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综合管廊消防设施技术规程目次TOC\o"1-2"\u1总则 12术语和符号 22.1术语 22.2符号 23基本规定 64总体设计 74.1一般规定 74.2平面布局 74.3断面 75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 95.1一般规定 95.2系统组成与设置 95.3联动控制 10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116.1一般规定 116.2系统组成与设置 116.3联动控制 127灭火系统 147.1一般规定 147.2超细干粉灭火装置 147.3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 167.4热气溶胶灭火系统 207.5泡沫灭火系统 218消防应急照明及逃生 268.1一般规定 268.2系统设计 268.3逃生设备 289供配电与系统布线 299.1供配电 299.2系统布线 2910灭火救援设施 3110.1一般规定 3111施工与验收 3211.1一般规定 3211.2工程施工与验收 3212维护管理 3412.1维护 3412.2资料 34
ContentsTOC\o"1-2"\u1Generalprovisions 12Termsandsymbols 22.1Terms 22.2Symbols 23Generalrequirements 64OverallDesign 74.1GeneralRequirements 74.2Planlayout 74.3Section 75Combustiblegasdetectionandalarmsystem 95.1GeneralRequirements 95.2Systemcompositionandsetup 95.3Linkagecontrol 106Designofautomaticfirealarmsystem 116.1GeneralRequirements 116.2Systemcompositionandsetup 116.3Linkagecontrol 127Fireextinguishingsystems 147.1GeneralRequirements 147.2Ultra-finepowderfireextinguisher 147.3Highpressurewatermistextinguishingsystem 167.4Thermalaerosolfireextinguishingsystems 207.5Foamfireextinguishingsystems 218Fireemergencylightingandescape 268.1GeneralRequirements 268.2Systemdesign 268.3Escapeequipments 289Powersupplyanddistributionandsystemcabling 299.1Powersupplyanddistribution 299.2Systemcabling 2910Firefightingandrescuefacilities 3110.1GeneralRequirements 3111Constructionandacceptance 3211.1GeneralRequirements 3211.2Constructionandacceptance 3212MaintenanceManagement 3412.1Maintenance 3412.2Data 34
1总则1.0.1为合理设计综合管廊消防设施,保证其施工质量,规范其验收和维护管理,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城市干、支线综合管廊建设工程中的消防设施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管理。1.0.3综合管廊消防设施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0.1综合管廊消防设施fireequipmentinutilitytunnel综合管廊(主体)中设置的用于火灾报警、灭火、人员疏散、防火分隔、灭火救援等设施的总称。2.0.2可燃气体flammablegas由甲类气体或甲、乙类可燃液体气化后形成的可燃气体或可燃蒸气。2.0.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automaticfirealarmsystem探测火灾早期特征、发出火灾报警信号,为人员疏散、防止火灾蔓延和启动自动灭火设备提供控制与指示的消防系统。2.0.4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fireemergencylightingandevacuateindicatingsystem为人员疏散和发生火灾时仍需工作的场所提供照明和疏散指示的系统。2.0.5防火分区firecompartmentation综合管廊内部采用防火墙、防火门、阻火包等防火分隔设施进行防火分隔,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其余区域蔓延的局部空间。2.2符号2.2.1超细干粉灭火装置计算M——超细干粉灭火剂实际用量;M1——超细干粉灭火剂设计用量;M2——超细干粉灭火剂喷射剩余量;M3——单具超细干粉自动灭火装置额定充装量;A1——计算面积;C——灭火设计浓度;CA——单位面积设计用量;K1——配置场所危险等级补偿系数;K2——防护区不密封度补偿系数;N——超细干粉自动灭火装置数量;V1——防护区容积;δ1——灭火装置喷射剩余率。2.2.2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计算Q设——系统的设计流量;Q总—系统总设计流量;Q—管道的流量;A——灭火分区的长度;B——灭火分区的宽度;K——喷头的流量系数;L—管道计算长度;N——灭火分区喷头的计算数量;Ni—第i个灭火分区喷头的设计数量;P——喷头的设计工作压力;Pf—管道的水头损失,包括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Pt—系统的设计供水压力;Pe—最不利点处喷头与储水箱或储水容器最低水位的高程差;Ps—最不利点处喷头的工作压力;S——灭火分区的保护面积;V——储水箱的设计所需有效容积;W——喷雾强度;d—管道内径;f—摩阻系数;n—同时启动分区个数;q——喷头的设计流量;qi——第i个分区的设计流量;t——系统的设计喷雾时间;ρ—流体密度;Re—雷诺数;μ—动力黏度;Δ—管道相对粗糙度;ε—管道粗糙度。2.2.3泡沫灭火系统计算A1——单个防护区面积;CN—泡沫破裂补偿系数;CL—泡沫泄漏补偿系数;H—泡沫淹没深度;K—泡沫产生装置的流量系数;K1—气液混合比;Ls—泡沫破泡率与水喷头排放速率之比;M1—扑救一次火灾的泡沫混合液设计用量;P—泡沫产生装置的喷嘴设计工作压力;Q—空压机排气量;Q1—泡沫混合液流量;Qs—系统的设计流量;Qy—预计动作的最大水喷头数目总流量;R—泡沫最小供给速率;R1——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Rs—喷水造成的泡沫破泡率;S—防护区地面面积;T—淹没时间;T1——泡沫混合液系统供给时间;V——系统管道内泡沫混合液剩余量;V1—泡沫灭火剂用量;V2—淹没体积;V3—固定的机器设备等不燃物体所占的体积;k—系统的设计流量安全系数;n—泡沫产生装置数;qi—泡沫产生装置的设计流量。
3基本规定3.0.1综合管廊消防设施的配置应综合分析综合管廊的火灾危险性及火灾特性、设计防火目标、保护对象的特征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确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3.0.2综合管廊舱室火灾危险性分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的有关规定。当舱室内含有两类及以上管线时,舱室火灾危险性类别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管线确定。3.0.3综合管廊消防设施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综合管廊内应在沿线、人员出入口、逃生口等处设置灭火器材,灭火器的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的有关规定。灭火器宜选用ABC类干粉灭火器。2干线、支线综合管廊含电力电缆的舱室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3干线综合管廊中容纳电力电缆的舱室,支线综合管廊中容纳6根及以上电力电缆的舱室宜设置自动灭火系统。3.0.4综合管廊选用的消防产品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消防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要求。3.0.5综合管廊消防设施控制柜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4,且灭火设施联动组件刘敏:感烟探测器等因其探测器机理,无法达到IP54。按照建议修改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刘敏:感烟探测器等因其探测器机理,无法达到IP54。按照建议修改
4总体设计4.1一般规定4.1.1综合管廊中的舱室布置、断面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的有关规定。4.1.2500kV电压等级的电缆应独立成舱敷设,且每个舱内电缆线路不宜超过2回。4.1.3110kV、220kV电压等级的电缆宜独立成舱敷设,且每个舱内电缆线路不宜超过10回。4.1.4综合管廊的防火分隔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的有关规定。蒋博士:这条没必要单独说,第三章总说一下,xx还需满足GB50838的规定即可蒋博士:这条没必要单独说,第三章总说一下,xx还需满足GB50838的规定即可4.1.5综合管廊的安全疏散和逃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的有关规定。多舱室综合管廊可通过夹层或安全通道转换、逃生口宜合并设置。1.蒋博士:这条没必要单独说,第三章总说一下,xx还需满足GB50838的规定即可1.蒋博士:这条没必要单独说,第三章总说一下,xx还需满足GB50838的规定即可4.2平面布局4.2.1综合管廊的每个舱室应设置人员出入口、逃生口、进风口、排风口等。4.2.2综合管廊人员出入口、逃生口、进排风口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的有关规定。1.蒋博士:这条没必要单独说,第三章总说一下,xx还需满足GB50838的规定即可1.蒋博士:这条没必要单独说,第三章总说一下,xx还需满足GB50838的规定即可4.2.3天然气管道舱室与周边建(构)筑物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的有关规定。4.2.4天然气管道舱室的各类孔口不得与其他舱室连通,并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4.3断面4.3.1天然气管道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燃气工程项目规范》GB55009、《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和《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的有关规定。4.3.2天然气管道舱内的电气设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有关爆炸性气体环境2区的防爆规定。4.3.3热力管道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的有关规定。4.3.4电力电缆应采用阻燃电缆或不燃电缆,通信线缆应采用阻燃线缆。通信线缆和电力电缆不应在同一线槽敷设。综合管廊内的电缆防火与阻燃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和《电力电缆隧道设计规程》DL/T5484及《阻燃及耐火电缆塑料绝缘阻燃及耐火电缆分级和要求第1部分:阻燃电缆》GA306.1和《阻燃及耐火电缆塑料绝缘阻燃及耐火电缆分级和要求第2部分:耐火电缆》GA306.2的有关规定。4.3.5综合管廊内的电力电缆宜设置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电缆接头处宜设置自动灭火装置。
5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5.1一般规定5.1.1综合管廊含天然气管道的舱室应设置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5.1.2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应接入综合管廊统一管理平台。5.1.3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的设计、安装与接线技术要求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有关规定。5.2系统组成与设置5.2.1综合管廊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应由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可燃气体探测器和声光警报器等组成。设备应选择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可燃气体探测器》GB15322规定和有关市场准入制度的产品。5.2.2含天然气管道的舱室应设置可燃气体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宜通过现场总线方式接入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含天然气管道的舱室每个防火分区的探测器总线应采用独立回路。5.2.3可燃气体探测器应采用二级报警。第二级报警信号应作为联动触发信号。5.2.4含天然气管道的舱室可燃气体探测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舱室的顶部、管道阀门安装处及其他易聚积天然气的节点处应设置点型可燃气体探测器。2舱室内沿线设置间隔不宜大于15m,设置线型可燃气体探测器的保护区域长度不宜大于100m,安装距舱室顶部不宜大于0.3m。3当点型可燃气体探测器安装于管道阀门处时,探测器的安装高度应高出释放源0.5m~2.0m。5.2.5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声光警报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含天然气管道的舱室内每个防火分区的人员出入口、逃生口和防火门处应设置声光警报器,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2个。2每个防火分区内设置的声光警报器声压级不应小于60dB;在环境噪声大于60dB的区域,其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15dB。5.2.6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的信号传输应符合下列规定:1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宜采用独立传输网络。2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的报警信号应上传至监控中心统一管理平台。3管道阀门释放源处、综合管廊内天然气容易积聚处的可燃气体探测器的实时浓度数据宜上传至监控中心统一管理信息平台。5.3联动控制5.3.1天然气报警第一级报警浓度设定值不应大于其爆炸下限值(体积分数)的20%。当天然气管道舱室内任意一只天然气探测器探测浓度超过第一级报警浓度设定值时,可燃气体报警联动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由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启动事故段防火分区和监控中心的声光警报器;2应由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启动含天然气管道舱室事故段防火分区及同舱室相邻防火分区蒋博士:应给出管廊防火分区的术语定义防火分区:在建筑内部采用防火墙、楼板及其他防火分隔设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1.蒋博士:应给出管廊防火分区的术语定义防火分区:在建筑内部采用防火墙、楼板及其他防火分隔设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1.郑涵:在综合管廊内部采用防火墙、防火门、阻火包等防火分隔设施进行防火分隔,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其余区域蔓延的局部空间。3应由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切除事故段防火分区非相关设备的电源;4应向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发出联动触发信号。5.3.2天然气报警第二级报警浓度设定值不应大于其爆炸下限值(体积分数)的50%卢洲:5.3.2条天然气报警第卢洲:5.3.2条天然气报警第二级报警浓度设定值不应大于其爆炸下限值(体积分数)的50%。建议按照《GBT51274-2017城镇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工程技术标准》第8.3.2条复核修改。2.沈消所郑涵:建议还是选取50%,这样跟GB15322和GB50493的条文要求吻合,数值设置的稍微高一些,也可以减少实际运行时误报几率。5.3.3监控中心可燃气体声光警报器发出报警后,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能记录报警的具体时间和位置。2声报警可手动关闭,光报警应持续至人员现场确认并采取措施后复位。
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6.1一般规定6.1.1综合管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和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城镇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工程技术标准》GB51274的规定。6.1.2城市综合管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形式,报警区域及探测区域,应符合下列规定:1根据城市综合管廊的规模和管理模式,宜选择集中报警系统或控制中心报警系统。2综合管廊舱室内的报警区域宜按排烟系统或灭火系统划分确定。1.同泰邹丽:设有自动灭火系统的区域应按照灭火系统分区进行划分报警区域。【通风区段一般为个自动灭火系统分区】1.同泰邹丽:设有自动灭火系统的区域应按照灭火系统分区进行划分报警区域。【通风区段一般为个自动灭火系统分区】2.刘敏:同意。可以修改为报警区域按排烟系统或灭火系统的联动需要确定(参考GB501163.3.1.2)31.刘敏:电缆接头处宜单独划分探测分区电力电缆舱室火灾探测区域宜将电缆接头区和其他区域分开,电缆接头处宜单独划分探测分区。1.刘敏:电缆接头处宜单独划分探测分区4每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保护综合管廊舱室的区域半径不宜大于1000m。6.1.3综合管廊应设置消防控制室,且消防控制室应与监控中心控制区合用。6.1.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与综合管廊统一管理平台联通。6.1.5综合管廊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组件的兼容性和通信协议的兼容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组件兼容性要求》GB22134的有关规定。6.2系统组成与设置6.2.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现场部件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容纳电力电缆的舱室应设置分布定位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宜设置图像火灾探测器;其它防护区域宜设置图像火灾探测器或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图像火灾探测器宜同时具备火焰、烟雾及高温探测功能;分布定位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宜采用差定温感温探测器,并宜采用缆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2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应采用接触式的敷设方式对隧道内的所有动力电缆进行探测;应采用“S”形布置在每层电缆的上表面,或应采用一根线型感温探测器保护一根动力电缆的方式,沿动力电缆敷设。当采用“S”形布置时,应采用能响应火焰规模不大于100mm的线型感温探测器。3电缆接头处设置的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应保证有效探测长度,并应具有测温、预警等功能;否则,应增设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4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舱室应在每个防火分区的人员出入口、逃生口、防火门处设置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和火灾声光报警器,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2套。5当综合管廊具有多个舱室且共用出入口时,设置有火灾报警系统的舱室在进入共用出入口的防火门外侧应设置火灾声光报警器。6.2.2重点防护区域设置的图像型火灾探测器的探测距离不应大于50m。6.2.3设有火灾报警系统舱室的防火门应接入防火门监控系统,消防控制室应设置防火门监控器。6.2.4消防专用电话可与综合管廊内设置的固定语音通信系统合并,且应为独立的网络。6.2.5消防控制室应能接收并显示综合管廊内消防设备的工作状态。6.2.6宜设置用户信息传输装置,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第1部分:用户信息传输装置》GB26875.1的有关规定。6.3联动控制6.3.1需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控制的灭火系统(装置),其联动触发信号应采用同一灭火分区内两只独立的火灾探测器或一只火灾探测器与一只手动报警按钮报警信号的“与”逻辑组合。6.3.2收到火灾联动触发信号时,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执行下列联动控制:1.同泰邹丽:缺少自动灭火系统联动1.同泰邹丽:缺少自动灭火系统联动2.刘敏:可以增加。1关闭着火分区及同舱室相邻防火分区通风机及防火阀。2启动着火分区及同舱室相邻防火分区,及其进入共用出入口防火门外侧的火灾声光警报器。3启动着火分区及同舱室相邻防火分区的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并应关闭火灾确认防火分区防火门外上方的安全出口标志灯。1.同泰邹丽:管廊内基本上是对管廊较为熟悉的运维人员,是否有必要设置疏散指示?2.1.同泰邹丽:管廊内基本上是对管廊较为熟悉的运维人员,是否有必要设置疏散指示?2.刘敏:可以讨论。但目前很多项目都设置4联动出入口控制系统解除着火分区及同舱室相邻防火分区出入口控制装置的锁定状态。5控制防火门监控器关闭着火分区所有常开防火门。6启动自动灭火系统。6.3.3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作为触发信号,应能联动控制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显示现场图像,判断监视火灾情况。6.3.4消防控制室应能手动启动自动灭火系统、消防水泵等重要消防设施,当设备距离消防控制室超过1000m时,可经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网络与总线远程控制。6.3.5防火门监控系统、防烟排烟系统、火灾警报系统、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有关规定。6.3.6消防联动控制装置,应同时具备自动、手动、机械应急的启动方式。
7灭火系统7.1一般规定7.1.1综合管廊灭火系统的设计应依据设定的消防目标,结合保护对象的功能、几何特性和火灾特性,合理选择系统类型。7.1.2城市综合管廊消防系统的使用环境温度应大于管廊的运营环境温度。设计时应优先考虑管廊所处地理环境、海拔、常年环境温度范围,地域及气候等因素。7.1.3各类灭火系统所设防护区应满足:1防护区内应设置火灾声报警装置及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2防护区的入口处外侧应设置火灾声、光报警装置和灭火剂喷放指示灯等;7.1.4灭火系统的控制主机与设备之间宜通过专用线路进行数据传输。7.1.5电力电缆的接头区域宜采用全淹没式灭火系统。7.1.6综合管廊舱室内发生火灾时,发生火灾的防火分区及相邻分区的通风设备应能够自动关闭。7.2超细干粉灭火装置7.2.1局部应用方式的设计可采用面积法或体积法。当保护对象的着火部位是平面时,宜采用面积法;当采用面积法不能做到使所有表面被完全覆盖时,宜采用体积法1.同泰邹丽:福建省DB35T-1153-2011-《超细干粉自动灭火装置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中4.1.7:采用局部应用方式时,保护对象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应大于2m/s。管廊内是否适合采用局部应用方式?。1.同泰邹丽:福建省DB35T-1153-2011-《超细干粉自动灭火装置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中4.1.7:采用局部应用方式时,保护对象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应大于2m/s。管廊内是否适合采用局部应用方式?7.2.2局部应用方式的设计采用面积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保护对象计算面积,应取被保护表面的垂直投影面积。采用多具灭火装置,以喷头正方形保护面积组合排列。灭火装置至保护对象的距离不应小于1m。2保护对象计算面积应按被保护面积四周外扩1m计算。3喷头布置应使计算面积内不留空白。4超细干粉灭火剂用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1.同泰邹丽:该公式采用的是局部保护方式,根据规范DB35T-1153-2011《超细干粉自动灭火装置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全淹没应用方式的设计用量C取值0.12,局部取值0.5。采用局部方式设计的药剂量小于全淹没应用方式。1.同泰邹丽:该公式采用的是局部保护方式,根据规范DB35T-1153-2011《超细干粉自动灭火装置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全淹没应用方式的设计用量C取值0.12,局部取值0.5。采用局部方式设计的药剂量小于全淹没应用方式。M≥M1+∑M2M1=A1×CA×K1M2=M1×δ1式中:M——超细干粉灭火剂实际用量,单位为千克(kg);M1——超细干粉灭火剂设计用量,单位为千克(kg);M2——超细干粉灭火剂喷射剩余量,单位为千克(kg);A1——计算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CA——单位面积设计用量(取0.50kg/s·m2),单位为千克每平方米(kg/m2)K1——配置场所危险等级补偿系数,单位为无量纲。7.2.3超细干粉灭火装置采用全淹没应用方式时,其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所采用的超细干粉灭火装置宜具备温控启动和电引发启动装置。2超细干粉灭火装置的有效喷射时间不应小于5s,喷射剩余率不应大于5%,防护区全淹没灭火时间不应大于20s。3管廊舱室的灭火剂全淹没设计浓度不应低于0.12kg/m3,厂家宜根据产品设计浓度,选择适宜的灭火设计浓度。4全淹没灭火方式超细干粉灭火剂设计用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M≥M1+∑M2M1=V1×C×K1×K2M2=M1×δ1式中:M——超细干粉灭火剂实际用量,单位为千克(kg);M1——超细干粉灭火剂设计用量,单位为千克(kg);M2——超细干粉灭火剂喷射剩余量,单位为千克(kg);V1——防护区容积,单位为立方米(m3);C——灭火设计浓度(按表7.2.3-1取值),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³);δ1——灭火装置喷射剩余率,(取5%),单位为百分比(%);K1——配置场所危险等级补偿系数(按表7.2.2取值),无量纲;K2——防护区不密封度补偿系数(按表7.2.3-2取值),无量纲。5超细干粉自动灭火装置的数量应按下式计算:N≥M/M3式中:N——超细干粉自动灭火装置数量,单位:具;M3——单具超细干粉自动灭火装置额定充装量,单位:kg。6超细干粉灭火装置的安装间距应根据灭火装置的产品特性决定,不宜超过4m。7.2.4超细干粉灭火装置的设置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干粉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47的规定,系统采用的超细干粉灭火剂应符合现行公共安全行业标准《超细干粉灭火剂》XF578的规定。1.同泰邹丽:是否规范内标明:什么场景适合用全淹没,什么场景适合用局部应用?1.同泰邹丽:是否规范内标明:什么场景适合用全淹没,什么场景适合用局部应用?7.3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I系统选型7.3.1在选择综合管廊细水雾灭火系统类型时,应根据管廊断面形式、防火分区长度及几何尺寸等要素选用合适的系统。7.3.2泵组系统的供水装置、过滤器、系统管道和水质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细水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GB50898的规定。II系统设计7.3.3灭火系统的保护面积应按下式计算:S=A×B式中:S——灭火分区的保护面积(m2);A——灭火分区的长度(m);B——灭火分区的宽度(m)。7.3.4喷头的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q式中:q——喷头的设计流量(L/min);K——喷头的流量系数[L/min/(MPa)1/2];P——喷头的设计工作压力(MPa)。7.3.5灭火系统喷头的计算数量应按下式计算:N=Q设/q式中:N——灭火分区喷头的计算数量;Q设——系统的设计流量(L/min);q——喷头的设计流量(L/min)。7.3.6灭火分区系统的设计流量应按照喷雾强度和保护面积确定,计算公式如下:Q设=W×S式中:Q设——系统的设计流量(L/min);W——喷雾强度(L/min.m2);S——灭火分区的保护面积(m2)。7.3.7系统总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Q总—系统总设计流量;qi— 第i个分区喷头的设计流量(L/min);Ni—第i个灭火分区喷头的设计数量;n—同时启动分区个数:采用全淹没系统时n=1;采用分区应用系统时n≥3;采用局部应用系统时,n≥1。7.3.8灭火系统储水箱的设计所需有效容积应按下式计算V=Q总×t式中:V——储水箱的设计所需有效容积(L);Q总——系统总设计流量;t——系统的设计喷雾时间(min)。7.3.9高压细水雾系统的工作压力应按照系统最不利点所需工作压力进行水力计算确定。管道的水头损失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细水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GB50898规定计算。式中:Pf—管道的水头损失,包括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MPa);Q—管道的流量(L/min);L—管道计算长度,包括管段的长度和该管段内管接件、阀门等的当量长度(m);d—管道内径(mm);f—摩阻系数,根据Re和Δ值按照《细水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GB50898确定;ρ—流体密度(kg/m³),根据《细水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GB50898确定;Re—雷诺数;μ—动力黏度(cp),根据《细水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GB50898确定;Δ—管道相对粗糙度;ε—管道粗糙度(mm),对于不锈钢管,取0.045mm。其系统管道流速不宜大于10m/s,不应超过20m/s。建议取值7m/s。7.3.10管道的水头损失应按照《细水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GB50898计算。7.3.11系统的设计供水压力应按下式计算:式中:Pt—系统的设计供水压力(MPa);Pf—管道的水头损失,包括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MPa);Pe—最不利点处喷头与储水箱或储水容器最低水位的高程差(MPa);Ps—最不利点处喷头的工作压力(MPa)。III设计参数及设备选型7.3.12开式全淹没系统、开式分区应用系统、开式局部应用系统的喷雾强度、喷头的布置间距、安装高度和工作压力,宜经实体火灾模拟试验确定,也可根据喷头的安装高度按表7.3.12-1,7.3.12-2确定系统的最小喷雾强度,并由此确定喷头的布置间距。表7.3.12-1开式全淹没应用系统、开式分区应用系统
的喷雾强度、喷头的布置间距、安装高度和工作压力对应表应用场所喷头工作压力(MPa)最小喷雾强度(L/min·m2)喷头安装高度(m)喷头最大安装间距(m)喷头最小安装间距(m)综合管廊的电力电缆舱室、综合舱室的电力电缆>1.2且≤3.52.0≤5.02.51.5油浸变压器室、柴油发电机房、燃油锅炉房等2.0≤7.52.51.5综合管廊的电力电缆舱室、综合舱室的电力电缆≥102.0>4.5且≤5.03.01.51.75>4.0且≤4.51.5>3.5且≤4.01.25>3.0且≤3.51.0≤3.0油浸变压器室,涡轮机房等1.2≤7.53.01.5液压站,柴油发电机房,燃油锅炉房1.0≤5.03.01.5控制大厅,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等弱电设备用房工作层1.0≤5.03.01.5地板夹层0.3≤0.57.3.12-2开式局部应用系统的
喷雾强度、喷头的布置间距、安装高度和工作压力对应表应用场所喷头工作压力(MPa)最小喷雾强度(L/min·m2)距离保护对象最大距离(m)距离保护对象最小距离(m)综合管廊的电力电缆舱室、综合舱室的电力电缆≥101.53.00.5室内油浸变压器室本体1.53.0不小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油枕1.52.00.5油坑2.51.00.5液压站,柴油发电机房,燃油锅炉房1.51.50.57.3.13应根据综合管廊的尺寸、火灾特点选用相应的开式喷头。7.3.14采用开式局部应用系统保护时,喷头喷放角度宜调整到最佳,确保细水雾对保护对象包络覆盖。7.3.15开式系统的响应时间不应大于30s。1.同泰邹丽补充1.同泰邹丽补充7.3.16应根据计算的细水雾灭火系统流量进行泵组选型。泵组的流量不应小于系统流量,扬程不应小于系统计算工作压力。IV附属设备7.3.17系统的管道宜采用冷拔法制造的奥氏体不锈钢钢管,或其他耐腐蚀和耐压性能相当的金属管道。管道的材质和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14976、《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GB/T12771的有关规定。系统管道连接件的材质不应与管道发生电化学腐蚀。7.3.18系统的管道应采用氩弧焊焊接或法兰连接,也可采用专用接头连接,或符合系统压力要求的承插压合连接,焊接质量应能达到规程要求的质量等级。7.3.19泵组至喷头之间系统组件、管道和管道附件的公称压力不应小于系统最大设计工作压力。水泵吸水管及管道设备、管配件的公称压力不应小于1.0MPa。7.3.20系统用水的水质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要求;并且过滤精度应满足喷头喷雾的能力。7.3.21系统供水方式应采用市政直接供水、市政增压供水、水箱(池)增压供给方式之一。V操作与控制7.3.22每个灭火分区应设分区控制阀,宜采用电动或电磁启动,并应具有自动、现场手动、远程手动和现场机械应急控制方式。7.3.23对于高压细水雾开式全淹没系统保护的管廊,应按防火分区对应划分报警区域。对于高压细水雾开式分区应用系统或开式局部应用系统保护的管廊,应按高压细水雾分区控制阀保护区域划分报警区域7.3.24火灾报警联动控制系统应能远程启动泵组、开启分区控制阀,并应能接收泵组的工作状态、分区控制阀的启闭状态及细水雾喷放的反馈信号。7.3.25系统应设置备用电源,系统的主备电源应能自动和手动切换。7.4热气溶胶灭火系统7.4.1热气溶胶灭火装置宜均匀布置在管廊的防火分区内,单台保护容积及多台布置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中的相关规定。7.4.2热气溶胶灭火装置设置应符合喷口前1m,装置的背面、顶部0.2m内不应设置或存放设备、器具等。7.4.3热气溶胶的灭火设计浓度和灭火剂用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中的规定计算确定,并不应小于生产单位标称灭火浓度的1.3倍。7.4.4悬挂式热气溶胶宜安装在管廊的顶部,宜居中均匀布置。7.4.5同一防护单元内设置多具热气溶胶灭火装置时,任意一台热气溶胶灭火装置的启动装置动作后,应能同时联动本单元内所有热气溶胶灭火装置在2s内全部启动。7.4.6悬挂式安装的单台热气溶胶灭火装置的灭火剂质量不宜大于8kg。7.4.7灭火装置应具有接地装置。7.4.8综合管廊的每个防火分区采用热气溶胶灭火(装置)系统时,应设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启动方式。7.5泡沫灭火系统I系统选型7.5.1管廊泡沫灭火系统宜选用泡沫喷雾灭火系统、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或使用A类泡沫灭火剂的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7.5.2泡沫喷雾灭火系统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泡沫喷雾灭火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51的规定。2泡沫喷雾灭火系统宜为固定式。3当系统采用泡沫预混液时,其有效使用期不应小于3年。7.5.3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51的规定。2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应为全淹没固定式,且宜按防火分区划分防护分区。3采用全淹没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时,可兼顾利用管廊通风口,并为该灭火系统留一定安装空间,其位置应避免燃烧产物或其它有害气物回流到泡沫发生器进气口。4通风出口在灭火系统工作时应自动、手动开启,其排气速度不宜超过5m/s。当泡沫发生器布置在管廊外顶部时,应增设泡沫进入口。5高倍数泡沫淹没深度应按管廊净空高度确定。II系统设计7.5.4泡沫喷雾和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的泡沫混合液设计用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泡沫灭火系统扑救管廊一次火灾的泡沫混合液设计用量,按下式计算,并应按防护区保护面积用量、管道剩余量二者之和最大的防护区确定:M1=A1×R1×T1+V式中:M1——扑救一次火灾的泡沫混合液设计用量(L);A1——单个防护区面积(m2);R1——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L/min.m2);T1——泡沫混合液系统供给时间(min);V——系统管道内泡沫混合液剩余量(L)。7.5.5泡沫灭火剂用量:V1=M1×泡沫液混合比×安全系数式中:V1—泡沫灭火剂用量(L);M1—扑救一次火灾的泡沫混合液设计用量(L);泡沫液混合比指泡沫液在泡沫混合液中所占的体积百分数(%);安全系数一般宜取1.05~1.10;7.5.6系统泡沫混合液应有不小于5%的裕度。7.5.7泡沫产生器、泡沫喷头等泡沫喷射装置的泡沫混合液流量宜按下式计算,也可按制造商提供的压力-流量特性曲线确定。q式中:q—泡沫产生装置的设计流量(L/min);K—泡沫产生装置的流量系数[L/min/(MPa)1/2];P—泡沫产生装置的喷嘴设计工作压力(MPa)。7.5.8系统的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Q式中:Qs—系统的设计流量(L/min);n—泡沫产生装置数;qi—泡沫产生装置的设计流量(L/min)k—系统的设计流量安全系数,宜取1.05~1.10。7.5.9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淹没体积应按式计算:V2=S×H-V3式中:V2—淹没体积(m3);S—防护区地面面积(m2);H—泡沫淹没深度(m);V3—固定的机器设备等不燃物体所占的体积(m3)。7.5.10高倍数泡沫最小供给速率应按下式计算:RR式中:R—泡沫最小供给速率(m3/min);T—淹没时间(min);CN—泡沫破裂补偿系数,宜取1.15;CL—泡沫泄漏补偿系数,宜取1.05~1.2;Rs—喷水造成的泡沫破泡率(m3/min);Ls—泡沫破泡率与水喷头排放速率之比,应取0.0748(m3/L);Qy—预计动作的最大水喷头数目总流量(L/min)。7.5.11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空压机选型应按下式计算:Q=Q1×K1式中:Q—空压机排气量(L/min);Q1—泡沫混合液流量(L/min);K—气液混合比,5:1~7:1。空压机压力设定需满足空气与泡沫混合液混合时,空气压力值高于泡沫混合液压力值0.02~0.1MPa,才能保证泡沫很好形成。III设计参数7.5.12管廊采用泡沫喷雾系统时,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持续喷雾时间应不少于10min。2泡沫液供给强度不应小于6.5L/(min•m2)。3喷头最大安装高度5m。4喷头设计工作压力不低于0.35Mpa。5喷头应带过滤器,其工作压力不应小于其额定工作压力,且不宜高于其额定工作压力0.1Mpa,喷头的发泡倍数不应小于3倍。7.5.13管廊采用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时,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其淹没时间宜由试验确定。若缺乏数据参数其淹没时间不宜超过5min,系统自接到火灾信号至开始喷放泡沫的延时不宜超过1min;当超过1min时,应从上述规定中扣除超出的时间。2淹没体积的保持时间宜由试验确定。若缺乏数据参数其时间应大于60min。3系统泡沫液和水的连续供应时间应超过25min。4宜采用发泡倍数为300~500倍的泡沫发生器。5泡沫发生器宜布置在管廊外顶部,其布置间距应根据试验确定,当缺乏数据时,宜每隔30-60m配置1台泡沫发生器。7.5.14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泡沫液宜采用1%或3%混合比。2泡沫混合液与空气混合比宜为1:7~1:5。3泡沫混合液设计喷洒强度为5L/min.㎡,喷洒时间30分钟,系统启动时间≤60s。4喷头最大安装高度不超过5m。5喷头设计工作压力不低于0.35Mpa。IV附属设备7.5.15泡沫液、泡沫消防水泵、泡沫混合液泵、泡沫液泵、泡沫比例混合器(装置)、泡沫液压力储罐、泡沫产生装置、火灾探测与启动控制装置、控制阀门及管道等系统组件,应采用经国家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检验合格的产品。管道和管件的公称压力不应小于系统的最大工作压力,且应具有耐腐蚀性能。7.5.16管廊采用泡沫灭火系统时,泡沫液及其系统组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51的相关规定。7.5.17系统供水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系统应设置备用泡沫消防水泵或泡沫混合液泵,其工作能力不应低于最大一台泵的能力。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设置备用泵:非水溶性液体总储量小于5000m3,且单罐容量小于1000m3;水溶性液体总储量小于1000m3,且单罐容量小于500m3。2泡沫消防泵站的动力源应符合下列要求之一:一级电力负荷的电源;二级电力负荷的电源,同时设置作备用动力的柴油机;全部采用柴油机;不设置备用泵的泡沫消防泵站,可不设置备用动力。3泡沫灭火系统水源的水质应与泡沫液的要求相适宜;水源的水温宜为4℃~35℃。当水中含有堵塞比例混合装置、泡沫产生装置或泡沫喷射装置的固体颗粒时,应设置相应的管道过滤器。4配置泡沫混合液用水不得含有影响泡沫性能的物质。5泡沫灭火系统水源的水量应满足系统最大设计流量和供给时间的要求。6泡沫灭火系统供水压力应满足在相应设计流量范围内系统各组件的工作压力要求,且应有防止系统超压的措施。7.5.18系统比例混合装置宜采用平衡式泡沫比例混合装置,并应符合相关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7.5.19管廊采用泡沫喷雾灭火系统时,其泡沫喷头应符合下列规定:1保护面积内的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应均匀。2喷头周围不应有影响泡沫喷洒的障碍物。3泡沫喷头工作压力不应小于其额定压力,且不应高于其额定压力0.1MPa。4泡沫喷头布置应能保证喷放均匀并完全覆盖保护区域。7.5.20管廊采用泡沫喷雾灭火系统时,管道宜采用耐腐蚀和耐压性能不低于304材质的金属管道,连接方式宜采用承插压合或专用接头连接。V操作与控制7.5.21启动高倍泡沫灭火系统时,应使管廊防护区出风口风阀处于开启状态。7.5.22对于泡沫灭火系统,应按报警探测分区对应划分灭火控制区域。7.5.23管廊采用泡沫灭火系统时,其控制设备应具有下列功能:1监控泡沫消防泵的启、停状态。2监控雨淋报警阀、泡沫控制阀的开启状态,监视雨淋报警阀、泡沫控制阀的关闭状态。3监控电动或气动控制阀的开、闭状态。4监控主、备用电源的自动切换。8消防应急照明及逃生8.1一般规定8.1.1综合管廊内应设置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宜选用集中电源控制型系统1.卢洲:8.1.1和第六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统一,1.卢洲:8.1.1和第六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统一,若综合管廊均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则8.1.1条应改为“应选用集中电源控制型系统”。答复:干线、支线综合管廊含电力电缆的舱室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不含电力电缆的舱室并非必须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故这里采用宜选用集中电源控制型系统8.1.2综合管廊消防应急照明系统设计应遵循系统架构简洁、控制简单的基本设计原则,包括灯具布置、系统配电、系统在非火灾状态下的控制设计、系统在火灾状态下的控制设计。8.1.3系统设计前,应以综合管廊防火分区为基本单元确定各水平逃生区域的逃生指示方案,宜按照最短路径逃生的原则确定各分区的逃生疏散指示方案。8.1.4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设计、施工除应符合本技术规程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GB51309的有关规定。8.1.5系统产品应选择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GB17945规定和有关市场准入制度的产品。8.2系统设计8.2.1消防应急灯具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选择额定工作电压为36V的A型消防应急灯具。2应采用LED等高效长寿命节能光源的灯具,消防应急照明灯具的光源色温不应低于2700k。3消防应急标志灯具应根据管廊高度选择标志灯具型号规格。4消防应急灯具及其连接附件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65,标志灯的面板或灯罩不应采用易碎材料或玻璃材质。5管廊内宜选择带有米标的方向标志灯。6消防应急灯具应急电源持续供电时间不应小于60min,光源应急点亮的响应时间不应大于5s。8.2.2消防应急灯具的布置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1消防应急照明灯具的设置应保证为人员在管廊内疏散路径及相关疏散区域的照度,消防应急疏散照明地面水平最低照度不应低于5lx。2消防应急标志灯具的设置应保证人员能够清晰地辨识疏散路径、疏散方向、安全出口位置。出入口和各防火分区防火门上方应设置消防应急安全出口标志灯具。消防应急方向标志灯应设置在距地坪高度1.0m以下或距地坪高度2.5米以上,间距不应大于10m。3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宜安装在管廊顶棚上;消防应急标志灯具的标志面宜与疏散方向垂直。8.2.3消防应急灯具采用集中电源供电时,灯具的主电源和蓄电池电源应由集中电源提供,灯具主电源和蓄电池电源在集中电源内部实现输出转化后应由同一配电回路为灯具供电。集中电源的输出回路不应超过8路。集中电源额定输出功率不应大于1kW,当灯具总功率大于1kW的系统,应分散设置集中电源。8.2.4任一配电回路配接灯具的范围不宜超过1000m,配接灯具的数量不宜超过60只,配接灯具的额定功率总和不应大于配电回路额定功率的80%,配电回路的额定电流不应大于6A。8.2.5应急照明控制器、集中电源、应急照明配电箱应安装于管廊上层设备间内;每个集中电源、应急照明配电箱供电范围不宜超过3个防火单元段。8.2.6应急照明配电箱或集中电源的输入及输出回路中不应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输出回路严禁接入系统以外的开关装置、插座及其他负载。8.2.7在非火灾状态下,系统主电源断电后,集中电源或应急照明配电箱应联锁控制其配接的非持续型照明灯的光源应急点亮、持续型灯具的光源由节点点亮模式转入应急点亮模式;灯具持续应急点亮时间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且不应超过0.5h。8.2.8在火灾状态下,系统应由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型)的火灾报警输出信号作为系统自动应急启动的触发信号,控制系统所有非持续型照明灯的光源应急点亮,持续型灯具的光源由节电点亮模式转入应急点亮模式。8.2.9系统的配电线路应选择电压等级不低于交流300/500V的耐火铜芯线缆。系统的通信线路应选择耐火线缆或耐火光纤。8.2.10安装在天然气管道舱内的消防应急灯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的有关规定,并采用防爆型应急照明灯具。8.3逃生设备8.3.1逃生口防火盖板应满足以下规定:1逃生口防火盖板应具有快速开启功能;手动快速弹起时间不大于2s弹起角度≥10°,最大开启角度≥80°,推开盖板的力≤100N。2逃生口防火盖板的耐火完整性大于3小时,耐火隔热性大于2小时。3逃生口同时应具有防烟密闭功能,防火盖板内外两侧压差为20Pa时,其在标准状态下(20°C,101325Pa)的漏烟量不应大于0.2m3/(m2•min)。4.防火盖板应具有防涝功能,盖板关闭后盖板外加500mm水高度的压力(约5kPa),保持120min,盖板本体结构无渗漏。5.防火盖板设置在垂直连通的人员应急逃生口或活动式卸料口,两者合用时用于逃生的防火盖板部分须明显区分或设反光标志。8.3.2用于会产生H2S、沼气等有毒有害及可燃气体舱室的防火门应具有防烟密闭功能。8.3.3综合管廊内各防火分区宜设置空气呼吸器。
9供配电与系统布线9.1供配电9.1.1综合管廊的消防用电应按二级负荷供电,供电电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规定。9.1.2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配电箱应独立设置,其配电设备应设有明显的标志。其配电线路和控制回路宜按防火分区划分。备用消防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小于60min。9.1.3消防水泵控制柜、风机控制柜等消防电气控制装置不应采用变频启动方式。9.1.4消防控制室内的电气和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机架和金属管、槽等应采用等电位连接。9.2系统布线9.2.1火灾时仍需继续工作的消防设备的供电线路、消防联动控制线路应采用耐火铜芯线缆1.卢洲:耐火线缆应明确耐火等级(B1.卢洲:耐火线缆应明确耐火等级(B1、B2)。2.郑涵:耐火线缆的耐火级别分为一、二、三、四级,各级之间的区别主要在烟气毒性和烟密度方面,与本条要求的保证供电连续性的关联不大,因此不做具体耐火级别要求;B1、B2是区分材料的燃烧性能,B1是难燃,B2是可燃;9.2.2供电线路暗敷时,应穿管并应敷设在不燃性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供电线路明敷时,应穿金属导管或采用封闭式金属槽盒保护,金属导管或封闭金属槽盒应采用防火保护措施;当采用矿物绝缘类不燃性电缆时可直接明敷。9.2.3消防设施各系统宜单独布线。除设计要求以外,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交流与直流的线路,不应布置在同一管内或槽盒的同一槽孔内。9.2.4线缆在管内或槽盒内,不应有接头或扭结;线缆应在接线盒内采用焊接、压接、接线端子可靠连接。9.2.5接线盒和线缆的接头应做防腐蚀和防潮处理;具有IP防护等级1.卢洲:9.2.5建议明确防护等级。2.1.卢洲:9.2.5建议明确防护等级。2.郑涵:具体IP等级需要根据系统部件的IP等级确定,系统部件要求各不相同,所以无法简单明确接线盒和线缆接头的IP防护等级。或者可以在规程的总则方面明确用于综合管廊的系统设备的IP防护等级。9.2.6从接线盒、管路、槽盒等处引到系统部件的线路,当采用可弯曲金属电气导管保护时,其长度不应大于2m,且金属导管应入盒并固定。9.2.7安装在天然气管道舱室内的供电线路不应有中间接头,线路敷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和《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的有关规定。9.2.8系统布线除应符合本规程上述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的相关规定。
10灭火救援设施10.1一般规定10.1.1综合管廊应在逃生口附近设置灭火救援场地。10.1.2救援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1救援场地边缘距逃生口中心点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10m。2救援场地与逃生口之间不应设置妨碍灭火救援操作的障碍物。3救援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不应小于15m和10m,场地的坡度不应大于8%。4救援场地及其下面的建筑结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重型消防车的压力。5救援场地宜在两端通过消防车道与其他车道处连通,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高度均不应小于4.0m,坡度不宜大于8%。10.1.3当逃生口临近的街道或场地满足10.1.2中要求时,可不另行设置救援场地。
11施工与验收11.1一般规定11.1.1综合管廊消防设施施工应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应与综合管廊其他施工协调。11.1.2综合管廊消防设施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施工标准的规定,并应建立满足质量控制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验收制度。11.1.3综合管廊消防设施应按照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和施工图施工;当需变更设计时,应按照相应程序报审,并应经相关单位签证认定后实施。11.1.4综合管廊消防设施施工前应进行施工现场检查、管线预埋配合,安装环境、安全用电、其他机电设备安装等均满足要求后方可进场施工。11.1.5安装材料、设备应进行报验,设备应开箱检验。安装设备所带软件应通过出厂测试。11.1.6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调试、试运行、变更设计等进行相关记录。11.1.7施工过程中和工程移交前,应对设备、材料及装置采取有效防护措施。11.1.8综合管廊消防设施应通过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11.2工程施工与验收11.2.1消防设施的施工应对施工过程质量进行控制。11.2.2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的施工和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T50493、《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及本规范第五章的有关规定。11.2.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施工和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和本文件第六章的有关规定。11.2.4超细干粉灭火系统的施工和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干粉灭火系统规范》GB50347和本文件第七章的有关规定。11.2.5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的施工和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细水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GB50898和本文件第七章的有关规定。11.2.6热气溶胶灭火装置系统的施工和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和本文件第七章的有关规定。11.2.7泡沫灭火系统的施工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泡沫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81和本文件第7章的有关规定。11.2.8应急疏散照明及逃生设施的施工和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GB51309和本文件第9章的有关规定。灭火器的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的有关规定。11.2.9供配电与系统布线的施工和验收应符合国家标准《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和本文件第10章的相关规定。11.2.10灭火救援设施的施工和验收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和本文件第11章的相关规定。11.2.11消防设施竣工验收应在各子系统验收合格后进行。11.2.12消防设施竣工验收应提供下列文件:1移交清单;2竣工验收申请报告;3设备、主要材料的验收报告、合格证、说明书;4竣工图、变更设计、洽商记录及相关文件;5安装与质量验收记录;6测试与调试记录;7操作使用手册;8培训记录;9设计总结报告;10深化设计总结报告;11监理报告;12开工报告。11.2.13竣工验收过程应记录并存档。
12维护管理12.1维护12.1.1综合管廊投入运行前,应具备完善的消防设施系统,并经验收合格。12.1.2综合管廊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包括值班、巡查、检测、维修、保养、建档等工作。12.1.3综合管廊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GB25201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标准》GB51354的规定。12.2资料12.2.1综合管廊建设、运营维护过程中,应对消防设施和系统档案资料的存放、保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12.2.2综合管廊消防设施和系统建设期间的档案资料应由建设单位负责收集、整理、归档。建设单位应及时移交相关资料。运行维护期间,由综合管廊消防设施和系统日常管理单位收集、整理、归档。12.2.3综合管廊消防设施进行维修、更换或改造后,应将维修、更换或改造后的技术资料整理、归档。
城市综合管廊消防设施技术规程条文说明
3基本规定3.0.1关于消防设施配置的规定:本条规定了城市综合管廊消防设施配置的基本原则。城市综合管廊各类舱室的敷设的管线类型、材质、附件等有很大差别,应根据管廊舱室内敷设的管线类型、材质、附件确定其火灾危险性,并结合管廊环境特征,合理配置消防设施。3.0.5关于消防设施防护等级的规定:综合管廊长期处于温湿度较高环境,要求其中的电气设备具有一定的防护等级。因此,本条规定了综合管廊消防设施控制柜、灭火设施联动组件和火灾报警设备的防护等级,以确保消防设施的防尘、防水性能,减少出现误动作和故障的概率,保障其可靠性。
4总体设计4.1一般规定4.1.2关于500kv电压等级的电缆独立成舱的规定:500kV电压等级的电缆线路一般均为重要线路,本条参照《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地下综合管廊(电力部分)建设指导原则》设置。4.1.3关于110、220kv电压等级的电缆独立成舱的规定:参照《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地下综合管廊(电力部分)建设指导原则》设置,同时,在部分地区,供电部门要求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缆应独立成舱敷设,依据本条开展工程设计和建设时,应注意与当地供电部门要求相匹配。4.1.5关于安全疏散和逃生设计的规定: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中第5.4.4和5.4.8条规定。同时,鉴于综合管廊一般位于市政道路下方,疏散口和逃生口的设置有较多限制因素,露出地面的孔口数量宜符合精简原则。4.3断面4.3.5关于电力电缆设置电器火灾监控系统的规定:参照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18和电力行业标准《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21-2016规定。《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较2006年版新增第7.3节“电缆线路在线监控系统”,因此本条文规定综合管廊内的电力电缆宜设置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第9.4.3条规定,“在电缆隧道的进出口处和接头区内,宜设置消防设备”,从实践经验看,电缆接头处为电缆火灾事故的易发区,故规定“在电缆接头处宜设置自动灭火装置”。
5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5.2系统组成与设置5.2.2关于含天然气管道的舱室设置可燃气体探测器的规定:可燃气体探测器可分为点型可燃气体探测器和线型可燃气体探测器。点型可燃气体探测器适用于管道阀门等固定点泄漏可燃气体的探测;线型可燃气体探测器主要用于大空间开放环境泄漏可燃气体的探测。含天然气管道的舱室需依据“点线”结合的探测方式,选用并设置不同类型的可燃气体探测器。
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6.2系统组成与设置6.2.1关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现场部件设置的规定:1根据现行国家规范《钢铁冶金企业设计防火标准》GB50414A.0.2及《火力发电厂及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7.1.6/7.1.7/7.1.8的条文说明,差定温感温探测器能更可靠、快速报警。根据现行国家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5.3.3规定:缆隧道等区域宜选择“缆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分布定位式线型感温探测器可指示报警点准确部位,适合综合管廊消防管理需求。2实际项目中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设计、安装方式差别很大,严重影响火灾探测的可靠性。为此,有必要在本标准中进行比较详细的指导规定。电缆接头是火灾探测的重点部位。3电缆接头是火灾探测的重点部位,本条参照现行国家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中第12.3.1条的有关规定。6.2.6关于设置用户信息传输装置的规定:根据原公安部消防局2017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推进“智慧消防”建设指导意见(公消〔2017〕297号)的要求,加速推进现代科技与消防工作的深度融合,全面提高消防工作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实现信息化条件下火灾防控和灭火应急救援工作转型升级。
7灭火系统7.1一般规定7.1.2关于消防系统影响因素的规定:应该考虑防护对象可能存在的火灾特性、防火性能目标、防护空间的几何尺寸、环境风速或通风状况、喷头的性能及管道、喷头的布置方式、最高或最低环境温度、防护区围护结构的耐压性能。7.1.4关于控制主机与设备之间传输功能的规定:由于管廊常年处于无人值班状态,鼓励厂家带压设备设置自检功能7.2超细干粉灭火装置7.2.1关于局部应用方式设计的规定:局部应用的设计方法分为面积法和体积法,这是国内外标准比较一致的分类法。面积法适用于着火部位为平直表面的情况,体积法适用于着火对象是不规则物体的情况。综合管廊内宜采用面积法。7.2.2关于局部应用方式的设计采用面积法时的规定:1保护对象应按投影面积计算,当多具装置保护一个对象时,应确保保护对象处于喷头的保护范围内。2保护对象计算面积应向保护面积向四周外扩1m,是为了增加保护的可靠性。3为保证可靠灭火,规定喷头的布置应使计算面积内不留空白的原则。通常喷头采用等距布置的方法,使保护面积被有效灭火的超细干粉雾完全覆盖。由于单具超细干粉自动灭火装置喷头保护面积为圆形,正方形保护面积指圆内正方形,其计算方法:正方形保护面积=(圆形保护面积×2)/π。4配置场所危险等级补偿系数K1可根据表1取值表1配置场所危险等级补偿系数危险等级补偿系数K1严重危险级2中危险级1.5轻危险级1.27.2.3关于超细干粉灭火装置采用全淹没应用方式时的规定:3灭火剂设计浓度可根据表2取值。表2灭火设计浓度应用场所灭火设计浓度C(kg/m³)其它防护区≥0.12图书、档案、文物等易燃场所≥0.15石油、液化气等易燃易爆场所≥0.154本条参照国内外同类灭火装置技术规范,规定了全淹没灭火形式超细干粉设计用量的计算公式和参数的确定方法。防护区不密封度δ可根据表3取值。表3防护区不密封度补偿系数防护区不密封度δ(%)补偿系数K2δ≤51.15<δ≤101.310<δ≤151.57.3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7.3.1关于综合管廊细水雾灭火系统类型选择的规定:根据目前已有国内外综合管廊细水雾灭火系统的设计经验,一般可根据综合管廊舱室体积来决定细水雾灭火系统的应用方式。每只喷头有一定的保护范围,因此舱室净宽直接决定了喷头的总体保护面积和个数。根据测算,当舱室体积<1800m³时,可选用开式全淹没系统或开式局部应用系统;当舱室体积≥1800m³时,可选用开式分区应用系统或开式局部应用系统。限于技术和经济原因,细水雾灭火系统泵房有固定的服务范围。为达到灭火效果,应将管廊长度作为系统选型的重要因素。根据工程实际经验。当管廊长度≤1km时,可选用中压或高压细水雾系统;当管廊长度>1km时,应选用高压细水雾系统,宜选用≥10MPa的高压细水雾系统,细水雾粒径宜满足Dv0.99<100
μm。当泵组的保护半径超过3km时,宜增设一套高压细水雾系统。7.3.12关于开式全淹没系统、开式分区应用系统、开式局部应用系统的规定:当表7.3.12-1,7.3.12-2未体现保护对象或场所的相关参数时,应经实体火灾模拟试验确定相关参数,并由第三方权威机构认可后作为设计依据。实体火灾模拟试验应根据《细水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GB50898中附录A执行。7.3.13关于开式喷头选择的规定:可选用K=0.5、0.7、1.0、1.2等符合规范要求的开式喷头进行保护。7.3.16关于细水雾灭火系统泵组选型的规定:当系统的设计工作压力大于泵组工作压力时,应增设高压细水雾泵组,且每套高压细水雾泵组的保护半径不应大于3km。7.3.18关于系统管道连接的规定:连接件的材质应与连接管道的材质相同。不锈钢管采用氧弧焊接并采用相配的焊丝,316L不锈钢管的焊丝应采用H00Crl9Nil2Mo2;抗震要求较高建筑内的接头,其管道连接应采用适应地震移动的挠性连接装置。且高压管道及管配件应进行防腐处理。7.3.21系统供水方式的规定:1市政直接供水方式:当市政供水为两路水源且压力大于或等于0.2MPa,在征得市政供水部门同意后,可选用直接从市政管网吸水的供水方式。该供水方式由进水阀、Y形过滤器、放水阀(检查水质)、压力表等组成。2市政增压供水方式:当市政供水为两路水源但压力小于0.2Mpa,在征得市政供水部门同意后,可选用市政增压供水方式。该供水方式由进水阀、Y形过滤器、放水阀(检查水质)、增压泵、压力表、橡胶软接头、止回阀、出水控制阀等配件等组成。3水箱(池)增压供给方式:若只能提供一路市政供水时,应设置消防水箱(池),并采用水箱(池)增压的供水方式。7.5泡沫灭火系统7.5.1关于管廊泡沫灭火系统的规定:泡沫灭火系统按系统结构可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按发泡倍数分为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按系统形式分为全淹没系统、局部应用系统、移动系统、泡沫-水喷淋系统和泡沫喷雾系统;管廊发生火灾应重点关注电力舱的防火灭火,电力舱火灾主要有以下特点:起火因素较多如(短路、过载、接触不良导致电阻过大、外部火源);管廊内电缆敷设密集,起火后散热困难,易导致管廊内温度迅速上升;电缆着火后会形成火流,沿缆线快速蔓延并影响邻近区域;火灾燃烧较为迅速,同时产生大量有毒气体。扑救困难等特点。管廊若采用泡沫灭火系统,根据其系统形式划分宜采用泡沫喷雾系统,系统结合了水喷雾系统和泡沫系统的优点,发挥了泡沫灭火和水喷雾冷却、控火的优势,既可通过泡沫遮断氧气有效灭火,又可通过水气蒸发窒息而防止复燃;既可节省泡沫混合液,又可保证安全性。因而具有极强的灭火能力和较高的环保性。相比泡沫-水喷淋系统对电气设备影响小;另外,管廊的火灾特性与隧道有较多的相似性,借鉴国内成功案例如上海翔殷路隧道、上海上中路越江隧道等工程的应用经验,管廊泡沫灭火系统可采用泡沫喷雾灭火系统。近年来,国内学者对管廊灭火系统采用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由于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在电缆沟、电缆隧道、煤矿巷道灭火有许多成功的应用案例,结合管廊与其相似性,提出也适合采用高倍数泡沫灭火技术,故制定本条条文,两种系统形式确定应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综合确定。7.5.3关于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的规定:管廊属于地下封闭空间,一般按200m划分防火分区,并由防火墙、门分隔,故当管廊某个防火分区着火时,会局部形成一段密闭空间,由于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特别适用于大面积有限空间的A类和B类火灾的防护;封闭空间愈大,高倍数泡沫的灭火效能高和成本低等特点愈显著。故结合其特点,规定系统应为全淹没固定式,且宜按防火分区划分防护分区。3利用防护区域外部空气发泡的高倍数泡沫产生器,向封闭防护区内输入了大量高倍数泡沫时,由于泡沫携带了大量防护区外的空气,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排球教案集
- 企业采购管理规范与流程优化
- 浙江省科研机构聘用合同模板
- 石材加工机械招投标合同范例
- 企业与高校合作研发协议
- 古建筑修复监理工程师聘用条款
- 商业综合体招标密封条
- 大型活动搅拌车租赁协议
- 消防设施招投标奖励规定
- 机场物业招聘合同
- 2024-2025学年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测试卷
- 2024-2030年中国GIS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中国工艺美术史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小学生口算天天练
- SRM容灾解决专项方案
- 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疾病课件
- 2024-2030年熊胆粉产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研究分析报告
- 可靠性教材工程师模拟考试(4)附有答案
- GB/T 18029.8-2024轮椅车第8部分:静态强度、冲击强度及疲劳强度的要求和测试方法
- 《工程项目审计》课件
- 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业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