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社会保障绪论_第1页
第一章社会保障绪论_第2页
第一章社会保障绪论_第3页
第一章社会保障绪论_第4页
第一章社会保障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

绪论近些年来“社会保障”在我国可以算是一个屡屡见诸红头文件和报端的名词。尤其是党的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它在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中更是被“炒”得沸沸扬扬。

什么是社会保障?10/16/20232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10/16/2023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这是对社会保障最简洁的概括。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上讲,参加社会保险是公民的义务,获得社会保障并享受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是公民的权利。从政府职能上讲,对公民实行社会保障是政府义不容辞的一项基本责任。10/16/20234

2004年09月0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性能布了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白皮书”阐述了我国政府关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提出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10/16/20235在1978年改革开放前,中国长期实行与计划经济体制相统一的社会保障政策,最大限度地向人民提供各种社会保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对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级负责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框架。10/16/20236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等。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10/16/20237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生育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其他社会保障体系10/16/20238在原始社会时期,氏族或部落为其成员提供最原始的经济保障,互助共济成为维持共同体生存的前提条件。生产力发展到出现剩余产品的阶段,通过储备部分剩余产品来防御风险。私有经济出现以后,家庭成为社会的基本经济单元和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单位,通过家庭(家族)实现其成员生老病死的最低生活保障,以后发展为包括经济保障、服务保障和精神慰藉等内容的生活保障,即所谓的家庭保障。10/16/20239随着社会贫富分化和阶级的出现,为了维持社会稳定,统治阶级对穷人进行物质施舍,成为社会保障中社会救济制度的雏形。教会组织举办的慈善事业也是当时西方社会中社会救济的主要形式,对于以后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些保障形式通常只为缺乏或丧失劳动能力者和贫困者提供最低限度生活保障,保障范围小,保障水平不高,并没有形成制度,具有较强的随意性。10/16/202310

社会保障的历史与发展社会保障的概念一、社会保障的内涵(一)国际社会对社会保障内涵的解释“社会保障”一词源于英文“SocialSecurity”,原意是指“社会安全”,最初使用于美国1935年的《社会保障法》。关于社会保障的概念,世界各国理论界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1944年第26届国际劳工大会发表《费城宣言》,国际组织开始正式采纳社会保障概念。从此,社会保障概念开始在越来越大的范围内为人们所普遍使用。

10/16/202311但各国对社会保障的内涵却存在着不尽一致的解释英国《牛津法律大词典》中“社会保障”的定义是:社会保障是对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旨在保护个人免除因年老、疾病、残疾或失业而遭受损失的法律的总称。英国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社会保障是一种公共福利计划,是保护个人及其家庭免除因失业、年老、疾病或死亡而在收入上所受的损失,并通过公益服务(如免费医疗)和家庭生活补助,以提高其福利。社会保障可包括:社会保险计划、保健、福利事业和各种维持收入的计划。10/16/202312英国主张社会保障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公共福利计划,旨在保护全体公民免除因年老、失业、疾病或者死亡风险而遭受的损失,并借助社会救助和公共服务以提高全民福利。英国遵循普遍性原则构筑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体系。

10/16/202313德国学者的定义是:社会保障旨在使竞争中失败的人不致遭受灭顶之灾,并能获得重新参与竞争的机会;并为那些由于失去劳动能力或遭受意外困难而不能参加竞争的人,提供生活保障。德国社会保障制度所遵循的是特殊性原则,强调个人在其中的责任,认为社会保障即社会安全和社会公平,旨在使在竞争中失败的人不致遭受灭顶之灾,并能获得重新参与竞争的机会,并为那些由于失去劳动能力或遭受意外困难而不能参加竞争的人,提供生活保障。

10/16/202314美国的《社会保障法》对社会保障的具体的理解是:“根据社会保障法制定的社会保险计划,对于年老、长期残废、死亡或失业而失掉工资收入者提供保障;同时对老年和残废期间的医疗费用提供保障。老年、遗属、残废和健康保险计划对受保险的退休者和残废者和他们的家属以及受保险者的遗属,按月提供现金保险待遇。”10/16/202315美国将社会保障视同社会安全网,认为社会保障是依法建立的为人们提供因年老、疾病、失业、伤残等原因而中断或者丧失收入来源的的经济保护,以及因结婚、生育和死亡所带来的特殊开支以及抚养子女的家庭津贴的保障体系。10/16/202316日本学术界对社会保障的概念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保障被看成是政府关于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社会政策的统称,而狭义的社会保障则被看成是指国民在生活上蒙受诸如失业、伤病、高龄等各种事故,而使这些国民的生活源泉——所得出现中断或减少,给国民生活带来困难时,通过社会保障机制进行国民再分配,保障其最低限度的收入所得,由国家来救济国民生活之缺损的制度。在这里,把社会保障作为包括社会保险、国家救助、社会福利、公共卫生等内容的统称。10/16/2023171989年,国际劳工局社会保障司把社会保障的定义概括为:社会通过一系列的公共措施来为其成员提供保护,以便与由于疾病、生育、工伤、失业、伤残、年老和死亡等原因造成停薪或大幅度减少工资而引起的经济和社会贫困进行斗争,并提供医疗和对有子女的家庭实行补贴10/16/202318(二)中国对社会保障内涵的解释中国是在1986年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第七个五年计划中首次使用“社会保障”一词。我国一般认为,社会保障的定义应为: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实施的、以国民收入再分配为手段,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及其机制、制度和事业的总称。10/16/202319这一定义包括以下几层含义:1.社会保障的首要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2.社会保障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3.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4.社会保障的手段是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它是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杠杆之一。5.社会保障的实施依据是国家立法。6.社会保障既是一种社会行为,一种社会经济制度,也是一项社会事业,还是一种社会政策,在现代社会,社会保障同时还是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10/16/202320二、社会保障的外延关于社会保障的外延,国际劳工组织认为,社会保障主要承担九个方面的风险,即疾病、生育、老年、残疾、死亡、失业、工伤、职业病和家庭。对这九个方面的保障可以满足社会成员一生的基本生活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10/16/202321国际劳工组织在1952年——1982年间,认为社会保障制度中包括如下内容:社会保险(Socialinsurance);社会援助(Socialassistance)或社会救助;由国家财政收入资助的补助金(Benefits);家属补助金(Familybenefits);储备基金(Providentfunds);雇主规定的补助年金以及围绕社会保障而发展的辅助性或补充性计划。10/16/202322社会保险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立法手段,设立保险基金,当劳动者在年老、患病、生育、伤残、死亡等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失业中断劳动而失去收入来源时,由社会给予物质帮助和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是以劳动者、雇主以及国家三方共同筹资、以建立保险基金为基础、以国家立法为依据、以劳动者为保障对象的一种社会保障项目,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它主要包括养老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生育社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等。10/16/202323社会救助是指在公民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个人生理、残疾以及社会政策等原因导致生活困难或贫困时,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由国家或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提供满足其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或资金的一种生活保障制度。1)特殊人员救助2)灾害救助3)失业救助4)贫困救助10/16/202324社会福利是以国家或社会为主体,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社会弱者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的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10/16/202325狭义社会福利主要包括公共福利设施、生活补贴、津贴和补助、住房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补贴、公共住房、残疾人特殊教育及就业保障等,主要向公民提供社会保险以外的基本生活经济支持。狭义社会福利与广义社会福利有重合之处,但在操作上分属于两个不同层次的事物。前者提供的是基本保障,目的是使社会成员维持基本生活标准,责任主体是政府;后者提供的是高层次的保障,目的是使大多数人享受到更好的生活,并为社会成员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责任主体是包括政府、各类社会组织在内的社会。10/16/202326社会优抚指政府依照法律向为保卫国家安全和维护社会秩序做出贡献和牺牲的人员及其家属给予物质上的优待和抚恤的一项社会保障措施。我国的社会优抚项目包括烈属抚恤金、军地两用人才培训费、复转军人就业安置费、伤残军人休养费、现役军人优待金等。这是带有褒扬和优待抚恤性质的特殊的社会保障制度。10/16/202327归纳起来,社会保障一般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几个方面,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还将在增进基本人权、特别是福利权方面不断为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在我国,1993年中国共产党的14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社会保障制度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并明确指出:“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10/16/202328三、社会保障的特点(一)强制性。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国家立法建立的,并依法强制实施,因而具有强制性。(二)社会性。社会保障作为强制实施的具有普遍性的社会“安全网”,是社会大生产的产物,是典型的社会行为。社会成员之间只存在保障项目、标准等方面的不同,而不应该在能否享有相应的社会保障待遇方面存在差异。社会保障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实施范围的社会性,二是资金来源和使用上的社会性,三是制度目标的社会性。10/16/202329(三)福利性。社会保障的福利性表现为社会保障事业是一种社会福利事业,社会保障的各环节不以盈利为目的。(四)互济性。社会保障有以丰补歉、同舟共济的特点,即通过所有成员的互助共济实现对少数遭遇风险成员的收入损失等的补偿。

(五)保障性。社会保障是国家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对社会成员给予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社会经济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能使全体社会成员,或至少是绝大多数人有可能从中获益,为他们提供安全的保障,不论何种社会意外事故发生都能维持其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准。这种保障性通常由国家立法加以确定,政府和社会组织加以保证。10/16/202330(六)公平性。实现公平分配,是社会保障追求的目标。社会保障的公平性主要体现在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权利和机会是均等的。任何一位社会成员,当其基本生活发生危机时,都能均等地获得社会保障的机会和权利。而社会保障的目标和作用,最终也在于促进社会公平目标的实现。10/16/202331第2节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一、人类社会早期存在的保障方式及其分析保障起源于风险的存在。安全是人类生存的一项基本需求。而保障是保护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不受侵害的各种行为及措施。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保障方式经历了以下几种:10/16/2023321.主从保障在奴隶社会,虽然劳动者生产的产品有一定的剩余,但这时劳动者失去了自由和独立性,成为奴隶主占有的对象,是奴隶主占有的会说话的工具,任凭奴隶主肆意毒打和屠杀,奴隶的基本生活需要难以得到保障。这时,奴隶的生活保障成为奴隶主如同保养农具、喂养牲口一样的“生产需要”。奴隶的生活保障完全由其主人奴隶主负责,这种保障形式被称为主从保障。10/16/202333家庭保障是指由家庭提供的对家庭成员的生活保障。在农业社会,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小生产方式,家庭既是生产实体,又是消费实体,是社会的基本经济细胞和人们最基本的生活单位。在小生产条件下,劳动力的再生产,对劳动力的保护,以及对丧失劳动能力者的赡养,是以家庭为单位,由家庭亲属给予。由于它建立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小生产基础上,保障能力很弱,难以抵御严重的风险。虽然产业革命摧毁了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自然经济基础,传统的家庭结构也逐渐走向解体,但时至今日,家庭保障一直延续了下来,家庭保障仍然是社会成员一生中的重要保障机制。10/16/2023343.互助保障对贫困者给予救济,最早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初期产生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助行为。互助互济行为是人类社会得以繁衍和生存的条件。由于风险的不可避免,在劳动者之间逐渐产生了一些相互救济的互助会。10/16/2023354.慈善救济保障慈善救济在古今中外都很盛行,对穷人施以财物的救济行为往往都打着慈善的旗号,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用成文或不成文的社会规范将社会互助固定下来,便有了慈善事业。宗教出现后,这类社会规范又被纳入了宗教教义中,于是有了宗教慈善事业。慈善救济和互助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对缓解当时社会条件下一部分遭遇社会风险的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问题起到了一定作用。10/16/2023365.国家救济保障国家通过征税或征粮的形式取得一部分社会积累,在发生重大灾害事故、局部地区的生产处于停顿或崩溃的情况下,以国家形式对其进行救济。在中外各历史时期,都先后不同程度存在过国家对灾民的救济活动。10/16/202337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实施的、以国民收入再分配为手段,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及其机制、制度和事业的总称。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