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3《古诗词三首》课件(共33张PPT)_第1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3《古诗词三首》课件(共33张PPT)_第2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3《古诗词三首》课件(共33张PPT)_第3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3《古诗词三首》课件(共33张PPT)_第4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3《古诗词三首》课件(共33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孟襄阳”。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孟浩然的一生中交织着复杂的出仕与归隐的矛盾,早年他热心功名,然而科举失利,饱受打击,终因没有得力的引荐,不得不在隐居和漫游中度过人生的大多数时间。其代表作有《春晓》《过故人庄》等,收录于《孟浩然集》中。

《宿建德江》一诗写于诗人因求仕失败而漫游于吴越之时。730年,诗人告别隐居生活,踌躇满志地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结果科举未中。他孤身一人失意东归,开始了漫游吴越的生活。面对迷蒙的江中小洲,诗人又难免产生理想幻灭之痛、前途暗淡之忧。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bózhǔ宿住宿,留宿。新安江流经建德的一段。水中间的小块陆地。品读诗词这首诗大概讲的什么意思?诗里的哪个字、哪些词在向你传递诗人的情感?请同学们静静地默读这首《宿建德江》,结合书上的插图和注释,想一想: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天低树月近人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愁情——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思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愁眠——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在诗、词、文、书、画等各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苏轼在杭州任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在今浙江杭州西湖边。饮酒后写下的作品。黑云翻墨未遮山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

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白雨跳珠乱入船雨势猛,雨点大,雨很急白亮亮的雨点便像洒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顿时雨散云飞。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水田映照,碧波如镜。

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黑云翻墨图白雨跳珠图卷地风来图碧水如天图【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写作背景

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这首词即为其中之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xiàn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牌名。横斜的树枝。蝉叫声。丰收的年景。即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的西面。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用茅草盖的旅舍。社庙丛林。社,社庙,土地庙。同“现”。动静结合:乡村月夜的景色描绘得恬静自然、优美如画。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静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思考:“忽见”二字流露出词人怎样的感情?“忽见”流露出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通过写乡村夏夜月明风清,稻花飘香,蛙声和鸣,表现了作者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