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循环系统第2-6节2009_第1页
第六章 循环系统第2-6节2009_第2页
第六章 循环系统第2-6节2009_第3页
第六章 循环系统第2-6节2009_第4页
第六章 循环系统第2-6节200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心脏的生物电活动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复习心肌的结构和心的传导系统;图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心肌细胞的分类: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图)(一)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1、静息电位2、动作电位(图)(1)去极化过程:0期(2)复极化过程:1期、2期、3期(3)4期快反应细胞和快反应电位的概念:内向电流和外向电流的概念:(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1、浦肯野细胞(图)2、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1)慢反应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的特征(图1

2)(2)形成机制(图)二、心肌的电生理特性(一)心肌的兴奋性

1、决定和影响兴奋性的因素(1)静息电位水平(2)阈电位水平(3)0期去极化的离子通道性状2、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复习P51相关内容(1)有效不应期(图1

2)

①绝对不应期②局部反应期(2)相对不应期(3)超常期3、心肌兴奋性的特点(1)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图)(2)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图)(二)心肌的自动节律性1、心肌的自动节律性和各级自律细胞的相互关系(1)概念(图)(2)正常起博点、窦性心律;异位起博点、异位节律2、影响自律性的因素(图)(1)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2)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

(三)心肌的传导性1、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和特点(1)途径:(图)(2)特点:房室延搁2、影响传导性的因素(1)结构因素(2)生理因素①已兴奋部位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②邻近未兴奋部位膜的兴奋性三、体表心电图(一)心电图中各波的意义(图1

2)(二)心电图中各间期的意义第三节心脏的泵血功能一、心肌收缩的特点1、对细胞外液中Ca2+离子的依赖性2、“全或无”式收缩二、心动周期及心脏的泵血过程(一)心动周期(二)心的泵血过程(图1

2)

心房收缩期心室收缩期快速射血期缓慢射血期心室舒张期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等容收缩期

左心室泵血过程缓慢充盈期射血期充盈期三、心脏泵功能的评定(一)心脏的输出量1、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2、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二)心脏作功量四、心脏泵功能的调节(一)前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异长自身调节1、前负荷2、心室功能曲线和异长自身调节(图)3、异长自身调节的主要作用(二)后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三)心肌收缩能力对搏出量的影响-等长自身调节(四)心率五、心脏泵功能的储备六、心音和心音图第四节血管生理一、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图1)(一)血流量和血流速度(二)血流阻力(三)血压二、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一)动脉血压1、动脉血压的形成(图1)

(1)足够的充盈压:7mmHg

前提条件

(2)心脏射血(心输出量):60-80ml

动力

(3)外周阻力

阻力使血液滞留,血压升高

(4)大动脉弹性

缓冲收缩压,形成舒张压

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的概念:血压的正常值:高血压:低血压: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心脏每搏输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2)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3)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4)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缓冲动脉血压的变化幅度(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形成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二)动脉脉搏

1、动脉脉搏的波形(图)2、动脉脉搏波的传播速度三、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一)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外周静脉压(二)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2、心肌收缩力量3、体位改变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5、呼吸运动三、微循环微循环的概念和功能(一)微循环的组成(图1)(二)微循环的血流通路1、迂回通路2、直捷通路3、动-静脉短路(三)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五、组织液的生成(一)组织液的生成(图1)

有效滤过压(二)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1)毛细血管血压和通透性(2)淋巴循环(3)血浆胶体渗透压六、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一)淋巴液的生成(二)淋巴液的回流及影响淋巴液的回流因素第五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1、心脏的神经支配(图1)(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T1-5侧角细胞颈部锥旁节窦房结、心房肌和心室肌的β1受体节前纤维节后纤维AchNE作用:心率加快;传导速度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

(正性变时)(正性变传导)(正性变力)神经分布:(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图)延髓迷走神经背核节前纤维Ach心脏壁内神经元节后纤维Ach窦房结、心房肌和心室肌的M受体作用:心率减慢;传导速度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小。

(负性变时)(负性变传导)(负性变力)(3)肽能神经元神经分布:2、血管的神经支配交感神经缩血管神经纤维节前Ach,节后NE血管平滑肌α1受体收缩强于β2受体舒张舒血管神经纤维(人体内可能无)节前Ach,节后Ach血管平滑肌M受体舒张副交感神经:(大多血管无)属舒血管神经纤维

节前Ach,节后Ach血管平滑肌M受体舒张(二)心血管中枢1、延髓心血管中枢——基本中枢(1)缩血管区:延髓头端腹外侧部

C1区(2)舒血管区:延髓尾端腹外侧部

A1区

(3)传入神经接替站:孤束核(4)心抑制区: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2、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三)心血管反射(图1

2

3)血压颈A窦(+)舌咽N(+)主A弓(+)迷走N(+)缩血管区(-)心抑制区(+)(延髓)交感缩血管N(-)心交感N(-)心迷走N(+)心肌收缩力心率血管平滑肌舒张血压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1、压力感受性反射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生理意义:舒血管区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颈动脉体主动脉体舌咽N(+)迷走N(+)延髓缩血管区(+)延髓吸气中枢(+)交感缩血管N(+)血管平滑肌收缩膈N(+)膈肌收缩呼吸加深加快血压CO2pHO2延髓心抑制区(+)心迷走N(+)心肌收缩力心率化学感受性反射的生理意义:3、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大多数心肺感受器的反射效应是使血压下降。二、体液调节(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动(图)调节肾素释放的因素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占80%)心脏:+β1受体,心率,心肌收缩力,心输出量…主要作用血管+α受体(皮肤、肾、胃肠处血管多),血管收缩+β2受体(骨骼肌、肝处血管多),血管舒张去甲肾上腺素(占20%)心脏:+β1受体,心率,心肌收缩力,心输出量

但这些效应被压力感受性反射抑制血管+α受体,血管收缩……主要作用+β2受体,结合能力较弱(三)血管升压素(又称抗利尿激素)(四)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1、前列环素PGI2:舒血管2、内皮舒张因子NO:舒血管3、内皮素ET:缩血管(五)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六)心房钠尿肽(七)前列腺素(八)阿片肽(九)组胺三、局部血流调节第六节器官循环一、冠脉循环(一)冠脉血流的特点(图)(二)冠脉血流量的调节1、心肌代谢水平对冠脉血流量的影响2、神经调节3、激素调节二、肺循环(一)肺循环的生理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