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机制及防治_第1页
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机制及防治_第2页
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机制及防治_第3页
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机制及防治_第4页
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机制及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机制及防治

改变真胃的正常解剖位置,导致消化功能障碍和营养不良,被称为真胃变位(da)。这是通常用于牛的真胃疾病,也是进行真胃外科手术的主要原因。随着奶牛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经济损失日渐严重,成为威胁奶牛业健康发展的一种重要疾病。1右方变位真胃变位按其变位的方向分为真胃左方变位(LeftDisplacementoftheAbomasum,LDA)和真胃右方变位(RightDisplacemenoftheAbomasum,RDA)两种类型,在兽医临床上绝大多数为左方变位。据报道,发生该病的奶牛其发病高峰在产后30d内,大多数是一些青壮年奶牛,生长发育良好,体况中上水平,年龄一般在4~6岁,产犊2~4胎,发病时间一般在11月至次年5月之间,且牛无既往病史,年产奶量一般在6000~7000kg之间。2疾病的原因2.1日粮的饲量和精料的量对da的影响饲养不当,日粮中含谷物(如高水分玉米、稻谷)等易发酵的饲料较多,或喂饲较多的酸性饲料,如玉米青贮、低水分青贮等,由此导致不饱和脂肪酸量增加。早期的研究表明,不饱和脂肪酸能明显抑制真胃的运动,而真胃弛缓是发生真胃变位的基础。另外,高精料日粮可引起气体产生增加,促进变位的发生。奶牛养殖场因一味追求高产,在饲料中超大量添加谷物等精料,因此使该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据报道,若日粮中精料饲喂量为6.0kg/d时,DA发病率为0.1%;若达8.6kg/d时,DA发病率为14.2%;若达10~15kg/d,则其发病率更高。2.2前胃弛缓,真胃弛缓一些营养代谢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如酮病、低钙血症、生产瘫痪、牛妊娠毒血症、子宫炎、乳腺炎和消化不良等,会引起前胃弛缓和真胃弛缓,另由于上述疾病因素可使病畜食欲减退,导致瘤胃体积减少,促进真胃变位(特别是左方变位)的发生。因此对以上疾病应充分做好防治工作,如保证产房的清洁、检查动物硒水平、加强对干奶期母牛的营养监控等。2.3药物的生长和风压为获得更高的产奶量,在奶牛的育种方面,通常选育后躯宽大的品种,从而腹腔相应变大,增加了真胃的移动空间,所以奶牛的发病率较高。胚胎移植技术的普及更增加了发生真胃变位的机会。2.4瘤胃腹囊与左方移植在妊娠期因子宫随胎儿逐渐增大而沉坠入腹腔底部,机械性地将瘤胃向上抬高和向前推移,使瘤胃腹囊与腹腔底部之间出现空隙,真胃沿此空隙向左方移位,分娩后瘤胃由于重力下降,使真胃被压在左侧;另一方面分娩后代谢失调,胃运动减弱,真胃不能收缩回位,使真胃嵌于瘤胃和左侧腹壁之间,引起真胃变位的发生。3临床症状3.1连诊中的真胃滑动音初期食欲减退或废绝,尤其对谷物类饲料等精料的采食量减少,泌乳量迅速下降,精神沉郁,倦怠无力。排粪量减少,粪呈糊状,深绿色。腹部视诊,左肷窝明显凹陷,或真胃移位一侧肋弓明显突起而右下腹部平坦。瘤胃蠕动音减弱或消失,在左侧肩关节和膝关节的连线与第11肋间交点处听诊,能听到与瘤胃蠕动音时间不一致的真胃蠕动音,即流水音或滴落音,在听诊左腹部的同时进行叩诊可听到高亢的鼓音,即砰砰声或类似叩击钢管的铿锵音,砰砰声最常见的部位处于上述区域的第8肋间至第12肋间,严重的超过第13肋骨,从侧面视诊可发现肷窝内有半月状突起。直检发现瘤胃背囊明显移向正中线右方,左肾出现中度变位。体温、心跳、呼吸一般正常,但大多数病例体温在生理高限,即38.8~39.5℃。患DA伴有发热和气胀时则显示除DA外可能存在真胃穿孔,这时真胃通常在穿孔附近位置与腹壁发生粘连,病畜预后较差;有的病牛可出现继发性酮病,表现出酮尿症、酮乳症,呼出气体有酮味。患DA无其它并发症时,动物将出现特征性低血氯(85~95mmol/L)、低血钾(3.5~4.5mmol/L)和代谢性碱中毒。3.2钢管音冲击式触诊真胃右方变位的临床表现类似左方变位,但变位后运用物理检查方法,可在右侧肋弓部以至右腹中部可发现较大范围的“钢管音”,实施冲击式触诊可感有击水音,直肠检查可触到膨胀的真胃后壁,紧张而富有弹性,充满液体和气体,指压不留痕。继发真胃扭转(AV)时,除可在右腹壁发现“钢管音”外,病牛表现腹痛剧烈,全身症状明显,心率100~140次/min,呼吸40~70次/min,体温39~40℃,迅速出现循环衰竭体征和休克症状。4管道瘤的x射线检查真胃左方变位(LDA):在左侧最后肋软骨结合区听诊时,可听到真胃蠕动音类似于流水音或滴落音。将听诊器放在左侧最后3肋骨的肋间或肋软骨结合部的水平上,用手指叩击左侧最后3个肋骨的上1/3处,可听到含气真胃所发出的钢管音。在膨大部位穿刺,穿刺液呈酸性反应,pH值为1~4,棕褐色,缺乏纤毛虫。直肠检查:瘤胃背囊左移,瘤胃与左腹之间出现间隙。真胃右方变位(RDA):瘤胃蠕动停止,粪软呈黑色,混有血液,有时腹泻,真胃充满液体和气体,瘤胃积液、积食,故右腹和左腹膨大,在腹壁作冲击性触诊,可听到一种液体振动音。将听诊器紧密地置于右肷部,同时用手指叩击右肷窝前方最后第2肋骨能听到一种高朗的乒乓音,类似于敲击钢管所发出的声音。直肠检查:右侧可摸到膨胀而紧张的真胃,指压不留痕。X射线检查:可在紧挨膈肌的腹腔中上部观察到大小不一的液平面,液平面呈静止或上下活动状态。鉴别诊断:真胃阻塞,通常病牛排粪次数很少,或频作排粪姿势而无粪排出,有时仅排出少量极粘稠的柏油样的黑色粪便,听叩诊结合可发现左右肋骨弓均可听到“钢管音”,但直肠检查可触到膨胀而坚实的真胃后壁,指压留痕。5治疗5.1干草的入胃、入胃“滚转法”是治疗单纯性LDA常见的非手术疗法。此法适合变位初期,整复前限制饮水,首先使牛右侧横卧于软地上,前肢和后肢分别用绳捆绑,牛两旁各由二人拉绳,一人保定牛头,协同将牛转为仰卧,随后以背部为轴心,先向左滚转45o,回到正中,再向右滚转45o,再回到正中,如此来回地向左右两侧摆动若干次,每次回到正中位置时静止2~3min,此时真胃往往“悬浮”于腹中线并回到正常位置,仰卧时间越长,从臌胀的器官中逸出的气体越多。将牛转为左侧横卧,使瘤胃与腹壁接触,然后马上使牛站立,以防左方变位复发。5.2外科手术值得一试对于单纯性DA,考虑到费用、并发症及护理或管理方面的限制因素,药物疗法常作为治疗DA的首选方法。药物治疗虽不及外科手术那么有效,但在单纯DA可能值得一试。药物疗法通常采用缓泻剂、制酵剂、促反刍药物、拟胆碱药物等,以促进胃肠蠕动,加速胃肠排空。存在低血钙者可皮下或静脉注射钙制剂,另外口服氯化钾明胶胶囊(30~120g,2次/d)或将氯化钾溶于水中用胃导管投服。若有并发症,如酮病、乳腺炎、子宫炎等应同时治疗。5.2.1糖盐水配制用氢溴酸山莨菪碱200mg,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混合一次静脉注射,同时肩颈部皮下注射30%安乃近30~50ml,1次/d,连用2~3d。5.2.2灌装次数对灌装量的影响用石蜡油1000~2000ml,一次灌服;或风油精15g,拌水500ml,灌服,每12h重复一次;或中成药如消气灵20~30g,或四消丸120~180g,一次内服,1次/d,连服3d。5.2.3静脉和右窝内注射25%葡萄糖1000ml,10%VC注射液30ml,10%VB120ml,混合一次静脉注射;或10%葡萄糖500~1000ml,5%氯化钙250~500ml,10%安钠咖30ml,混合一次静脉注射;或5%葡萄糖500ml,乳糖酸红霉素7mg/kg,地塞米松磷酸钠l0~20mg,复方氯化钠1000~2000ml,混合后一次静脉注射;或用10%氯化钾20~50ml,5%葡萄糖生理盐水2000ml,混合一次缓慢静脉注射;或用5%葡萄糖500~2000ml,氨苄西林5mg/kg,混合一次右肷窝内注射;或盐酸四环素5g,5%葡萄糖2000ml,10%VC注射液50ml,10%VB1注射液20ml,生理盐水1000ml,加温至30℃,右肷窝内注射,第2d重复一次。5.2.4克氏原螯虾3.4%中兽医学认为,真胃变位是因为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可用健脾和胃、舒肝理气之药,对本病的治疗有帮助。可参考用方如下:党参90g,黄芪90g,当归90g,白术90g,柴胡30g,升麻30g,茯苓30g,半夏30g,神曲60g,陈皮30g,砂仁30g,鸡内金60g,酸枣仁60g,丹参60g,百合90g,石斛90g,乌药20g,川楝子40g,玉片45g,浙贝母30g,公英120g,白芍30g,甘草20g。此方煎服,每剂煎2~3次,煎液混合,分多次灌服,连服2~3剂。5.3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有左侧腹壁切口、右侧腹壁切口、腹正中旁线切口以及两侧腹壁切口等多种方法,各有各的优点。现逐一介绍如下:5.3.1缝针内固定此法适合于左方变位。方法如下:病畜二柱栏站立保定,首先用2%盐酸普鲁卡因溶液在左侧腰旁作神经干传导麻醉,分别麻醉第13胸神经、第1和第2腰神经,每个注射点注入20ml;再用0.5%普鲁卡因100ml对术部进行菱形局部浸润麻醉。在左侧肋部清洗、剃毛、消毒后在左腹部腰椎横突下方25~35cm,距第13肋骨6~8cm处,作垂直切口,导出真胃内的气体和液体,然后牵拉真胃寻找大网膜,将大网膜引至切口处,用长约1m的肠线,一端在真胃大弯的大网膜附着部作一褥式缝合并打结,缝针只能穿过真胃浆膜层及肌层,不能穿过黏膜层,以防止真胃液流出污染腹腔,剪去余端。带有缝针的另一端放在切口外备用,纠正真胃位置后,右手掌心握着带肠线的缝针,紧贴左内腹壁伸向右腹底部,并按助手在腹壁外指示真胃正常位置处,将缝针向外穿透腹壁,由助手将缝针拔出,慢慢拉紧缝线。然后,缝针从原针孔刺入皮下距针孔处1.5~2.0cm外穿出皮肤,引出缝线,将其与入针处留线在皮肤外打结固定,剪去余线,腹腔内注入青霉素和链霉素,缝合腹壁。5.3.2真胃邻近器官检查此法主要适合于右方变位。保定麻醉方法同左侧腹壁切口,在右侧术部清洗、剃毛、消毒后在右侧腰椎横突下方15~20cm处,距最后肋骨一掌处,作一20cm垂直切口,显露腹腔后,手经网膜上隐窝间口后方、直肠下方向瘤胃左侧纵沟附近,探查变位的真胃体,若真胃臌气,用一带胶管的粗针头对真胃穿刺放气减压后,检查真胃邻近器官有无粘连。若有粘连,应仔细分离,然后左手在瘤胃左侧经瘤胃腹囊下方向右侧腹腔推动真胃,右手在右侧腹腔内经瘤胃腹囊下方抓住真胃体与左手协同,用一拉一推的动作,向右侧腹腔牵引真胃至右侧正常位置上,以幽门部的位置为鉴别真胃正常复位标准,在幽门部上方8~10cm处,将大网膜深浅二层作一皱褶,用弯圆针带10号丝线,穿过折成双褶的网膜,再与邻近的腹膜、腹壁肌肉层进行钮孔状缝合,缝合4~5个钮孔缝合,使大网膜牢固地粘连在腹壁上,以防止真胃再度移位。5.3.3大网膜下固定两病理针固定保定方法同上,在两侧术部清洗、剃毛、消毒后,在左、右两侧肷部下中各作20cm垂直切口,先切开左侧,找到真胃,若真胃充气时先穿刺放气,注入适量酒精及防腐剂,摸到真胃幽门部,将幽门部大网膜拉出切口,用缝合线在大网膜上固定两针,间隔6cm,缝合线以40~45cm长为宜,再用一小块消毒纱布将两棵针包好,将线绕于纱布上。左术者将包好的针沿腹壁伸到腹底,右术者以同样方法伸到腹底将包针纱布接过后缓慢拉出,左术者同时将真胃下压推向右侧,右术者将真胃拉到正常位置,在倒数第三肋骨或第四肋骨真胃的相应部位将皮肤切开2~3cm,将两棵针于肋骨一前一后穿出,让固定的大网膜处紧贴腹壁(不要夹着肠管),把线固定于肋骨上,检查位置正确后,缝合切口。此法虽然具有易于操作、整复和固定真胃方便、疗效不错、成功率高等优点,但由于是两侧腹壁同时切口,不仅需要两个手术组,费人、费事、费时,增大劳动强度,而且在对畜体组织损伤大、污染机会多、影响创口愈合速度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5.3.4真胃固定术先将病牛右侧卧保定,将两前肢与两后肢分别固定,再使病牛滚转呈仰卧姿势,以牛背为轴心向左向右呈60o角摇晃3min,突然骤停,病牛仍呈仰卧姿势,躯干两侧填充好装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