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芣苢》《插秧歌》联读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语文】《芣苢》《插秧歌》联读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语文】《芣苢》《插秧歌》联读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语文】《芣苢》《插秧歌》联读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语文】《芣苢》《插秧歌》联读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芣苢》《插秧歌》联读目录了解《诗经》常识01关注创作背景02品味诗歌意蕴03传承诗歌文化0401了解《诗经》常识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在先秦时期称“诗”或“诗三百”,西汉时期被尊为儒家经典,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文化常识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汉《诗•大序》《诗经》六义风:音乐曲调,国指地区、方域,国风即各地区的曲调。雅:朝廷正乐,大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小雅部分为民歌。颂:宗庙祭祀之乐。《诗经》六义赋:平铺直叙,直接刻画和抒情。比:比方,以彼物比此物。兴:以别的事物作为发端,以引出所歌咏的内容。《诗经》开创了我国诗歌抒情言志的传统,表现出来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诗经》地位和影响02关注创作背景芣苢——车前草

《毛传》说“芣苢,车前,宜怀妊焉。”《毛诗序》解释《芣苢》题旨说“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因为相传食芣苢能受胎生子,且可治难产,故周南女子会基于繁衍种族的观念而采集,《芣苢》就是采集劳动时所唱的欢乐歌谣。采集芣苢习俗杨万里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自号诚斋野客,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绍兴二十年(1150年)春,参加乡举,中试。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及第,中丙科。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被授赣州司户参军。历任国子监博、漳州知州、吏部员外郎秘书监等。开禧二年(1206年),卒于家中,享年80岁。《周南·芣苢》是周代人们采集芣苢时所唱的歌谣,应是社会比较清明、阶级矛盾比较缓和、人们尚能安居乐业的周公时代的作品。

《插秧歌》是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常州任满,西归故乡吉水,途经衢州(今浙江衢州市),时值农田大忙季节,诗人目睹一户农家插秧之辛劳所作。诗歌创作背景03品味诗歌意蕴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周南·芣苢插秧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1.吟咏两首诗歌,品味诗歌韵律美。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说:《芣苢》以韵分三章,章四句,然每二句换一字,实六章,章二句也。”《插秧歌》是一首七言律诗,七言古诗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如:田夫插秧/田妇接;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二一”,如:田夫/插秧/田妇/接。《芣苢》:全诗三章十二句,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节奏。《插秧歌》:①重复用词,叠相呼应。首联两句各出现两个”田“两个”儿“,相映成趣。②一韵到底,富有韵律。整首诗除首句不押韵,其余七句皆押韵,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两首诗歌分别如何展现它的韵律美的。以平声韵为主,音律和谐。③

整首诗歌,用口语化、生活化的语言描绘劳动场景,节奏自然轻快。④

巧用动词,富予跳跃。在写劳作场景时,抛、接、拔、插等词不断切换着画面,富于变化之美。想一想:诗歌中“采、有、”这六个字的顺序能调换吗?不能。“采之、有之”是人们呼朋引伴拉开劳动的序幕,到一片片“掇之”、一把把“捋之”,再到手提衣襟“袺之”、掖起衣襟“襭之”,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劳动过程。芣苢2.吟咏两首诗歌,品味诗歌画面美。插秧歌想一想:诗歌具体描绘了哪些场景,用四字词语概括?抛秧插秧图、拔秧插秧图、雨中插秧图、呼唤早餐图、农夫应答图。01重章叠句的手法。诗歌只变换了每章二、四句的第三个字。02赋的手法。直接描写采摘芣苢的劳动,从劳动开始到结束,没有交代环境、地点、劳动者,就事唱事。《芣苢》3.吟咏两首诗歌,品味诗歌手法美。1.比喻。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一场紧张的战斗。docerID:3270373752.白描。“雨从头上湿到胛”极写雨势之猛,插秧之艰辛。用朴素的语言表现出农家的勤劳和农事的紧张。3.细节描写。农妇呼唤丈夫休息片刻,且去用餐,而丈夫头也没抬,手里只顾继续插秧,口里却答非所问提防捣乱的鹅鸭,说明诗人观察细致入微。《插秧歌》04传承诗歌文化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为今人留下无数名篇,造就无比灿烂的中华诗歌文化。凡中国人,不论身处何方,从事什么工作,过着怎样的生活,几乎都熟读“春眠不觉晓”,能诵“床前明月光”,会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任务情境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生命力旺盛的古典诗词,至今仍是温暖人、鼓舞人的文化力量,而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请同学们通过第6课《芣苢》《插秧歌》的联读学习,

在班级内部举办一场“中国诗词大会”,以“劳动”为主题,自创一首诗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悯农二首(其二)(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