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中秋咏月诗词三首(1)概要_第1页
七上:中秋咏月诗词三首(1)概要_第2页
七上:中秋咏月诗词三首(1)概要_第3页
七上:中秋咏月诗词三首(1)概要_第4页
七上:中秋咏月诗词三首(1)概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秋节”,“仲秋节”;“秋节”、“八月节”;“团圆节”、“女儿节”。“月节”“月夕”;在唐朝,被称为“端正月”。“中秋节”别称第一页第二页,共12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李白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知识积累:有关“月”的诗句第二页第三页,共12页。中秋节的起源1、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2、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3、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第三页第四页,共12页。十五夜望月第四页第五页,共12页。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第五页第六页,共12页。思考:1.你可知诗人的秋思落于何处?2.诗人又是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他的秋思的?第六页第七页,共12页。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句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月亮第七页第八页,共12页。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谁家”,就是“谁”,“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全唐诗》录此诗,“落”字作“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第八页第九页,共12页。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望月〔景〕抒怀〔情〕十五夜望月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小结第九页第十页,共12页。在唐代咏月诗中,这是比较著名的一篇。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广寒宫中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更显得悠远,耐人寻味。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