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医护理基础理论(第二、三节精气血津液经络)_第1页
第三章中医护理基础理论(第二、三节精气血津液经络)_第2页
第三章中医护理基础理论(第二、三节精气血津液经络)_第3页
第三章中医护理基础理论(第二、三节精气血津液经络)_第4页
第三章中医护理基础理论(第二、三节精气血津液经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精、气、血、津液第三章中医护理基础理论

一、精的概念精又称精气。广义的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包括气、血、津液、髓以及从饮食物中摄取的营养物质等一切精微物质。狭义的精,专指肾所藏之精,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生殖功能的基本物质。二、精的生成禀受于父母,充实于水谷。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构成脏腑组织的原始生命物质。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是由水谷所化生的,输布到五脏六腑等组织器官,最后归藏于肾中的精。

从气血津液的相对属性来分阴阳,则气具有推动、温煦作用,故属于阳;血、津液都为液态物质,具有濡养、滋润等作用,故属于阴。三、精的主要功能1、生殖繁衍2、促进生长发育3、生髓化血4、滋养濡润5、防御卫外保护机体,防御外邪入侵。精足正气旺盛,抗病力强一、气的基本概念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水谷之精又称谷气),具有运动的属性。二、气的生成1、生成来源一是自然界的清气(天气),二是由饮食水谷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气,三是肾所藏的先天精气。肾精所化生的精气又称为先天之气,而饮食水谷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气与肺所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相结合,则为后天之气。

气2、气的生成与脏腑的关系

气的生成依赖于多脏腑的综合作用。先天之精气由父母生殖之精所化生,是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生成之后藏于肾中;水谷精微之气依赖脾胃的运化功能而生成;自然界中的清气则依赖肺的呼吸功能吸入。故气的生成与肾、脾胃和肺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三、气的主要功能1、推动作用气对人体的生长发育,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功能活动有激发促进作用。(血液的生成与运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若气虚,推动作用减弱,就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或脏腑功能衰退心气不足,则心主血脉和主神的功能减退,出现心悸气短,神疲乏力等症状;肺气不足,则主气司呼吸功能减退,出现气短息微,呼吸无力,甚则喘促等现象。若气虚不能生血,影响到血液的生成,就会引起血虚,出现气血两虚;若气虚无力行血,影响到血液的运行,则会引起血行迟缓,出现气虚血瘀。若气机失调,气的运动失常,影响到血液运行,便会引起血液运行失常,如血随气逆等。津液在体内的转输布散,必须依靠气的推动。代谢后的水液化为汗、尿向体外排泄,依赖着气的推动。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2、温煦作用

气通过运动变化能够产生热量,温煦人体。

①可使人体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

②有助于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③血液和津液等液态物质也要在气的温煦作用下正常运行和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气的温煦作用失常---引起一系列寒象,出现畏寒喜热、四肢不温、血和津液运行迟缓等。

3、防御作用

气有护卫肌肤,抗御外邪入侵、驱邪外出的功能。若正气不足,无力驱邪,则邪气留连不解,病难速愈。4、固摄作用气对血液、津液和精液等液态物质具有固护统摄和控制,防止其无故流失的功能。异常时出现衄血、崩漏、自汗、尿失禁5、气化作用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即气具有促进精、气、血、津液等物质各自的新陈代谢及相互间的转化。将饮食物转化为水谷精气,然后再化生成气、血、津液等;津液经过代谢,转化成汗液和尿液都是气化作用的具体表现。如果气化功能异常,即能影响到气、血、津液的新陈代谢,影响到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影响到汗液、尿液和粪便的排泄等,从而形成各种代谢异常的病变。四、气的运动1、气机的涵义气的运动称作气机。气流行分布于全身,激发推动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功能,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气机正常,则生命活动正常,若气机失调,则会引起生命活动异常。

2、气的运动形式

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是宇宙万物运动的普遍规律。人体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是气的升降出入场所,肺呼吸功能呼气体现出升吸气体现入降脾升清胃降浊①气的运动正常,升降出入和谐平衡,称作气机调畅。②气的运动失常,升降出入之间失去平衡,即会引起气机失调。③“气机失调”有多种表现:气的运动受阻,停留阻滞于局部,称“气滞”;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或横行逆乱,称“气逆”;气出入受阻,不能外达而结聚于内时,称“气闭”。五、气的分类

人体之气,由自然界之清气、水谷精微之气、肾中精气在肺、脾胃、肾等脏腑的综合作用下而生成,运动不息,分布全身。由于其组成部分、分布部位和功能特点的不同,而又有不同的名称。元气宗气营气卫气1、元气

①概念:又名原气,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原动力②生成与分布:由先天之精化生而来,依赖后天之精的不断滋养、补充。元气生成后,通过三焦分布全身,内至脏腑,外达腠理肌肤,无处不到。③生理功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激发和推动各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2、宗气

①概念与生成:由自然界清气和水谷精气在肺的气化作用下生成。是积于胸中之气。

②肺的呼吸功能与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宗气的盛衰。

③分布:聚集于胸中,贯注于心肺。

④生理功能

走息道以司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声音、呼吸、心搏强弱的强弱与宗气的盛衰有密切联系。3、营气概念与生成:又称荣气,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之气,由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化生。行脉内,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理功能:营养全身和化生血液。水谷精微中的精华部分是营气的主要成分,是脏腑、经络等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同时又是血液的组成部分。4、卫气

①概念:水谷精气中性质慓悍、运行滑利、反应迅速的部分组成。运行于脉外具有防卫功能之气。

生理功能:

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卫气充足,腠理固密,邪气难以侵犯。

温养脏腑、肌肉、皮毛:卫气是产生热量的主要来源。

开合汗孔,调节体温:汗液排泄,体温。营气和卫气,都以水谷精气为其主要的生成来源,但是“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主内守而属于阴,卫主外卫而属于阳。

营卫协调,不失其常,才能维持正常的腠理开合、正常的体温,以及正常的防御外邪的能力;反之,若营卫不和,即可出现恶寒发热、无汗或多汗、抗御外邪能力低下等多种病变。一、血概念血是行于脉内、循环流注全身的富有营养和滋润作用的红色液态样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二、血的生成主要由营气和津液组成,都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生产血液主要物质)肾藏先天之精,精生髓,髓生血。(化生血液基本物质)血液的生成主要与脾胃、心肺、肝肾等脏腑有关。2、相关脏腑血液的生成主要与脾胃、心肺、肝肾等脏腑有关。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水谷精微的生成依赖于脾胃的运化功能。

心主血脉,使各脏腑获得充足的营养,以促进血液的生成。水谷精微、营气、津液必须上注于肺,由肺换气后,注之于心脉,经心“奉心化赤而为血”。

肾藏精,肾精归于肝,由肝之气化而成血。即所谓“精血互化”。三、血的功能1、营养和濡润全身的作用体现在面色、肌肉、皮肤和毛发、感觉和运动等。如血的营养和滋润作用减弱,可致血虚,出现头昏目花、面色不华或萎黄、毛发干枯、肌肤干燥、肢体麻木等表现。2、血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血能养神,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如果血虚或运行失常,均可引起健忘、多梦、失眠、神衰、烦躁,四、血的运行

血的正常运行依赖于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故血液循行是心、肺、脾、肝等脏器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的。

心主血脉,推动血液循行,是血液运行的动力。肺主一身之气而朝百脉,能协助心脏推动血液运行。脾统血,可统摄血液运行于脉内而不逸出脉外。肝藏血,可调节血量,又主疏泄,则气行而血行。故血液循行是心、肺、脾、肝等脏器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的。其中任何一个脏器的功能失调,都可以导致血液的循行失常,致使出血,或血运迟缓,或运行不畅而形成血瘀。此外,血的或寒或热等,更是直接影响着血液运行的或迟或速。

津液一、概念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性质清稀,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注于血脉,起滋润作用。液:性质稠厚,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起濡养作用。

津与液的区别:津和液,虽同属水液,但在性状、功能及分布部位等方面不同。性质清稀,流动性大,主要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注于血脉,起滋润作用的,称为津。性质稠厚,流动性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起濡养作用的,称为液。津和液之间虽有区别,但因其本属一体,在生理活动中,互相补充,相互转化,故津和液常同时并称。但在病理上,却有“伤津”和“脱液”之别(津伤易补脱液难复),须加以区分。二、津液的代谢(生成、输布和排泄)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又称津(水)液代谢。水液代谢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到多个脏腑的生理功能。1、生成津液来源于饮食水谷,通过脾、胃、小肠、大肠吸收食物化生2、津液的输布和排泄主要依赖脾运化水液,肺的宣降、通调水道,肾气化作用,肝疏泄,调畅气机,三焦是通道水道等多脏腑协调完成。

3、津液的排泄主要是通过排汗、呼气,排尿,排便等代谢过程来完成的,与肺、肾、膀胱、大肠等脏腑的功能活动有关。

肺:被宣发到体表的津液,通过代谢化为汗液排出体外;被肃降下行至肾与膀胱的津液则化为尿液排出体外。

肾:通过肾的蒸腾气化,一方面促进胃、脾、肺、小肠、三焦等脏腑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活动,另一方面则控制着尿液的生成与排泄,从而调节全身津液代谢与平衡。

膀胱:具有贮尿、排尿作用,参与水液代谢过程。总之,津液的代谢过程,依赖于多个脏腑一系列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其中尤与肺、脾、肾三脏的生理功能关系密切。一、精、气、神的关系精、气、神是构成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1、精能化气:肾精可化生元气,水谷之精可化生营气。精滋养脏腑促进气的生成。2、气能生精:气的运行不息能促进精的化生,气可固精。3神由精气化生,精能养神,神驾驭精和气。精、气、血、神之间的关系二、精与血的关系1、精能化血:精是化生血液的主要物质,包括水谷之精与肾精。2、血能生精:精主要贮藏于肾,来源于水谷,在精生成与转输过程中,血液是重要环节。三、精与津液的关系主要指水谷之精与津液,两者都源于水谷,生成于脾胃。

四、气与血的关系“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1、气能生血

血的生成必须依赖气的推动和气化作用。营气和津液是化生血液的主要物质,其生成和化生血液均需气的推动和气化。肾精化生血液也依赖肾的气化。血的生成离不开脾、胃、心、肺脏腑之气的参与。2、气能行血

气是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3、气能摄血

血液的正常运行必须依赖气的固摄作用。血为气之母1、血能化气为气的生成和功能提供营养。2、血能载气气依赖于血的运载达全身。

血液具有运载水谷精气、自然清气的功能。在大出血时,随着血液的大量丢失,气也会脱失,称为气随血脱。气为血之帅1、气能生血

血的生成必须依赖气的推动和气化作用。营气和津液是化生血液的主要物质,其生成和化生血液均需气的推动和气化。肾精化生血液也依赖气的气化。血的生成离不开脾、胃、心、肺脏腑之气的参与。气旺,则化生血的功能亦强;气虚,则化生血的功能亦弱,甚则可致血虚,出现气血两虚。临床治疗血虚时,常配伍补气药物,这是气能生血理论的实际应用。2、气能行血

血的正常运行必须依靠气的推动作用。气可直接推动血行(宗气),通过脏腑之气推动血行(心气、肺气、肝气)。血不能自行,其运行必须有赖于气的推动,气行则血行.

3、气能摄血

血液的正常运行必须依赖气的固摄作用。血在脉中循行而不逸出脉外,主要依赖于气对血的固摄作用。若气虚而固摄血液的作用减弱,可导致各种出血的病症,即气不摄血。4、血能化气机体对气的需求增加时,血中清气和水谷精气(营气)从中释放,以供机体之所需。血营养着与气生成相关的脏腑(肺、脾胃、肾)5、血能载气

血液具有运载水谷精气、自然清气的功能。气必须依附于血的运行而达到全身。血虚者,气亦易衰;血脱者,气亦易脱。在大出血时,随着血液的大量丢失,气也会脱失,称为气随血脱。

五、气与津液的关系气与津液的关系表现为气能生津、气能行(化)津、气能摄津、津能载气。。六、血与津液的关系血与津液的关系是津血同源。津血同源是指血和津液都来源于水谷精气,并可相互化生,两者关系密切,盛则同盛,衰则俱衰。

总结

精:广义之精,又称精气,泛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狭义之精即生殖之精。

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又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血:是循行于脉内的红色液态物质。

津液:是人体内正常水液的总称。其性质清稀,分布表浅者为津;性质稠厚,灌注内脏、骨节者为液。第三章中医护理基础理论第三节经络学说学习目标1、了解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2、掌握十二经络的名称、走向、交接规律。3熟悉经络的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概述:

经络学说,即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它补充了脏象学说的不足,是中药归经的又一理论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