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鉴赏诗歌表达技巧_第1页
高考专题复习:鉴赏诗歌表达技巧_第2页
高考专题复习:鉴赏诗歌表达技巧_第3页
高考专题复习:鉴赏诗歌表达技巧_第4页
高考专题复习:鉴赏诗歌表达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构思技巧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其中在诗歌创作中用到的主要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尤其是描写和抒情,用得最为普遍。类型释义及示例正面描写正面描写,也称直接描写,指对描写对象直接进行描写。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侧面描写也称间接描写,指对描写对象不直接进行描写,而从其他人物的态度、议论、评价等方面达到间接表现事物的目的。烘托、衬托、对比等都属于侧面描写“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两句运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一、描写手法

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2.动静结合类型释义示例以动衬静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从而烘托出一种更静谧的氛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洌,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又如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类型释义示例化动为静、以静写动把运动的事物当作静止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动态事物在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飞泉挂碧峰。”(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一线泉水,凌空飞泻,这本来是一幅动景,然而诗人用一个“挂”字,就由动化静了,它使人想见到山峰的陡峭和山泉垂直落下的图景。

又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庐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远看“瀑布”如画一般挂在前面的山上。类型释义示例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就是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景》)红杏花开本是静景,但“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

又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五千仞岳”属于静景,而“摩天”把山岳写得有生命了3.虚实结合释义示例

“虚”是指现实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它包括梦幻之境、已逝之境、未来之境;“实”是指客观世界中的实象、实事、实境。人们常以虚实相生来描述虚实之间的关系。虚实相生,拓宽了诗歌的表达空间,避免了写法上的刻板平直,更加准确、鲜明地传情达意。如李煜的《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是回忆中的景物,是虚景,“朱颜改”是实景。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春风十里”,即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实景是“尽荠麦青青”,通过描写昔盛更显出今衰。课堂练习1.请赏析《雨霖铃》一词中所运用的虚实结合手法。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答案《雨霖铃》一词中,写离别之时的景物、未别与临别之情景,均为眼前实景或实有之事,为实写;

上阕末及下阕推想别后经历之景之境和相思苦况,属于想象,为虚写。

虚实结合,大大拓展了表达离别的空间,使离别之苦更加曲折细致深入,提升了感动人心的效果。课堂练习2.(2015·安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月圆①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做简要赏析。①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②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4.点面结合释义示例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

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面”指的是对背景做粗线条的勾勒,“点”指的是在背景上做精妙的描画。点面结合的形式多样,可以是虚面上的实点,可以是静面上的动点,也可以是动面上的静点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是点,最后“万类霜天竞自由”是面,照应前面“看”字,这几句为下文抒情做铺垫。课堂练习3.(2014·安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阮郎归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做简要赏析。

步骤一:“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

步骤二:面,勾勒写意,渲染气氛;点,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描写了苏堤的暮春之景。5.空间角度变化(内外、远近、高低、俯仰)释义示例

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俯视、仰视、远眺、近看)不同,看到的风景也会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体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片深秋枫林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描写顺序:由远到近6.调用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释义示例描写要选取不同角度,以增强描写的立体感。描写大多采用视觉描写,但为了多方面地表现所写之物的特点,更加方便地抒发感情,常常辅之以听觉描写、嗅觉描写、触觉描写、味觉描写等“水面细风生,菱歌慢慢声。客亭临小市,灯火夜妆明。”(王建《江馆》)诗人熟练地运用各种感官,描写了一幅清新的江馆夜市图。“水面细风生”,写的是清风徐来、水波微兴的景象,但因为是在朦胧的暗夜,便主要不是凭视觉而是凭触觉去感知。“菱歌慢慢声”是听觉描写,“灯火夜妆明”是视觉描写。这首旅宿诗,透露出诗人领略江边夜市风景时悠闲欣喜的感情7.色彩。在古诗歌中,事物或景物往往会形成色彩对照:明暗对比、红绿搭配、冷暖色调等。如唐代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黄”“翠”“白”“青”四种色彩鲜明的意象对照搭配,营造一派生机勃勃的春天图景。8.白描工笔类型释义示例白描

指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不事雕琢,不加渲染铺陈,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要避免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父耕原上田,子劚[zhú]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聂夷中《田家二首》(其一)]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主题类型释义示例工笔即细节描写,指用细腻的笔触对重点描写对象做精细的刻画和描绘,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这与白描大体勾画轮廓的方法恰恰相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作者精细刻画了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作者觉得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内容,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担心家书中遗漏内容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在这样的描写中,读者可体味到作者浓浓的乡思。

又如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二、抒情方式抒情即在作品中抒发主观感受,表露自我感情。抒情方式可以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1.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指作者在其作品中袒露襟怀、不加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句直接抒发了作者蔑视权贵之情。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借助具体的人、事、物、景来抒情的抒情方式,具体可分为:(1)借景抒情

作者对某种景象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中,通过描写此景抒发感情,这种抒情方式叫作借景抒情。类型示例乐景乐情杜甫《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用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初春美景图,抒发了自己经过战乱和奔波流徙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适、欢悦之情哀景哀情杜甫的《登高》,全诗通过对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哀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哀情)类型示例乐景哀情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更让人觉出无限悲凉。这种抒情方式是古代诗歌最易出彩也是高考最容易考查的点,考生应该熟练掌握哀景乐情这一类比较少见,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人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沥的夜雨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难料,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情

以上四种情与景的关系,总的来讲可以分为两类:前两种可以看作正衬(借景抒情),后两种可以看作反衬。课堂练习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谢亭送别[唐]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表现手法和作用有何不同?答案前一处写“红叶青山”的美景,色彩艳丽,景色优美,反衬(以乐景衬哀情)对朋友的留恋之情;

后一处“满天风雨”是以景结情,寓情于景,用悲凉之景来表达诗人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2)托物言志指作者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如骆宾王的《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该诗就是通过描写蝉来表现自己高洁的情操的。

[特别提示]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手法同异示例托物言志都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表达思想感情

描写的“事物”往往是一个“事物”,且会被多角度、多层次地描写,即便有多个“事物”,也有主次之分。作者借助这一“事物”的某些特性表达有关意志、节操、品德方面的内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作者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表达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表现了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现了诗人的情怀手法同异示例借景抒情都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表达思想感情所描写的“事物”则不止一个,同时,它是通过对诸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草木山石等景物的描写,用景物寄托、暗示感情“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其一)》]句子借景抒情,景含其中。词人借对优美的江南春景的描绘,抒发了对江南的热爱、留恋之情

(3)借古抒情借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现实,表面回忆历史,叙述古代的人和事,实则抒发自己对现实中人或事物的感情。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首诗借诸葛亮的故事,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细节描写。诗人于清秋日暮时在溪亭散步,“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的孤独,“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即时小练】结合上面所讲知识,辨析下面的诗(词)句所使用的表达方式,并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1.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林景熙《溪亭》)

2.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王昌龄《塞下曲》)侧面描写。诗中并未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表现了军旅生活艰苦,战争残酷,表达了诗人的反战情绪。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融情于景。词人将满怀的离愁融入设想的晓风残月的凄清之景中,表达了离别的怅惘之情。4.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戴叔伦《兰溪棹歌》)5.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托物言志(象征)。借寒菊表达忠于故国决不向新朝俯首的凛然气节。前两句写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6.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陆游《诉衷情》)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虚实结合。夜深不眠,独剪残烛,听巴山夜雨,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想象共剪西窗红烛、共话巴山夜雨的情景——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用典抒情。“觅封侯”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侯”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复旧河山的壮志。效果检测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山居即事[明]王廷陈草动三江色,林占万壑晴。篱边春水至,檐际暖云生。溪犬迎船吠,邻鸡上树鸣。

鹿门[注]何必去,此地可躬耕。注鹿门:鹿门山,在今湖北襄阳县东南。东汉庞德公曾携妻隐居于此。试赏析本诗运用的抒情手法。①借景抒情。本诗前六句描绘了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日山居画卷,抒发了对悠然恬淡的田园生活的赞慕之情。②化用典故。“鹿门何必去”一句,借庞德公携妻归隐之事,来表现自己的归隐之思。③最后两句卒章显志,直抒胸臆,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意。效果检测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秋日赴阙[注]题潼关驿楼许浑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阙”指唐代都城长安,此诗写于作者第一次赴长安途中。这首诗勾勒了一幅秋日行旅图,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答案]①远近结合(由近到远)。先从近处着笔,写枫叶在秋风中的沙沙响声和长亭夜宿独自饮酒的情景;再描绘四周的远景,写华山的“残云”,中条山的“疏雨”,随关城一路远去的“树色”,在远处奔腾激荡的河水。②化静为动、以动衬静。赋予华山、中条山等以动感,显现出生机和活力,同时反衬出环境的空旷、悠远、宁静。鉴赏古代诗歌的修辞手法

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手法并具体解说;二是说明其表达效果。此类试题所涉及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排比、对偶、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高考题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做具体分析,而不会只就共性泛泛而谈。下面针对几种主要的修辞手法进行讲解。一、修辞手法考什么(一)比喻、夸张、对偶、比拟、排比、借代类别作用示例比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夸张

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强调语气,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二、修辞手法有哪些“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赏析:梨花是洁白的,诗人把杨贵妃比作梨花,形象地描绘出杨贵妃的美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赏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之长。(续表)类别作用示例对偶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一)比喻、夸张、对偶、比拟、排比、借代二、修辞手法有哪些“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赏析:“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能让人感受到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续表)类别作用示例比拟

使物人格化(拟人)或者使人物化(拟物),使描写的人、物更形象生动。(一)比喻、夸张、对偶、比拟、排比、借代二、修辞手法有哪些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苏轼《新城道中二首(其一)》]赏析:诗人打算去山里,春风通人性,特意为之吹停了下了很久的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新颖别致,饶有诗意,令人读来心情愉悦。“君当作磐石,妾当如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赏析:此处即运用了把人比作物的拟物手法,用磐石的坚硬和蒲苇的坚韧来表现两人对爱情的坚定不移。(续表)类别作用示例排比

使语言更富有气势和节奏感。

借代

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使语言简练、含蓄。(一)比喻、夸张、对偶、比拟、排比、借代二、修辞手法有哪些“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苏轼《行香子·过七里濑》)赏析:词中加点的这组排比句,展现了不同时刻的行舟之景以及词人的心理感受,且语言节奏明快,流转自如。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赏析: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针对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书湖阴先生①壁二首(其一)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qí]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tà]②送青来。

[注]①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②排闼(tà):推开门。闼,宫中小门,泛指门。诗的后两句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懂诗歌]庭院因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的。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像推开的两扇门送来一片翠绿。【针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书湖阴先生①壁二首(其一)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qí]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tà]②送青来。[注]①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②排闼(tà):推开门。闼,宫中小门,泛指门。诗的后两句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后两句诗,诗人运用了对偶、拟人、借代的修辞手法,把山水写得有情有趣。(点明手法)1.“一水”对“两山”,整齐美观,音律和谐(具体分析:对偶手法)。2.山水本是无情之物,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水“护田”,山“送青”,使水对田有一种保护爱惜之情,山对水有一种友爱之情,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水人的情思,构思极其巧妙,令人叫绝(具体分析:拟人手法)。3.水环绕绿色的田地,用绿色代指田地,突出了田地的翠绿与景致的优美(具体分析:借代手法)。

(二)设问、反问和双关类别作用示例设问

开头设问,引入问题,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反问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二、修辞手法有哪些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阿鲁威《〔双调〕蟾宫曲》)赏析: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文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曹操、孙权、诸葛亮)的英雄业绩。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乌江亭》)赏析: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道出了历史的残酷及人心向背的变幻莫测。

(续表)

类别作用示例双关语意含蓄,发人深思,节省笔墨。

(二)设问、反问和双关二、修辞手法有哪些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赏析:诗中“晴”为双关词,一方面照应第三句,说晴雨的“晴”;另一方面又照应第二句,说情感的“情”,这是谐音双关。

(三)互文、反语、通感、反复、顶真、叠字互文

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反语比直白的表达更有力,语气更强烈,情感更充沛,给人的印象更鲜明。二、修辞手法有哪些“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赏析:这里并非冰封范围小,雪飘范围大,“千里”和“万里”均非实指,意思是:“祖国的北方到处冰天雪地,一片银白世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赏析:“谈笑”和“往来”互文。意为“谈笑往来有鸿儒,谈笑往来无自丁。”“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赏析:诗人写思乡之切,却正意反说,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担心听到坏消息,从而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情。

(三)互文、反语、通感、反复、顶真、叠字通感“通感”又叫“移觉”,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反复

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二、修辞手法有哪些“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景》)赏析:用“闹”字,把“红杏”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让人在在视觉里仿佛获得了听觉的感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赏析:这段话用反复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三)互文、反语、通感、反复、顶真、叠字顶真“顶真”又叫“顶针”,使诗句语意紧凑,连贯畅达,生动有趣。叠字“叠字”又名“重言”,叠字的运用,除了创造出双声叠韵的音乐美,也是作品渲染气氛、强化表达效果的有效方式。二、修辞手法有哪些“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杜甫《兵车行》)赏析:此处使语意气氛更加紧凑强烈。“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 《声声慢》)赏析:七组叠词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设问方式

1.这首诗(词)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词)句分析其表达作用。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某一句的妙处。

3.诗(词)中某句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试简析它的艺术效果。答题要点

1.准确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种类和特点,了解其表达效果。这是鉴赏修辞手法的前提。

2.准确捕捉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3.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和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作答。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些诗(词)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不止一种,要尽量回答全面。三、修辞手法答题技巧答题步骤

1.指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步骤1)【是什么】

2.结合诗(词)句说明修辞手法是怎样运用的。(步骤2)【具体怎么用的】

3.指出该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步骤3)【有什么作用效果】答题模板这首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通过……的运用(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种手法),写出了……(分析作用、效果),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如有多种修辞手法,请分点答题】三、修辞手法答题技巧[读懂诗歌]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多余的事而劝加餐。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几千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生路更艰难。【针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鹧鸪天·送人①辛弃疾唱彻《阳关》②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注]①该词是作者中年退居江西上饶时所作。②《阳关》:古琴曲《阳关三叠》的简称,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为主要歌词。本词是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的?请找出相关词句并赏析。要求不少于两种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针对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鹧鸪天·送人①辛弃疾唱彻《阳关》②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注]①该词是作者中年退居江西上饶时所作。②《阳关》:古琴曲《阳关三叠》的简称,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为主要歌词。本词是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的?请找出相关词句并赏析。要求不少于两种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反问。“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强调从古至今愤恨事太多,可以悲伤的不只是离别,自然过渡到对世路艰难的感慨。②双关。“风波恶”“行路难”运用双关手法,表面上指友人可能遇到的水上风波和陆路艰险,实际上是暗示人生路上的风波和坎坷。③用典。一是用《阳关三叠》,突出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二是“且加餐”,语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末句“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用以自我劝慰;三是“别有人间行路难”,语出李白《行路难》,突出世路艰难。④反语。作者一生都志在收复中原,却受朝廷打压,壮志难酬,反说满腔报国之情是“功名馀事”,愤激之情溢于言表。课堂小结:(一)常见手法:

比喻、比拟、夸张、借代、排比、对偶、顶真、设问、反问、双关、互文、反语、通感、反复、顶真、叠字……(二)答题步骤:1.指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步骤1)【是什么】2.结合诗(词)句说明修辞手法是怎样运用的。(步骤2)【具体怎么用的】3.指出该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步骤3)【有什么效果、作用】说说下列诗句所采用的主要修辞手法: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5.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6.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7.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8.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9.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牛郎织女星。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1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12.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拟人互文、借代双关比喻设问夸张对偶反问通感移情

对比、拟人呼告、反复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掌握主要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表现手法常常指衬托、对比、象征、渲染、用典、联想、想象、比兴、对写等。但在实际做题中,当问到表现手法的时候,往往把表达方式中具体的抒情方式与描写方式也纳入其中,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用典抒情、托物言志、白描、细节描写(动作、神态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甚至把修辞手法也纳入其中,广义的表现手法等同于表达技巧。请赏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6分)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试水题1.请按要求欣赏诗歌

①这首诗运用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2分)②“空山”“深林”“青苔”写山的寂静。“闻人语响”,以动衬静,写出了山的幽静。(2分)③表现作者融入自然后内心的宁静、淡泊和超然。(2分)试水题2.请按要求欣赏诗歌

题大庾岭北驿①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②。明朝望乡处③,应见陇头梅。[注释]①这是宋之问流放钦州(治所在今广西钦州东北)途经大庾岭时,写在岭北驿的一首五律。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②瘴:南方湿热天气山林间对人有害的毒气。③望乡处:远望故乡的地方,指站在大庾岭处。

本诗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6分)

①诗人用的是比兴手法和对比手法。(2分)②雁南飞至此而北回,而我在被流放;群雁北归有定期,而我不知何时是归期。由雁及人,两相对照,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蕴其中(2分)。③表现了诗人忧伤、哀怨、思念、向往等等痛苦复杂的内心情感。(2分)一、衬托衬托又称“映衬”“陪衬”。为了表现、突出主要的人或物,作者常常用另一种或另一些与之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次要事物作背景来陪衬,分为正衬、反衬两种。正衬,就是用次要内容从正面衬托主要内容,也叫“映衬”“旁衬”,如李白《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用“桃花潭水”形象地衬托出汪伦对诗人的深厚情谊。反衬,就是用次要内容从反面烘托主体。一般包括美丑相衬、乐哀相衬、动静相衬、明暗相衬、有无相衬等。运用衬托,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更加突出、形象。赏析的关键点在于点明两个事物间的衬托与被衬托的关系,可用“将……与……相对比,衬托出……”的句式。【对点训练1】请简析《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阕中的衬托手法。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正衬:用“小乔初嫁”衬托周瑜年轻得意。反衬:①用曹军灰飞烟灭反衬周瑜大获全胜的英雄形象;②用周瑜年轻有为反衬自己年过半百却功业无成。二、对比(对照)。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如“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特别提示]衬托和对比的区别手法共同点不同点衬托二者都使主体的特点更加突出、更加鲜明

对比

衬托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说明被陪衬事物的,是用来突出被陪衬事物的

对比表明两种事物是对立的,两种对立的事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互相依存的【对点训练2】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诗歌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为了塑造梅花的形象,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全诗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白梅抒发自己坚持操守,不与世俗同污的思想感情。②诗中还运用了衬托和对比:以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三、渲染。

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烘托,以突出形象特点,加强艺术效果,营造气氛,奠定感情基调。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特别提示]怎样区别渲染与衬托1、渲染从正面着眼,而衬托从侧面用笔。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陌上桑(节选)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两首诗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渲染和烘托其功能不同:渲染的是气氛和氛围,烘托的是某种心情和情感。杜甫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用的是渲染还是烘托的手法?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新鲜和明丽的颜色构成了绚丽的图景,渲染一派和谐、宁静的气氛,从反面烘托了思归的感伤。四、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之分。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五、用典。

用典是指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内容和思想。根据用典目的,可分为正用典(表意与典故意一致)和反用典(用意与典故意相反);根据用典形式,可分为明用典与暗用典(多指语典)。

用典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增强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收到言简意丰、余韵盎然、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对点训练3】指出诗中典故及其作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孙权、刘裕(寄奴)——作者借赞扬孙权、刘裕,讽刺南宋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刘义隆(元嘉)——引用这一典故有力地证明了辛弃疾在北伐中有正确的战略思想及讲求实际,他力主用兵又决不苟同韩侂胄之冒进。拓拔焘——佛狸祠是侵略者武功的象征,而瓜步山下的同胞却早已忘掉这一点,在那里欢天喜地地祭社。作者写此情景在于从反面激励人们只有收复失地,光复祖庙,才能使同胞免除灾难,同时也是指责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忘了收复失地。廉颇——以廉颇自况,说明壮志未酬,但朝廷不重用。【对点训练4】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A.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C.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苏轼《初到黄州》)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常见典故含义投笔——楼兰——

折腰——

化碧——

五柳——

三径——

长亭——

杜鹃——

鹧鸪——采薇——

微积累黍离——折桂——

桑榆——

后庭花——

高山流水——击楫——

青鸟——请缨——

抱柱——

射天狼——弃文从武代指边境之敌屈身事人,常反其意用之志士为正义事业而蒙受冤屈隐者的代称代指隐士居住的地方送别地的代称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隐居避世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科举及第垂老之年

代指靡靡之音

知音或高雅的乐曲

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地

传信的使者

杀敌报国

坚守信约

打击入侵的异族六、“赋、比、兴”。

“赋、比、兴”是对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表现手法的总结。其后的诗歌继承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1)赋,就是详细地叙事写景,并表示出作者的态度。如《诗经·伐檀》中,“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描写一群伐木的奴隶替奴隶主砍伐檀木制造车子,在艰苦繁重的劳动中联想到奴隶主不劳而获,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2)比,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诗经·硕鼠》中把奴隶主比作大老鼠,用的就是比的手法。(3)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如《孔雀东南飞并序》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兴”,又是“比”。比兴手法作用有:化虚为实,形象生动;渲染气氛,激发想象等。【对点训练5】赏析《诗经氓》的赋比兴手法。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第一、二章:赋的手法,叙男子求婚约婚成婚之事。第三章:比兴手法。先用“比”的手法,将“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年轻时的漂亮,又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做比兴,用斑鸠食桑葚易醉比喻女子沉迷爱情难以自拔,也以劝斑鸠不要多食桑葚引出劝女子不要沉迷爱情。写得含蓄而美丽。七、联想想象联想、想象是两种重要的思维方式,也是诗歌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法。联想是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它属于“记忆”的范畴。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想象是依托已知形象进而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它比联想更为重要,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的魅力,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是一个想落天外的典型例句。联想、想象经常与夸张连用,可跨越时间与空间,创设意境,拓展内容,深化主旨,表达异乎寻常的情感,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用,如李白、李贺等。判断这种技巧,不宜把联想、想象分开,有时也可叫“虚写”手法。赏析时应注意指出联想想象什么事物、境界,有什么表达效果,可用“作者由此联想(想象)到……,表达了……”的句式。【对点训练6】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联想的一项是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B.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D.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沈园二首》)√A项内容全是实写。八、对写

也叫曲笔,诗人不直接抒写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落笔,展开想象。作用是给人以曲折有致、情韵悠长之感,使情感表达更为深婉。如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这两句极写家里人如何思念自己,使思念之情加倍托出。【效果测试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秋兴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迮①,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②岸,且占丹枫系钓舟。注①迮:狭窄。②桐江:桐江上有严子陵(东汉著名隐士)隐居时的钓台。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以颈联、尾联为例,选择其中两种进行简要赏析。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以颈联、尾联为例,选择其中两种进行简要赏析。①对比。理想中,收复失地的雄心豪气,有如山涌;听闻五更天吹响的军号,已是愁肠百结,悲愤难平。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②想象(虚写)和用典。明日,诗人且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