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四章》乙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丙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庄子《五石之瓠》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B.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C.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D.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脆易泮

泮:同“判”,分离②不贵难得之货

贵:珍贵③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恻隐:哀痛、怜悯④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内:通“纳”,交纳⑤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贼:偷窃⑥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保:安定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四章》中的“有”和“无”,“知人”和“自知”,“胜人”和“自胜”,就是“对待”关系。B.《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认为,人与禽兽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如果没有这些“心”,就不能算作人。C.《五石之瓠》中,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上考虑大葫芦的功用,庄子则超越了世俗经验的束缚,指出大葫芦的独特价值。D.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直接论说道理;孟子善用夸张、对比,文章思路简洁明晰;庄子则长于借助寓言,婉曲达意,以增强说理的趣味和效果。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2)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5.《五石之瓠》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讲了两个故事。请你概括这两个故事。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怵惕:恐惧。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内:同“纳”,结交。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求取。D.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然:……的样子。7.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如果国君有了怜爱别人的心,有了施行怜爱别人的政治,那么,治理天下就好像可以放在手掌上运转一样容易了。B.本章是孟子阐述“性善”基本理论的一章,孟子认为“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仁义礼智四端和四肢一样,都是与生俱来的,固有的。C.孟子所提出的“仁义礼智”都是发端于这种“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心”更是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D.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强调天赋道德,推行仁爱政治,这些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如果能扩充四个善端,就能够用来侍奉父母,就足够用来安定天下。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2)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后面小题。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贼者也

贼:小人B.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求取C.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内交:结交D.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保:安定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无羞恶之心,非人也A.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B.而耻学于师C.迩之事父 D.就有道而正焉11.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海,四方之海,即“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文中即为此意。B.孺子,儿童、幼儿。古代也可以指天子、诸侯的继承人。本文指前者。C.先王,古代帝王,一般特指历史上尧、舜、禹、汤、文、武几个有名的帝王。D.乡党,这里指同乡。周制以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与孔子并称“孔孟”。B.《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以人突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入井里时的反应为依据,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由此提出人都有“四端”,进而论述“四端”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C.“泉之始达”的“达”是“流通”,文中指泉水涌出。这里的“达”与“达则兼济天下”的“达”意思相同。D.忍人,狠心对待别人。这里的“忍”与《鸿门宴》中“君王为人不忍”中的“忍”是“狠心”的意思。13.下列关于《孟子》相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孟子周游列国受到礼遇,但他的政治主张却被讥为“迂阔”,其政治理想未能实现,所以其在晚年时和孔子一样退而著述。B.孟子由不忍人之心推出“行不忍人之政”,以情感为基础,推出理性结论,影响深远。C.《孟子》《论语》都属于以记言为主的语体文,但后者简约含蓄,前者长于论辩,气势磅礴。D.《孟子》原本不在儒家经典之列,直到朱熹将《孟子》列为“五经”之一,其地位才最终确立。1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作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乙)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孔子兼之,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然则夫子既圣矣乎?”曰:“恶!是何言也?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夫圣,孔子不居。”(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1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填涂。无若宋人A然B宋人有闵C其苗之D不长而揠之者E芒芒然F归G谓H其人曰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体,指四肢,与成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中的“四体”意思相同。B.事,指侍奉、赡养,与“民之从事”(《老子》)中的“事”字含义不同。C.子,指对人的尊称。如“夫子”指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吾子”指对友人的尊称。D.病,指担心、忧虑,与“贼人以利其身”(《墨子》)中的“贼”字用法相同。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恻隐之心……非人也”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恻隐心、羞恶心、辞让心、是非心”是人应有的四种德行,读来气势酣畅。B.甲文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假设论证和对比论证,思路清晰,有说服力。此文借助故事,婉曲达义,增强了说理的效果。C.乙文中对于所养之“气”是什么性质的东西,孟子认为难以用言语表述,并借用“揠苗助长”的寓言,形象地阐述了“助长”对“知言”的严重危害。D.两篇选文体现出孟子长于说理,善于论辩,逻辑严密,思路清晰。孟子“仁政”学说的德政思想继承了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发展。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2)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19.试概括两则材料中,孟子所表述的儒家的思想观点。二、选择类20.下列句中加横线“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人之有是四端也A.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B.知皆扩而充之矣C.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21.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D.然后知生于忧患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恐惧)B.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伤害)C.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这)D.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充实)2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王有不忍人之心

忍人:狠心对待别人。B.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孺子:指小孩子。C.足以保四海

四海:代指天下。D.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乡党:指乡里结党的人。24.下列对课文中有关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A.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B.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C.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D.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2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行不忍人之政B.今人乍见C.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D.知皆扩而充之矣2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怵惕:恐惧。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内交:结交。“内”,同“纳”。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求取。D.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然:……的样子。三、非选择类27.课内文言文翻译。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四、小阅读-课内28.学习《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文,你对孟子的“四端”是如何认识的?29.《大学之道》中,“三纲”“八目”的内涵有哪些?请简要分析。30.《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核心就是孟子认为人都具备“仁义礼智”四端,简要回答孟子是如何论证的。五、微写作3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段话体现了孔子的贫富观,对此,你如何理解?写出你的观点,不少于200字。32.孟子认为仁政就是“不忍人之政”的政治,而“不忍人之政”又是“不忍人之心”的延伸。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拥有这种“不忍人之心”,他主张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你是怎么理解的?写一段议论文字,谈谈你的想法,300字左右。参考答案:1.A2.C3.D4.(1)一般人做事,常在接近成功时遭致失败。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一如开始时那样,就不会失败。(2)所有具有这四种萌芽的人,如果知道把它们扩充起来,便会像刚刚燃烧的火(终必不可扑灭);刚刚流出的泉水(终必汇为江河)。5.惠子说他因五石之瓠大而无用,索性把它打破了。庄子说同样的不龟手之药,有人凭它获得封赏,而有人用它世代漂洗丝絮。6.D7.B8.(1)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2)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9.A10.B11.A12.C13.D14.如果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都会产生惊骇怜悯的心情。15.BEG16.D17.C18.(1)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2)助长浩然之气的做法,相当于把禾苗拔高,不仅没有益处,却又去伤害禾苗。19.(1)主张“人皆有不忍之心”,提出“四端”说——仁、义、礼、智,并将其发扬光大。(2)靠平时不断积累来培养浩然之气,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20.A21.A22.C23.D24.C25.C26.D27.所有具有这四种发端(萌芽)的人,如果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终不可扑灭),泉水刚刚开始流出(终汇为江河)。28.“四端”说是孟子提出性善论理论思想的一部分。具体来讲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分别为“仁”“义”“礼”“智”的源头;孟子称这四个源头为“四端”。“四端”说是孟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他对先秦儒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孟子的性善论、仁义论、仁政论等都与“四端”说有关,是围绕“四端”说展开的。可以说,“四端”说的提出,才真正标志着孟子思想的成熟。29.“三纲”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明明德”侧重“内圣”,“亲民”侧重“外王”,“止于至善”则是最高境界和最终追求。“八目”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四条专注心性修养,属于“内圣之学”;后四条侧重外显行为,属于“外王之学”,二者结合就是儒家最高理想,亦即达成“三纲”的不二法门。在这“八目”之中,修身是从“内圣”到“外王”的过渡,既要内化于心,也要外显于行,因此作者强调从天子到庶人都应该以修身为本。天子不能依仗权位置身于事外,庶民也不能因为地位低微而放松要求,这是有进步意义的。30.一是运用层进式的手法引出论说中心。首先提出一个观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种“不忍人之心”就是“恻隐之心”,既然人皆有“恻隐之心”,那么,就会有“因自身的不善而羞耻,见他人的不善而憎恶”的“羞恶之心”;因而也就会有“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因而也就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了。这里用的都是直接推理的逻辑手法,层层推进,一步步逼近论说中心。二是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引出论说中心。从大的方面来讲,先从正面立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接着从反面推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非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