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之《维系着私人的道德》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之《维系着私人的道德》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之《维系着私人的道德》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之《维系着私人的道德》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之《维系着私人的道德》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学习目标】1.比较团体各级和差序格局的区别。2.分析差序格局下道德的特点。【学习准备】阅读第五章,预习讨论“舜面对父亲杀人时候的态度”。【学习进程】一、导入我们经常被教育要讲公德,可是古人却教育人要讲私德。公德和私德到底应该怎样定位呢?二、情境任务舜是古代伟大的圣君,但是这位圣君在父亲杀了人的情况下,为什么要选择带着父亲逃走?让我们听听孟子的解释。你能否理解并接受这个解释?(一)学习任务一:阅读文本理思路学习活动一:回答“道德是什么?”道德观念是在社会里生活的人自觉应当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信念。它包括着行为规范,行为者的信念和社会的制裁。学习活动二:尝试分析为什么会出现差序格局。乡土社会,每个人可以在土地上自食其力的生活时,和别人发生关系是后起和次要的,而且他们在不同的场合下需要着不同程度的结合,并不显著的需要一个经常的和广被的团体。因之他们的社会采取了“差序格局”。差序格局从根本上来说是财产分配的差序格局。因为财产有限,必须分出优先级,才能有序分配。学习活动三:回答团体格局中的道德是什么特点?“团体格局”的社会中才发生笼罩万有的神的观念。在象征着团体的神的观念下,有着两个重要的派生观念:一是每个个人在神前的平等,一是神对每个个人的公道。政府的适当力量,需由受治者的同意中产生出来。团体对个人也必须保障这些个人的权利,防止团体代理人滥用权力。学习活动四:说说差序格局中道德的特点?1.以自己为中心。在以自己作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最主要的自然是“克己复礼”,“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是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出发点。2.从自己向外推。从己向外推以构成的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每根绳子被一种道德要素维持着。社会范围是从“己”推出去的,而推的过程里有着各种路线,最基本的是亲属——亲子和同胞,相配的道德要素是孝和弟。向另一路线推是朋友,相配的是忠信。3.没有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差序格局中并没有一个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孝、弟、忠、信都是私人关系中的道德要素。4.仁的观念体现为差序格局。当他积极的说明仁字是什么时,他却退到了“克己复礼为仁”,“恭宽信敏惠”这一套私人间的道德要素了。还得回到“孝悌忠信”那一类的道德要素。正等于要说明“天下”时,还得回到“父子、昆弟、朋友”这些具体的伦常关系。5.私德至上。忠君并不是个人与团体的道德要素,而依旧是对君私人间的关系。就是负有政治责任的君王,也得先完成他私人间的道德。学习活动五:回答为什么会出现差序格局。在一个安居的乡土社会,每个人可以在土地上自食其力的生活时,只在偶然的和临时的非常状态下才感觉到伙伴的需要。在他们,和别人发生关系是后起和次要的,而且他们在不同的场合下需要着不同程度的结合,并不显著的需要一个经常的和广被的团体。因之他们的社会采取了“差序格局”。学习活动六:回答为什么是维系着私人的道德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附着一种道德要素,因之,传统的道德里不另找出一个笼统性的道德观念来,所有的价值标准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了。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一定要问清了,对象是谁,和自己是什么关系之后,才能决定拿出什么标准来。(二)学习任务二:拓展延伸看生活学习活动一:看五服关系图,说说为什么关系都是私人的关系(PPT展示五服关系图)分析:五服关系中,所有的关系都从一服来。比如二服,祖父是父亲的父亲,叔伯是父亲的兄弟,姑姑是父亲的姐妹,兄弟是父亲的儿子,姐妹是父亲的女儿,侄子侄女是父亲的兄弟的子女。一服关系中,所有的关系都从父亲来。我是父亲的儿女。人的身份首先是由父亲定义的。一个人在未成年的时候和成年的初期,在别人问到你是谁的时候,只说自己的名字是不行的,还要说出父亲的名字。比如“我爸是李刚”,你们就知道我是谁了。所以古人说“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所以“我”的身份是由父亲定义的,“我”是“我父亲的儿子”。既然“我”是由父亲定义的,那么我的儿女和二服中的孙子孙子就也是由父亲定义的。母亲是父亲的妻子。一服中还有母亲。注意,在乡土社会中,母亲并不是生自己的那个女人,而是父亲的正妻。“如今没有长羽毛,就忘了根本,只拣高枝儿飞去了!”探春没听完,已气的脸白气噎,抽抽咽咽的一面哭,一面问道:“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我倒素习按理尊敬,越发敬出这些亲戚来了。” ——《红楼梦·第五十五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母亲是父亲的正妻,舅舅是父亲的正妻的哥哥。贾探春按理尊敬,根本不承认赵姨娘的兄弟是她舅舅。在她心里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的王子腾才是她舅舅。王子腾是王夫人的哥哥,可见,她心里的母亲不是生她的赵姨娘,而是贾政的正妻王夫人。子思不令其子丧出母,曰:‘为伋也妻,则为白也母;不为伋也妻,则不为白也母。’”——明焦竑《焦氏笔乘·孔氏不丧出母》)在儒家的观念里,人首先认自己的父亲,母亲是父亲的妻子的时候,才是自己的母亲,不是父亲妻子的时候,就不是自己的母亲。所以孔伋认为自己的妻子被休之后,就不再是儿子的母亲,不准儿子为她服丧。学习活动二:看下面两组说法,谈谈私德的体现忠(对君王)孝(对父母)慈(对子女)悌(对兄长)友(对弟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姑慈妇听长惠幼顺分析:对不同人的爱有不同的说法,就说明对不同人的爱是不一样的,对不同人承担的道德准则也是不一样的。要对一个人有怎样的态度,承担怎样的义务,首先看他和自己是什么关系,这就是建立在私人关系之上的道德。“仁”就是爱,这个命题之所以又很模糊,难以说清楚,就是因为对不同人的爱是不一样的。儒家的“仁”就是爱有差等,对不同的人给以不同的爱。学习活动三:差序格局中为什么父亲地位最高因为农业,从创造价值看,男性在劳动中占有优势。从传承看,长辈掌握劳动经验,人一生所需要的财产(土地)主要靠从长辈那里继承。既是男性,又是长辈,这个人首先就是父亲。是经济地位决定了父亲的伦理地位和社会地位。社会是个人关系的延伸。当然离自己最近的人最重要。学习活动四:阅读以下材料,说说为什么人首先要完成私人间的道德。私德和公平正义哪个更重要?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於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䜣然,乐而忘天下。”万章问曰:“象日以杀舜为事,立为天子,则放之,何也?”孟子曰:“封之也,或曰放焉。”完章曰:“象至不仁,封之有庳,有庳之人奚罪焉,仁人固如是乎?在他人则诛之,在弟则封之?”孟子的回答是“身为天子,弟为匹夫,可谓亲爱之乎?”——《孟子·尽心上》分析:因为关系是私人关系,所以道德是私人间的道德。私人关系中父亲最近最重要,所以道德首先要维护父亲,这就是民间所谓“百善孝为先”。儒家更是强调对父亲的维护是不讲条件的,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首先维护父亲,父亲偷了羊,父亲杀了人也要维护父亲。对于其他人是否公平正义是次要的,因为其他人和自己的关系没有父亲和自己的关系近。同样,因为弟弟和自己也很亲近,所以,哪怕弟弟要杀自己也要维护弟弟。同样一件事,对于别人是死罪,对于弟弟就要封赏。儒家思想就是:维护等级秩序才是最大的正义。相反对于把所有人平等看待,儒家是深恶痛绝,认为那是禽兽行径,那样将导致天下大乱。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明确指出:不平等才是正义,人人平等是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因为儒家认为尊卑有序才会有秩序,如果人人平等就失去了秩序,就会天下大乱。学习活动六:尝试回答为什么儒家看重尊卑有序,反对人人平等因为农业生产力有限,人的主要财产(土地)靠继承而不是靠创造。土地是有限的,土地创造的财富也是有限的。在分配的时候一定要分出优先级,如果人人平等的话那么就会谁都吃不饱。而且财产靠继承,劳动经验靠继承,劳动主要靠男性,所以,谁掌握财产,谁就在分配中占有优势。既是男性,又是长辈的父亲,在创造财富,传承财富中都占有优势地位,所以在分配中也一定占有优势地位。如果讲人人平等的话,就没有尊重父亲的经济地位,就违背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规律。现代社会为什么强调人人平等呢?因为现代社会人一生中的主要财产靠自己创造,而不是靠长辈传承。所以父亲不再占有独尊的地位。人们创造财产是和非血缘关系的人共同创造的,所以追求平等。但这种平等并非人人都一样,也仍然尊重了谁的贡献大,谁在分配中占优势的原则。现代社会的平等是机会平等。因为这个机会是创造财富的机会,可以允许大家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创造更多财富,竞争是良性的,是好事。但乡土社会,小农经济之下,土地是有限的,也基本开垦完了,无可创造,竞争只能打乱分配秩序,是恶性的,是坏事,所以杜绝竞争,强调按照身份去分配,按照身份去完成道德义务。《论语·颜渊》中“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齐景公说:“说得好啊!如果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即使有粮食,我能吃到嘴里吗?”可见,不分出君臣父子的等级差别,父亲就吃不上粮食。而强调等级差别,就是要让父亲先吃上粮食。因为粮食不够吃,所以不优先分配的话,父亲就吃不上了。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论语·为政》我们看中国乡村的习俗确实是长辈中的男性先吃,也就是爷爷或父亲先吃。【课堂总结】因为农业,财产主要靠传承而不是创造,主要在父系血缘关系之间纵向传承,血缘关系是私人关系,所以财产关系决定了所有的关系都是私人关系,所有的道德都是私人之间的道德。因为男性在财产创造和财产传承中占据绝对优势,所以在分配中也占有绝对优势,这就形成了以父亲为中心,以父系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