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湖南省二校联考高二上生物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最基本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B.由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C.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需要加热D.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必须用到显微镜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过量饮水导致细胞内液渗透压升高,需脱水治疗C.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需及时补充葡萄糖盐水D.营养不良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引起组织水肿3.宇航员在太空时有非常明显的失重感,失重时人体的液体静压丧失。人体的感受器受到体液增加的刺激,机体通过体液调节系统减少体液,出现体液转移反射性多尿,导致水盐从尿中排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渗透压平衡依赖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B.体液渗透压增大使渗透压感受器的膜电位发生变化C.水分从肾脏排出过多可能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D.与正常人相比,宇航员垂体合成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4.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二氧化碳参与的这种调节属于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C.激素调节 D.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5.在晴朗的夏季,将一正常生长的绿色植物放入密闭的透明玻璃罩内,室外继续培养。每隔一段时间用C02浓度检测仪测定玻璃罩内C02浓度,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水平虚线:实验开始时玻璃罩内CO2浓度)。据图得出的正确判断是A.FG段表明气孔关闭,不进行光合作用B.E点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含量比A点时多C.D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H点光合作用消失D.该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在一昼夜内有所增加6.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烯的作用主要是促进植物果实的发育B.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可能相同C.赤霉素能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成熟D.脱落酸在果实的成熟阶段含量最高,以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7.免疫系统是人体的“安全保卫部”,它拥有一支强大的“部队”。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免疫器官都可以生成免疫细胞,并让其成熟或集中分布B.免疫细胞是靠细胞表面和细胞内的受体来识别抗原的C.机体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及癌细胞,发挥的是免疫防御的功能D.免疫调节的结构和物质基础是免疫系统8.(10分)研究表明甘氨酸能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突触后膜上Cl-通道开放,如图为两个神经元之间局部结构放大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主要对K+具有通透性,造成K+内流B.甘氨酸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C.甘氨酸进入突触后膜发挥作用,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甘氨酸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膜两侧电位差绝对值变大二、非选择题9.(10分)2020年2月,华东师范大学相关研究人员基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表面抗原开发出了灵敏性高的抗体诊断试剂盒,一滴血仅十分钟就可以得出检测结果。该试剂盒目前已应用于疑似感染者、密切接触者、确诊病例的临床验证。请回答下列问题:(1)SARS-CoV-2侵入人体后,通常人体会出现发热的现象,这个过程中,人体体温升高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2)钟南山院士在采访中多次建议人们出门要戴口罩,请从免疫系统抵御病原体攻击的角度分析,戴口罩可以________。(3)SARS-CoV-2侵入人体后,还会引发人体进行特异性免疫。由________产生的抗体在体液中与SARS-CoV-2结合,阻止其________,而对于已经侵入SARS-CoV-2的靶细胞,会被________识别并与之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根据信息,请写出该试剂盒能精确诊断的免疫学原理________。10.(14分)大闸蟹是主要以植物为食的杂食性甲壳类动物,因其味道鲜美而被大量养殖。下图为养殖大闸蟹的某水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其中的字母表示能量(单位:kJ)。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水域中生活着水草、大闸蟹、各种鱼类等生物,研究大闸蟹与水草、各种鱼类的关系属于_______水平研究的问题。(2)流经该水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图中的d表示大闸蟹用于________的能量。(3)经研究发现,图中m值显著大于20%c,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每到繁殖季节,雄蟹就会挥动前肢的大螯吸引雌蟹前来交配,雌雄蟹间传递的这种信息属于________信息,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11.(14分)某种药物A由于某种原因随着污水进入某大型水库,导致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下图1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图2是投放鲢鱼和鳙鱼前后几种鱼的生物积累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若大量含药物A的污水流入该水库,会使某些藻类种群大暴发,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这说明_____。(2)投放入该水库生态系统中的鲢、鳙鱼属于第_____营养级。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鱼的_____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2表示);还应捕杀鲢、鳙鱼的天敌,目的是_____。(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若要调查水库中银鱼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法。由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_____,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4)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_____,从而达到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改善了水质的目的,这主要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有_____。12.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山西黎城野生萱草资源调查萱草是阿福花科萱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的统称,其花期长、耐寒、耐旱、耐贫瘠、适应性强,是一种重要的园林地被植物和药食植物。我国是世界萱草属种质的自然分布中心,原产11种。研究者在山西省黎城县的太行山东麓野生萱草分布区设置72个观测点,调查得到野生萱草群落的部分优势种。根据生物习性和分布生境(如表1),将其划分为黄花菜组和北萱草组,前者由黄花菜、细叶苔草、野艾蒿、铁杆蒿、皱叶酸模组成,夜间开花,地上生物量大,耐旱、耐贫瘠,生态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从海拔1070m的山麓地带到1530m的山地东坡、东北坡均可生长。北萱草组:由北萱草、赖草和乳浆大戟组成,白天开花,主要分布海拔1070~1530m的山地东北坡土层较厚、土壤水分含量较高的林缘下,地上生物量与个体数量比黄花菜组小。表黎城野生萱草群落8个优势种的特征序号名称水分生态类型株高海拔花果期1黄花菜中生30-100cm2000米以下3-7月2北萱草中生24-30cm500-2500米5-8月3皱叶酸模中生50-100cm30-2500米6-7月开花7-8月结果4细叶苔草中生3-7cm550-5300米4-6月5野艾蒿旱中生50-120cm1500米以下8-10月6铁杆蒿中旱生30-100cm800-1600米7月开花8月结果7乳浆大戟中旱生30-60cm低山区,一般1000米以下4-10月8赖草旱生40-100cm30-5000米6-7月开花8-9月结果注:需水量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中生、旱中生、中旱生和旱生野生萱草群落中每个植物物种的地位和作用可用生态位来衡量,它包括生态位宽度和重叠两个方面。生态位宽度是指生物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在没有任何竞争或其它敌害情况下,被利用的整组资源称为“原始”生态位;因种间竞争,一种生物不可能利用其全部原始生态位,所占据的只是“现实”生态位。生态位重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生态位相似的物种生活于同一空间时分享或竞争共同资源的现象。本研究对筛选、培育生态适应性优良的野生萱草,促进萱草产业化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1)调查野生萱草群落的物种种类和数量采用__________法,观测点的设置需要遵循__________原则,以便排除主观干扰。(2)不同海拔高度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种群,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其中黄花菜和皱叶酸模的关系为__________,请从生态位的两个方面写出依据________________。(3)若要调查该区域某种鸟类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_________。综合文中信息,生态位体现出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具有________性。(4)北萱草花朵大,颜色艳丽,欲要引种北萱草入京作为观赏植物,请根据文中信息及已有知识写出一条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淀粉的鉴定利用碘液,观察是否产生蓝色。(3)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4)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详解】A、在最基本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且自由水和结合水可相互转换,A正确;B、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时,相邻氨基酸一个脱支氨基中的-H,另一个脱去羧基中的-OH,形成肽键,-H与-OH结合形成水,B正确;C、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不需要水浴加热,C错误;D、植物细胞在特定环境下可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要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生质壁分离和复原,D正确。故选C。2、D【解析】1、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内环境的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详解】A、细胞质基质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A错误;B、过量饮水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从而引起细胞内液渗透压降低,B错误;C、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无机盐的大量丢失,需及时补充葡萄糖盐水,C错误;D、营养不良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的水分更多的流向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D。3、D【解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详解】A、人体渗透压平衡过程中既有下丘脑参与的神经调节,也有抗利尿激素参与的体液调节,故人体渗透压平衡依赖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A正确;B、体液渗透压增大会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下丘脑感受器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强,膜电位发生变化,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C、水分从肾脏排出过多可能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C正确;D、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由垂体释放的,D错误。故选D。4、B【解析】二氧化碳能维持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此时的二氧化碳是作为信息分子来调节的,属于体液调节,B正确。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弧而发生的,A错误。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具有调节作用的有机物,二氧化碳不是激素,C、D错误。5、D【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正常生长的绿色植物放入了密闭的透明玻璃罩内,因此玻璃罩内CO2浓度上升表示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或只进行呼吸作用;当玻璃罩内CO2浓度下降时,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图中D点和H点时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详解】A、FG段原因是光照强,气温高,导致蒸腾作用强,水分散失多,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光合作用略有下降,但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B、E点时,透明玻璃罩内的CO2浓度与A点时相等,所以E点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含量与A点时一样多,B错误;C、D点和H点时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C错误;D、K点与A点相比,璃罩内CO2浓度有所降低,说明有一定的有机物积累,因此该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在一昼夜内有所增加,D正确故选D6、B【解析】本题是对生长素、乙烯、赤霉素和脱落酸的作用和分布、及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的考查,回忆生长素、乙烯、赤霉素和脱落酸的作用和分布及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详解】A、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A错误;B、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同一生理效应可能对应较高和较低两个生长素浓度,B正确;C、促进果实成熟的植物激素是乙烯,不是赤霉素,C错误;D、在果实成熟阶段含量最高的植物激素是乙烯,D错误。故选B。7、D【解析】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及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它具有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与机体其他系统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和生理平衡的功能。【详解】A、免疫细胞来自于造血干细胞,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长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脾、淋巴结和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A错误;B、识别抗原的受体位于细胞外表面,B错误;C、机体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及癌细胞,发挥免疫监视功能,C错误;D、免疫调节的结构和物质基础是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由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D正确。故选D。8、D【解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甘氨酸能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以抑制膜内变为正电,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详解】A、静息状态时是神经细胞膜主要对K+具通透性造成K+外流所致,A错误;B、甘氨酸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为胞吐,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C、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不进入突触后膜,C错误;D、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导致Cl-通道的开启,使突触后膜膜两侧电位差绝对值变大,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9、(1).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2).有效阻止病毒从外界与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皮肤、黏膜)相接触(3).浆细胞(4).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5).效应T细胞(6).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解析】1、体液免疫2、细胞免疫3、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以及黏膜分泌的物质。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等和吞噬细胞。前两道防线都是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的。第三道防线: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因而具有特异性,叫做特异性免疫。【详解】(1)人体体温升高说明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SARS-CoV-2侵入人体后,通常人体会出现发热的现象,人体体温升高的直接原因是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2)病毒侵入人体,首先需要突破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以及黏膜分泌的物质),戴口罩可以有效阻止病毒从外界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相接触,可以降低病毒感染的风险。(3)病毒侵入人体后引发人体进行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在体液中与SARS-CoV-2结合,阻止其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消化。而对于已经被病毒侵入的靶细胞,会被效应T细胞识别并与之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进而被抗体消灭。抗体诊断试剂盒利用的免疫学原理是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点睛】本题以新型冠状病毒为背景,综合考察了免疫学相关知识,熟记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和各种免疫细胞的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1).群落(2).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饲料有机物中的能量(a+s)(3).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4).次级消费者除摄食大闸蟹外,还摄食与大闸蟹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5).行为(6).生物种群的繁衍【解析】分析题图可知:a是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即植物同化的能量;s为饲料中的能量,b是大闸蟹摄入的能量,c是大闸蟹同化的能量,h是大闸蟹粪便中的能量,b-h=c;d是大闸蟹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i是大闸蟹的遗体残骸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e是次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m是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k是次级消费者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n是成次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详解】(1)该水域中生活着水草、大闸蟹、各种鱼类等生物,该水域中所有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故研究大闸蟹与水草、各种鱼类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2)流经该水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s),即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饲料有机物中的能量,图中的d表示大闸蟹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3)已知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但由于次级消费者除摄食大闸蟹外,还摄食与大闸蟹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故图中m值显著大于20%c。(4)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每到繁殖季节,雄蟹就会挥动前肢的大螯吸引雌蟹前来交配,该信息属于行为信息,该行为的目的是为了交配,为种群的繁衍,故说明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11、(1).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污水有机物中的能量和投入鱼苗中的能量(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3).二、三(4).捕食对象(食物)(5).提高鲢、鳙鱼的成活率(6).样方(7).明显下降(8).鲢、鳙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9).物种种类及比例(营养级的复杂程度)(10).整体性、物种多样性原理【解析】1、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的途径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通常为10%~20%之间,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人类最有益的部分。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详解】(1)结合题意信息可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不只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而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污水有机物中的能量和投入鱼苗中的能量。若大量含药物A的污水流入该水库,会使某些藻类种群大暴发,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该实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2)在水库中投放的鲢鱼和鳙鱼是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据此可知鲢、鳙鱼为第二、三营养级,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上一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根据上一营养级的生物量,确定鲢鱼鳙鱼的投放量,从而保证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大于输出的能量,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应捕杀鲢、鳙的天敌,减少被捕食的机会。(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若要调查水库中银鱼的种群密度,由于银鱼个体小且活动范围较小、活动能力弱,因此,应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由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明显下降,因为鲢、鳙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且鲢、鳙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导致的。(4)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通过提高物种数量,增加了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即该方法通过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物种种类及比例,从而达到既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25246-2025畜禽粪肥还田技术规范
- 2025年常德c1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内容
- 儿童桌子采购合同范本
- 乡镇饭店转让合同范本
- 公司房租转租合同范本
- 仓库装修合同范本版
- 上海厂房出售合同范本
- 茶器定制合同范本
- 中标咨询合同范本
- 农村订购混泥土合同范本
- 小学数学主题活动设计一年级《欢乐购物街》
- 一年级口算天天练1(打印版)
- 垃圾发电厂汽机培训
- 村情要素模板
- 高考作文标准方格纸-A4-可直接打印
- 护理分级标准
- 水池维修改造方案
-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非公司企业法人章程范本样本
- 《高温熔融金属吊运安全规程》(AQ7011-2018)
- 电机与拖动(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