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汉卿的杂剧创作_第1页
三:关汉卿的杂剧创作_第2页
三:关汉卿的杂剧创作_第3页
三:关汉卿的杂剧创作_第4页
三:关汉卿的杂剧创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关汉卿及其杂剧创作第一节关汉卿杂剧创作的题材特征和思想内容一、关汉卿生平及价值取向1、关汉卿生卒年月和籍贯问题.关汉卿是元代曲坛上成就最伟大的作家,是推动元杂剧脱离宋金杂剧母体走向成熟的标志。然而,由于元代知识分子地位的低下和曲非文坛正宗地位的影响,其流传下来的资料不多,目前关于其生卒年月和籍贯问题的论断是推测性的。《录鬼薄》言:“大都人,号己斋叟,曾任太医院尹”;朱经《青楼集序》言:“我皇元初并海宇,而金之遗民若杜散人、白兰谷、关己斋辈,皆不屑仕进”;此外,关汉卿曾作10首〔大德歌〕小令,如其中一首写到:“吹一个,弹一个,唱新行大德歌。快活休张罗,想人生能几何,十分淡薄随缘过,得磨陀处且磨陀".在元代历史上,大德年间指的是1295---1307年。根据以上事实,推断关汉卿长期生活于金元易代之际,也就大概是1225至1300年期间.出生地大概为河北祁州伍人仁村人,后来长期定居北京,他的戏剧创作活动主要在北京进行。2、关汉卿的价值取向:多才多艺,热爱戏剧演出事业,性格开朗通达,诙谐幽默。(1)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套数:〔南吕•一枝花〕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梁州〕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间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攧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依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OU)。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曾玩府游州。〔隔尾〕子弟每是个茅草岗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翎毛老野鸡蹅(CHA)踏的阵马儿熟.经了些窝弓冷箭蜡枪头,不曾落人后.恰不到“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NEN)子弟每谁叫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QUE)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套数解说:第一支曲子:作者有意将“折柳”、“攀花”两件事颠来倒去,变换出各种句式,目的在于表现“浪子风流”,从而突出主人公“我"的“浪子风流”性格特征。第二支曲子:“我"纵情地自夸自赞。分茶指品茶;打马、藏阄是指两种赌博游戏;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六律指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均属十二律中的阳声之律。作者对浪子风流生活的如此赞美,说明他已不是正统的儒者,而是市民化的知识分子了。另一方面,“花中消遣,酒内忘忧",表明作者在以一种玩世不恭的形式,表达对黑暗社会统治的反抗。第三支曲子:用子弟们的未经世面做陪衬,强调“我”是饱经磨难的。“经笼罩”、“受索网”、“经了些窝弓冷箭腊枪头”,说明我的身世曾屡遭坎坷;“不曾落人后”,说明“我"的顽强不息精神.如今虽然“人到中年",但仍不肯“虚度了春秋”,不仅表现了主人公对人生的热爱,而且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尾曲:是全套曲子最精彩的部分,俗称为“豹尾”。按照曲谱,首句是七个字,作者竟然加了十六个衬字,从而成为全篇的点睛之笔,突出了“我"的坚毅不屈。而对“子弟们”则用“谁叫你”痛加呵斥,意在劝他们及早回头。“我也会"一组俳句,则说我的多才多艺,并将这些才艺称为“歹症候",坚决表示:任凭受到落牙折手的残酷迫害,也要坚持到底,至死不肯休。总结:该套数采用由第一人称“我”直接袒露胸怀的方式,以通俗、诙谐、酣畅、滔滔若江河奔泻的语言,塑造了出了特殊环境中的“浪子”的形象特征。该形象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审美价值:(1)概括了以作者本人为代表的“书会才人”的某些性格特征,他们不仅多才多艺,具有从事戏剧创作及表演的材质,而且非常自信甚至自负,具有不畏重压、不甘屈辱的铮铮铁骨,自愿为戏剧事业奉献生命。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元曲才能处于“一代文学”之地位;(2)在“浪子”身上体现出一种“狂者”精神,此精神为中国文化之一脉.孔子曾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何晏集解引包咸语曰:“狂者进取与善道,狷者守节无为。”邢疏曰:“狂者进取于善道,知进而不知退;狷者守节无为,应进而退也.”朱熹《集注》:“狂者,志极高而行不掩,狷者,知未及而守有余"。可见孔子及后儒都认为狂是一种高于实际、执著进取、正直无悔的精神状态。文中的“浪子风流”,从某种程度上正是对“狂者"精神的继承,他们自信、自负而有多了些恃才傲物之气,在积极进取中显得咄咄逼人、锋芒毕露。(3)作者通过尽情夸赞统治阶级所讳言、所禁止的东西,不仅表露出“书会才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愤激之情,而且故意通过对“攀花折柳”生活的夸张式表现,一方面为失去传统仕进之路的知识分子重新寻找到了人生价值的实现之途,一方面体现了作者对当时黑暗统治的反抗。(2)前人记载:藏懋循《元曲选序》记载关汉卿:“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析津志》记载关汉卿:“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贾仲明《书录鬼薄后》说锺嗣成“载其前辈玉京书会燕赵才人……自金之董解元先生,并元初关汉卿己斋叟以下,前后凡五百人”。二、关汉卿杂剧创作的题材特征和思想内容: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多达67种,现在流传下来的有18种,其中确定无疑属关汉卿所作的有15种.这15种杂剧按选材和表现的思想倾向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大的类别:1、揭露社会黑暗和人民苦难,在充分展示劳动人民强烈反抗精神的同时,寄托着作者对政治清明社会和清官廉吏的向往。具有这一类思想倾向的作品主要体现在《感天动地窦娥冤》、《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包待制智斩鲁斋郎》、《钱大尹智勘绯衣梦》四部杂剧中。《包待制三勘蝴蝶梦》中,蒙古贵族葛彪仗着自己的贵族身份,打死无意间当道的王老汉,王老汉的三个儿子在与葛彪论理过程中,又慎甚将葛彪打死。在必须以一个儿子为葛彪偿命的情况下,王母牺牲自己的亲生儿子为葛彪偿命,以保全前妻生的两个儿子。对王母的这种伦理行为,包拯非常赞赏,他说:“他将那前家儿子苦哀矜,自见亲儿不悲痛.似这等三从四德可褒封,贞烈贤达宜请奉,”于是用偷梁换柱之法,保全了王家三个儿子的性命。作者在盛赞包拯智慧和廉明精神的同时,既揭露了葛彪的不可一世和仗势胡为,又表达了人民对他们的痛恨和反抗精神。葛彪一上场就说:“自家葛彪是也,我是个权豪势要之家,我打死人不偿命,如常的则只是坐牢”。王母在唱辞中不仅说:“使不着国戚皇亲,玉叶金枝。便是他龙孙帝子,打杀人也吃官司”。在判案过程中,王母揭露说:“浑身是口怎支吾?恰便似个没口的葫芦。打的来皮开肉绽损肌肤,鲜血模糊似活地狱.三个儿都叫死去,你都官官相为依亲属,更做到国戚皇族”。当判小儿子抵命时,王母叮嘱说:“孩儿呵!你那抱怨心怀,和那横死爷相逢在分界牌。若相见时呵,你两个施呈手策,把那杀人贼推下望乡台.”除此杂剧外,关汉卿的其他几部社会公案剧也表示了和此剧大致相同的主题:如《鲁斋郎》第二折〔梁州〕写道:“他凭着恶哏哏威风纠纠,全不怕碧澄澄天网恢恢。夜间摸不照陈抟睡,不分喜怒,不辨高低,教我人离财散宅乱家翻。对浑家又不敢说是谈非.行行里没乱徘徊。你,你.你做了个别霸王自刎虞姬;我,我,我做了个进西施归湖范蠡;来,来,来浑一似嫁单于出塞明妃.正青春似水,娇儿幼女成家计,无忧虑,少萦系,平地风波两千尺,一家儿瓦解星飞。”“我不送去,我也是个死;我待送去,两个孩儿久后寻他母亲,我也是个死,(唱道)全失了人伦天地心,倚扶着恶党狼子凶徒势,活支剌娘儿双拆散,生各札夫妇两分离。从来有日月交蚀,几曾见夫主婚,妻招婿?今日个妻嫁人,夫做媒。自取些奁房断送陪随,那里也羊酒花红锻匹?"通过这些杂剧,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关汉卿的社会政治理想。2、表现下层妇女的爱情生活和斗争,在对她们生存处境给予表现和同情的同时,更多地赞美了她们的智慧和勇敢.具有这一思想倾向的作品主要有《救风尘》、《望江亭》、《金线池》、《谢天香》、《玉镜台》.这些作品的主人公大部分属于下层女性,尤其是妓女.他们不仅善良美丽,多才多艺,并且对自己的生存处境倍感凄凉,迫切希望从良.如宋引章说:“今日也大姐,明日也大姐,出了一包脓。我嫁了一个张郎家妇,李郎家妻,立个妇名,我做鬼也风流。”然而他们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却是困难重重,甚至身落陷阱。如赵盼儿唱:“姻缘薄全凭我共你,谁不待拣一个聪俊的。他们都拣来拣去,转一回。待嫁一个老实的,又怕尽世儿难相配;待嫁一个聪俊的,又怕半路里相抛弃。遮莫向狗溺处藏,遮莫向牛屎里堆,忽地便吃一个合仆地。那时节睁着眼怨他谁?”“咱收心待嫁人,早引起那话头。听的到谁揭债,谁卖休。他们待强巴结深宅大院,便待折摧了舞榭歌楼。一个个眼张狂,似漏了网的游鱼;一个个嘴庐都,似跌了弹的斑鸠。御园中可不道是栽路柳,好人家怎容这等倡优?他便初时节有些志诚,临老也没来由。"“我想这先嫁的,还不曾过几日,早折的容也波以瘦似鬼。只教你难分说,难告诉,空泪垂。我看了些觅前程俏女娘,见了些铁心肠男子辈,便一生里孤眠,我也直甚颓!”但最终,这些女主人公最终都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或者是姐妹们的帮助,实现了自己的生活理想。与关汉卿其他杂剧作品不同,关汉卿杂剧创作中具有这一思想倾向的作品几乎全部属于喜剧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作者以明朗的语言,辛辣的讽刺,生动地表现了压迫者在斗争中的种种丑态和最终被战胜的结局。通过这样的结局,英豪就在普通大众之中,显示了作者对人民智慧的赞美。3、以历史上著名人物为刻画对象,在充分表现历史人物杰出才能和英雄气概精神的同时,又寄予着作者深重的历史悲剧意识。具有这一思想倾向的作品主要体现在《单刀会》、《西蜀梦》、《单鞭夺槊》、《哭存孝》等杂剧中,而以《单刀会》和《西蜀梦》成就最突出。《单刀会》中,作者从“今日三分已定,恐引干戈,又交生灵受苦"的理论出发,用两折的篇幅,通过乔公主和司马徽的唱辞,着重表现了关羽的英雄气概,如第一折乔公主唱:“他诛文丑逞粗躁;刺颜良显英豪,向百万军中,将首级轻枭。那赤壁时相看的是好.他们都喜孜孜的笑里藏刀”;“上阵处三绺美髯飘,将九尺虎躯摇.五百个爪关西簇捧定个活神道。敌军见了,唬得七魄散,五魂消。你们多披取几副甲,剩穿取几层袍;您的呵敢荡翻那千里马、迎住那三停刀?"第二折司马徽唱:“那杀汉虎牢关立伏了十八车诸侯,骑一匹千里驹,横一条丈八矛,当阳坡有如雷吼,曾挡住曹丞相一百万带甲貔貅(PIXIU);叫一声混天尘土纷纷的桥先断,喝一声拍岸惊涛厌厌的水逆流"。第三折中,关羽正式出场,他唱到:“不是我十分强,硬主张。但题起厮杀呵,摩拳擦掌,排戈甲,列旗枪,各分战场。我是三国英雄汉云长,端的是豪气有三千丈。"他凭借自己的才能和气概,粉碎了鲁肃的计谋,不仅保主了荆州,并且使两国人民免受战争之苦。其中显示的作者对救世英雄的赞美.但最终,英雄逃脱不了被奸贼陷害的悲剧轮回.在《西蜀梦》中,关羽,张飞被害而死。作品用一系列的唱词表现了对英雄被害的悲悼,如第二折:〔收尾〕唱道:“不能够侵天松柏三丈,则落的半世功名纸半张。关将军美形状,张将军猛势况,再何时得相访?英雄归九泉壤,则落的河边堤土坡上钉下个镜椿,坐着条担杖,则落的村酒渔樵话儿讲。”第四折唱道:“任劬(QU)劳,空生受,死魂儿有国难投。横亡在三个贼臣手,无一个亲人救.”“俺哥哥丹凤之躯,兄弟虎豹头;中他人机觳,死的来不如个虾蟹泥鳅!我也曾鞭督邮,俺哥哥诸文丑,暗灭了车胄,虎牢关酣战温侯。咱人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壮志难酬!"除对英雄的悲悼之外,作者还表现了对历史的反思,如《单刀会》第三折关羽唱词:“天下荒荒,却周秦早属了刘、项;建君臣遥指咸阳。一个力拔山,一个量容海,这两个一时开创.想当日黄阁、乌江,一个用了三杰,一个力诛了八将。”“一个短剑一身亡,一个静鞭三下响。想祖宗传授于儿孙,却都是枉、枉、枉!献帝又无靠无捱,董卓又不仁不义,吕布又一冲一撞。”第四折关羽唱词:“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樯橹当时绝.鏊兵的江水犹然热,好叫我情惨切:这也不是江水,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恰一国兴,早一朝灭,那里也舜五人、汉三杰?两朝阻隔六年别,不付能见也,恰又早老也!开怀的饮数杯,尽心儿笑一夜。”唱词写得大气包举,沉雄壮烈,具有雄浑苍劲的意境。第二节悲剧典范《窦娥冤》《窦娥冤》在关汉卿杂剧作品中悲剧意味最浓,创作成就最高,最能代表关汉卿的精神风貌和为人气质.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元剧之文章中》给其以高度评价,他说:“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赴汤蹈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此话一语中的,道出了《窦娥冤》杂剧的悲剧意味之所在。一、窦娥的“主人翁意志”(一)窦娥形象的发展过程:1、楔子窦娥三岁丧母。窦天章言:“读尽缥湘万卷书,可怜贫杀马相如”,“这哪里是与他做儿媳妇?分明是卖与他一般。就准了他那先借的四十两银子,分外但得些少东西,够小生应举之费,便也过望了。”[仙吕赏花时]:“我也只为无计营生四壁贫,因此上割舍得亲儿骨肉两处分.从今远践洛阳尘,又不只归期定准,则落得无语黯消魂。”它说明超经济的高利贷剥削是造成窦娥悲剧命运的重要根源之一。2、第一折(1)幼时多艰的命运,对“天"的敬畏,使窦娥确立起“我将这婆侍养,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词须应口”的人生志向。[仙吕点绛唇]“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混江龙]“则问那黄昏白昼,两般儿忘餐废寝几时休?大都来昨宵梦里,和着这今日心头.催人泪的是锦烂漫花枝横绣闼,断人肠的是剔团圆月色挂妆楼.长则是急煎煎按不住意中焦,闷沉沉展不彻眉间皱,越觉得情怀冗冗,心绪悠悠。”窦娥的可贵之处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没有破罐破摔,安于命运的摆布,而是力求救赎自己的灾难人生;二是能够对自己的悲剧命运进行理性的反思,这正如其唱词写到:[油葫芦]“莫不是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谁似我无尽头!须知道人心不似水长流。我从三岁母亲身亡后,到七岁与父分离久,嫁的个同住人,他可又拔着短筹;撇的俺婆媳们都把空房守,端的个有谁问,有谁瞅?”[天下乐]“莫不是前世烧香不到头,今也波生招祸尤?劝今人早将来世修。我将这婆侍养,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词须应口。”窦娥其对自己悲剧命运原因的反思带有中国文化的鲜明特色,树立起要言行一致地为丈夫守节、给婆婆尽孝的伦理责任即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对妇女“三从四德"的价值界定。(2)市井无赖张驴儿父子强行要求入赘,导致了窦娥与张驴儿、窦娥与蔡婆之间的戏剧冲突。窦娥不屈不挠,以捍卫自己的伦理责任。在这一阶段中,对张驴儿父子强行入赘的要求和婆婆的暧昧态度,窦娥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她不仅对张驴儿冷面相向,多次劝说婆婆,并且从为“从小年纪指脚的夫妻”守节的伦理准则出发,对婆婆的暧昧行为给予强烈的指责。如:[后庭花]“避凶神要择好日头,拜家堂要将香火修;梳着个霜雪般白髢髻,怎将云霞般锦帕兜?怪不得女大不中留。你如今六旬左右,可不道中年万事休。旧恩爱一笔勾,新夫妻两意投,枉教人笑破口。”[青哥儿]“你虽然是得他、得他营救,须不是笋条、笋条年幼,剗的便巧画娥眉成配偶?想当初你夫主遗留,替你图谋,置下田畴,早晚羹粥,寒暑衣裘;满望你鳏寡孤独,无捱无靠,母子们到白头.公公也,则落得干生受。”[赚煞]我想这妇人们休信那男儿口,婆婆也,怕没的贞心儿自守,到今日招着个村老子,领着个半死囚。……婆婆也,你岂不知羞!俺公公撞府冲州,挣锉的铜斗儿家缘百事有,想着俺公公置就,怎忍教张驴儿情受?兀的不是俺没丈夫的妇女下场头.3、第二折为逼迫窦娥就范,张驴儿准备毒死蔡婆婆,以要挟窦娥,不想弄巧成拙,药死自己父亲。他将此案枉加在窦娥身上,要挟窦娥以顺从作为“私休”的条件,窦娥坚决不从。在公堂上,窦娥受到张驴儿买通的贪官的严刑拷打,却仍然慷慨陈辞,据理力争,最后为了掩护年迈的婆婆,不得不屈招。这一折除进一步刻画窦娥的坚强之外,还揭露了社会司法系统的腐朽和黑暗。(1)、窦娥与婆婆的冲突继续:窦娥上长云:“婆婆也,我这寡妇人家,凡事也要避些嫌疑,怎好收留那张驴儿父子两个?非亲非眷的,一家儿同住,岂不惹外人谈议?婆婆也,你莫要背地里许了他亲事,连我也累做不清不洁的。我想这妇人心好难保也呵!”(唱)[南吕一枝花]他则待一生鸳帐眠,那里肯半夜空房睡;他本是张郎妇,又做了李郎妻.有一等妇女们相随,并不说家克计,则打听些闲是非;说一会不明白打凤的机关,使了些调虚嚣牢笼的见识。[梁州第七]这一个似卓氏般当垆涤器,这一个似孟光般举案齐眉;说的来藏头盖脚多伶俐,道着难晓,做出才知。旧恩忘却,新爱偏宜;坟头上土脉犹湿,架儿上又换新衣。那里有奔丧处哭倒长城,那里有浣纱时甘投大水,那里有上山来便化顽石。可悲,可耻!妇人家直恁的无仁义;多淫奔,少志气,亏杀前人在那里,更休说本性难移。……[贺新郎]一个道你请吃,一个道婆先吃,这言语听也难听,我可是气也不气!想他家与咱家有甚的亲和戚?怎不记旧日夫妻情意,也曾有百纵千随!婆婆也,你莫不为黄金浮世宝,白发故人稀,因此上把旧恩情,全不比新知契?则待要百年同墓穴,那里肯千里送寒衣。(2)、窦娥与张驴儿冲突的激化:张驴儿药死自己的老子,嫁祸与窦娥,并要挟说:“你教窦娥随顺了我,叫我三声的的的亲亲的丈夫,我便饶了他.”窦娥坚执不从,唱:“我一马难将两鞍备.想男儿在日曾两年匹配,却教我改嫁别人,其实做不的。"坚决地选择了官休:“我又不曾药死你老子,情愿和你见官去来。"(3)、窦娥与官府的冲突:桃杌:“我做官胜别人,告状来的要金银;若是上司当刷卷,在家推病不出门.……但来告状的,都是我的衣食父母.”“人是贱虫,不打不招。左右,与我选大棍子打着。”(祗候打正旦,三次喷水科)正旦唱:[骂玉郎]这无情棍棒教我捱不的。婆婆也,须是你自做下,怨他谁!劝普天下前婚后嫁婆娘们,都看取我这傍州例。[感皇恩]呀!是谁人唱叫扬疾,不由我不魄散魂飞。恰消停,才苏醒,又昏迷。捱千般拷打,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采茶歌]打得我肉都飞,血淋漓,腹中冤枉有谁知!则我这小妇人毒药来从何处也,天哪,怎么的覆盆不照太阳晖!……[黄钟尾]我做了衔冤负屈没头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贼!想人心不可欺,冤枉事天地知,争到头,竟到底,到如今待怎的;情愿忍药杀公公,与了招罪。婆婆也,我若是不死,如何救得你.4、第三折:是全剧发展的高潮,窦娥对天地的控诉,实则是对黑暗社会的强烈控诉,是窦娥反抗精神的极至表现.[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涂了盗趾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的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唱)[快活三]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鲍老儿]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将你亡化的孩儿荐.(卜儿哭科,云)孩儿放心,这个老身都记得。天那,兀的不痛杀我也!(正旦唱)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这都是我窦娥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三桩誓愿的提出:(1)要一领净席,等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唱)[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2)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将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唱)[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化滚似锦,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3)大人,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唱)[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什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5、第四折:窦娥守节、尽孝的伦理行为和不屈不挠的复仇精神终于感天动地,终于等到父亲出使楚州之际,通过父亲之手,平反了冤屈。[双调新水令]我每日哭啼啼守住望乡台,急煎煎把仇人等待,慢腾腾昏地里走,足律律旋风中来。则被这雾锁云埋,撺掇的鬼魂快.……[雁儿落]你看这文卷曾道来不道来,则我这冤枉要忍耐如何耐?我不肯顺他人,倒着我赴法场;我不肯辱祖上,倒把我残生坏。……[梅花酒]呀,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台,早三年以外,则落的悠悠流恨似长淮。[鸳鸯煞尾]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云)我可忘了一件,爹爹,俺婆婆年纪高大,无人侍养,你可收恤家中,替你孩儿尽养生送死之礼,我便九泉之下,可也瞑目。(窦天章云)好孝顺的儿也.(魂旦唱)嘱咐你爹爹,收养我奶奶,可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迈。在将那文卷舒开,(带云)爹爹也,把我窦娥名下,(唱)屈死的招伏罪名儿改.……(窦天章云)你这一行人,听我下断:张驴儿毒杀亲爷,奸占寡妇,合当凌迟,押赴市曹中,钉上木驴,剐一百二十刀处死。升任州守桃杌,并该房吏典,刑名违错,各杖一百,永不叙用。赛卢医不合赖钱,勒死平民;又不合修合毒药,致伤人命,发烟障地面,永远充军.蔡婆婆我家收养,窦娥罪改正明白。(词云)……昔于公曾表白东海孝妇,果然是感召得灵雨如泉。岂可便推委到天灾代有,竟不想人之意感应通天。今日个将文卷重行改正,方显得王法不使民冤.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窦娥冤》这本杂剧的悲剧主题主要体现在作者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控诉,对主人公伦理主体意志行为的积极追求和肯定。通过主人公感天动地的社会事实,以“岂可便推委道天灾代有,竟不想人之意感应通天"的说辞,来警醒世人弃恶从善,以维护社会正常的伦常秩序.(二)窦娥“主人翁意旨”的基本内涵:1、贞节、孝顺。“我将这婆侍养,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辞须应口”。为了救护年迈的婆婆,已经意识到死的危险仍依然赴死,以自我牺牲去换取亲人的生存。作者如此强调窦娥的自我牺牲精神与善良品性,旨在说明,一个象窦娥这样的对生活只知奉献而无所索求的好人,竟被现实无辜吞食,那么这个社会的合理性就值得怀疑了。窦娥之孝不同于传统道德观提倡的逆来顺受、惟命是从的愚孝。面对地痞恶霸的逼婚,胆小怕事的婆婆屈服了,并劝说儿媳随顺。窦娥不但挺身怒斥恶霸的无耻,同时也以嘲弄的态度拒绝了婆婆的劝说。窦娥的孝而不顺,自然是从“一女不更二夫”的传统贞节观出发的。但她面对地痞恶霸的侵害凌辱,拿起贞节观作为武器进行自卫,就具有了反抗邪恶、维护人格尊严的内涵意义.贞节孝顺观正是窦娥后来与贪官污吏“争到头,竟到底”的性格基础。2、刚强不屈。在窦娥的生命肉体被摧残、被毁灭的过程中,她的反抗意志和精神力量却逐渐达到了顶峰。3、窦娥的“主人翁意旨”呈现出终极关怀的特征。所谓“终极关怀”,按照蒂利希的观点,“凡是从一个人的人格中心紧紧掌握住这个人的东西,凡是一个人情愿为其受苦甚至牺牲性命的东西,就是他这个人的终极关怀,就是他的宗教。”4、窦娥的“主人翁意志”反映或代表了历史的时代情绪和愿望,其中凝结着广大人民群众反抗假恶丑、崇尚真善美的执着信念与精神.二、《窦娥冤》悲剧意蕴的多层次性:(一)作者以传统的“天人感应"思想为依据,通过窦娥“主人翁意志"的确立与实践过程,对世间所有作恶者给予严厉的警告。1、“东海孝妇"——--——--楚州大旱三年(1)最早见于汉刘向《说苑·贵德》:丞相西平侯于定国者,东海下邳人也。其父号曰于公,为县狱吏决曹掾(CHUAN),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郡中罹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敢隐情。东海郡中为于公立生祠,命曰“于公祠”。东海有孝妇,无子,少寡,养其姑甚谨。其姑欲嫁之,终不肯。其姑告邻之人曰:“孝妇养我甚谨,我哀其无子,守寡日久,我老,累丁壮,奈何?”其后,母自经死。母女告吏曰:“孝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欲毒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以上府。于公以为养姑十年以孝闻,此不杀姑也。太守不听,数诤不能得。于是于公辞疾去吏。太守竟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后太守至,卜求其故。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杀之,咎当在此.”于是杀牛祭孝妇冢,太守以下自至焉。天立大雨,岁丰熟。郡中以此益敬重于公。于公筑治庐舍,谓匠人曰:“我为高门,我治狱未尝有所冤,我后世必有封侯者,令容高盖驷马车。"及子,封为西平侯。(2)《汉书·于定国传》:情节与上基本相同,只是增加了一个细节,谓于公与前太守相争执,“弗能得,乃抱其狱具,哭于府上,因疾辞去。”(3)晋干宝《搜神记》:除以上内容,又有新的情节:“……孝妇名周青.青将死,车载十丈竹竿,以悬五幡。立誓于众曰:‘青若有罪,血当顺下;青若枉死,血当逆流。'即行刑已,其血青黄,缘幡竹而上标,又缘幡而下云。”关汉卿在创作《窦娥冤》时,不仅在整体剧情安排上吸取了这个传说,而且在剧中还不止一次通过人物的唱、白直接引述:窦娥唱: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窦娥冤》第三折窦天章云:昔日汉朝有一孝妇守寡,其姑自缢身死,其姑女告孝妇杀姑,东海太守将孝妇斩了。只为一妇含冤,致令三年不雨.后于公治狱,仿佛见孝妇抱卷哭于厅前,于公将文卷改正,亲祭孝妇之墓,天乃大雨。-——-——---《窦娥冤》第四折2、“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血飞白练苌弘,又称苌叔,为春秋时周敬王大臣刘文公所属大夫。刘氏与晋国范氏世代盟婚,遂在晋卿内讧中暗助范氏。晋卿赵鞅为此声讨刘文公和苌弘,后因被周人杀死。事见《国语·周语下》。《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杜宇,传说为古代蜀王,号望帝,他被迫将帝位让给了自己的臣子,隐居深山之中.他死后化为鸟,日夜啼叫,嘴角流血,蜀人感怀之,呼为杜鹃、杜宇或子规。事见《华阳国志·蜀志》。3、“飞霜六月因邹衍"—---———-六月飞雪《文选》江文通《诣建平王上书》:“昔者贱臣叩心,飞霜击于燕地。”李扇注:“《淮南子》曰:‘邹衍尽忠于燕惠王,惠王信谗而系之。邹衍仰天而哭,正夏而天为之降霜。'"东汉王充《论衡·感虚》后载略同。正是在以上文化传说的深厚底蕴上,作者通过窦娥一生悲剧命运的展现及其反抗精神的实现,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统治提出了严厉的警告.这种动机通过文中之语即可明确看出:“若没些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岂可便推委到天灾代有,竟不想人之意感应通天”。作者这种创作动机的展现,实则是根植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天人感应思想。在商朝之前,由于生产力不发达,人们相信万物有灵,在图腾崇拜的基础上,人们从各种相互对抗的自然力中逐渐抽象出“天神"的概念。该概念主要反映了自然界不可制服的神秘威力,他如同一个没有理性的任性的暴君,威权很大而喜怒无常,人们只能诚惶诚恐的屈服于它的威权,而不能根据某种理性的原则去领会它的旨意。到了周代,天神观念起了变化,逐渐被赋予三种不同的意义,一是指有意志的人格神,一是指自然之天,一是指义理之天。周人把天神想象和说成无限关怀人世统治的有理性的最高主宰,和祖宗神一样,是与自己同类的善意的神。他们选派合适的人做人间的统治,此人即为天子.当然,这里“天子”,并不是从血统的以上说的,而是着重于政治和道德的意义。如果所选的天子失德,天神就会改换他。这种思想对中国后世影响至大。一方面人们认为“天理昭昭”、“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世间作恶者必将会受到严惩;另一方面在人们受委屈或惊慌之际,往往寻求对“天”之诉求。这正如窦娥一上场所唱:“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尽管在其悲剧命运中产生过对天的控诉,但其最终相信“天”的公正,三桩誓愿的提出与实现,正是天理公正的证明。(二)再现了元代社会的黑暗:1、反映了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低下:窦天章言:“读尽缥湘万卷书,可怜贫杀马相如”,“这哪里是与他做儿媳妇?分明是卖与他一般.就准了他那先借的四十两银子,分外但得些少东西,够小生应举之费,便也过望了。"[仙吕赏花时]:“我也只为无计营生四壁贫,因此上割舍得亲儿骨肉两处分。从今远践洛阳尘,又不只归期定准,则落得无语黯消魂。”2、反映了高利贷制度的罪恶:窦天章因高利贷卖掉自己的女儿,赛卢医因高利贷铤而走险.3、反映了地皮无赖横行的社会现实:4、反映了司法系统的黑暗与腐败:桃杌:“我做官胜别人,告状来的要金银;若是上司当刷卷,在家推病不出门。……但来告状的,都是我的衣食父母。"“人是贱虫,不打不招。左右,与我选大棍子打着."窦娥被严刑拷打,她唱道:“打得我肉都飞,血淋漓,腹中冤枉有谁知!则我这小妇人毒药来从何处也,天哪,怎么的覆盆不照太阳晖!"5、反映了好人受害的伦理悲剧,体现了作家对儒家伦常的二难心理:“我不肯顺他人,倒着我赴法场;我不肯辱祖上,倒把我残生坏。”“本一点孝顺的心肠,倒做了惹祸的胚胎.”三、《窦娥冤》杂剧艺术特点:1、悲剧的审美价值:中国古代戏曲理论中,几乎没有悲、喜剧的概念。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里讲到了悲剧,认为元杂剧中“有悲剧在其中,”并进而指出:“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赴汤蹈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该作品的悲剧价值,不仅在于它写出了一个善良的弱女子惨遭刑罚,最终屈死的命运,而且更在于它写出了这个弱女子终于以自己的悲惨遭遇回击了威严、强大的黑暗统治,并由此而引发了读者或观众深刻而严肃的思考,激起了他们对这种社会现实的憎恶乃至反抗。因此,其审美效果,既是“悲戚"的,也是“悲壮”的,二者融合,感人肺腑。2、戏剧冲突绵密而张弛有致,在戏剧冲突的发展中成功地塑造出窦娥艺术形象.3、写意与写实,乃至超现实笔法交互为用,和谐统一.(1)写实:窦娥的性格是丰富复杂和发展变化的;蔡婆的恶与善交融统一。(2)写意:如太守下跪,作者抓住本质特征进行嘲讽,运用了夸张的喜剧手法,其实是借鉴了戏剧中的科诨表演体制;(3)超现实:三桩誓愿、第四折中的鬼戏。超现实的内容一方面是塑造人物的需要,进一步体现出主人公“争到头,竟到底”的个性意志,在性格逻辑的链条上属于必然的一环;两一方面也传达出广大群众的心理情绪,表现了正义终会战胜邪恶的历史愿望。四、《窦娥冤》的后世影响:对后世文学、戏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仅就改编作品来说,明代即有叶宪祖以《窦娥冤》为题材,改编成三十二出的传奇《金锁记》,其中的《羊肚》、《探监》、《斩娥》等出,直至近年来而在舞台上演出。很多地方戏如徽剧、秦腔、晋剧、蒲州梆子、河北梆子、上党落子、桂剧、滇剧编演的《六月雪》、汉剧的《羊肚汤》、《斩窦娥》、川剧高腔的《金锁记》,也都是取材《窦娥冤》的改编作品。此外,各种说唱艺术、如鼓词、宝卷、子弟书等等,也都是以窦娥故事为题材者。第三节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关汉卿在元代曲坛上的杰出地位,直接得力于他突出的艺术创作成就.对此,后人多给予积极评价。元末明初的贾仲明在其凌波仙吊词中称赞说:“珠玑语唾自然流;金玉词源即便有;玲珑肺腑天生就;风月情特惯熟。姓名香四大神州。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清代王国维在其《宋元戏曲史•元剧之文章》中说:“关汉卿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那么,对关汉卿杂剧创作艺术成就的探讨,便是本节课的中心任务。综观关汉卿的全部杂剧创作,我们可以看出,关汉卿在杂剧创作中呈现出鲜明的剧场性特征和杰出的语言运用艺术。下面,将对此进行简要论述:一、关汉卿在杂剧创作中呈现出鲜明的剧场性特征。(一)剧场性的意义内涵:所谓剧场性特征,也叫当行性特征。元代已有关于戏曲创作流派划分的观念。臧懋循在《元曲选序》中说:“曲有名家,有行家。名家者,出入乐府,文才灿然,在演通闳博之士,皆优为之。行家者,随所装演,无不摹拟曲尽,宛若身当其处而几忘其事之乌有;能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