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四单元第15课《甘露的秘密》资料_第1页
七年级第四单元第15课《甘露的秘密》资料_第2页
七年级第四单元第15课《甘露的秘密》资料_第3页
七年级第四单元第15课《甘露的秘密》资料_第4页
七年级第四单元第15课《甘露的秘密》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谁知道古代帝王为了求得长生不老,除了炼制丹药之外,还有哪些方法?

点击图片看视频第一页第二页,共42页。

位于北海公园琼岛北山腰处,铜仙双手托盘,面北立于蟠龙石柱上。据说,铜盘可承接甘露,为帝后拌药,旨在延年益寿。

位于琼岛北山腰处,铜仙双手铜仙承露盘第二页第三页,共42页。《白虎通》曰:“甘露者,美露也,降则物无不盛。”《论衡》曰:“甘露味如饴,王者之太平则应降。”《瑞应图》曰:“甘露者,美露也,神灵之精,仁瑞之泽。其凝如汁,其甘如饴,一名膏露,一名天酒。”《山海经》曰:“诸沃之野,摇山之民,甘露是饮,不寿者八百岁。”第三页第四页,共42页。1.理清作者思路,掌握文章主要内容。2.了解科普文特点,体会科学小品文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风格。3.探索认识文物的规律,树立科学的探索观。学习目标第四页第五页,共42页。预习课文相关介绍第五页第六页,共42页。仇春霖,当代作家,教授。笔名舸夫,1930年生,江苏省盐城人。50年代初开始业余创作,既写杂文、寓言,也写科学小品文和文艺理论。出版的寓言集有《无花果》、《猴子刺虎》、《帆和舵》等,一些作品被改编,制成动画片。第六页第七页,共42页。甘露吉祥梦寐以求祈求荒唐熙熙攘攘川流不息蚕食lùxiángmèiqíhuāngxīrǎngchuāncán字词积累第七页第八页,共42页。瑞征:吉祥的征兆。瑞,吉祥。征,表露出来的迹象、现象。诚言不谬:真实而没有错误的话。围:量词。两只胳膊合拢起来的长度。第八页第九页,共42页。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九页第十页,共42页。快速朗读课文,找出最关键一句揭示文章主题的句子。“说起来实在可笑,它不过是一种蚜虫的排泄物”整体感知第十页第十一页,共42页。再读课文。找出文章是分几个层次来介绍关于“甘露”的认识的。第一部分(1-3)讲古代人的对“甘露”的迷信程度;第二部分(4-8)揭示“甘露”的秘密;第三部分(9一11)进一步揭示蚂蚁与蚜虫的关系。

第十一页第十二页,共42页。理解课文内容

1、神物吉祥瑞征

2、圣药延年益寿

3、承露盘神圣地位

4、甘露蚜虫排泄物

5、蚜虫危害性

6、甘露成因及成分

7、揭秘蚜虫之尿

8、蚜蜜危害不浅

9、蚂蚁对蚜蜜最感兴趣

10、蚂蚁是蚜虫的卫士

11、蚂蚁是蚜虫的保姆第十二页第十三页,共42页。精读课文细节感知第十三页第十四页,共42页。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理解文章。1、甘露究竟是什么东西?2、“古人”为什么对“甘露”如此神化?3、蚜虫是怎样的一种昆虫?4、蚂蚁和蚜虫是怎样的关系?它们的这种关系与“甘露的秘密”有何联系?5、既然已经交代了“甘露”是蚜虫的排泄物,为什么还要介绍蚜虫的其他有关知识呢?

重点把握第十四页第十五页,共42页。1、甘露究竟是什么东西?2、“古人”为什么对“甘露”如此神化?甘露是一种蚜虫排泄的颜色发白并含有糖分的排泄物。因为甘露“其凝如脂,其甘如饴”,吃了能使“不寿者八百岁”,是那些想长生不老的封建帝王、贵族豪强所梦寐以求的珍宝。第十五页第十六页,共42页。3、蚜虫是怎样的一种昆虫?蚜虫是一种附生在草木枝叶上的小虫,又名蝣蚁、地蚤、木虱、油虫,种类很多,全世界已发现的有两千多种。其中除五倍子蚜虫外,都是庄稼的大敌。危害庄稼、蔬菜、果木的麦蚜、豆蚜、菜蚜、桃蚜、柑蚜、苹果绵蚜、葡萄瘤蚜、甘蔗绵蚜等,都是蚜虫家庭中的成员,它们专靠吸取植物的汁液为生,是农业的害虫。第十六页第十七页,共42页。第十七页第十八页,共42页。4、蚂蚁和蚜虫是怎样的关系?它们的这种关系与“甘露的秘密”有何联系?蚂蚁和蚜虫的关系非常亲密,充当蚜虫的卫士、管家、保姆、搬运工等,进一步写蚂蚁与蚜虫的关系是为了获得更全面的有关蚜虫的知识,为“甘露”的形成揭秘,更讽刺了古代帝王造“承露盘”的可笑。同时,也是为了让读者明白大自然生物链的相互关系。第十八页第十九页,共42页。5、既然已经交代了“甘露”是蚜虫的排泄物,为什么还要介绍蚜虫的其他有关知识呢?

本文介绍了蚜虫的数量、种类、生活习性及其吸取、吸收、排泄的生理过程,科学的说明了蚜虫的排泄物的成分,证实了其营养成分,回应了“古人”的“神化”,而其他相关知识的介绍更加拓宽了读者的视野和知识面。第十九页第二十页,共42页。写法归纳第二十页第二十一页,共42页。感受语言感受并归纳科学小品文的语言特点。1.科学性(准确性、严密性)2.文学性(生动性、趣味性)

写法归纳第二十一页第二十二页,共42页。知识链接:说明方法1、举例说明6、作诠释2、列数据7、画图表3、打比方8、摹状貌4、作比较9、下定义5、分类别10、引资料第二十二页第二十三页,共42页。下面句子采用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分别是什么?1、1951年,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的棉田,一度遭到了棉蚜的侵害,结果使籽棉减产1.5亿斤。蚜虫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实在惊人。2、蚜虫吸取了植物汁液,经过消化系统的作用,吸收了其中的蛋白质和糖分,然后把多余的糖分和水一起排泄出来,洒在植物的枝叶上,有的“其凝如脂”,有的“皎莹如雪”,这就是所谓甘露。第二十三页第二十四页,共42页。下面句子采用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分别是什么?3、据分析,其中碳水化合物占70%左右,糖精占20%以上,蛋白质占3%。说它有滋养作用,确是诚言不谬。4、最早揭穿甘露秘密的是我国明代学者杜镐,他说:“……此多虫之所,叶下必多露,味甘,乃是虫之尿也。”

5、蚜虫在觅食的时候,先用那唇端的短毛,向四周探索一番,一旦发现了可以猎食的目标,便将那根尖细的刺吸式口器刺进植物组织内部,不停地吸取植物体内的浆汁。

第二十四页第二十五页,共42页。1、举例和列数据说明。用我国东北和华北因蚜虫危害致使棉花严重减产的事例,具体而真切,科学而准确地说明了蚜虫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实在惊人。2、作诠释。较充分而全面地说明甘露形成的过程。第二十五页第二十六页,共42页。

3、列举甘露包含碳水化合物、糖精占、蛋白质的百分比,科学、具体、准确的说明了甘露的成分。

4、引资料。有权威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5、摹状貌。文章生动形象,富有生活情趣。第二十六页第二十七页,共42页。知识链接:语言的准确性

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最本质的特征。说明文往往使用修饰限制性词语,从表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方面准确说明。

说明文语言准确(加点词语的作用、能否删去、能否换掉)的答题格式:①表态;②词语含义及句子意思③删去或换掉句子意思,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④该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第二十七页第二十八页,共42页。知识链接:语言的生动性

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往往体现在:

①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②采用摹状貌(描写)方法;③使用连续的动词或形容词。

温馨提示: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色不能置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于不顾,要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看,要有综合观念。

第二十八页第二十九页,共42页。下面句子横线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还是生动性?并说说具体作用。

1.蚜虫种类很多,全世界已经发现的有2000多种。

2.蚜虫在觅食的时候,先用那唇端的短毛,向四周探索一番,一旦发现了可以猎食的目标,便将那根尖细的刺吸式口器刺进植物组织内部,不停地吸取植物体内的浆汁。

先独立思考,然后合作探究:第二十九页第三十页,共42页。

1.蚜虫种类很多,全世界已经发现的有2000千多种。

“已经发现”是说目前发现的蚜虫有2000多种,还可能有没有发现的,说明蚜虫的种类之多确实惊人。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举已经发现的蚜虫数量,不用确数,用约数,恰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加横线词语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分析具体作用:第三十页第三十一页,共42页。加横线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分析具体作用:2.蚜虫在觅食的时候,先用那唇端的短毛,向四周探索一番,一旦发现了可以猎食的目标,便将那根尖细的刺吸式口器刺进植物组织内部,不停地吸取植物体内的浆汁。

“探索”、“发现”、“刺进”、“不停地吸取”等动词的使用非常形象生动,蚜虫觅食和吸食的过程如画面一般呈现在我们眼前。

第三十一页第三十二页,共42页。找出下面句子中用得准确的词语,并分析它们的具体作用。

1.七星瓢虫是专门歼灭蚜虫的能手,据说一只七星瓢虫一天大约能吃270只蚜虫。

“据说”有听说之意,表明不是作者亲身考察的,“大约”是大概之意,七星瓢虫每天吃270只蚜虫不是精确数,如果不用这两个词语,与实际不符,显得太绝对了;举七星瓢虫每天吃蚜虫的只数,科学、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七星瓢虫是专门歼灭蚜虫的能手,加横线的三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第三十二页第三十三页,共42页。它们紧紧地跟踪在蚜虫后面,不时地用触角轻轻拍打蚜虫的屁股。蚜虫受到拍打,感到十分快意,便翘起屁股,随之排泄出一滴一滴的蚜蜜,使小蚂蚁痛痛快快地饱餐一顿。“跟踪”、“拍打”、“快意”、“翘起屁股”、“痛痛快快”、“饱餐”一连串拟人化动作,何等生动!在蚂蚁搬家的时候,也不会丢下为它提供美餐的好朋友不管,“蚂蚁是蚜虫的“卫士”,还是蚜虫的“保姆”。描写栩栩如生,富有生活情趣,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阅读下面语段,体会语言的主要特点,试着说说语段所表达的意义。第三十三页第三十四页,共42页。主题探究第三十四页第三十五页,共42页。古代人奉为神圣之物的甘露,不过是蚜虫的排泄之物,秘密揭穿,不禁让人瞠目结舌,啼笑皆非!这样的事实,到底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主题探究破除迷信,科学地认识事物!

1.独立思考,不迷信古人,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

2.崇尚科学,反对愚昧迷信,反对伪科学。第三十五页第三十六页,共42页。课堂小结第三十六页第三十七页,共42页。1、课文解读(甘露是一种蚜虫排泄的颜色发白并含有糖分的排泄物。)2、语言赏析(科学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结合既要宣传科学知识,又有较强的文学色彩。)3、价值讨论(相信科学,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第三十七页第三十八页,共42页。课外拓展第三十八页第三十九页,共42页。我们生活中也有一些权威的、约定俗成的事情,那些都是正确的吗?你能举例子谈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