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十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十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十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十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十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哈32中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月考考试语文试题(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上第一二单元适用班级:高二学年)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6分)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安:平安B.小人喻于利喻:明白,知晓C.在明明德明:彰明D.无辞让之心辞让:推让,谦让【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安”,舒适;句意: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舒适。故选A。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任重而道远惑而不从师B.质胜文则野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曾不能毁山之一毛D.欲修其身者其皆出于此乎【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两个“而”,都是连词,前一个表示并列;后一个表示转折。句意: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有了疑难问题却不跟从老师学习。B.两个“则”,前一个是连词,表顺承;后一个是动词,表判断。句意: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这就是岳阳楼的盛大景象。C.两个“之”均为助词,的。句意:多了解一些鸟兽草木的名称/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D.两个“其”,前一个是代词,他的;后一个是副词,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句意:想要修养他的道德人品的人/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故选C。3.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A.义,人之正路也 B.羞恶之心,义之端也C.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例句属于判断句,“也”表判断;A项,属于判断句,“也”表判断;B项,属于判断句,“也”表判断;C项,属于判断句,“者……也”表判断;D项,属于状语后置句,也是省略句。“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中“之”后省略介词“于”;故选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B.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C.知止而后有定 D.不足以事父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类活用的把握能力。A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翻译为: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明:形容词作动词,彰明。B项,“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翻译为:人们看见小孩子快要掉到井里了。入:动词,掉入。C项,“知止而后有定”翻译为:懂得目标所在然后才稳定。止:动词作名词,目标所在,要达到的“至善”境界。D项,“不足以事父母”翻译为:不足够用来侍奉父母。事:名词作动词,侍奉。5.下列关于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文集,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和教育原则等,与《大学》《诗经》《孟子》合称“四书”。B.《礼记》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教育、政治、美学思想。C.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有“亚圣”之称。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民贵君轻”等。D.“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西周学校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一种是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与《大学》《诗经》《孟子》合称‘四书’”错。《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故选A。二、名句默写题(共6分,每空1分)6.默写名句。(1)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勉。(2)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由不忍之心而推导出“四端”,并用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说明其于人的重要性。(3)《大学之道》中,写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人,达到天下太平的句子是:身修而后家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士不可以不弘毅②.任重而道远③.人之有是四端也④.犹其有四体也⑤.家齐而后国治⑥.国治而后天下平【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弘毅”“犹”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课内阅读阅读《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文,完成下面小题。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B.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C.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D.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8.下列对文中加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王:古代帝王,一般特指历史上尧舜禹汤文武几个有名的帝王。B.孺子:儿童、幼儿。宋代苏轼《教战守策》:“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如妇人孺子。”C.乡党:这里指同乡的人。周制,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D.四海: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同情心。古代圣贤之君正因为具有同情心,所以才会行仁政。而一旦施行仁政,天下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治理好。B.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四个方面,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简称为“四心”。而这“四心”是“仁义礼智”这四种道德范畴的发端。C.这一章是孟子“性善论”的精髓。孟子认为,人不会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叫声而把他推下井去,由此可见人都具有恻隐之心,人性本是善良的。D.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包含“不忍人之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恻隐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孟子的思路。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2)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答案】7.B8.D9.C10.(1)以怜恤别人的心情,实行怜恤别人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像在手掌上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2)所有具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最终会形成燎原之势),就像泉水开始流出(最终将汇聚成大江大河)。【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人之有是四端也”,语意完整,中间不断开,“也”是句末语气词,在其后断句,排除AC;“犹其有四体也”,“也”是句末语气词,在其后断句,排除D。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正确。句意: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现在太平的时间长了,天下的人骄气懒惰脆弱,就像妇女小孩。D.“四海: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错误,依据语境“足以保四海”中“四海”指的是“天下”,古人常以四海和天下来指代国家。并不是指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人不会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叫声而把他推下井去”错误。从“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恶其声而然也”可知,孟子认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面去了,听到孩子的哭声,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一定会出手相助的,由此可见人都具有恻隐之心”,而不是“人不会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叫声而把他推下井去”。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忍”,怜恤;“治”,治理;“运”,运转。(2)“凡”,总共;“若”,像;“然”,燃烧;“达”,流出。参考译文: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先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长短相形形:形状。B.自伐者无功伐:讨伐。C.慎终如始慎:慎重。D.吾为其无用而掊之掊:击破。【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对常见文言实词的考查。A项,“形:形状”错误。应该为“比较”。B项,“伐:讨伐”错误。应该为“夸耀”。C项,“慎:慎重”错误。应该为“慎重对待”。故选D。1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B.或不免于洴澼絖C.九层之台,起于累土D.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通假字的能力。A.“龟”同“皲”,皮肤冻裂。B.“絖”,同“纩”,丝絮。C.“累”,同“蔂”,盛土的工具。故选D。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有车之用剖之以为瓢B.我世世为洴澼絖吾为其无用而掊之C.始于足下常于几成而败之D.自见者不明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需熟练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注意有些虚词有时也用作实词。最重要的是加强课内外阅读,培养在语境中推断的能力。A项,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第二个是代词,它。B项,第一个“为”是动词,从事;第二个是动词,认为。C项,两个“于”字都是介词,在,从。D项,第一个“者”是代词,指“……的人”;第二个放在主语之后,与后面的“也”一起表判断。故选C。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不贵难得之货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其未兆易谋 D.我树之成而实五石【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的辨别能力。A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B项,名词活用作动词,游泳。C项,名词活用作动词,出现迹象。D项,名词活用作动词,种植。故选A。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我树之成而实五石②吴王使之将③夫子固拙于用大矣④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⑤其坚不能自举也⑥泰山之阳,汶水西流A.①③/②⑥/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④/⑥ D.①⑤/②④/③⑥【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把握实词词类活用的能力。词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和意动等。需要放入句中看前后是否符合句意。

①树:名词活用为动词,种植。②将:名词活用为动词,作为将领。③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大的东西。④飞、走: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飞起、使……跑动。⑤坚: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坚硬程度。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故①②/③⑤/④/⑥分类正确。

故选C。16.把下列四句话填入文段的横线处,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

;杨朱的贵我人格,

;孟子的大丈夫人格,

;荀子的君子式人格,

;再有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①锋芒毕露,正义在胸

②平和公正,循规蹈矩③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④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A.②④③① B.①④③② C.④③①

② D.③④①②【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把下列四句话填入文段的横线处,顺序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性。从题干来看,这是属于有语境的排序题,且从所给语境来看,四个句子并不是连贯的,第一处前面说“墨子的苦行侠人格”,“侠”指以自己的力量帮助被欺侮者的人或行为,应是第四句“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利天下而为之”充分体现“侠”的品格;第二处前面说“杨朱的贵我人格”,“贵我”,即“以我为贵”,这是一种绝对自我的人格,以自己为中心,应与第三句“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一致;第三处,前面说“孟子的大丈夫人格”,“大丈夫”是指有志气、有节操、有作为的男子,这与第一句中“锋芒毕露,正义在胸”一致;第四处,前面说“荀子的君子式人格”,“君子”指人格高尚的人,重在品德,这与第二句中“平和公正,循规蹈矩”一致。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B.请事斯语矣事:听从C.致知在格物格:推究D.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端:萌芽,发端【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看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最好的方法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排除法。本题要求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项,“请事斯语矣”的“事”是“实践、从事”的意思,本句话出自《论语》“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白话释义: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明,请让我按这话去做吧!”。本句话的意思是“请让我按这话去做吧”故选B。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质胜文则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见贤思齐焉盘盘焉,囷囷焉C.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D.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若火之始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本题要求找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项,第一个则是连词,表顺承,译为“就”;第二个则是连词,表转折,译为“却”;第一句话的意思“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第二句话的意思是“(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B项,第一个焉相当于介词结构,于是,于此,就;第二个焉是助词,放在形容词、副词之后,译为“……的样子”;第一句话的意思“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在其中和他看齐”,第二句话的意思是“盘结交错,曲折回旋的样子”;C项,两个者都是代词,译为“……的人”;第一句话的意思“古时候想要把彰明的天赋从个人推广到天下人的人”,第二句话的意思是“有这四种萌芽却认为自己无法发展它们的人”;D项,第一个之是助词,相当于“的”;第二个之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一句话的意思“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第二句话的意思是“(它们就会)像火刚刚燃起”;故选C。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先正其心A.见贤思齐焉 B.在明明德 C.自贼者也 D.先诚其意【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实词词语活用情况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结合语境分析该字的词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再结合词性的变化判断该字属于哪种类型的活用,常见的活用情况有: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名词作状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例句“先正其心”中“正”是使动用法,使……正;A项,“见贤思齐焉”中“贤”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贤能的人;B项,“在明明德”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这句话中第一个“明”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发扬、彰显;C项,“自贼者也”中“贼”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伤害;D项,“先诚其意”句式结构和例句一致,二者用法也一致,“诚”在这里是使动用法,使……诚。故选D。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A.就有道而正焉 B.策之不以其道 C.任重而道远 D.朝闻道,夕死可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文言词语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根据平时积累的知识,结合所给句子具体分析。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道”用在动词“传”后面,在这里是名词,解释为“道理”,A项,“就有道而正焉”这句话的意思是“

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在这句话中“道”是名词,解释为“道德”;B项,“策之不以其道”这句话的意思是“

鞭策它(指千里马)不用正确的方法”,在这句话中“道”是名词,解释为“方法、途径”;C项,“任重而道远”这句话的意思是“

责任重大,路程遥远”,在这句话中“道”是名词,解释为“路程”;D项,“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中“道”指的是儒家的“仁义之道”,“道”是名词,解释为“道理”。故选D。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全都属于古今同义现象的一项是()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③回虽不敏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⑤古之学者必有师A.②⑤ B.②④ C.①③ D.①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辨析并理解古今异义词的能力。古今异义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等。平时要注意积累。解答时要做到词不离句,看放入句中是否通顺。

①自省:古今同义,自我反思、反省。②终身:古今同义,一生,一辈子。③不敏:古今同义,不聪明,常用来表示自谦。④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⑤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故①②③全都属于古今同义。

故选C。2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见贤思齐焉②见贤思齐焉③可以群④远之事君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在止于至善⑦草菅人命A.①⑤/②③⑦/④⑥ B.①②/③④⑦/⑤/⑥C①⑥/②⑤/③④/⑦ D.①④⑤/②/③/⑥⑦【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①“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贤人。句意: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②“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看齐。句意: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③“群”:名词用作动词,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句意:可以交往朋友。④“事”:名词用作动词,为……做事,侍奉。句意:远可以用来侍奉国君。⑤“厚、薄”: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句意:邻国越雄厚,您就越薄弱。⑥“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善的境界。句意: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⑦“草”: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小草。句意:把人命看得和野草一样,指任意残杀人民。综上所述,①⑥,形容词活用作名词;②⑤,形容词活用作动词;③④名词用作动词;⑦名词意动用法。故选C。23.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敏于事而慎于言①敏:机敏②慎:谨慎B.质胜文则野①文:华美、文采②野:不受拘束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①喻:比喻②利:利益D.迩之事父①迩:近②事:侍奉【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A.句意: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①敏:勤勉。

B.句意: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②野:粗野、鄙俗。

C.句意: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①喻:知晓,明白。

D.句意:近可以事奉父母。

故选D。24.下列各项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且焉置土石天下归仁焉B.质胜文则野故木受绳则直C.敏于事而慎于言不能容于远近D.人而不仁死而后已【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兼词,于何,在哪里/语气助词,用于句末,相当于“了”“呢”,常可不译。句意:况且把土石放在哪里呢?/天下的人都会赞许他是仁人。B.两个“则”均是连词,表承接,就。句意: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C.介词,对于。/介词,表被动。句意:敏捷处事而谨慎言语。/不能被远近各地所容纳。D.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顺承。句意: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死了以后才停止。故选B。25.根据要求选择。如今,汉服剧本杀、古风宴饮、国风走秀等以汉服为核心元素的沉浸式体验()。从年初的《唐宫夜宴》到端午节推出的《洛神水赋》,河南电视台“出圈”的系列节目采用大量的汉服元素营造出()的盛景,让国人领略了中华传统服饰之美,也为“活”用传统元素提供了好范式。越来越多的人也选择在平日里身着汉服出行。汉服兴起也带动了传统文化对年轻人的热爱,发扬了大家“古为今用”的精神。汉服爱好者通过举办雅集、非遗体验、国风展演等活动推动汉服文化新发展。汉服“出圈”,实为传统文化回归。汉服从一个()的模糊概念,变成如今有严谨定义、有典籍研究、有理论支撑、有实践队伍、有媒体关注、有较为广泛的人参与的一种文化现象,体现了当下国人重建文化自尊的初衷和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只有坚守文化初心,汉服文化才能()。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方兴未艾完美无缺鲜人知挫而弥坚B.东山再起美轮美奂屡见不鲜挫而弥坚C.方兴未艾美轮美奂鲜为人知历久弥新D.东山再起完美无缺屡见不鲜历久弥新【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东山再起: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结合原文“汉服剧本杀、古风宴饮、国风走秀等以汉服为核心元素的沉浸式体验”可知,此处语境指以汉服为核心元素的沉浸式体验正在兴起,应选择“方兴未艾”。第二空,完美无缺:完善美好,没有缺点。美轮美奂: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