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教育目的_第1页
第三章教育目的_第2页
第三章教育目的_第3页
第三章教育目的_第4页
第三章教育目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教育目的1.掌握教育目的的含义、层次结构、功能以及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2.了解我国教育目的历史沿革。3.了解素质教育的含义、目的、任务、意义、主要内容以及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教学目标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思考(1分钟):什么是教育目的?谈谈你的看法发言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前提和第一要素。就是回答两个问题:1、为什么要受教?2、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案例:读书“赚大钱,娶美女”论

株洲某民办学校语文教师尹键庭在课堂中为激发学生读书而发出“读书是为了将来赚大钱娶美女”的言论,此后该市的教育局也发文全市各中学不允许接纳他。“你读书干什么?考大学干什么?也许你会说,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为了社会主义建设。而我要明确地告诉你——读书考大学,是为了自己,不是别人。读书增强了自己的本领,提高了自己的资本,将来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挣下大把的钱,从而有一个美好的个人生活,比如生活愉快,甚至找一个漂亮的老婆。”说起来,他的说法也不是什么新调,这不就是古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通俗化吗?思考题:1、你会如何看待尹老师的观点?(请小组讨论)2、我来读书是为了什么?习主席的中国梦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请问您的梦是什么?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一)有广义和狭义教育目的广义: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国家对教育什么样的人才的总体要求。国家根据一定历史时期内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人的发展的需要,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质量规格提出的总要求。(二)从形态上看,分为理论形态教育目的与实践形态教育目的

理论形态教育目的是人们根据现存的社会条件和教育目的基本理论所提出的具有某种倾向性的教育目的。亦称“应然的教育目的”。

实践形态教育目的是指教育工作者或与教育有直接联系的人(如学生、家长),在自己的教育行为中所实际追求的教育目的。称为“实然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在形式上表现为理想《放牛班的春天的》中孩子们的理想:两位消防员三个牛仔一个训兽师一个战斗机驾驶员两个间谍一位想当拿破仑一位热气球驾驶员三个外籍兵团(一)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1.什么是结构

结构(structure):一般语义包括:(1)古代用法,意为建造房屋。(2)原义为屋宇构建的式样。引申为各个部分的配合、组织。

(3)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例如:文章的结构/语言的结构/原子结构。(4)建筑物上承担重力或外力的部分构造。例如:砖木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

这里是指事物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与功能

金刚石与石墨的结构

2.概念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指在国家教育的总目的指导下,由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必需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构成的教育目标系统,它们由抽象到具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结构。

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体系(教育目标系统)教育目的(国家或社会)宏观↓(抽象)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普遍)↓课程目标(各学科)

↓微观教学目标(学年、单元或课时)

(具体)

(特殊)学年(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二)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即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组成部分:教育所要培养出来的人的身心素质做出规定,包括:知识、能力、品德、审美、体质就教育所要培养出来的人的社会价值做出规定:指明这种人符合什么社会的需求或为什么阶级的利益服务如何实现上述的基本要求,对实现途径进行说明

相互关系: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集中体现在社会需要与受教育者发展之间的联系上。(三)教育目的的功能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缩,对于明确教育方向,建立教育制度,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组织教育活动,进行教育管理,评估教育质量,引领与激励受教育者等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激励功能:通过对未来发展的认识和设想促进发展指导功能:指导行政部门制定方针政策、调节教育实践活动评价功能:为教育活动指明方向,是检验、评价、衡量全部教育活动最终结果的依据和标准思考(1分钟):你认为确定教育目的依据有哪些?或:制定教育目的受哪些因素制约?

发言(一)社会因素的制约以及时代的制约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结成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是教育目的产生和变化的现实基础

社会生产力是制约教育目的的最终决定因素教育目的也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等的制约人们提出形形色色的教育目的,不管他们承认不承认,实际上都是社会对其成员质量规格的客观需求在他们意识中的反映,是他们所处时代的产物。三、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二)受教育者身心的制约

对受教育者的特点认识是提出教育目的的必要条件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案例

17岁那年,我在离家四十多里地的县城读高中一年级。

一个深秋的夜晚,我躺在宿舍的床上看一本外国文集,其中有一段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杰克是一个远离父母的孩子,在他16岁那年的感恩节,他突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想到了感恩。于是,他不顾窗外飘着雪,连夜赶回家,他要对父母说,他爱他们。

和他想象的一样,是母亲开的门。他马上上前抱住母亲,真诚地说:“妈妈,今天是感恩节,我特地赶回来向你们表示感谢,谢谢你和爸爸给了我生命!”杰克还没说完,母亲就激动地亲吻了他,杰克的爸爸也从里间走出来,深情地拥抱了他们。

文中描写的温馨场面,一下子掀起了我思乡的狂潮,蓦然想起今天正是西方的感恩节——为什么我不能也给父母一个这样的惊喜呢?

天太晚了,坐车回家已不可能。我去借了一辆单车。心想,这样回家,更能让父母感动。

刚走出校门,天上下起雨来。我稍一迟疑。可是想到故事里的杰克也是冒着风雪回家的,又精神一抖,上路了。一路上,我脑子里一直在畅想着母亲打开门看到我时的惊喜。汗水和着雨水湿了衣服,我依然使劲地蹬着踏板,只想早些告诉父母我对他们的爱与感激。终于,我湿漉漉地站到了家门口,心里怦怦急跳着敲响了门。跟文中写的一样,我家的门也是母亲开的。只是,她的反应跟杰克的母亲不同。

一见是我,母亲满眼惊慌,轻声说道:“你这孩子怎么啦?深更半夜的,怎么回来了,出什么事了?”我突然间脑里一片空白,一路上演练过无数次的“台词”怎么也说不出口。“爸,妈…我……我”了半天,最后什么也没说,我一甩头走进了自己的房间,关上了门。这文学和生活就相差这么远吗?我悄悄地问自己。朦胧中,我听到父亲走出来问:“怎么啦?”“谁知怎么了。”母亲说,“我问了半天,他不说。歇着吧,明天再说。”

第二天早上,我起床后没见到父亲,就问母亲:“爸去哪了,怎么没见他?”

“去你学校了!你这孩子,出了什么事也不说,深更半夜地跑回家,我和你爸一晚没睡。天刚露白,你爸就走了,想问问老师你到底出了啥事,他担心着呢!”

那次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于父母的感恩方式有许多种,并不一定是在深夜赶回家。思考: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O

这是什么?教育目的教育目的观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教育目的观与教育目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育目的与教育目的观:教育目的实质上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的素质的预期结果。教育目的观所思考的,是教育目的的哲学、社会和文化基础,它代表着教育活动主体对教育目的的根本看法。(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含义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和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2.关于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争论(1)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马斯洛主要观点:尊重个体生命的价值;强调个性充分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做人教育比公民教育更重要(2)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德国的纳托普、凯兴斯泰纳、法国的涂尔干、孔德主要观点:社会是确定教育的首要因素;教育要在儿童身上塑造一种普遍理性意识;教育的目的在于改变社会生活;学校教育要突出个体对纪律的服从。3.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上,它把人的全面发展既看成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对于共产主义新人的理想蓝图的描绘。其基本理论有如下要点:

①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马克思说,在当时条件下,主要是指工人“体力和智力的统一、和谐和充分、自由的发展。”②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③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④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⑤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并为我们制定教育的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2)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对我国教育的现实意义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人的全面发展拓宽了道路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