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药物分析_第1页
第六章 药物分析_第2页
第六章 药物分析_第3页
第六章 药物分析_第4页
第六章 药物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2023/10/1612023/10/162第六章熟悉:

主要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杂质的结构,危害,检查方法与限度了解:

影响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体内样品与临床监测掌握: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的结构和性质 主要芳酸类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的原理与特点2023/10/163第六章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典型药物的结构与性质

鉴别试验特殊杂质及其检查法含量测定4123体内药物分析52023/10/164概述结构特点药物特点理化特性分析方法作用临床基本结构基本性质鉴别,检查含量测定;体内分析抗炎,抗风湿,

止痛,退热关节炎,

发热,

慢性疼痛芳基取代羧酸游离羧基和苯环酸性;水解性;

光谱特性基团(酚)/元素(硫)特性Fe3+;UV,IR,LC中间体或水解产物酸碱滴定;UV;HPLC体内过程与分析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一类不含有甾体骨架的抗炎药,是目前临床使用最多的药物种类之一Non-SteroidAnti-InflammatoryDrugs2023/10/165第一节

典型药物的结构与性质一、典型药物与结构特点

二、主要理化性质2023/10/166一、典型药物与结构特点

苯环结构特征(1)邻羟基苯甲酸类:具有苯环和羧基水杨酸阿司匹林双水杨酯二氟尼柳2023/10/167一、典型药物与结构特点

苯环结构特征(2)邻胺基苯甲酸:甲芬那酸(3)二苯甲酮:酮洛芬2023/10/168一、典型药物与结构特点

苯环结构特征(4)羟基不饱和酮:

吡罗昔康,美洛昔康(5)杂环,特殊元素:吲哚美辛,吡罗昔康,美洛昔康吡罗昔康美洛昔康吲哚美辛2023/10/169一、典型药物与结构特点

羧基状态

(1)游离: 水杨酸,阿司匹林,双水杨酯,二氟尼柳, 甲芬那酸,布洛芬,酮洛芬,萘普生,吲哚美辛水杨酸阿司匹林双水杨酯布洛芬2023/10/1610一、典型药物与结构特点

羧基状态

(2)羧基成盐/酯:双氯芬酸钠,双水杨酯双水杨酯双氯芬酸钠2023/10/1611一、典型药物与结构特点

羧基状态

(3)酰胺: 吡罗昔康,美洛昔康吡罗昔康美洛昔康2023/10/1612一、典型药物与结构特点

其他类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泰诺,百服宁)2023/10/1613二、主要理化性质

(一)酸性较强酸性:原料药可在中性乙醇或甲醇,丙酮等 水溶性有机溶剂中,用氢氧化钠直接滴定双氯芬酸,布洛芬,酮洛芬,萘普生,吲哚美辛: 羧基不与苯环直接相连,酸性较弱吡罗昔康,美洛昔康,尼美舒利,对乙酰氨基酚: 酰胺结构,无明显酸性

3.492.95pKa=4.26邻位效应分子内氢键2023/10/1614二、主要理化性质

(二)水解性酯键:

阿司匹林/双水杨酯酰胺键:

吲哚美辛,吡罗昔康,美洛昔康,尼美舒利, 对乙酰氨基酚水解反应及其产物的特性反应——鉴别水解可快速,定量——含量测定(剩余碱量法)美洛昔康——定过量的氢氧化钠水解 剩余的氢氧化钠用盐酸回滴定美洛昔康2023/10/1615二、主要理化性质

(三)吸收光谱特性紫外特征光谱:

鉴别;含量均匀度,溶出度/释放度红外特征光谱

:

鉴别酮洛芬酚羟基:

对乙酰氨基酚,水杨酸与Fe3+显色——鉴别

二苯甲酮:

酮洛芬与苯肼缩合显色——鉴别

硫: 美洛昔康热分解后产生的硫化氢 与醋酸铅生成黑色硫化铅——鉴别(四)基团/元素特性2023/10/1616第二节

鉴别试验一、与三氯化铁反应二、缩合反应三、重氮化-偶合反应四、氧化反应五、水解反应六、特征元素反应七、光谱法八、色谱法2023/10/1617一、与三氯化铁反应中性或弱酸性(pH值4~6)条件下进行,强酸性溶液中配位化合物分解阿司匹林加水煮沸双水杨酯在氢氧化钠试液中煮沸水解生成水杨酸,与三氯化铁试液显紫堇色二氟尼柳于乙醇中与三氯化铁试液呈深紫色1.水杨酸反应2023/10/16182023/10/1619一、与三氯化铁反应对乙酰氨基酚:水溶液加三氯化铁试液显蓝紫色吡罗昔康(三氯甲烷):与三氯化铁显玫瑰红色美洛昔康显淡紫红色

烯醇式羟基具有酚羟基性质,与FeCl3生成红色配位化合物2.酚羟基反应2023/10/1620一、与三氯化铁反应2023/10/1621二、缩合反应酮洛芬的二苯甲酮,在酸性下与二硝基苯肼缩合生成橙色偶氮化合物沉淀2023/10/1622三、重氮化-偶合反应对乙酰氨基酚在酸中水解生成对氨基酚,游离芳伯氨基与亚硝酸钠试液重氮化,重氮盐再与碱性β-萘酚偶合生成红色偶氮化合物2023/10/1623三、重氮化-偶合反应2023/10/1624四、氧化反应甲芬那酸:溶于硫酸,被重铬酸钾氧化显深蓝色→随即变为棕绿色吲哚美辛:溶液在硫酸酸性下与重铬酸钾溶液共热,被氧化显紫色在盐酸溶液中与亚硝酸钠溶液反应显绿色,放置后渐变黄色2023/10/1625四、氧化反应2023/10/1626五、水解反应阿司匹林,水解得水杨酸钠与醋酸钠,酸化生成水杨酸白色沉淀;并发生醋酸的臭气双水杨酯水解后酸化,生成白色水杨酸沉淀;2CH3COONa+H2SO4→2CH3COOH+Na2SO42023/10/1627五、水解反应2023/10/1628六、特征元素的反应氯的鉴别——与碱共热分解产生氯化物,显氯化物的鉴别反应双氯芬酸钠:与碳酸钠炽灼灰化,加水煮沸,滤过,滤液显氯化物鉴别反应

硫的鉴别——经高温分解产生硫化氢气体,遇醋酸铅生成硫化铅黑色沉淀美洛昔康:试管中炽灼,产生的气体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显黑色2023/10/1629六、特征元素的反应2023/10/1630鉴别试验D水杨酸及其盐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与______反应,生成紫堇色配位化合物。

FeCl3122023/10/1631鉴别试验配伍

A与碳酸钠试液加热溶解,再加过量稀硫酸酸化后生成白色沉淀,并发出醋酸的臭气B加酸水解,在酸性条件下,与亚硝酸钠,碱性β-萘酚反应,显红色C加乙醇溶解后,加二硝基苯肼,加热煮沸,放冷即产生橙色沉淀D溶于硫酸后,与重铬酸钾反应显深蓝色,随即变为棕绿色。1甲芬那酸------()2酮洛芬------

()

3阿司匹林------()

4对乙酰氨基酚------()

ABCD2023/10/1632鉴别试验现有三瓶药物分别为水杨酸(A),阿司匹林(B)和对乙酰氨基酚(C),但瓶上标签脱落,采用适当方法将三者区分开。(1)加甲醇溶解,加水与三氯化铁,紫色-----水杨酸(2)剩下两种药物,加稀盐酸,加热煮沸,放冷后加亚硝酸钠和碱性β-萘酚,显红色----对乙酰氨基酚2023/10/1633七、光谱法(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最大吸收波长法:

双氯芬酸钠溶液:276nm有最大吸收;吡罗昔康片,含量测定溶液:243与334nm最大吸收最大与最小吸收波长法:

布洛芬及制剂氢氧化钠溶液:265,273nm最大吸收;245,271nm最小吸收;259nm肩峰吸光度法:

甲芬那酸盐酸-甲醇溶液:279与350nm最大吸收。吸光度(20µg/ml)分别:0.69~0.74与0.56~0.60吸光度比值法:二氟尼柳盐酸-乙醇溶液:251与315nm最大吸收吸光度比值应为4.2~4.6

2023/10/1634七、光谱法(二)红外分光光度法 阿司匹林

峰位(cm-1)归属3300~2300vO-H(羧基)1760,1690vC=O(羧酸酯和羧酸)1610,1570,1480,1460vC=C(苯环)1310,1230,1180vC-O(羧酸酯和羧酸)775δAr-H(邻位取代苯环)3300~23001760,16901610~14601310~11807752023/10/1635红外光谱法—原料药2023/10/1636八、色谱法(一)薄层色谱个别药物制剂采用溶剂提取法去除辅料后IR鉴别;部分药物制剂采用TLC鉴别:二氟尼柳,美洛昔康等

2023/10/1637(二)高效液相色谱法随着HPLC在药物制剂含量测定中的大量应用,更多应用HPLC进行制剂的鉴别:阿司匹林等多种制剂均直接取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HPLC色谱图进行鉴别

当TLC和HPLC均有收载时:二者可任选其一。如美洛昔康片的鉴别八、色谱法2023/10/1638药物名称特殊杂质游离水杨酸与有关物质/FeCl3阿司匹林/双水杨酯甲芬那酸二氟尼柳第三节

特殊杂质及其检查法2.3-二甲基苯胺有关物质

6-甲氧基-2-萘乙酮

氨基酚和对氯苯乙酰胺A.TLC;B.HPLCGC萘普生对乙酰氨基酚2023/10/1639一、阿司匹林与双水杨酯(一)阿司匹林与双水杨酯的合成2023/10/1640一、阿司匹林与双水杨酯(二)阿司匹林中游离水杨酸与有关物质1.游离水杨酸:

酚羟基易被空气(氧)逐渐氧化生成淡黄,红棕至深棕色醌型化合物2023/10/16411.游离水杨酸:

ChP

用水杨酸与Fe3+生成紫堇色配离子的原理,用稀硫酸铁铵溶液显色法检查

供试品溶液制备过程中阿司匹林水解ChP2010采用1%冰醋酸甲醇溶液制备供试品溶液(防阿司匹林水解);并用RP-HPLC检查一般,制剂不再检查原料药下的相关杂质,但是阿司匹林制剂过程中会水解生成水杨酸,所以药典对阿司匹林制剂也规定检查水杨酸的含量。2023/10/16421.游离水杨酸:2023/10/16432.有关物质:阿司匹林中“有关物质”系指除“游离水杨酸”外的合成原料(苯酚)及副产物2023/10/16442.有关物质:阿司匹林

水杨酸

乙酰水杨酰水杨酸a:阿司匹林供试品(10mg/ml);b:0.5%自身对照(50

g/ml);c:0.05%自身对照(灵敏度试验5g/ml);d:水杨酸对照(10

g/ml);e:空白2023/10/16452.有关物质:2023/10/1646一、阿司匹林与双水杨酯(三)双水杨酯中游离水杨酸利用水杨酸与三价铁生成有色配离子的原理,用硝酸铁溶液显色,在53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限度为0.5%;双水杨酯片同法检查,限度为1.5%

2023/10/1647双水杨酯中游离水杨酸2023/10/1648二、甲芬那酸(一)合成工艺甲芬那酸主要以邻-氯苯甲酸(o-chloroben-zoicacid)和2,3-二甲基苯胺(2,3-dimethyl-aniline)为原料,在铜的催化下缩合而成2023/10/1649二、甲芬那酸(二)2,3-二甲基苯胺的检查ChP曾采用HPLC法检查: 单1杂质的限量为0.1% 杂质总量为0.5%ChP2010规定

HPLC法检查:“有关物质”

GC检查:2,3-二甲基苯胺(0.01%)2023/10/1650三、二氟尼柳(一)合成工艺原料(I)

:2,4-二氟苯胺中间体(II):2,4-二氟联苯中间体(III)

:4-(2',4'-二氟苯基)苯乙酮中间体(IV)

:4-(2',4'-二氟苯基)苯酚乙酯中间体(V):4-(2‘,4’-二氟苯基)苯酚产品(VI):二氟尼柳2023/10/1651三、二氟尼柳(二)有关物质A和B的检查1.有关物质A的检查——TLC(正相): 极性较小的杂质 单1杂质的限量为0.5%2.有关物质B的检查——HPLC(反相): 极性较大的杂质 各面积的和为0.5%2023/10/1652四、萘普生

(一)合成工艺原料(I)

:2-萘甲醚中间体(II):6-甲氧基-2-乙酰萘(6-甲氧基-2-萘乙酮)中间体(III):2-羟基-2-(6-甲氧基-2-萘基)丙酸产品(IV):萘普生

2023/10/1653四、萘普生(二)6-甲氧基-2-萘乙酮及其它有关物质1.溶液制备供试品溶液:0.5mg/ml流动相溶液对照品溶液:6-甲氧基-2-萘乙酮(杂质I),

50μg/ml对照溶液:供试品溶液1ml+对照品溶液2ml→200ml2.限度

杂质I:

不得大于杂质I峰面积(0.1%)

其他单个杂质:

不得大于杂质I峰面积的2倍(0.2%)各杂质总量:

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中萘普生峰面积(0.5%)

2023/10/1654五、对乙酰氨基酚

(一)合成工艺(二)有关杂质:

对硝基酚,对氨基酚,对氯苯胺,对氯苯乙酰胺,o-乙酰 基对乙酰氨基酚,偶氮苯,氧化偶氮苯,苯醌和醌亚胺1.对氨基酚及(其它)有关物质——HPLC对氨基酚:0.005%有关物质:单个0.1%;总量0.5%2.

对氯苯乙酰胺(极性较小)——HPLC(0.005%)

2023/10/1655有关物质检查检查阿司匹林中水杨酸是利用杂质与药物的() A.溶解行为的差异

B.化学性质的差异

C.熔点差异

D.旋光性差异B2023/10/1656有关物质检查BCE多选2023/10/1657第四节

含量测定一、酸碱滴定法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三、高效液相色谱法2023/10/1658一、酸碱滴定法酸碱滴定法水解后剩余量滴定法阿司匹林

USP,BP,JP非水溶液滴定法吡罗昔康具有吡啶环,显碱性,可在冰醋酸溶液中用高氯酸滴定液滴定

剩余量滴定法美洛昔康水及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中难溶,溶于氢氧化钠滴定液后盐酸回滴定

直接滴定法水杨酸,阿司匹林,双水杨酯,二氟尼柳,甲芬那酸,布洛芬,酮洛芬,萘普生,尼美舒利2023/10/1659(一)直接滴定法1.测定法本品约0.4g,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