)进行化学结合的反应(conjugation)。三、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结合反映的类型:葡糖醛酸结合硫酸结合乙酰化作用甲基化作用谷胱甘肽(GSH)结合氨基酸结合结合酶:UDP-葡糖醛酸转移酶磺酸转移酶乙酰基转移酶甲基转移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酰基转移酶三、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四、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代谢是化学物毒作用的决定因素。很多因素可影响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包括机体的遗传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类。遗传生理因素有动物的物种、性别、年龄等,常体现在代谢酶的种类、数量和活性的差异上,代谢酶的多态性也是影响毒性反应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各种环境因素主要通过影响代谢酶和辅酶的合成过程以及催化过程来干扰外源化学物的生物转化,如代谢酶的诱导和抑制。另外,其他影响因素还有营养状态、疾病等。三、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代谢酶多态性外源化学物代谢酶的诱导
诱导(induction)指有些外源化学物可使某些代谢过程催化酶系的酶蛋白的合成量增加,伴有活力增强。能引起酶诱导的物质称为诱导剂(inducer)。外源化学物代谢酶的抑制(inhibition)
三、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外源化学物代谢酶的诱导诱导剂对外源化学物代谢和毒作用的影响可有以下几种:
(1)如果化学物仅经一个途径代谢,诱导可增加其代谢速率。如该化学物经此途径代谢解毒,诱导可降低毒性。
(2)如果化学物经几个途径代谢,而仅有一个途径被诱导,诱导可改变这些代谢途径间的平衡,增强或降低毒性。
(3)如被诱导的同工酶不涉及某化学物的代谢,则诱导不影响该化学物的代谢。
(4)诱导还可能改变酶促反应的立体化学特异性。
三、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外源化学物代谢酶的抑制抑制作用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1)抑制物与酶的活性中心发生可逆或不可逆性结合。
(2)两种不同的化学物在同一个酶的活性中心发生竞争性抑制。
(3)减少酶的合成。
(4)破坏酶。
(5)变构作用。
(6)缺乏辅因子。马来酸二乙酯可耗尽GSH,抑制其他化学物经GSH结合代谢。三、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概念:终毒物(ultimatetoxicant)是指与内源靶分子(如受体、酶、DNA、微丝蛋白、脂质)反应或严重地改变生物学(微)环境、启动结构和(或)功能而表现出毒性的物质。终毒物可为机体所暴露的原化学物(母化合物);而另外一些毒物的毒性主要是由于其代谢物引起,生物转化为有害产物的过程称为增毒(toxication)或代谢活化(metabolicactivation)。
四、毒性机制和中毒案例化学毒物产生毒性的可能途径化学毒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与靶分子相互作用细胞功能失调、损伤细胞修复功能失调毒性①②③四、毒性机制和中毒案例毒物分类及其机制重金属离子有机毒物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军用毒气四、毒性机制和中毒案例重金属离子
主要有铅等。铅作用于全身多系统和器官(血液、神经、消化、心血管系统、肾脏)。在铅中毒机制研究中,认为出现卟啉代谢障碍是铅中毒重要和较早的变化之一。铅通过抑制卟啉代谢过程中一系列酶的活性(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ALAD)和血红素合成酶),导致血红素的合成障碍。铅中毒是常见的职业中毒,主要临床症状为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的损害。
四、毒性机制和中毒案例有机毒物主要有苯等。苯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吸收的苯约50%以原形由呼吸道呼出,40%左右在体内氧化,形成酚、对苯二酚、邻苯二酚等。苯的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慢性毒性主要为造血系统的损害,目前多认为是苯的代谢产物酚类引起:(1)酚类的原浆毒性。(2)酚类在骨髓中抑制巨噬细胞DNA和造血因子的生成。(3)引起外周血细胞和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四、毒性机制刺激性气体酸类:硝酸、盐酸、硫酸、铬酸、氯磺酸等。氮的氧化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五氧化二氮等。氯及其他化合物:氯、氯化氢、二氧化氯、光气、双光气、氯化苦、二氯化枫、四氯化硅、三氯氢硅、四氯化钛、三氯化锑、三氯化砷、三氯化磷、三氯氧磷、五氯化磷、三氯化硼等。硫的化合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化氢等。氨。臭氧。酯类:硫酸二甲酯、甲酸甲酯、二异氰酸甲苯酯、氯甲酸甲酯等。金属化合物:氧化银、硒化氢、波基镍、五氧化二钒等。醛类:甲醛、已醛、丙烯醛、三氯乙醛等。氟代烃类:八氟异丁烯、氟光气、六氟丙烯、氟聚合物的裂解残液气和热解气等。四、毒性机制四、毒性机制◆刺激性气体对机体作用的共同点对眼、呼吸道粘膜、皮肤的刺激作用。常以局部损害为主,过强可引起全身反应。◆损害的程度主要与毒物的浓度和接触时间有关△接触水溶性大的刺激性气体,立即产生眼和上呼吸道刺激性炎症;高浓度则会侵犯全呼吸道,引起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突然吸入高浓度时可引起喉痉挛、支气管痉挛或反射性呼吸中枢抑制,出现昏迷和休克。△水溶性小的刺激性气体(NO2、光气)对上呼吸道刺激小,吸入不易被发觉,容易进入深部呼吸道,与水分作用而对肺组织产生刺激和腐蚀作用,引起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损害的部位和临床表现主要与毒物的水溶性有关四、毒性机制刺激性气体可引起的肺水肿京沪高速氯气泄漏事故造成28人中毒死亡,住院360多人,疏散村民上万人四、毒性机制和中毒案例重庆主城区一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15日晚发生氯气泄漏事件,16日凌晨发生局部爆炸四、毒性机制和中毒案例重庆主城区一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引爆氯气罐前勘查现场坦克炮击残余贮气罐四、毒性机制和中毒案例氯气理化性质
黄绿色气体,有窒息性气味。熔点-101℃。沸点-34.5℃。蒸气密度2.49。蒸气压506.62kPa(5atm10.3℃)。
溶于水和易溶于碱液。遇水生成次氯酸和盐酸,次氯酸再分解为盐酸新生态氯、氧和氯酸。氯与一氧化碳在高热条件下,可生成光气。
本品不燃,但可助燃。在日光下与易燃气体混合时会发生燃烧爆炸。与许多物质反应引起燃烧和爆炸。
四、毒性机制和中毒案例职业接触电解食盐;使用氯气制造各种含氯化合物,如氯化苯、氯乙烯、盐酸等;制药、皮革业、造纸业、印染工业等;液氯的灌注、运输或储存;油脂及兽骨加工过程中的漂白,水的消毒等;四、毒性机制和中毒案例侵入途径
主要经呼吸道侵入,损害上呼吸道;空气中氯浓度较高时也侵入深部呼吸道(小气道和肺泡)。中毒机理:氯气吸入后形成次氯酸和氯化氢(尤其是后者,可透过细胞膜,破坏其完整性、通透性及肺泡壁的气-血、气-液屏障,使大量浆液渗透至组织,引起眼、呼吸道粘膜炎性水肿、充血,甚至坏死,重者形成肺水肿);细支气管炎、肺炎及中毒性肺水肿;刺激迷走神经引起反射性的心跳停止。四、毒性机制和中毒案例临床表现急性中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梯钢结构2024年度制作安装承包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苏州相城区汽车销售公司购销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技术开发与运营合同
- 店铺责任协议书(2篇)
- 挡土墙结构性安全鉴定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美发店与政府机构之间的优惠政策申请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租赁合同租金调整机制及维修责任划分
- 拆迁房屋的保证书解析
- 偷钱保证书范本大集合
- 环评服务合同模板
- 第四节金本位制度
- 《甲方认质认价确认单》
- 《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发展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 各种烟气焓温、密度、比热计算表
- 新版一年级看图写话(教学PPT)学习课件.PPTx
- FLUKE-17B型万用表使用说明
-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班会】放飞心灵 释放压力教案
- 残疾学生拟定个别化教育计划
- 企业所得税季度申报表A类
- 地下车库顶板行车专项及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