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电名词解释_第1页
彩电名词解释_第2页
彩电名词解释_第3页
彩电名词解释_第4页
彩电名词解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彩电基础知识(名词解释篇)——南京办事处市场部2007-08-16一、图象基本技术1、纯平显像管(第一代):在超平的基础上填充玻璃,作成外表是平面的,但内部仍有一定弧度,屏幕玻璃厚度不一,画面没有根本改善,即外平内不平。2、纯平显像管(第二代):运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突破了第一代纯平显像管的外平内不平的缺陷,真正的作到显像管里外都平,画质大幅度提高(创维纯平彩电全部选用第二代高品质纯平显像管)。3、暗白平衡自动跟踪(色彩高保真定位跟踪系统):自动跟踪调整暗白平衡,使显像管随时处于最佳状态,保持图象永不偏色。4.动态黑电平扩展电路(动态景物层次改善电路):使图象中黑的地方更黑,白的地方更白,提高了暗背景下图象的层次性。5.

动态蓝增强:将检测到的大面积白光区域进行蓝增强处理,使白光区域偏蓝,更加符合人眼的视觉特性。6.动态肤色校正:自动检测画面中近似人体肤色的区域,对区域周围的颜色进行校正,使人体肤色更加真实。7.动态聚焦(孔阑补偿、Y/C瞬态改善电路):不仅中央聚焦,同时聚焦于个角落,使图像的扫描线柔和细腻。提高了精确度。8.强力VM速度调制(SS(SubtleScan)精细扫描电路):通过对图像亮度通道的信号跟踪取样,在扫描时根据取样内容控制电子束的扫描速度,实现精细扫描,产生鲜明的黑白过渡和边缘轮廓(即提高图像的鲜锐度和加强边缘轮廓线条)。普通电视是通过加大对比度来提高图像的鲜锐度,但这种方法会降低图像的层次感。VM电路是通过调整扫描的速度来调整,从而使图像的轮廓更加清晰。9.数码图像自动匹配:确保机芯与彩管性能的最佳匹配,画面更加真实自然。10.数码频率自动跟踪(AFT频率自动跟踪):自动跟踪,监测电视频道,时电视不跑台、不串台。

11.数码图象降噪:处理较弱的电视信号时,自动识别噪波信号并加以修正,明显降低噪波,使画面整体改善。12.(NTSC/双制式)梳状滤波器:将亮度信号与色度信号精确分离,彻底解决了普通彩电易发生的亮色互串现象(图像边缘出现“毛边”现象),大大减少视频杂讯和色彩斑点。(现在有N制梳状虑波器和双制式疏状虑波器)一般电视图像水平清晰度为320线左右;采用数字梳状滤波器实现亮一色分离的彩电射频输入图像水平清晰度在400线左右。13.运动图像自动检测:100HZ或隔行扫描状态下,运动物体容易在屏幕上产生拖尾现象,降低画面清晰度,运动图像自动检测系统通过复杂的运算预测物体的运动方向,并提前做出校正,使运动画面平滑自如。14.3D梳状滤波器:能够从的三维方向将每组画面的亮度和色度信号精确的分离,更加有效的消除影响信号中的杂波、斑点、色彩重叠现象,再现更加清晰的画面,Sony只有NTSC制的3D梳状滤波器,我们创维的是P/N双制的。15.3D数码图象降噪:在接收有噪波的信号时运用数字系统存储并检测每一帧信息,同时将其分割为480,000个微小影像,对比前后影像的细节,从空间(水平和垂直)、时间的三维方向上将不重叠影像(即噪波)消除,展现更佳纯净、莹透的画面,再现传神的图像。16.3D运动图像自动检测:运动图像自动检测系统通过复杂的运算从三个维度(水平、垂直和时间)预测物体的运动方向,解决了100Hz或者逐行时的运动拖尾现象,并提前做出校正,使运动画面平滑自如。17、DCDI斜线补偿技术也叫方向性关联的隔行扫描技术DCDi(Direction

Correlational

Deinterlacing)是美国Faroudja公司的专利视频处理技术。通常标准的隔行扫描视频信号通过逐行扫描显示设备时,图像边缘会产生变形,DCDi技术能够消除这种变形,获得更光滑、更自然的视频图像效果。应用于家庭影院投影机产品的具体表现上:

DCDi斜线矫正技术,有效消除画面上的锯齿毛边,使画面更加逼真;

进行运动图像补偿;

准确实现电影胶片制式信号转向投影机数字视频信号;

可以及时插补转换过程中帧幅色,保证画面稳定、流畅;

抑制串色干扰功能,消除在投影画面上经常出现的串色现象。

二、声音处理技术1、几种音响技术(单声道,双生道,同轴共点)a单声道-----现只用于一些低价的平面直角机型,声音还原效果差.b双声道-----运用比较普遍,声音效果较为自然c同轴共点-----是世界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为数极少的HI-FI同轴扬声器之一.同轴低音单元置于同一轴心上运作另相位一致,解决了相位失真问题,在性能上表现为音乐解析力高,声场宏大;低音逼真具有凝聚力;中音丰满甜美;高音具有穿透力,能够实现标准的点声源重放(自然界的声音均以点声音的形式表现)2、延伸(环绕立体声,超重低音)a环绕立体声-----为了产生三维空间的音响效果,有些高档电视机采用数字电路将立体声伴音信号(由端子输入或接收丽音信号)的左,右声道经过一定的相位延迟处理产生特殊的立体声混响效果,增加了声音的临场感即环绕立体声.b超重低音-----为了使伴音信号更富有力度,电视采用了超重低音音箱,使160HZ以下的低音输出得以大大提升,使音响效果不仅在水平方向而且在纵深方向都得以感受,使低音浑厚丰满。3、国内常用的音响技术aBBE音响------又名电子超重低音,是通过芯片对低音的分频处理,从而不需要低音音箱就能产生出重低音效果。但音效不真实,浑厚,有空洞感。B3Dsurround------采用数字电路将立体声伴音信号的左,右声道经过一定的相位延迟处理产生特殊的立体声混响效果,增加了声音的临场感。CTuBass------通过对音频信号的低频成分进行特定的提升处理以及对低频的高次谐波的特别处理,从而得到高保真而又强劲的超重低音,无需借助外置扬声器,就能感受到影院重低音效果DWOW-------全称为“音效还原器”,她是美国公司SRS的最新技术,集SRS,FOCUS,TRUBASS三种技术于一生的震撼效果,能够准确,真实的还原立体声音场.WOW环绕将心理音响学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结合,利用声音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频率变化这一特性,有效的扩大声音的音域范围和音响的频率范围,仅通过内置扬声器即可创造出极具临场感和震撼力的音响效果。并且可以配合电视机的画面,利用准确的声音定位技术,纵向转移音场位置,在现准确的声音空间效果。4、创维音响基本技术音响一直是创维的强项,很多只在外国品牌高端机上的技术都被创维所采用,甚至还有一部分是外国品牌都没使用的更高技术,比较国内彩电单纯以声音响亮来欺懵顾客更值得敬佩。1)丽音:电视伴音的一种方式,采用数字调频立体声技术,能够重现CD音质的伴音效果,同时也能实现双语言广播接受,方便收视不同语言的节目(数字声音广播系统在许多国家使用,使用三个信道,一个分配给单声道,两个给数字立体声或双语言广播)2)BBE数码音响系统:通过对相位和幅度的补偿,纠正信号传输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失真,令电视伴音高音更细,中音浑厚,低音饱满。3)SRS3D三维数码环绕立体声:仅凭电视机左右两侧喇叭,就能营造出逼真的三维全空间立体声,拓展了声场宽度。(仅在连接数字音响有效,比如VCD、DVD)(此为SRS公司第一代技术,在国内的某些品牌高端机上有采用)4)SRS3D三维数码环绕立体声:仅凭电视机左右两侧喇叭,就能营造出逼真的三维全空间立体声,拓展了声场宽度。(仅在连接数字音响有效,比如VCD、DVD)(此为SRS公司第一代技术,在国内的某些品牌高端机上有采用)5)SRSTruSurround内置扬声器能创造出三维空间环绕声效果。(此为SRS公司第二代技术,Sony有采用)6)SRSTruBass超重低音增强技术:利用数字声音模拟技术,实现环绕的同时,实现一般电视信号下的超重低音效果,增强临场感。(此为SRS公司第三代技术,在实现环绕的同时,还能实现超重低音)7)SRSWOW:将心理音响学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相结合,利用声音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频率变化这一特征,有效的扩大声音的音域范围和音响的频响范围,仅通过电视内置的高性能扬声器,而毋须借助外置扬声器,即可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极具临场感和震憾力的音响效果。并且可以配合电视机的画面,利用准确的声音定位技术,纵向转移音场位置,再现准确的声音效果。(此为SRS公司第四代技术,在我们的某部分高端机上和东芝的高端机上有采用)8)虚拟杜比环绕声:利用电视的内置喇叭,将声音分成前置和后置声道,形成环绕声效果。9)杜比环绕声:杜比定向逻辑环绕声,杜比公司专业音响技术,将声音信号中各种音色、音高、音效、声源、背景音等进行分离处理,并通过多通道音频信号传输至各专业音箱,在家庭中实现影院音响效果。杜比定向逻辑(ProLogic)环绕声自一九八七年推出以来,曾是电影院及家庭影院的标准音响装置,但随环绕声新制式的迅速发展,DolbyProLogic的弱点亦逐渐表现出来。直到去年六月,由杜比公司推出的DolbyProLogicⅡ,便是针对上一代不足之处所开发出来。DolbyProLogic两大缺点:在开发DolbyProLogic(杜比定向逻辑)之时,主要是针对家庭影院环绕声技术而开发,故并未有兼顾纯音乐的播放。另一方面,DolbyProLogic的环绕声道仅为单声道及窄频宽,而且跟前方声道的分离度亦不够大,故令出来的环绕声效果不够理想

10)

倒相式二路四扬声器系统:声音不易受电磁波干扰,音色纯正,同时穿透力更强。11)共点同轴扬声器:高、中、低音从一个紧凑的点出发,避免声像分离,穿透力、震撼力和临场感都更加真实;喇叭盆采用最好的羊毛材料,声音不失真;采用特大磁铁和铁环,音源震撼。世界上只有三个厂家生产此扬声器,创维在国内是独家采用这种同轴扬声器的彩电。(自然界的声音都是从一个点发出的,共点同轴扬声器还可避免听觉疲劳,防止听觉下降。一般好的音响是三千多,同等规格的共点同轴扬声器就要六七千,基本上是一倍的价格)12)

2.1声道,多声道的一种,即两个低音单元(音响)和一个重低音单元(音响)组成,需要数字音源的支持,比如高档DVD碟片,分成外置和内置两种,TCL采用外置,其缺点是需要专业的摆放技术和对房间的吸音要求较高。创维的29寸P系列采用的内置的2.1声道加上羊毛纸盆材料喇叭和WOW音响,无需苛刻的外在环境和技术要求,连电视信号都能享受影院般梦幻的感受。(参见附录的多声道音响的实现方式的区别)。所谓的端子就是彩色电视机与外部设备(录像机、VCD、DVD、电脑等)相连接的借口,现代彩电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端子的数目和用途上。(端子越多就表明该电视机能与更多的外部设备相连接)1)RF端子:RF端子即射频输入端子,它与室内、外天线连接,用于接受全电视信号---视频和音频的综合信号。2)AV端子:AV端子是指音频(Audio)、视频(Video)输入、输出的接口,其中立体声音频还分为左(L)、右(R)声道。(图像中的色度、亮度等之间会相互干扰,影响画面的观看效果)9.S视频输入:S端子也是非常常见的端子,其全称是SeparateVideo,也称为SUPERVIDEO。S-Video连接规格是由日本人开发的一种规格,S指的是“SEPARATE(分离)”,它将亮度和色度分离输出,避免了混合视讯讯号输出时亮度和色度的相互干扰。S端子实际上是一种五芯接口,由两路视亮度信号、两路视频色度信号和一路公共屏蔽地线共五条芯线组成。同AV接口相比,由于它不再进行Y/C混合传输,因此也就无需再进行亮色分离和解码工作,而且使用各自独立的传输通道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视频设备内信号串扰而产生的图像失真,极大地提高了图像的清晰度。但S-Video仍要将两路色差信号(CrCb)混合为一路色度信号C,进行传输然后再在显示设备内解码为Cb和Cr进行处理,这样多少仍会带来一定信号损失而产生失真(这种失真很小但在严格的广播级视频设备下进行测试时仍能发现)。而且由于CrCb的混合导致色度信号的带宽也有一定的限制,所以S-Video虽然已经比较优秀,但离完美还相去甚远。S-Video虽不是最好的,但考虑到目前的市场状况和综合成本等其它因素,它还是应用最普遍的视频接口之一。10.视频色差输入:目前可以在一些专业级视频工作站/编辑卡专业级视频设备或高档影碟机等家电上看到有YUVYCbCrY/B-Y/B-Y等标记的接口标识,虽然其标记方法和接头外形各异但都是指的同一种接口色差端口(也称分量视频接口)。它通常采用YPbPr和YCbCr两种标识,前者表示逐行扫描色差输出,后者表示隔行扫描色差输出。由上述关系可知,我们只需知道YCrCb的值就能够得到G的值(即第四个等式不是必要的),所以在视频输出和颜色处理过程中就统一忽略绿色差Cg而只保留YCrCb,这便是色差输出的基本定义。作为S-Video的进阶产品色差输出将S-Video传输的色度信号C分解为色差Cr和Cb,这样就避免了两路色差混合解码并再次分离的过程,也保持了色度通道的最大带宽,只需要经过反矩阵解码电路就可以还原为RGB三原色信号而成像,这就最大限度地缩短了视频源到显示器成像之间的视频信号通道,避免了因繁琐的传输过程所带来的图像失真,所以色差输出的接口方式是目前各种视频输出接口中最好的一种。类型优点缺点主要用途线数/分辨率应用机型RF射频端子简单易接图像声音较差有线、无线250~300线所有电视机AV接口图像有所提高,有双声道有限的提高图像清晰度VCD300~350线所有电视机S端子图像清晰度达到DVD画质效果分离还不够彻底,还有杂色DVD/SDTV/SVCD、数码摄像机350~450线绝大部分电视机DVD分量专用DVD端子几乎无信号衰减图像逼真,画质效果好,成本较高HDTV/DVD450~550线部分高档机型高清DVD分量逐行DVD良好接驳成本高DVD/HDTV500~625高清机型VGA电脑接口电脑里最低的分辨率HDTV/电脑640×480,60HZ高清机型SVGA电脑接口,分辨率更高成本高HDTV/电脑800×600,60HZ高清、平板电视XGA分辨率更高成本高HDTV/电脑1024×768,60HZ高清、平板电视7)HDMI数字接口:比DVI更先进的全数字高清晰数字多媒体接口。最完美的解决高清晰度信号源的接收方案。HDMI高解析多媒体数字传输接口,可让未经压缩的高分辨率视频和多声道音频数据直接以数字方式传送,避免了产生因讯号转换而让高画质影像(音频/视频)有所漏失。2002年的4月,日立、松下、飞利浦、SiliconImage、索尼、汤姆逊、东芝共7家公司成立了HDMI组织开始制定新的专用于数字视频/音频传输标准。2002年岁末,高清晰数字多媒体接口(High-definitionDigitalMultimediaInterface)HDMI1.0标准颁布。HDMI的最大优点,是既能以无压缩传送数字的视频信号,也同时支持数码音频传输,只靠一条HDMI线接驳等离子,就能同时欣赏到清晰细腻的画面,以及通透立体的声音。HDMI的优点是:支持数字音频,视听新标准;全程数字,端口新标准;超大容量,升级新标准;影音同端同步,简单易用。

8)HDMI1.32006年5月22日HDMI组织发布了HDMI1。3的规格,链接带宽提高到340MHz(10。2Gbps)以支持1080P120Hz高清设备以及将来的高清(如1200P)显示设备的需要,达到更高的分辨率,深色和高祯率,HDMI1。3支持30位,36位和48位色深,可支持十亿多种颜色,音频方面,除兼容HDMI1.2支持高带宽的无压缩数字频和所有现有的压缩格式的现有性能外,HDMI1.3还新增了对新型无损压缩数字音频格式最高可支持32个声道的无损音频制式。11、DVI接口DVI全称为DigitalVisualInterface,它是1999年由SiliconImage、Intel(英特尔)、Compaq(康柏)、IBM、HP(惠普)、NEC、Fujitsu(富士通)等公司共同组成DDWG(DigitalDisplayWorkingGroup,数字显示工作组)推出的接口标准。它是以SiliconImage公司的PanalLink接口技术为基础,基于TMDS(TransitionMinimizedDifferentialSignaling,最小化传输差分信号)电子协议作为基本电气连接。TMDS是一种微分信号机制,可以将象素数据编码,并通过串行连接传递。显卡产生的数字信号由发送器按照TMDS协议编码后通过TMDS通道发送给接收器,经过解码送给数字显示设备。一个DVI显示系统包括一个传送器和一个接收器。传送器是信号的来源,可以内建在显卡芯片中,也可以以附加芯片的形式出现在显卡PCB上;而接收器则是显示器上的一块电路,它可以接受数字信号,将其解码并传递到数字显示电路中,通过这两者,显卡发出的信号成为显示器上的图象。目前的DVI接口分为两种,一个是DVI-D接口,只能接收数字信号,接口上只有3排8列共24个针脚,其中右上角的一个针脚为空。不兼容模拟信号。另外一种则是DVI-I接口,可同时兼容模拟和数字信号。兼容模拟幸好并不意味着模拟信号的接口D-Sub接口可以连接在DVI-I接口上,而是必须通过一个转换接头才能使用,一般采用这种接口的显卡都会带有相关的转换接头。DVI接口的两大优势一、速度快

DVI传输的是数字信号,数字图像信息不需经过任何转换,就会直接被传送到显示设备上,因此减少了数字→模拟→数字繁琐的转换过程,大大节省了时间,因此它的速度更快,有效消除拖影现象,而且使用DVI进行数据传输,信号没有衰减,色彩更纯净,更逼真。二、画面清晰

计算机内部传输的是二进制的数字信号,使用VGA接口连接液晶显示器的话就需要先把信号通过显卡中的D/A(数字/模拟)转换器转变为R、G、B三原色信号和行、场同步信号,这些信号通过模拟信号线传输到液晶内部还需要相应的A/D(模拟/数字)转换器将模拟信号再一次转变成数字信号才能在液晶上显示出图像来。在上述的D/A、A/D转换和信号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信号的损失和受到干扰,导致图像出现失真甚至显示错误,而DVI接口无需进行这些转换,避免了信号的损失,使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表现力都得到了大大提高。(1)DVI输出的图像真实和完整,不失真,同时可使液晶响应的速度更快,更流畅。(2)DVI输出抗干扰能力更强,例如你在使用手机的时候,电磁干扰会导致VGA输出的显示器发出“磁磁”的电流声,而DVI输出就不会有此现像。(3)便于升级,从模拟到数字的转变,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DVI使用的数字传输,所以仅仅需要修改显卡或显示器内部的程序就可以做到设备升级,而不用考虑中间的传输过程。12、15针D-Sub输入接口也叫VGA接口,CRT彩显因为设计制造上的原因,只能接受模拟信号输入,最基本的包含R\G\B\H\V(分别为红、绿、蓝、行、场)5个分量,不管以何种类型的接口接入,其信号中至少包含以上这5个分量。大多数PC机显卡最普遍的接口为D-15,即D形三排15针插口,其中有一些是无用的,连接使用的信号线上也是空缺的。除了这5个必不可少的分量外,最重要的是在96年以后的彩显中还增加入DDC数据分量,用于读取显示器EPROM中记载的有关彩显品牌、型号、生产日期、序列号、指标参数等信息内容,以实现WINDOWS所要求的PnP(即插即用)功能。13、USB接口USB的全称是UniversalSerialBus,最多可连接127台外设,由于USB支持热插拔,即插即用的优点,所以USB接口已经成为计算机的标准接口。USB有两个规范,即USB1.1和USB2.0,目前USB2.0已经普及,只有在容量小、对速度要求不高的产品中(例如液晶电视)才会使用USB1.1接口,电脑上基本都使用USB2.0接口。USB目前有两个版本,USB1.1的最高数据传输率为12Mbps,USB2.0则提高到480Mbps。注意:这里的b是Bit的意思,1MB/s(兆字节/秒)=8MBPS(兆位/秒),12Mbps=1.5MB/s。

二者的物理接口完全一致,数据传输率上的差别完全由PC的USBhost控制器以及USB设备决定。USB可以通过连接线为设备提供最高5V,500mA的电力。另外,市面上的某些USB相关产品标注为USB2.0FullSpeed的其实就是USB1.1,而标注为USB2.0HighSpeed的才是真正的USB2.0。USB2.0规范是由USB1.1规范演变而来的。它的传输速率达到了480Mbps,折算为MB为60MB/s,足以满足大多数外设的速率要求。USB2.0中的“增强主机控制器接口”(EHCI)定义了一个与USB1.1相兼容的架构。它可以用USB2.0的驱动程序驱动USB1.1设备。也就是说,所有支持USB1.1的设备都可以直接在USB2.0的接口上使用而不必担心兼容性问题,而且像USB线、插头等等附件也都可以直接使用。14、读卡器读卡器是一种专用读取数据的设备,有插槽可以插入存储卡,有端口可以联接到计算机或者影碟机。把适合的存储卡插入插槽,计算机或者影碟机就把存储卡当作一个可移动存储器,从而可以通过读卡器读写存储卡。读卡器按所兼容存储卡的种类分可以分为CF卡读卡器、SM卡读卡器、PCMICA卡读卡器以及记忆棒读写器等,还有双槽读卡器可以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卡。按端口类型分可分为串行口读卡器(速度很慢,极少见)、并行口读卡器(适合于早期主板的计算机)、USB读卡器(速度快,使用方便)。影碟机为了适应数字家电的各种多媒体功能,也开始在碟机上集成各种读卡器,这样可以方便用户利用碟机直接播放各种存储卡里的照片以及视频片段。15、RS-232接口RS232C串口:RS-232C标准(协议)的全称是EIA-RS-232C标准,其中EIA(ElectronicIndustryAssociation)代表美国电子工业协会,RS(ecommededstandard)代表推荐标准,232是标识号,C代表RS232的最新一次修改(1969),在这之前,有RS232B、RS232A。。它规定连接电缆和机械、电气特性、信号功能及传送过程。常用物理标准还有有EIA�RS-232-C、EIA�RS-422-A、EIA�RS-423A、EIA�RS-485.这里只介绍EIA�RS-232-C(简称232,RS232)。计算机输入输出接口,是最为常见的串行接口,RS-232C规标准接口有25条线,4条数据线、11条控制线、3条定时线、7条备用和未定义线,常用的只有9根,常用于与25-pinD-sub端口一同使用,其最大传输速率为20kbps,线缆最长为15米。RS232C端口被用于将计算机信号输入控制等离子。专业术语:1.画面清晰度:CRT显示器的显示原理是电子枪射出电子束经过荫罩板的透过孔后打在玻璃内表面的荧光粉上使荧光粉发光从而使荧屏显示出各种图象。显示器的清晰度(即点间距)决定于荫罩板上“孔”的大小及间距。平面型的荫罩板精度能够做的更小,因而使清晰度达到最高。2.点距:点距是显像管最重要的技术参数之一,它的单位为mm毫米,它是指显像管两个最接近的同色荧光点之间的直线距离,点距越小越好,点距越小,显示器显示图形越清晰3、场频(刷新率):我们所说的屏幕刷新率就是每秒屏幕刷新的次数。如果屏幕的刷新率较低的话,那么在像素点开始变暗的时候又马上转到高亮度。这样的忽明忽暗就造成了闪烁,会对人眼造成很大的伤害。那么刷新率到底多大才算合适呢?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因为有的人可能对闪烁更敏感些。另外,闪烁和显示器的尺寸还有些关系,一般来说显示器尺寸越大,在相同的刷新率下,闪烁更明显些。4、行频:指电子枪每秒在荧光屏上扫描过的水平线数量,等于“行数×场频”。显而易见,行频是一个综合分辨率和场频的参数,它越大就意味者显示器可以提供的分辨率越高,稳定性越好。还是以800×600的分辨率、85Hz的场频为例,显示器的行频至少应为:“600×85=51kHz”。(注意行频的单位是kHz)。5、分辨率:分辨率就是屏幕图像的密度,您可以把它想象成是一个大型的棋盘,而分辨率的表示方式就是每一条水平线上面的点的数目乘上水平线的数目。以分辨率为640×480的屏幕来说,即每一条线上包含有640个像素或者点,且共有480条线,也就是说扫描列数为640列,行数为480行。分辨率越高,屏幕上所能呈现的图像也就精细。分辨率不仅与显示尺寸有关,还要受显像管点距、视频带宽等因素的影响。6、带宽:带宽指每秒钟电子枪扫描过的总象素数,等于“水平分辨率×垂直分辨率×场频”。与行频相比,带宽更具有综合性也更直接的反映显示器性能。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指单位时间(比如一秒或者1/50秒)能够传输的画面的清晰程度,带宽的单位是Hz。7、隔行扫描和逐行扫描(1)扫描:将组成一帧图像的像素,按顺序转换成电信号的过程(或逆过程)称为扫描。扫描的过程和我们读书时视线从左到右、自上而下依次进行的过程类似。从左至右的扫描称为行扫描;自上而下的扫描称为帧(或场)扫描。电视系统中,扫描是由电子枪进行的,通常称其为电子扫描。(2)隔行扫描模式是—种扫描方式,当屏幕上显示一幅画面时,电子枪首先扫描完奇数行,再扫描偶数行,通过两次扫描完成一幅图像的更新,这种扫描方式通常非常闪烁。逐行扫描是另一种扫描方式,即当屏幕上显示一幅画面时,电子枪一次扫描完整幅图像,这种扫描方式产生的闪烁较前一种更小。8、聚焦:电子枪一共发出三束射线控制三原色,如果这三束射线都准确地投射在一点上,那么就非常准确清晰。这三点的准确定位就叫“聚焦”。一旦聚焦不准确,就会产生各种画面问题,比如画面模糊、叠影、色彩分离、拖影等等。可见聚焦是否准确非常重要,而且也很难从性能指标上来判断。即使是一家厂商的同样型号产品,聚焦的质量也有很大差异。9、动态聚焦:指电子枪扫描屏幕时,对电子束在屏幕中心和四角聚焦上的差异进行自动补偿功能。普通的电子枪聚焦时会有散光现象,即在边角时像素点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焦距长度不同。散光现象在图像四角最为明显。为减少这种现象发生,需要电子枪做动态的补偿,使屏幕上任何扫描点均能清晰一致。10、三基色指红绿蓝三色。可见光主要分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其他的颜色都是介于这七种颜色之间,而所有的颜色都可以用这三色表示,所以这三种颜色被称为三基色。红色+绿色=黄色;红色+绿色=橙色(红色所占比率较多);红色+蓝色=紫色;绿色+蓝色=青色;红色+绿色+蓝色=白色;同时无红绿蓝=黑色。11.色调指颜色的种类。通俗的讲,它是颜色对观看者造成的一种具体感觉,取决于该种颜色的主色波长。一般分为冷色、暖色。仅在NTSC制式情况下可以调整。12.色饱和度表示色彩的浓淡程度或深浅程度。单色光呈现最浓或最深的颜色,他们的饱和度都是100%。复合色饱和度取决于复合色中主要颜色所占的比例。13.色度色调和色饱和度称为色度14.亮度表示人眼所感觉到的眼色明亮程度。通常人眼对于波长555纳米的黄、绿色最敏感,也就是颜色最亮(交警和环卫人员的工作服颜色)。色调、色饱和度和亮度称为彩电的三要素。15.灰度等级电视机的灰度等级是指收看黑白图像时,由黑色到白色之间的亮度层次,电视机能够分清的灰度等级越多,图像从黑到白的层次就越丰富,细节也就越清晰。在正常情况下,亮度和对比度调节应有较大的范围,二者要配合调节,才能得到较高的灰度等级。16.色纯指单色光的纯净程度。17.色温绝对黑体吸收所有光线,但对其加热时,不同温度下有不同颜色,当某种光源的光谱特性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的光谱特性一致,则此光源发光的色温既黑体的这一温度。色温越高,荧光屏越发蓝。例如:对铁的加热,温度变,颜色也变。由于不同地区和不同种族人的眼睛对颜色的识别略有差别,将颜色调节的非常合适这一地区人的使用,调节色温就是为了完成这些功能。18.象素构成图像的基本单元。点的积聚构成线,线的积聚构成面(即图形)。彩电屏幕上的每幅像素又是由红蓝绿三个小点组成的。通过红绿蓝三个基色点相互之间的发光强度之比,就可以让这个像素具有任何的颜色和亮度。这样的几十万个像素有规律的加以组合就构成了彩色图像。19.会聚指三个电子束在整个扫描过程中,均同时穿过同一荫罩孔轰击同一组荧光粉条。屏幕中心的会聚叫静会聚,屏幕四周的会聚叫动会聚。20.灵敏度电视机的灵敏度是指机器的荧光屏显示出良好图像时,从其天线端需要输入的最小信号电压值,即表示电视机接收微弱电磁波信号的能力。灵敏度的高低通常用"微伏"或"毫伏"来表示,这个数值越小,说明它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越强,即电视机的接收灵敏度越高。高灵敏度的电视机,远距离的收看效果好21.帧频电视每秒传送的完整的静止图像的数量。一般50Hz电视每秒传送为25帧图像,所以帧频为25Hz。22.行频每秒所扫描的行数。一个图像在扫描时被分成625行(625线),一秒扫描25帧图像,这样行频就是625×25=15625Hz23.场频一般50Hz电视的PAL制式图像通常是隔行扫描的,一帧图像被分为两场(奇数场和偶数场),场频就是25HZ×2=50Hz,这就是通常所说的50赫兹。在NTSC制式下,帧频为30Hz,场频为60Hz,行频为15750Hz。24.100HZ倍频也是指场频。由于加快了扫描速度,在原来扫描一帧的时间内,将扫描的图像变为两帧,扫描频率提高一倍,杜绝了图像的闪烁感和细节抖动。25.隔行扫描把一帧图像分为两场扫描完,第一场扫描1、3、5……等奇数行,形成奇数场图像,第二场扫描2、4、6……等偶数行,形成偶数场图像,利用人的视觉暂留特性原理,使人能观察到连续流畅的画面。隔行扫描关键要保证奇数场正好嵌套在奇数场之间,各条扫描线不能重合(即并行),否则会使图像清晰度下降。26.逐行扫描电子束从上到下一行紧接一行地依次扫描。优点:克服闪烁感;缺点:电视信号的频带太宽,设备复杂27.行扫描显像管电子束从左到右的扫描。28.场扫描显像管电子束从上到下的扫描29.黑底就是几十万组红、绿、蓝荧光纵条上黑色石墨粉膜,涂有黑底的显像管就被称为黑色条纹显像管,有了黑底,屏幕内外的杂散光线就被他吸收,从而大大提高了显像管的对比度和清晰度,同时提高发光率,从而降低显像管的功耗。30.电子枪是显像管中最精密的部件,位于显像管的后部,担负着发射、聚焦、加速电子的作用。一只电子枪由灯丝、阴极、加速极、聚焦极构成。工作时,加上直流或交流电压使其发热,阴极受热后向外发射电子,此电子再经过加速极对其运动速度进行加速,聚焦极形成一个电子透镜,对通过其中的电子进行类似于光线的聚焦,聚焦后电子轰击在荧光屏上使屏幕内部的荧光粉发光。31.中央处理器又称CPU,是一块集数据采集、输入、输出、控制功能为一体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与工业控制中所使用的单片机如出一辙。CPU对各种功能的控制通过两种方法实现。一种是模拟量控制,即CPU是通过改变输出的电压、电流、交流信号频率等模拟量来对受控器件进行控制。另一种方式是I2C总线控制,即CPU用各种指令来对受控器件进行控制。

32.电视信号处理首先取景,用光学镜头把外界的景物投射于一个宽高比例为4:3的平面上,在这个平面上,整齐排列着几十万个对外界光线具有敏感作用的像素点(由红绿蓝三点组成),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电子扫描,把光信号转化成单纯的红绿蓝三基色的电信号。为了兼容黑白电视,复合了一个亮度信号Y(Y=R+G+B,30:59:11),传输时,只用了Y、R-Y、B-Y三种信号,还原时通过加减运算得到RGB三基色信号.图像的清晰度主要由亮度信号决定,亮度信号的带宽越宽,其中的高频成分就越丰富,图像细节也就表现得越真实。33.频道划分像收音机分短波、中波、长波,彩电也分波段。电视的频带也划为甚高频(VHF),超高频(UHF)两大频段,其中的VHF段又可再细分为L、H两个频段。L段包含1-5频道的电视节目,频带范围48.5MHz-92MHz;H段包含6-12频道,频带范围167MHz-223MHz;U段包括13-57频道的电视节目,频带范围470MHz-870MHz。为了增加电视频道数又利用L到H段之间的频率空缺加入了Z1-Z77个增补频道,H段和U段之间加入了Z8-Z38共31个增补频道。34.屏幕宽高比即电视屏幕的宽尺寸和高尺寸的对比数值。由于人眼真实视角的宽高比为16:9,所以高清晰度电视为了取得最佳效果,屏幕宽高尺度比例定为16:9。但我国现行电视机的屏幕宽高比都是采用4:3的比例,电视节目也是按照4:3的比例拍摄的,这就造成了用16:9的电视观看我国的电视节目会出现屏幕左右存在黑边的尴尬,实际显象面积只有16:9屏幕面积的70%;虽然16:9彩电具有屏幕变换功能使画面占满整屏,但是观看4:3节目时仍然存在图像外形发生几何失真的现象。35.带宽: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指单位时间(比如一秒或者1/50秒)能够传输的画面的清晰程度、画面大小和声音质量。带宽的单位是Hz,在标准VGA方式下,如果刷新频率为60Hz,则需要的带宽为640×480×60=18.4MHz;在1024×768的分辨率下,若刷新频率为70Hz,则需要的带宽为55.1MHz。不同信号的带宽范围如下,可见,现在的电视信号和VCD视频信号是带宽最窄的,也就是它传输的质量最差,但它是最容易实现编码和传输的。36.V12数字引擎概念:V12数字引擎是数字高清电视的超级中央处理器,是数字高清电视的心脏和控制系统,相当于英特尔(intel)公司开发的奔腾4和迅驰中央处理器。V12数字引擎是创维美国硅谷公司花了7年多时间,和国际领先的IC设计公司合作开发的处理高清电视信号的超级核心芯片,是申请专利的数字高清核心技术。两大核心功能:(一)V12数字引擎还原高清高画质普通的数字高清电视机在接驳1080i高清格式信号时,其可视清晰度只能达到400—500线;V12数字引擎高清电视机可视清晰度可以达到750线,超越国家规定数字高清电视机可视清晰度720线的标准。数字高清图象的可视清晰度主要由三个环节决定:数字高清格式的信号源(1080i、720P)、全数字高清信号的接受设备(如能够接受1080i、720P等数字格式的电视机)、全数字信号的处理系统和还原系统(如创维V12数字引擎、索尼的贵翔引擎)。普通的数字高清电视机,尽管能够全面兼容576P、1080i、720P、1080P等格式数字信号,但由于其缺乏数字高清信号处理系统和图象还原系统的核心技术,导致接收到的1080i、720P等格式数字高清信号的大量损失,无法显示、还原成原汁原味的高清画面,致使可视清晰度只能达到400—500线,远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数字高清电视的标准。V12数字引擎高清电视机之所以能够超越国家数字高清可视清晰度720线的标准,达到可视清晰度750线,不仅是因为它能够全面兼容1080i/50HZ、1080i/60HZ、720p等格式信号,关键是因为它拥有数字高清信号处理系统和图象还原系统的核心技术——V12数字引擎。(二)V12数字引擎不闪的高清(50HZ转换60HZ)随着我国数字电视普及工作的进一步推进,结合我国传统电视制式(PAL/50HZ)和电网频率(50HZ)的实际情况,我国极有可能采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080i/50HZ的高清信号格式。这种信号格式的扫描频率为50HZ,画面存在大面积闪烁(因为人的视觉极限是58HZ),容易使眼睛疲劳,长时间观看还会对眼睛造成伤害。普通的数字高清电视在播放1080i/50HZ的高清信号格式时有两种情况:一是直接显示1080i/50HZ格式的画面,这种画面虽然清晰度较高,但画面存在大面积的闪烁;二是采用多频归一技术,通过抽掉部分行扫描线,将50HZ提升到60HZ,实现画面不闪烁,但这种画面由于大量扫描线被抽掉,画面清晰度明显降低,画面效果大打折扣。创维V12数字引擎创造性的解决了1080i/50HZ信号存在的画面闪烁问题,当1080i/50HZ信号进入传输信道时,V12数字引擎对其进行智能自动跟踪,并同期完成帧间无跳跃插值转换,以每五帧精确计算出一帧新的画面,不对原来的画面进行抽行处理,将图像场频转变为60HZ,从而实现1080i/60HZ的高清画面显示。37.健康互动平台健康互动平台通过高智能CPU健康芯片,能够实现3125种超多影音模式选择。可以根据看电视的距离远近、角度的不同和光线强弱及噪音大小,甚至心情的好坏自由地选择最适合的视听环境,随时随地获得最佳的视听享受,彻底克服“色偏好障碍”。38.数码工作站数码工作站是国内首家在一个单芯片上,集合各种数字自动检测和自动调节的技术,它实现了视听全过程的智能化自动控制,是电视的防御系统。研究发现,传统彩电在长期使用后元器件易出现参数偏移,消费者对于参数已发生偏移的元器件是看不见、摸不到,也无法感受得到的,这使得消费者即使是处于一种已发生偏差的视听环境中却也浑然不觉、全然不知。这种潜在的电视隐患被称为“电视软故障”,它增加了电视的故障率。而创维“数码工作站”的出现,则完全为消费者解决了把彩电抱回家的后顾之忧,“数码工作站”采用全方位点控,自动跟踪调节技术,对机内上千个点控位进行自动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调节,大大降低了电视的故障发生率。39.健康电视护眼、高清晰、防腐射是创维电视的三大健康标准。根据国家的规定电视机的X射线的辐射率只要低于0.5毫伦琴/小时即可投放生产和销售。由于创维电视采用了防X射线的抑制电路,该标准仅为0.017毫伦琴/小时达到了健康的标准,因此在2000年时“中华预防医学会”也认证创维彩电能够有效的保护视力健康是“健康电视”。在国内海信环保电视的辐射标准是0.025毫伦琴/小时比我们创维电视的辐射率要高出许多。国家规定的合格辐射率《0.5ml/h;环保标准《0.07ml/h;出口《0.03ml/h;海信《0.025ml/h;创维《0.017ml/h。容易出错的几个概念1.帧频电视每秒传送的完整的静止图像的数量。一般50Hz电视每秒传送为25帧图像,所以帧频为25Hz。2.行频每秒所扫描的行数。一个图像在扫描时被分成625行(625线),一秒扫描25帧图像,这样行频就是:每帧行数×帧数=625×25=15625Hz即15.625kHz,关于电视机的最高行频。普通电视机的为16kHz,以满足PAL制的15.625kHz和NTSC制的15.65kHz的行频。一般逐行彩电的为32kHz,用以满足PAL制100Hz倍频或50Hz逐行扫描的31.25kHz行频,以及NTSC制120Hz倍频和60Hz逐行扫描的31.5kHz行频。逐行彩电的高端品种最高行频为38kHz,以满足提升了帧频的逐行扫描格式的需要,如将PAL制由50Hz提升到60Hz后,其行频为37.5kHz;将NTSC制由60Hz提升到72Hz后,其行频为37.8kHz。行频需要38kHz的电视机,如创维的超级健康逐行王彩电。3.场频:一般50Hz电视的PAL制式图像通常是隔行扫描的,一帧图像被分为两场(奇数场和偶数场),场频就是25Hz×2=50Hz,这就是通常所说的50赫兹。在NTSC制式下,帧频为30Hz,场频为60Hz,行频为15750Hz即15.75KHz。4.变频:增加每秒播出的画面数目,改变电视机的场频使之达到或者超过人眼的视觉极限频率58Hz从而解决电视机图像的闪烁感和细节抖动。5.100HZ100Hz就也是指场频。由于加快了扫描速度,在原来扫描一帧的时间内,将扫描的图像变为两帧,扫描频率提高一倍,杜绝了图像的闪烁感和细节抖动。因此适宜于高亮度和静止画面。此时最高行频为625×50=31.25kHz60Hz&75Hz:我们知道人眼的极限频率是58Hz,此时人眼就感觉不到闪烁,由于电视机硬件结构的限制和实际处理软件技术的限制,人们在性能和价格的权衡下,又产生了更新的倍频技术,即100Hz的简化版本。7.隔行扫描把一帧图像分为两场扫描完,第一场扫描1、3、5……等奇数行,形成奇数场图像,第二场扫描2、4、6……等偶数行,形成偶数场图像,隔行扫描指电子束在扫描时每隔一行扫一线,完成一屏后再返回来扫描剩下的线,利用人的视觉暂留特性原理,使人能观察到连续流畅的画面。隔行扫描关键要保证奇数场正好嵌套在奇数场之间,各条扫描线不能重合(即并行),否则会使图像清晰度下降。8.逐行扫描:电子束采用光栅扫描方式,从屏幕左上角一点开始,向右逐点进行扫描,形成一条水平线;到达最右端后,又回到下一条水平线的左端,重复上面的过程;当电子束完成右下角一点的扫描后,形成一帧。此后,电子束又回到左上方起点,开始下一帧的扫描。这种方法也就是常说的逐行扫描显示。观看DVD等运动场面和文字线条。逐行扫描是将收到的电视图像信号转化为图像的数字点阵,并将它们存储在存储器内,通过预测、综合等方法将隔行信号变成逐行信号,然后经过高频电路和扫描电路的共同努力,完成逐行扫描,逐行扫描的硬件要求和实现方法都比100Hz要高。9.1250线:由于普通模拟电视一帧画面为625线,逐行扫描则增加了一倍,所以是1250线,所以逐行扫描还可以称为1250线。但是由于100Hz是在相同时间内两倍于普通电视的帧数,因此100Hz电视也会出现1250线,我们知道,100Hz的实现的方式的比逐行扫描的实现方式要简单很多,因此也更加容易实现,同样的100Hz对电视机硬件的要求也要远远低于逐行扫描的硬件需求。因此要注意区分以上概念,以在实际讲解中找到我们的优势。10.1000线:同60Hz对应100Hz一样,1000线也是逐行扫描的简化版本,但注意此时不能叫做逐行扫描。目前我们的HD系列开始出现了1520线,但要注意市面上存在的一些不规范竞争现象,一部分厂家是混水摸鱼,故意搞乱概念;而另一部分厂家是嫁接另外的概念,比如高清电视的图像格式中的线数和显示器中的概念(如TCL的显示器85Hz高速扫描),要注意给顾客解释清楚。11.线:线这个概念在电视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图像的水平清晰度,即水平方向上的分解能力或分辨度,是反应彩电整体素质的重要指标。比如DVD能达到720线,VCD只有352线,但是受现行电视接收机制和传输线路的制约,这些信号都要衰减掉一部分,对DVD来说,仅为720×0.76=547线,而VCD则为352×0.875=308线,虽然现在电视彩管的分解能力达到了800线,但是由于现行PAL制电视信号的最高上限只有583线,所以现在电视的清晰度只有300线左右,等同于VCD的效果。这使得我们可以在现场用VCD来代替电视信号将我们逐行电视的优点展示出来;另一个是指,电视的垂直扫描密度,其实就是每帧图像的清晰度,即隔行扫描时的625线和逐行扫描时的1250线,这从另一个方向反应电视的清晰度,但是现在由于背投和等离子等大屏幕彩电的涌现,开始出现可以容纳1300线及其以上的技术。12.10Bit:Bit是指色彩所占的二进制的数位单元,在色彩上就是指像素点能够表现的色彩细腻程度,如画面的组成所讲的在我们的电视上现在是指灰度等级,10Bit是指灰度等级为1024(即210),传统彩电的256灰度等级增至1024。13.存储器:即电视机临时存储并处理信号的内存单元,在一定的范围内,存储器的值越大电视机处理的质与量越高。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电视有16M,32M,64M存储器的原因了。目前Piliphs彩电菜单反应慢就是由于以上原因。14.VGA指行频是31.5khz(640×480),SVGA(800×600),XGA(1024×768),通常所称的标准VGA显示模式是8位显示模式,即在该模式下能显示256种颜色;而高彩色(HiColor)显示是16位显示模式,能显示65536种颜色,也称64K色;还有一种真彩色(TrueColor)显示模式是24位显示模式,能显示1677万种颜色,也称16M色。三、LCD产品的基础技术名词1.点距LCD显示器的像素间距(pixelpitch)的意义类似于CRT的点距(dotpitch)。点距一般是指显示屏相邻两个象素点之间的距离。我们看到的画面是由许多的点所形成的,而画质的细腻度就是由点距来决定的,点距的计算方式是以面板尺寸除以解析度所得的数值,不过LCD的点距对于产品性能的重要性却远没有对后者那么高。

CRT的点距会因为荫罩或光栅的设计、视频卡的种类、垂直或水平扫描频率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而LCD显示器的像素数量则是固定的,因此在尺寸与分辨率都相同的情况下,大多数液晶显示器的像素间距基本相同。分辨率为1024×768的15英寸LCD显示器,其像素间距均为0.297mm(亦有某些产品标示为0.30mm),而17寸的基本都为0.264mm。所以对于同尺寸的LCD的价格一般与点距基本没有关系。2.对比度2、对比度:液晶显示器的对比度实际上就是亮度的比值,定义是:在暗室中,白色画面(最亮时)下的亮度除以黑色画面(最暗时)下的亮度。更精准地说,对比度就是把白色信号在100%和0%的饱和度相减,再除以用Lux(光照度,即勒克斯,每平方米的流明值)为计量单位下0%的白色值(0%的白色信号实际上就是黑色),所得到的数值。对比度是最黑与最白亮度单位的相除值。因此白色越亮、黑色越暗,对比度就越高。对比度是液晶显示器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合理的亮度值下,对比度越高,其所能显示的色彩层次越丰富。

目前提高对比度有两种方法:

1、提高白色画面的亮度。

2、让黑色更黑,降低最低亮度,这个也许有些不好理解,首先,需要知道控制液晶显示器光线的明暗变化,是不可能通过发光灯管开、关来实现的,而液晶又是不能做到100%不漏光的,所以即使调整至纯黑画面,液晶显示器还是会有一些亮度的。这是个分母、分子的问题,分子小了对比度自然就高了。

提高亮度增加对比度的方法相对简单,不过受到灯管寿命、液晶漏光等问题,亮度不能无限量提高。第二种方法是很多高端液晶厂家的发展方向,这也是为什么亮度不高的液晶能够达到高对比度的原因。在购买液晶显示器时,应该注意挑选显示器画面有没有因高亮而色彩失真,因为那样的高对比度是没有参考价值的。更重要的是,虚高的亮度并不会带来更好的显示效果,它只会使浅色图像变成茫茫一片,而对暗部表现却毫无帮助。此外,厂商在宣传单上标注的对比度参数分两种,一种是典型值,就是在同一画面下的对比度,另一种是最大值,就是整个显示器在亮度不一定的状态下所取的最大、最小亮度所比的对比度,例如某款液晶最大对比度为550:1,而典型值为500:1。那么其中的最大值也就不具备参考性,典型值才是真正的对比度,最大对比度实际上也就是厂商所玩的数字游戏。

另外,还有些厂商所标注的对比度是所谓的“动态对比度”。所谓动态对比度,指的是液晶显示器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测得的对比度数值,例如逐一测试屏幕的每一个区域,将对比度最大的区域的对比度值,作为该产品的对比度参数。不同厂商对于动态对比度的测量方法可能也不尽相同,但其本质也万变不离其宗。动态对比度与真正的对比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般同一台液晶显示器的动态对比度是实际对比度的3-5倍。所以,动态对比度也不过就是厂商所玩的数字游戏,并没有实际意义。3、色彩数色彩数就是屏幕上最多显示多少种颜色的总数。对屏幕上的每一个像素来说,256种颜色要用8位二进制数表示,即2的8次方,因此我们也把256色图形叫做8位图;如果每个像素的颜色用16位二进制数表示,我们就叫它16位图,它可以表达2的16次方即65536种颜色;还有24位彩色图,可以表达16,777,216种颜色。目前液晶电视常见的颜色种类有两种,一种是24位色,也叫24位真彩。这24位真彩是由红绿蓝三原色每种颜色8位色彩组成,所以这种液晶板也叫8bit液晶板。每种颜色8位,红绿蓝三原色组合起来就是24位真彩,这种液晶显示器的颜色一般标称为16.7M或者16.77M。另一种液晶显示器三原色每种只有6bit,也叫6bit液晶板,这种液晶板通过“抖动”的技术,通过局部快速切换相近颜色,利用人眼的残留效应获得缺失色彩。这种抖动的技术不能获得完整的8bit(256色)效果,通常是253种颜色,那么三个253相乘就基本是16.2M色。也就是说我们通常用16.7M表示真正的24位真彩(8bit板),而用16.2M表示6bit板。两者实际视觉效果差别不算太大,目前高端液晶显示器以16.7M色占主流。4、响应时间(黑白响应时间)所谓响应时间是液晶电视各像素点对输入信号反应的速度,即像素由暗转亮或由亮转暗所需要的时间(其原理是在液晶分子内施加电压,使液晶分子扭转与回复)。常说的25ms、16ms就是指的这个反应时间,反应时间越短则使用者在看动态画面时越不会有尾影拖曳的感觉。一般将反应时间分为两个部分:上升时间(Risetime)和下降时间(Falltime),而表示时以两者之和为准。CRT电视中,只要电子束击打荧光粉立刻就能发光,而辉光残留时间极短,因此传统CRT电视反应时间仅为1~3ms。所以,反应时间在CRT电视中一般不会被人们提及。而由于液晶电视是利用液晶分子扭转控制光的通断,而液晶分子的扭转需要一个过程,所以LCD电视的反应时间要明显长于CRT。5、灰阶响应时间说到灰阶响应时间,首先来看一下什么是灰阶。我们看到液晶屏幕上的每一个点,即一个像素,它都是由红、绿、蓝(RGB)三个子像素组成的,要实现画面色彩的变化,就必须对RGB三个子像素分别做出不同的明暗度的控制,以“调配”出不同的色彩。这中间明暗度的层次越多,所能够呈现的画面效果也就越细腻。以8bit的面板为例,它能表现出256个亮度层次(2的8次方),我们就称之为256灰阶。

由于液晶分子的转动,LCD屏幕上每个点由前一种色彩过渡到后一种色彩的变化,这会有一个时间的过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响应时间。因为每一个像素点不同灰阶之间的转换过程,是长短不一、错综复杂的,很难用一个客观的尺度来进行表示。因此,传统的关于液晶响应时间的定义,试图以液晶分子由全黑到全白之间的转换速度作为液晶面板的响应时间。由于液晶分子“由黑到白”与“由白到黑”的转换速度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为了能够尽量有意义的标示出液晶面板的反应速度,传统的响应时间的定义,基本以“黑—白—黑”全程响应时间作为标准。但是当我们玩游戏或看电影时,屏幕内容不可能只是做最黑与最白之间的切换,而是五颜六色的多彩画面,或深浅不同的层次变化,这些都是在做灰阶间的转换。事实上,液晶分子转换速度及扭转角度由施加电压的大小来决定。从全黑到全白液晶分子面临最大的扭转角度,需施以较大的电压,此时液晶分子扭转速度较快。但涉及到不同不同明暗的灰度切换,实现起来就困难了,并且日常在液晶电视上看到的所有图像,都是灰阶变化的结果,因此黑白响应的测量方式已经不能正确的表达出实际的意义,为此,灰阶响应时间的概念就顺应而出了。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灰阶响应更难控制,需要的时间更长,但实际情况却有可能完全相反。因为厂商可以通过特殊的技术,使灰阶响应时间大大提高,反过来比传统的黑白响应时间短很多。比如使用响应时间加速芯片,可以使25ms黑白响应时间的产品拥有8ms的灰阶响应时间。灰阶响应时间与原来的黑白响应时间含义和性质差别很大,两者之间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但又都是对液晶响应时间的描述。

从2005年开始灰阶响应逐渐为众多厂商所使用,总的来说,这些产品通常使用了更好的响应时间控制方式,比如各个象素的响应时间更加稳定、统一。灰阶响应时间短的产品脱影现象也更少一些,画面质量也更好,尤其在播放运动图像的时候,因此游戏玩家或者爱看影碟的用户可以更多考虑液晶显示器的这个参数。6、水平扫描频率也称为水平刷新率,它是指显示器每秒钟的扫描线数,单位为KHz。行频=行数*场频,例如在800*600的分辨率下,当刷新率为85Hz时(通常表述为800*600@85Hz),行频=600*85Hz=51Khz。7、垂直扫描频率也称刷新率,是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