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当一个人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导致()A.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 B.垂体渗透压感受器兴奋C.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 D.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2.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A.决定群落演替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外部的环境条件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C.只要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会形成森林D.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3.俗话说“一公加一母,一年二百五”,说明家鼠种群的自然增长率高。下列有关家鼠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增长率高的原因仅是因为每次产仔数多和每年生殖次数多B.自然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增加起始呈加速增长,K/2后稳定增长C.欲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将室内地面硬化比施用老鼠药能更有效控制鼠害D.若采用安放捕鼠夹的捕杀方法控制鼠害,在K/2时捕杀效果最好4.冬季生态型种植、养殖模式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秸秆及牛粪中的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B.该种植、养殖模式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和整体等原理C.温室内温度较高降低了牛维持体温的能量消耗,使牛生长加快D.该种植、养殖模式较好地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5.下列生物学现象与其对应关系错误的是()生物学现象生物关系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捕食B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寄生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种间竞争D几处早莺争暖树种内斗争A.A B.B C.C D.D6.科学家用微电极记录运动神经元—肌肉间突触后膜膜电位。若直接在突触间隙人为施加乙酰胆碱,随着乙酰胆碱施加量的连续增加,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值连续增大。若直接电刺激突触前膜,随着刺激强度增大,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值则梯级增大(如图)。对图中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突触后膜上有与乙酰胆碱特异性结合的受体B.突触前膜内的乙酰胆碱以小泡为单位释放C.乙酰胆碱在发挥作用后会被相关的酶灭活D.兴奋在突触部位只能由前膜向后膜单向传递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2020年初,新冠病毒(SARS-CoV-2)引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逐渐蔓延全球,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该类肺炎的典型症状是发热(体温高于37.3℃)、干咳、肌肉酸痛、腹泻等。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学说认为体温调节机制类似于恒温器的调节,调定点是该恒温器调节温度的基准;当体温偏离调定点温度时,机体通过调节使体温回到调定点水平。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侵染能引起体温调定点改变而导致机体发热。(1)图中激素甲是___________,激素乙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该过程体现出的细胞膜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2)当体温偏离调定点时,温度感受器可将信息通过相应神经传送到___________体温调节中枢,后者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然后通过对效应器的调控,将体温维持在与调定点相应的水平。(3)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______________(“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4)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5)人体在寒冷时可以通过加穿衣服这样的_________(行为性、生理性)调节。除图一外,在产热的过程中寒冷的信号可传至下丘脑,下丘脑直接支配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上述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__(“神经”、“体液”“神经-体液”)调节。8.(10分)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非常适用于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数学模型。(1)假如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大肠杆菌,其数量变化如表所示,请根据数量变化尝试构建公式模型P=_____。大肠杆菌若要按该模型增长,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天数123456……K平均值(个/ml12481632……P(2)图2是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所得到的两种数学曲线模型,与公式模型相比,曲线模型的优势是_____。图2中曲线b表示的增长为“_____”形增长,如要使种群数量增长模型在一定时间内由b曲线变为a曲线,则在培养过程中,需要不断_____。(3)图3是科研人员为研究某地绵羊种群数量变化所建立的曲线模型,该图说明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有时会出现_____现象。若C点绵羊种群数量为N,在无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该种群数量每年均以150%的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增长,则两年后它们的数量将达到_____。9.(10分)如图1是人体某种调节方式的示意图;图2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其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A细胞产生的C物质通过图示途径,最终作用于B细胞,体现激素调节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2)图1中若C物质是性激素,则直接作用于A细胞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图2中,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______________的调控,而呼吸肌的运动直接受位于__________中的低级中枢控制,这体现了神经系统的调节具有______________特点。(4)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这是一种____________(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下面为某家族白化病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回答(相关的遗传基因用A.a表示)(1)该病是由__________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2)Ⅰ3和Ⅰ4都是正常,但他们有一儿子为白化病患者,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3)若Ⅰ3和Ⅰ4再生一个孩子,那么这个孩子是白化病的机率是___________。(4)Ⅱ3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她是杂合体的机率是___________。11.(15分)如图是人体感染H7N9流感病毒后机体通过调节清除体内病毒的过程。据图分析回答:(1)人感染H7N9病毒后经常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在细胞因子刺激下,有关腺体分泌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2)B淋巴细胞在辅助性T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刺激和_____的作用下,进行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小部分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3)当H7N9病毒侵入人体细胞时,机体消灭该病毒的免疫过程首先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再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通过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对于这些病原体的作用意义是: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在细胞免疫中,新形成的被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它们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一个人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渗透压的变化而产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到渗透压调节中枢下丘脑处,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运到垂体储存,由垂体释放,作用到肾小管和集合管处,促进重吸收,减少尿量。【详解】A、一个人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他的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通过增加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A正确;B、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不在垂体,B错误;C、下丘脑是合成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C错误;D、个人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D错误。故选A。2、D【解析】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演替的种类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因素(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种内和种间关系动态变化),A错误;B、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不一定会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如火山喷发、地震等,B错误;C、群落演替为森林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在一些干旱少雨等地区,弃耕的农田不一定能形成森林,C错误;D、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方向,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正确。故选D。3、C【解析】1、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的种群特征是年龄组成。2、种群性比率是指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有的生物如雌雄同株的植物没有性比率;种群的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详解】A、自然增长率主要由出生率、死亡率决定的,自然增长率高的原因主要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原因不仅是因为每次产仔数多和每年生殖次数多,A错误;B、自然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增加起始呈加速增长,K/2后减小,B错误;C、捕鼠夹使用一段时间后,老鼠就变的狡猾了,欲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将室内地面硬化比安放捕鼠夹能更有效控制鼠害,C正确;D、若采用安放捕鼠夹的捕杀方法控制鼠害,在K/2之前捕杀效果最好,让鼠种群数量控制在较小范围内,D错误。故选C。4、D【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形态结构和功能结构,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太阳系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太阳就像一台发动机,源源不断给太阳系提供能量。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为了维系自身的稳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否则就有崩溃的危险。许多基础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其中碳循环与全球温室效应密切相关,生态系统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详解】A、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及时使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加速物质的循环过程,A正确;B、图中作为生产者的蔬菜与作为消费者的牛,可以互通O2和CO2,进而使O2和CO2得到充分利用,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主和整体等原理,B正确;C、如图的设计能够充分利用光能,使牛棚的温度保持较高的水平,这使牛因维持体温而消耗的能量减少,更多的有机物用于牛的生长发育,因此,牛的生长速率明显提高,C正确;D、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题中所述的养殖模式较好地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但能量是不能循环的,D错误。故选D。5、B【解析】种间关系:(1)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2)种间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使得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4)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详解】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里面包含的食物链是植物→蝉→螳螂→黄雀,体现了捕食关系,A正确;B、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而蜾蠃是寄生蜂,它常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体现了捕食关系,B错误;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说的是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种间竞争关系,C正确;D、“几处早莺正争暖树”,描述是早莺之间争栖息场所,属于种内斗争,D正确。故选B。6、B【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化学信号),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发生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根据题意,乙酰胆碱越多,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值越大。图中显示刺激强度增大,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值则梯级增大,说明由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是梯级增加,乙酰胆碱存在突触小泡中,故突触前膜内的乙酰胆碱以小泡为单位释放,使得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值呈梯级增大。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②.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2)下丘脑(3)等于(4)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汗腺分泌增加(5)①.行为②.神经【解析】1.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这属于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属于稳态的一部分,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小问1详解】结合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可知,激素甲很可能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激素乙为促甲状腺激素,其通过体液传送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细胞表面含有与促甲状腺激素结合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后,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该过程体现出的细胞膜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当体温偏离调定点时,温度感受器感受到体温的变化,并将信息通过相应神经传送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后者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然后通过对效应器的调控,将体温维持在与调定点相应的水平。【小问3详解】人体高温持续期,体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保持不变,此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小问4详解】体温下降期,此时散热量大于产热量,人体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通过传出神经支配皮肤毛细血管和汗腺的活动,以增加散热,主要表现在皮肤的汗腺分泌增加,汗液蒸发;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等。【小问5详解】人体在寒冷时可以通过加穿衣服这样的行为性调节来减少散热,维持体温恒定。在产热的过程中寒冷的信号可传至下丘脑,下丘脑直接支配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该过程体现了神经支配肾上腺的分泌活动,属于神经调节。【点睛】熟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正确分析图示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体温调节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8、(1)①.2K-1②.食物、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2)①.能更直观地反映种群的增长趋势②.S③.更换培养液(3)①.波动②.6.25N【解析】“J”形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形增长曲线。【小问1详解】根据表格中的数据,λ=2,所以构建模型P=2K-1,这是J形曲线,其条件是食物、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小问2详解】与公式相比,曲线模型的优势是能更直观地反映种群的增长趋势,图2中曲线b当种群数量达到一定值时,保持稳定,呈S形增长,S形曲线是由于空间资源有限所以如果要使b曲线变为a曲线(J),在培养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换培养液,以增加营养物质和减少有害代谢产物。【小问3详解】从图3中看出,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现象,如果C点绵羊种群数量为N,在无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该种群数量每年均以150%的增长率增长,则两年后它们的数量将达到(1+150%)2N=6.25N。【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增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此类试题,学生应从以下几点考虑:(1)准确掌握相关基础知识;(2)根据种群增长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9、(1).通过体液运输(2).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3).促性腺激素(4).大脑皮层(5).脊髓(6).分级调节(7).负反馈(8).防止肺过度扩张,有助于维持正常呼吸节律【解析】分析图解:图1表示体液调节,B为C作用的靶细胞。图2中,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图中与肺牵张感受器相连的为传入神经,脑干中存在神经中枢。脊髓中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详解】(1)图1中A细胞产生的C物质通过图示途径,最终作用于B细胞,体现激素调节具有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的特点。(2)图1中若C物质是性激素,则A为性腺,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可直接作用于性腺。(3)图2中,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而呼吸肌的运动直接受位于脊髓中的低级中枢控制,这体现了神经系统的调节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4)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是一种负反馈调节,纠正、减弱控制信息,防止肺过度的扩张,有助于维持正常呼吸节律。【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人体体液调节的特点、神经调节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脑的高级功能等知识点,需要考生对所学知识综合掌握,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结构。10、(1).隐(2).性状分离(3).1/4(4).AA/Aa(5).2/3【解析】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图中第一代的亲本均为Aa。【详解】(1)根据无中生有可知,该病是隐性遗传病。(2)Ⅰ3和Ⅰ4都是正常,但他们有一儿子为白化病患者,属于性状分离。(3)由于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Ⅰ3和Ⅰ4均为Aa,故再生一个白化病孩子即aa的概率为1/4。(4)由于Ⅰ3和Ⅰ4均为Aa,Ⅱ3可能是1/3AA、2/3Aa。【点睛】判断遗传病时,无中生有,可以确定是隐性遗传病。11、(1)①.甲状腺激素②.肾上腺素(2)①.抗原②.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25246-2025畜禽粪肥还田技术规范
- 2025年常德c1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内容
- 儿童桌子采购合同范本
- 乡镇饭店转让合同范本
- 公司房租转租合同范本
- 仓库装修合同范本版
- 上海厂房出售合同范本
- 茶器定制合同范本
- 中标咨询合同范本
- 农村订购混泥土合同范本
- 知识图谱可视化-Neo4j(windows)
- 尾矿库安全检查表
- 光伏电站作业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手册
- 2021年深圳实验学校初中部七年级入学分班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 水文流量测验
- 合作共赢商务合作PPT模板(基础教育)
- 铝的阳极氧化和着色
- (新版)传染病防治监督试题库(含答案)
- 信用社(银行)清产核资实施方案
- 模板拉杆加固计算
- 市场营销》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